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6918发布日期:2018-11-07 07:5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一体式空调器(例如屋顶式空调器)的电控盒散热器为风冷式散热,一般靠引用环境中的空气或者回风口的空气对电控盒的散热器进行散热。但在夏天时,环境中的空气和回风口的空气温度都较高,当空调器运行状态工况处于较为恶劣的时候,电控盒中元器件发热将会很严重,此时对电控盒散热器的散热量是一个较大的考验,散热器散热不足时将会导致电控元器件破坏,严重时甚至影响空调器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具有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换热组件;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换热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侧;电控盒,所述电控盒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散热风道内,且所述电控盒靠近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散热风道,空气气流与换热组件进行热交换后可以从第一开口进入到散热风道内,以对散热风道内的电控盒进行降温,以改善电控盒由于长时间工作造成温度高、发热量大、工作效率低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电控盒的工作性能及安全性能,延长电控盒的使用寿命,由此,可以提高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部运动,以开度可调地控制所述第一开口处的流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部为百叶窗或格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部为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可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二导风部运动,以开度可调地控制所述第二开口处的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风道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靠近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间隔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导风部,所述第三导风部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处;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三导风部运动,以开度可调地控制所述第三开口处的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控盒包括:电器件;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电器件连接,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散热风道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换热组件;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换热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均靠近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间隔开;电控盒,所述电控盒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散热风道内,且所述电控盒靠近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侧;第一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第三导风部,所述第三导风部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适于检测所述电控盒的温度;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设定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为t,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实时温度为t’,当t<t’时,关闭所述第一开口,打开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当t>t’时,打开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关闭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电控盒的实时温度,调整散热风道内的气流流动模式,从而可以对散热风道内的气流的温度进行调整,以对电控盒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散热,使得电控盒散热更加智能、高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当t>t’时,所述t的数值与所述α的数值呈正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中的风机的转速为w,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当t>t’时,所述t的数值与所述w的数值呈正比。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简示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简示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简示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简示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

换热组件10,换热器100,风机110,

散热风道20,第一开口210,第二开口220,第三开口230,

第一导风部211,

第一驱动件212,

第二导风部221,

第二驱动件222,

第三导风部231,

第三驱动件232,

电控盒30,电器件300,散热器310,流通通道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及其控制方法。

如图1及图3-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空调器1包括换热组件10、散热风道20和电控盒30。

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3-图4所示,散热风道20具有第一开口210和第二开口220,第一开口210靠近换热组件10的一侧,第二开口220靠近换热组件10的另一侧。换言之,第一开口210和第二开口220分别位于换热组件10的两侧。电控盒30的至少部分位于散热风道20内,可以理解的是,电控盒30可以部分位于散热风道20内,电控盒30也可以全部位于散热风道20内。电控盒30靠近换热组件10的另一侧。

如图4所示,空调器1内的空气气流流经换热组件10的过程中,空气气流可以与换热组件10交换热量。空调器1处于制冷模式时,空气气流与换热组件10进行热交换后可以降低空气气流的温度。低温气流可以从第一开口210流入到散热风道20内,以对散热风道20内的电控盒30进行降温,对电控盒30进行降温后的气流可以从第二开口220流出散热风道20。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为空气气流流动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开口210和第二开口220的散热风道20,空气气流与换热组件10进行热交换后可以从第一开口210进入到散热风道20内,以对散热风道20内的电控盒30进行降温,以改善电控盒30由于长时间工作造成温度高、发热量大、工作效率低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电控盒30的工作性能及安全性能,延长电控盒30的使用寿命,由此,可以提高空调器1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1可以还包括第一导风部211和第一驱动件212,第一导风部211位于第一开口210处,第一驱动件212适于驱动第一导风部211运动,以开度可调地控制第一开口210处的流量。由此,可以利用第一驱动件212驱动控制第一导风部211的运动,进而可以打开、关闭或是打开部分第一开口210,以实现对第一开口210处空气气流流量的调节,从而可以根据电控盒30的实时运行温度,调整散热风道20内的冷空气气流的流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部211可以为百叶窗或格栅。换言之,第一导风部211可以为百叶窗;第一导风部211也可以为格栅。百叶窗和格栅均具有装配方便、便于调整控制的优点,通过转动百叶窗或格栅至不同的角度,可以实现对第一开口210处空气气流流量的调整。例如,当百叶窗的枢转角度为0°时,第一导风部211关闭第一开口210。当百叶窗的输转角度为90°时,第一开口210敞开最大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导风部211还可以为导风板,导风板相对于第一开口210可转动。导风板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过将第一导风部211设置为导风板,可以便于第一导风部211的加工制造,从而可以降低第一导风部211的生产成本。而且,通过设置导风板相对于第一开口210可转动,可以通过转动导风板至不同的角度,控制第一开口210的打开或关闭,而且,可以对第一开口210的开度大小进行方便的控制。由此,可以根据电控盒30实际散热需求,控制散热风道20内低温气流的流量。

如图1及图3-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还可以包括第二导风部221和第二驱动件222,第二导风部221位于第二开口220处,第二驱动件222适于驱动第二导风部221运动,以开度可调地控制第二开口220处的流量。由此,可以利用第二驱动件222驱动控制第二导风部221的运动,进而可以对第二开口220的打开与闭合以及第二开口220处的流量进行控制。例如,可以根据电控盒30的实时运行温度,通过第二驱动件222驱动第二导风部221调整第二开口220的开度大小,以调整散热风道20内的低温气流的流量。

如图1及图3-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散热风道20可以具有第三开口230,第三开口230靠近换热组件10的另一侧,且第三开口230与第二开口220间隔开。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开口230与第二开口220位于换热组件10的一侧,且第三开口230与第二开口220间隔开排开,例如,第一开口210可以位于散热风道20一端,第二开口220可以位于散热风道20另一端,第三开口230可以位于第一开口210与第二开口220之间且彼此间隔开,第三开口230与第二开口220位于换热组件10一侧,第一开口210位于换热组件10的另一侧。在空气气流流经换热组件10的方向上,第一开口210位于第二开口220的下游。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三开口230,可以使散热风道20具有不同的气流流向模式。如图4所示,关闭第三开口230,打开第一开口210和第二开口220,气流可以从第一开口210进入散热风道20内,从第二开口220流出散热风道20。如图3所示,关闭第一开口210,打开第三开口230和第二开口220,散热风道20可以从第二开口220进入散热风道20内,并从第三开口230流出散热风道20。从第二开口220进入散热风道20内的气流未经过换热组件10进行热量交换,温度相对较高,此流动模式可以应用于电控盒30发热较小的工况,或者是在空气温度较低的冬天或是春秋季节。而从第一开口210进入散热风道20内的气流,在进入散热风道20前已与换热组件10进行了热量交换,温度降低,低温气流进入散热风道20内,可以应用于电控盒30发热较大的工况,或者是空气温度较高的夏季。

如图1及图3-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还可以包括第三导风部231和第三驱动件232,第三导风部231位于第三开口230处,第三驱动件232适于驱动第三导风部231运动,以开度可调地控制第三开口230处的流量。由此,可以利用第三驱动件232方便地驱动控制第三导风部231的运动,进而可以对第三开口230的打开与闭合以及第三开口230处的流量进行控制。例如,可以根据电控盒30的实时运行温度,通过第三驱动件232驱动第三导风部231调整第三开口230的开度大小,以调整散热风道20内的气流的流量。

如图1及图3-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电控盒30可以包括电器件300和散热器310,散热器310与电器件300连接,散热器310位于散热风道20内。由此,通过设置散热器310,电器件300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给散热器310,散热器310进一步将热量传递给散热风道20中的空气气流流出散热风道20,且散热器310的热传递性能好,可以提高电控盒30的散热效果,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例如,散热器310可以为翅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1可以为一体式空调器。这里,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一体式空调器”可以为将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外机集合到一体的空调器,“一体式空调器”可以安装在屋顶,具有空调室内机的部分可以位于室内,具有空调室外机的部分可以位于室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1包括换热组件10、散热风道20、电控盒30、第一导风部211、第二导风部221、第三导风部231和温度传感器。

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3-图4所示,散热风道20具有第一开口210、第二开口220和第三开口230,第一导风部211位于第一开口210处,第二导风部221位于第二开口220处,第三导风部231位于第三开口230处。第一开口210靠近换热组件10的一侧,第二开口220和第三开口230均靠近换热组件10的另一侧,且第三开口230与第二开口220间隔开。电控盒30的至少部分位于散热风道20内,且电控盒30靠近换热组件10的另一侧,温度传感器适于检测电控盒30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设定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为t,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实时温度为t’,当t<t’时,关闭第一开口,打开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当t>t’时,打开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关闭第二开口。

在空调器1处于制冷模式时,位于第一开口210处的气流可以与换热组件10进行热量交换后变为低温气流。而第二开口220和第三开口230处的气流未与换热组件10进行热量交换。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电控盒30的温度,当电控盒30的实时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值时,说明电控盒30的发热量较小,此时,可以利用从第三开口230进入散热风道20内的气流对电控盒30进行降温;当电控盒30的实时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值时,说明电控盒30的发热量较大,此时,可以利用从第一开口210进入散热风道20内的低温气流对电控盒30进行降温,以提高对电控盒30的降温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控盒30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电控盒30的实时温度,调整散热风道20内的气流流动模式,进而可以对散热风道20内的气流的温度进行调整,以对电控盒30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散热。由此,使得电控盒30散热更加智能、高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导风部211与第一开口210之间的夹角为α,控制方法包括:当t>t’时,t的数值与α的数值呈正比。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风部211与第一开口210之间的夹角越大,第一开口210的开度越大。也就是说,电控盒30的温度越高,控制第一开口210的开度越大。由此,通过使第一开口210的开度增大,可以提高散热风道20内的气流流量,进而可以提高对电控盒30的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组件10中的风机110的转速为w,控制方法包括:当t>t’时,t的数值与w的数值呈正比。可以理解的是,换热组件10包括风机110,电控盒30的温度越高,风机110的转速越大。风机110的转速越大,散热风道20内的气流流速越大,由此,可以提高散热风道20内的气流对电控盒30的降温、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空调器1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如图5所示,设置电控盒30的保护温度t1、t2、t3、t4、t5、t6……,t1<t2<t3<t4<t5<t6……,并根据监测温度设置对应的保护程序,可分为普通散热模式和加强散热模式。

当空调器1正常运行时,电控盒30的温度小于保护温度t1,此时开启普通散热模式:如图3所示,第一开口2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第二开口220和第三开口230都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流通通道40内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开口220进入散热风道20,流动的空气可以与散热器310产生热交换进而降低电控盒30的温度,换热结束后空气通过第三开口230回到流通通道40。

当夏天制冷时,环境温度和回风口温度都较高,空调器1运行工况较为恶劣,电控盒30的的温度超过了保护温度t1,此时开启加强散热模式:第三开口23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第二开口220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第一导风部211打开第一开口210,此时,流通通道40出口处温度较低的小部分空气从第一开口210进入散热风道20,较大的温差有利于提高散热器310与气流的热交换量,而降低电控盒30的温度。换热结束后空气气流通过第二开口220又重新回到流通通道40。

当系统开启加强散热模式时,还可以把电控盒30保护温度tn(n=3、4、5、6……)与第一导风部211的开启角度及内风机110的转速同时相关联,电控盒30的温度越高,则第一导风部211开启角度越大,与之对应的风机110转速越高。将第一导风部211的开启角度分为x个角度,(x=0、1、2、3、4……、90),同时也将风机110的转速分为n档(n=1、2、3、……),风机的每一个档位分别对应第一导风部211的x个角度,即可以对应不同的风量,并根据电控盒30的温度进行控制。

当电控盒30温度持续升高到达t3时,第一导风部211开启角度为x1度,风机110转速为1档;当电控盒30温度持续升高到达t4时,第一导风部211开启角度为x2度,风机110转速为2档,……当电控盒30温度持续升高到达tn时,第一导风部211开启角度为xn度,风机110转速为n档,对应的控制流程图如图5所示。

下面参考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如图1及图3-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空调器1包括换热组件10、流通通道40、散热风道20、多个电控盒30、第一导风部211、第一驱动件212、第二导风部221、第二驱动件222,第三导风部231和第三驱动件232。换热组件10包括换热器100和风机110,换热组件10位于流通通道40内,风机110可以驱动空气气流流经流通通道40以与换热器100换热。每个电控盒30均包括电器件300和散热器310,散热器310与电器件300连接,散热器310位于散热风道20内。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3-图4所示,

散热风道20位于流通通道40的下方,散热风道20具有第一开口210、第二开口220,和第三开口230,第一开口210可以位于散热风道20的左端且沿着上下方向贯通散热风道20的壁面,第二开口220可以位于散热风道20右端且沿着左右方向贯通散热风道20的壁面,第三开口230可以位于第一开口210与第二开口220之间且沿着上下方向贯通散热风道20的壁面,第三开口230与第一开口210、第二开口220均间隔开。在空气气流流经换热组件10的方向上,即如图1及图3-图4中位于流通通道40中的箭头所指的方向上,第一开口210位于第二开口220的下游。

如图1-图4所示,第一导风部211、第二导风部221和第三导风部231可以为导风板、百叶窗或格栅。第一驱动件212、第二驱动件222和第三驱动件232可以为电机。第一导风部211位于第一开口210处,第一驱动件212适于驱动第一导风部211运动,以开度可调地控制第一开口210处的流量。第二导风部221位于第二开口220处,第二驱动件222适于驱动第二导风部221运动,以开度可调地控制第二开口220处的流量。第三导风部231位于第三开口230处,第三驱动件232适于驱动第三导风部231运动,以开度可调地控制第三开口230处的流量。

可以利用第一驱动件212驱动控制第一导风部211的运动,进而可以打开、关闭或是打开部分第一开口210,以实现对第一开口210处空气气流流量的调节,从而可以根据电控盒30的实时运行温度,调整散热风道20内的冷空气气流的流量。可以利用第二驱动件222驱动控制第二导风部221的运动,进而可以对第二开口220的打开与闭合以及第二开口220处的流量进行控制。可以利用第三驱动件232方便地驱动控制第三导风部231的运动,进而可以对第三开口230的打开与闭合以及第三开口230处的流量进行控制。

如图4所示,关闭第三开口230,打开第一开口210和第二开口220,气流可以从第一开口210进入散热风道20内,从第二开口220流出散热风道20。如图3所示,关闭第一开口210,打开第三开口230和第二开口220,散热风道20可以从第二开口220进入散热风道20内,并从第三开口230流出散热风道20。从第二开口220进入散热风道20内的气流未经过换热组件10进行热量交换,温度相对较高,此流动模式可以应用于电控盒30发热较小的工况,或者是在空气温度较低的冬天或是春秋季节。而从第一开口210进入散热风道20内的气流,在进入散热风道20前已与换热组件10进行了热量交换,温度降低,低温气流进入散热风道20内,可以应用于电控盒30发热较大的工况,或者是空气温度较高的夏季。

第一驱动件212可以控制第一导风部211的开启角度,第一导风部211的最小开启角度为0,最大开启角度为90度,可以选择x个角度,(x=0、1、2、3、4……、90)。第二驱动件222可以控制第二导风部221的开启角度,第二导风部221的最小开启角度为0,最大开启角度为90度,可以选择x个角度,(x=0、1、2、3、4……、90)。第三驱动件232可以控制第三导风部231的开启角度,第三导风部231的最小开启角度为0,最大开启角度为90度,可以选择x个角度,(x=0、1、2、3、4……、90)。需要说明的是,x=0为最小开启角度0度,x=90为最大开启角度90度,对应完全打开或者完全关闭状态。如图2所示,第一导风部211、第二导风部221和第三导风部231可以均为导风板、以第一导风部211为例,第一驱动件212设置在导风板的中间,由第一驱动件212控制导风板的开启角度。

空调器1还安装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温度传感器与多个电控盒30一一对应,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其对应的电控盒30的温度。这里所提到的“多个”可以为一个及一个以上。空调器1还可以设有加压风机,加压风机位于散热风道20内,以驱动散热风道20内的空气气流从第一开口210朝向第二开口220流动。

下面以一个电控盒30的散热为例进行描述。设置电控盒30的保护温度t1、t2、t3、t4、t5、t6……,t1<t2<t3<t4<t5<t6……,并根据监测温度设置对应的保护程序,可分为普通散热模式和加强散热模式。

当空调器1正常运行时,电控盒30的温度小于保护温度t1,此时开启普通散热模式:如图3所示,第一开口2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第二开口220和第三开口230都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流通通道40内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开口220进入散热风道20,流动的空气可以与散热器310产生热交换进而降低电控盒30的温度,换热结束后空气通过第三开口230回到流通通道40。

当夏天制冷时,环境温度和回风口温度都较高,空调器1运行工况较为恶劣,电控盒30的的温度超过了保护温度t1,此时开启加强散热模式:第三开口23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第二开口220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第一导风部211打开第一开口210,此时,流通通道40出口处温度较低的小部分空气从第一开口210进入散热风道20,较大的温差有利于提高散热器310与气流的热交换量,而降低电控盒30的温度。换热结束后空气气流通过第二开口220又重新回到流通通道40。

当系统开启加强散热模式时,还可以把电控盒30保护温度tn(n=3、4、5、6……)与第一导风部211的开启角度及内风机110的转速同时相关联,电控盒30的温度越高,则第一导风部211开启角度越大,与之对应的风机110转速越高。将第一导风部211的开启角度分为x个角度,(x=0、1、2、3、4……、90),同时也将风机110的转速分为n档(n=1、2、3、……),风机的每一个档位分别对应第一导风部211的x个角度,即可以对应不同的风量,并根据电控盒30的温度进行控制。

例如,当电控盒30温度持续升高到达t3时,第一导风部211开启角度为x1度,风机110转速为1档;当电控盒30温度持续升高到达t4时,第一导风部211开启角度为x2度,风机110转速为2档,……当电控盒30温度持续升高到达tn时,第一导风部211开启角度为xn度,风机110转速为n档,对应的控制流程图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当系统开启加强散热模式时,流通通道40中的冷空气气流部分流入换热风道20,从而使得到达用户房间的风量有所减少,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为了尽量降低对用户体验的影响,设置第一导风部211完全打开第一开口210时,通过第一开口210进入散热风道20的风量最多占流通通道40的出口风量的x%,x可为1、2、3、4、……,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以此数据来设计第一开口210的大小来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开口210和第二开口220的散热风道20,空气气流与换热组件10进行热交换后可以从第一开口210进入到散热风道20内,以对散热风道20内的电控盒30进行降温,以改善电控盒30由于长时间工作造成温度高、发热量大、工作效率低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电控盒30的工作性能及安全性能,延长电控盒30的使用寿命,由此,可以提高空调器1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