一种灶具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22471发布日期:2019-11-13 01:47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灶具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灶具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灶具台面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会累积污垢,需要用户手动对其进行清理。目前采用的灶具面板一般为不锈钢或铝合金面板,这类面板对水蒸气的清理相对容易,但对油滴的处理效果不佳,当灰尘落在没有及时清理的油滴上时,会在灶具台面形成污垢,长时间累积后难以清理。对构成灶具台面的面板本身进行改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典型的除油吸附材料多为超疏水/超亲油材料,此类材料作用于多孔材料表面均有促进油水分离的效果。然而,超疏水/超亲油材料的长期使用,吸附的油滴会存贮在多孔材料内部,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坏掉的食用油会产生油脂酸败,伴有难闻、刺激的哈喇味儿,长期存放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并且,当多孔材料内部吸附饱和后,材料表面的除油效果降低;另外,超亲水/超疏油表面材料仍会在不锈钢面板上停留很多油滴,需要及时处理,无转移贮存等处理功能。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方便清洁油污的灶具面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上述灶具面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方便清洁油污的灶具台面。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灶具面板,包括第一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为微孔板,该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涂覆有疏油层,下表面涂覆有亲油层,滴至上表面的油滴仅能由疏油层经第一金属板上的微孔渗透至亲油层。作为优选,所述疏油层的接触角为90°~150°,所述亲油层的接触角为30°~90°。通过对疏油层和亲油层的接触角的设置,能使滴至第一金属板上表面的油滴在重力和亲油毛细力的作用下成滴渗透第一金属板,进而能更好地实现第一金属板的疏油面至亲油面的单向导油。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孔密度为250~270ppi,孔径为50~100μm,厚度为2~3mm。通过对第一金属板的孔密度、孔径以及厚度的设计,从而能使油滴更好地在单向导油作用下由疏油层渗透至亲油层。作为优选,所述疏油层的厚度为该灶具面板总厚度的1/10~1/5。若疏油层的厚度过小,则会发生双向渗透现象;若疏油层的厚度过大,则油滴会停留在疏油层,亲油层产生的毛细驱动力不能满足要求,油滴无法渗透过第一金属板。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述的灶具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将第一金属板超声波清洗,去除污渍,晾干,备用;(2)疏油层制备:配制疏油乳液,将该疏油乳液快速喷涂在第一金属板的下表面,100℃~200℃下烘干,上述疏油乳液由pvdf、dmac、kcl以及分散剂混合而成,其中,分散剂的质量含量为8%~10%,上述pvdf、dmac、kcl的质量比为15~20:80~85:1。(3)亲油层制备:配制亲油乳液,将该亲油乳液喷涂在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60℃~100℃下烘干,上述亲油乳液由10%~15%的pvdf和80%~85%的dmac混合而成。本发明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灶具台面,其至少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导油层和集油层,且该导油层为上述灶具面板。上述集油层可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其中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为:所述集油层包括第二金属板和涂覆在该第二金属板上表面的超疏油层,从而能将油滴收集在该集油层上,用户可定期取下集油层进行清洗,且由于第二金属板涂覆有超疏油层,清洗方便。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超疏油层的接触角大于130°,从而能更好地在第二金属板表层形成超疏油层,更有利于收集油滴,同时也能使集油层的清洗更加方便。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油层与集油层之间留有1mm~2mm的间隙,从而能使导油层渗透的油滴能被更好地收集至集油层,避免油滴在导油层与集油层之间挤压而影响收集。另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为:所述集油层为吸油体,例如吸油海绵,这样可定期更换吸油体或者对吸油体进行清洗而重复使用。作为优选,本发明的灶具台面还包括基层,该基层为第三金属板并位于上述集油层的底部,其用于包覆在灶具的上表面并能使灶具的炉头和控制开关外露,而上述导油层和集油层上分别开设有供炉头和控制开关外露的炉头孔和控制开关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涂覆有疏油层,下表面涂覆有亲油层,滴至上表面的油滴仅能由疏油层经第一金属板上的微孔渗透至亲油层,即发明中的灶具面板能实现由上表面至下表面的单向导油,滴至第一金属板上表面的油滴在重力和亲油毛细力的作用下成滴渗透过第一金属板,避免油滴在灶具面板的上表面积留,实现灶具面板表面的自清洁。灶具面板的制备方法中通过对亲油乳液和疏油乳液的选择以及工艺条件的控制,在第一金属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形成疏油层和亲油层,进而获得所需的灶具面板。应用有该灶具面板的灶具台面中,导油层的下方为集油层,而该导油层为上述灶具面板,这样滴至导油层表面的油滴经导油层的单向导油被收集至集油层,进而实现了灶具台面表面的自清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灶具面板的剖面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灶具台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灶具台面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集油层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灶具面板1,包括第一金属板10,该第一金属板10为微孔板,其上表面涂覆有疏油层11,下表面涂覆有亲油层12,滴至上表面的油滴仅能由疏油层11经第一金属板10渗透至亲油层12。单向渗透与基体(此处即为上述第一金属板10)的润湿性质、厚度、微孔密度以及孔径有关,因此,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金属板10选择不锈钢板,其孔密度为250~270ppi,孔径为50~100μm,厚度为2~3mm。表1接触角分级类别分级012345接触角0~30°30°~60°60°~90°90°~120°120°~150°>150°表2疏油层与亲油层的不同组合从微观角度,油滴从疏油层11到亲油层12(正方向)的渗透过程中势能逐渐减弱,是自发过程;由亲油层12到疏油层11(反方向)的渗透过程中势能逐渐增大,是非自发过程。如上述表1所述,将疏油层11和亲油层12的接触角的大小分为六个不同的等级,并进行组合而形成六种不同的方案进行试验,试验时均将油滴滴至疏油层11,观察油滴的渗透情况。试验结果显示,组合方案①中由于缺少亲油毛细力,滴至疏油层11的油滴无法渗透至亲油层12;组合方案②中油滴在疏油层11与亲油层12双向不渗透;组合方案⑤中亲油但不会成滴渗透;组合方案⑥中亲油。仅有组合方案③和④能得到由疏油层11至亲油层12的单向导油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疏油层11的接触角设计为90°~150°,亲油层12的接触角设计为30°~90°。这样,通过对疏油层11和亲油层12的接触角的设计,能使滴至第一金属板10上表面的油滴在重力和亲油毛细力的作用下成滴渗透第一金属板10,进而更好地实现第一金属板10的疏油面至亲油面的单向导油。进一步,疏油层11的厚度对单向导油效果有重要影响,若疏油层11的厚度过小,则会发生双向渗透现象;若疏油层11的厚度过大,则油滴会停留在疏油层11,亲油层12产生的毛细驱动力不能满足要求,油滴无法渗透过第一金属板10。因此,本发明中将疏油层11的厚度为该灶具面板1总厚度的1/10~1/5(优选为1/10)。实施例2:本发明中的灶具面板1通过以下方法制备:(1)预处理:将第一金属板10超声波清洗,去除污渍,晾干,备用;(2)疏油层制备:配制疏油乳液,将该疏油乳液快速喷涂在第一金属板10的下表面,100℃~200℃下烘干,上述疏油乳液由pvdf、dmac、kcl以及分散剂混合而成,其中,分散剂的质量含量为8%~10%(优选为8%、9%、10%),上述pvdf、dmac、kcl的质量比为15~20:80~85:1(优选为15:80:1、20:80:1、15:85:1、20:85:1)。上述分散剂选为el-1006含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东莞市易立安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3)亲油层制备:配制亲油乳液,将该亲油乳液喷涂在第一金属板10的上表面,60℃~100℃下烘干,上述亲油乳液由pvdf和dmac混合而成,该pvdf和dmac的质量比为10~15:80~85(优选为10:80、10:85、12:84、15:80、15:85)。实施例3:如图2~3所示,一种灶具台面,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导油层2和集油层3,该集油层3的底部设置有基层4。上述导油层2选用上述灶具面板1,上述集油层3包括第二金属板30和涂覆在该第二金属板30上表面的超疏油层31,上述基层4为第三金属板,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金属板30和第三金属板均为不锈钢板。上述基层4包覆在灶具的上表面并能使灶具的炉头6和控制开关7外露,而上述导油层2和集油层3上分别开设有供炉头6和控制开关7外露的炉头孔8和控制开关孔9。由于一般的灶具均为双炉头,因此,本实施例中,上述导油层2和集油层3均左右设置两个,而各导油层2的上部均设置有锅支架5。进一步,疏油层11的接触角大于130°,从而能更好地在第二金属板30表层形成超疏油层11,更有利于收集油滴,同时也能使集油层3的清洗更加方便。此外,导油层2与集油层3之间留有1mm~2mm的间隙,从而能使导油层2渗透的油滴能被更好地收集至集油层3,避免油滴在导油层2与集油层3之间挤压而影响。优选地,第二金属板30为内凹结构,从而能更好地收集油滴。可见,本发明中第一金属板10的上表面涂覆有疏油层11,下表面涂覆有亲油层12,滴至上表面的油滴仅能由疏油层11经第一金属板10上的微孔渗透至亲油层12,即发明中的灶具面板1能实现由上表面至下表面的单向导油,滴至第一金属板10上表面的油滴在重力和亲油毛细力的作用下成滴渗透过第一金属板10,避免油滴在灶具面板1的上表面积留,实现灶具面板1表面的自清洁。应用有该灶具面板1的灶具台面中,导油层2的下方为集油层3,而该导油层2为上述灶具面板1,这样滴至导油层2表面的油滴经导油层2的单向导油被收集至集油层3,进而实现了灶具台面表面的自清洁。实施例4: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集油层3为吸油体,例如吸油海绵,这样可定期更换吸油体或者对吸油体进行清洗而重复使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