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用垂直并联式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6437发布日期:2018-09-14 22:15阅读:7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教学楼用垂直并联式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的原理,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新风系统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处理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柜机过壁挂机)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而无管道新风系统则更适合单独房间使用,就目前的新风系统结构而言,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占用空间大,新风机本体需要安装在室内,其管路布局或吊顶或置于地下,如吊顶新风机需要安装在教室或者走廊顶部,管路复杂,且裸露于顶部,不仅施工困难,对空间也有一定的要求;

2.新风机或者空气净化机安装在室内,势必会产生噪音,比如柜机或壁挂机,单风口或双风口通室外,为满足新风量,其功率必须保证,噪音无可避免,对于静音要求高的教室、宿舍、医院等场所不适合安装此类设备。

尤其是教学楼、宿舍楼等室内人口密度大单间环境,几乎需要每单间设置一台新风机,以满足空气净化需求,不仅占用一定的空间,而且噪音无法避免,影响环境需求,而且每幢楼的外墙体不一定都适合打孔作业(新风机通风口安装需要),如玻璃幕墙,干挂大理石外墙,需要与外界联系但不适合安放机器的墙体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特提供了一种教学楼用垂直并联式新风系统,一台新风机设备满足整个竖列的多楼层单间空气净化需求,室内无或低噪音,布局施工简单,占用空间小,不对外墙打孔,节约能耗,尤其适用于低噪环境需求的教学楼、宿舍楼、医院。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教学楼用垂直并联式新风系统,它包括新风机、送风管路,所述的新风机设置在楼层上端或顶部,保证新风机设置在需要改善空气质量的单间外部,设置在楼顶,施工维护方便,噪音不会影响到下层,新风机设置送风口,送风口与送风管路连通,所述的送风管路沿单竖列单间墙壁垂直设置,送风管路设置有单间送风口与单间连通,上述的单间指在同一数列上的需要送风的房间,可以是单独的房间,也可以是套间。

该教学楼用垂直并联式新风系统还包括回风管路,回风管路与送风管路平行,单间设置有单间回风口与回风管路连通,送风管路与回风管路构成垂直并联式走风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的送风管路为竖直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送风管路管径从上往下,根据需要依次递减,楼层较低,如低于四层的,送风衰减小的可直接选用直管,楼层较高的采用管径递减结构的送风管路。

进一步地,送风管路、回风管路设置在单间内角处,上下单间之间设置有通孔,用以穿过送风管路或回风管路。

进一步地,每层单间内的送风管路或回风管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单间送风口。

进一步地,单间送风口与单间回风口设置在相邻室内角,或者相对室内角,风向路径包括对角走风、凵形走风等多种形式,优选的如下图所示,单间送风口与单间回风口设置在同一边侧墙体的两个内角处,实现凵形走风的覆盖方式:

为进一步保证送风降噪,在新风机送风口处设置消音装置,消音装置采用现有管路降噪设备,如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等。

进一步地,所述的单间送风口设置风阀,通过风阀的开闭度实现单间送风量的可控。

进一步地,为满足单间空气质量,单间送风口处还设置有过滤净化层、消音层,如过滤棉等过滤装置。

所述的新风机为现有技术,一种气体处理设备,将室外风进行处理后通过风机输入送风管,室外风可以经过加温、净化、富氧处理等措施送入送风管路。

所述的新风机设置有风量调节控制器,对送风量进行可调控制,

新风气流驱动力由新风机内鼓风机实现,功率要求根据楼层数选择,比如四层教学楼,通过设在分枝管路上的风阀来保证,最下端的一楼跟最上端的四楼送风量相同。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新风机将处理过的新空气流通过送风管路送入同列的多层单间,完成新鲜空气的引入,污浊的空气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排出:①门、窗、通风口等通风装置与外界连通;②优选的,封闭性强的单间通过回风管路集中引出,送风管路与回风管路构成垂直并联引风系统,同列内的所有单间尤其是密闭性较强的单间,可同时获得新鲜空气的引入,通过回风管路引出。

本发明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新风装置布置在楼层顶部,维护方便,保证室内无或低噪声环境;

2.室内只需简单的吊顶布管,无需安装柜式或壁式新风机,节约占地空间,施工简单;

3.一台新风机对同一竖直线上的多楼层单间进行集中换风,节约能源。

4.走风管路设在室内墙角,上下贯通方式,单间墙壁无须打孔,不会破坏墙体及室外墙面布局和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室内走风覆盖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教学楼用垂直并联式新风系统,它包括新风机、送风管路,所述的新风机设置在楼层上端或顶部,保证新风机设置在需要改善空气质量的单间外部,设置在楼顶或上端的顶楼,施工维护方便,噪音不会影响到下层,新风机设置有送风口,送风口与送风管路连通,所述的送风管路沿单竖列单间墙壁垂直设置,送风管路设置有单间送风口与单间连通。

送风管路可以设置在教学楼背面外墙,对每间教室进行背面打孔安装单间送风口,优选的设置在教室背面墙壁的内角,通过上下贯通的连接方式。

新风机将处理过的新空气流通过送风管路送入同列的多层单间,完成新鲜空气的引入,污浊的空气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排出:①门、窗、通风口等通风装置与外界连通;②优选的,封闭性强的单间通过回风管路集中引出,送风管路与回风管路构成垂直并联引风系统,同列内的所有单间尤其是密闭性较强的单间,可同时获得新鲜空气的引入,通过回风管路引出。

实施例2.如附图2所示的一种教学楼用垂直并联式新风系统,它包括新风机、送风管路,所述的新风机设置在楼层上端或顶部,保证新风机设置在需要改善空气质量的单间外部,设置在楼顶或上端的顶楼,新风机设置有送风口,送风口与送风管路连通,所述的送风管路沿单竖列单间墙壁垂直设置,送风管路设置有单间送风口与单间连通,还包括回风管路,回风管路与送风管路平行,单间设置有单间回风口与回风管路连通,送风管路与回风管路构成垂直并联式走风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的送风管路为竖直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送风管路管径从上往下,依次递减,可以按高度距离进行递减,该种结构设计是考虑到楼层过高,送风会出现衰减,通过缩口方式提高下端的送风效果。

进一步地,送风管路、回风管路设置在单间内角处,上下单间之间设置有通孔,用以穿过送风管路或回风管路。

进一步地,每层单间内的送风管路或回风管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单间送风口。

进一步地,单间送风口与单间回风口设置在单间内的相邻室内角,或者相对室内角,风向路径形式多种,包括对角走风、凵形走风等多种形式,优选的如图3所示,单间送风口与单间回风口设置在同一边侧墙体的两个内角处,实现凵形走风的覆盖方式:

为进一步保证送风降噪,在新风机送风口处设置消音装置,消音装置采用现有管路降噪设备,如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等。

进一步地,所述的单间送风口设置风阀,通过风阀的开闭度实现单间送风量的可控。

进一步地,为满足单间空气质量,单间送风口处还设置有过滤净化层、消音层,如过滤棉等过滤装置。

所述的新风机为现有技术设备,一种气体处理设备,将室外风进行处理后通过风机输入送风管,室外风可以经过加温、净化、富氧处理等措施送入送风管路。一般十二米长的垂直送风管路,可满足四层楼高度,需要额定风量为5000-6000立方米/小时的风机,一般这个级别的风机功率在1.1千瓦左右,回风风量应当比送风风量要小一些,一般用0.8干瓦的风机。

所述的新风机设置有风量调节控制器装于教室内,对送风量进行可调控制,

新风气流驱动力由新风机内鼓风机实现,功率要求根据楼层数选择,比如四层教学楼,通过设在分枝管路上的风阀来保证,最下端的一楼跟最上端的四楼送风量相同。

实施例3.同实施例2的教学楼用垂直并联式新风系统,应用与医院住院部。

实施例4.同实施例2的教学楼用垂直并联式新风系统,应用与密集型宿舍楼。

以上所述仅是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