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3876发布日期:2018-12-12 00:1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通常为通过设计导风板结构实现出风导向效果,在出风口风量一定的前提下,单一的出风角度使得用户感受到的风是硬冷直吹人的,送风方向为单一固定的,导致只能对室内一定范围内的角度送风,送风范围有限,而没有被风吹到的室内区域与风吹到的区域之间存在有较大的温差,制冷制热时不均匀、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存在的送风范围有限、制冷或制热的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用以实现:

一种空调器,包括有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位置处设置有导风板,在所述导风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可使风向偏离导风板出风方向的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的导风方向为可调节的。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导风单元,所述导风单元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导风板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导风单元和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相互配合以调整导风单元旋转的导风单元调节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单元调节组件包括设置有设置在导风板上的限位凸起和设置在导风单元上的凸起部,所述限位凸起环绕所述导风单元设置,所述导风单元通过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导风板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之间形成有插装固定部,所述凸起部部分插装在所述插装固定部内。

进一步的,包括有用于驱动所述导风单元转动一定角度的驱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嵌装在所述导风板内,所述转子与所述导风单元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单元包括固定座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至少一个导风板件。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件倾斜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与所述导风板长边的竖直中心线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导风单元均包括有底座和形成在所述底座上的导风槽。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槽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至少2根凸起筋条,相邻的所述凸起筋条之间形成有一个导风槽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槽由所述底座上向内凹陷设置的凹陷槽形成。

进一步的,在所述导风板内预埋设有电机控制线。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筋条为倾斜筋、v型弯折筋或弧形筋。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包括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上方,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连接筋,所述导风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板或所述第二导风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与面板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的,至少在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导风单元。

进一步的,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所述导风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的顶端两侧为倾斜面,所述限位凸起的两侧为可与所述倾斜面适配的斜面。

本发明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有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位置处设置有导风板,在所述导风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可使风向偏离导风板出风方向的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的导风方向为可调节的。本发明中通过在导风板上设置导风机构,通过导风结构可用于调整导风板的出风方向,使得一部分风可以偏离导风板的出风方向向两侧吹出,在原有的导风板送风角度的基础上增大了送风的角度,扩大了送风的范围;同时本发明中的导风结构的导风方向为可调节的,可对导风结构导风的方向对应的进行调整,满足不同的导风方向的需求,增加了送风的角度和范围,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送风范围固定导致的制冷制热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空调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导风板和导风单元配合结构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空调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导风板和导风单元配合结构图二;

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a处对应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空调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导风单元和导风板配合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空调器,参照图1-图5所示,包括有壳体100,在壳体100上设置有出风口,在出风口位置处设置有导风板200,在导风板200的上设置有可使风向偏离导风板200出风方向的导风结构300,导风结构300的导风方向为可调节的。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导风结构300的导风方向为可调节的,其可通过对应的调整导风结构300的导风方向,用于实现对导风板200吹出的风进行不同方向的导向,可以使得从导风板200吹出的风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调节为吹向不同的角度和位置,满足了多样化、多角度的送风调节需求。

例如,用户在使用时,用于在处于某个边角位置或边角区域,基于目前空调器的装配位置无法吹到用户实用区域或者即使可以扩散到此区域,速度慢,效果差,此时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则可对应调整空调器的导风结构300,对风进行导向,使得风吹向用户所在的区域,实现快速制冷或制热的效果,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性。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导风结构300包括导风单元310,导风单元310可转动的设置在导风板200上。

在使用时,用户可根据需求,调整导风单元310使其转动,旋转一定的角度,实现导风方向的变化,具体的,可使得导风结构300的导风方向为与导风板200竖直中心线的夹角为30度50度或100度或120度等,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导风单元310个数的设置可根据需求设置,可对应设置在导风板200其中任一端、或者在导风板200的两端同时设置,或者沿导风板20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依次设置时可等间距或非等间距排列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导风板200的两端均设有导风单元310进行说明,在导风板200的两端均对应设置的导风单元310可对导风板200吹出到两端位置处的风进行一定的导向,使得经过导风单元310吹出的风和导风板200偏离一定的角度,优选的,导风单元310的导向的风的出风方向和导风板200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可将风向导风板200两端外侧进行导向,增大了送风的角度,同时扩大了送风范围,有效的解决了因送风范围固定导致的室内制冷或制热不均匀,制冷或制热效果差的问题;同时,本实施例中在导风板200的两端设置导风单元310还可将导出的风吹到导风板200左右两侧边界位置处,与左右两侧从导风板200中流出的风进行混流,降低了温差,有效预防导风板200左右两端因为温差大而产生凝露的问题。

为实现对导风单元310的调节,使得导风单元310可相对导风板200转动,实现导风单元310的导风方向的调整变化,在导风单元310和导风板200上设置有相互配合以调整导风单元旋转的导风单元调节组件400。进一步的,导风单元调节组件400包括设置有设置在导风板上200的限位凸起410和设置在导风单元310上凸起部420,限位凸起410环绕导风单元310设置,导风单元310通过旋转轴转动设置在导风板200上,在相邻的两个限位凸起410之间形成有插装固定部430,插装固定部430即通过两个限位凸起410之间形成的插装槽,限位凸起410的两侧均为斜面,凸起部420为凸起柱,凸起柱的顶端两侧也设置有倾斜面,用于和限位凸起410的两侧贴合配合,在插装时起到相互导向作用,可方便进入到2个限位凸起410内部或从2个限位凸起410内部脱离,凸起部420部分插装在插装固定部430内时,则可通过凸起部420上的倾斜面和限位凸起410上的斜面之间相互适配的两个斜面的相互压合作用实现相互限位固定,可确保两者之间连接固定的牢固性。

在调整时可通过手动作用力给导风单元310,导风单元310转动带动位于其上方固定的凸起部420转动,凸起部420转动时,会从插装固定部430中脱离出来,进入到下一个相邻的2个限位凸起410形成的插装固定部430之间,通过插装固定部430可实现对导风单元310的定位,在转动到位时,通过插装固定部430的限位使得导风单元310可保持一定角度的导风方向,在需要调节时,则施加作用力使得凸起部420脱离即可,通过凸起部420和限位凸起的410配合进而实现对导风单元310旋转角度的调整,满足多角度旋转需求。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导风单元310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导风单元310包括固定座311和设置在固定座311上的至少一个导风板件312。即本实施例中的导风单元310在设置时可仅仅在固定座311上设置一个导风板件312,通过固定座311带动导风板件312转动实现导风板件312的导风方向变化,当然,导风板件3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件312倾斜设置在固定座311上,与导风板200长边的竖直中心线之间具有夹角,可将风进行导向并且使得风沿一定导向角度吹出,可实现增大一定角度的送风范围的效果,同时防止了气流紊乱的问题的产生。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导风单元31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为:每一导风单元310均包括有底座313和形成在底座313上的导风槽314。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风槽314实现方式为:导风槽314包括设置在底座313上的至少2根凸起筋条315,相邻的凸起筋条315之间形成有一个导风槽单元。底座313上可根据需求设置多个导风槽单元,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有一个导风槽单元,其通过2根凸起筋条315形成,具体的,凸起筋条315的形状可以为倾斜筋或v型弯折筋、弧形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凸起筋条315形成的导风槽314结构,由于凸起筋条315的设置还可增强整个导风单元310的强度。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槽314还可以通过底座313表面上向内凹陷设置的凹槽来形成导风槽314。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200包括有第一导风板210和第二导风板220,第二导风板220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10上方,第一导风板210和第二导风板220之间形成有空腔,在空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导风板210和第二导风板220的连接筋,导风单元310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10和/或第二导风板220上。当然,导风板200也可以为单一导风板结构,导风单元310直接设置在导风板200上即可。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00为面板罩壳一体化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空调器,参照图6所示,包括有壳体100,在壳体100上设置有出风口,在出风口位置处设置有导风板200,在导风板200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可使风向偏离导风板200出风方向的导风结构300,导风结构300的导风方向为可调节的。导风结构300包括至少设置在导风板200一端的导风单元310,导风单元310可转动的设置在导风板200上。其具体作用和设置方式与实施例1中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为实现导风单元310的自动转动,本实施例中设置一用于驱动导风单元310转动的驱动件,通过驱动件驱动导风单元310转动,实现导风单元310自动转动的目的,进一步的,驱动件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包括有定子500和转子600,定子500嵌装在导风板200内,转子600与导风单元310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定子500产生动力时可作用力到转子600,通过转子600带动整个导风单元310转动,实现在设置时,可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对应的转动角度和转动方向实现对导风单元310转动角度和转动方向的控制。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导风结构300可实现自动调整导风方向,操作控制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在导风板200内预埋设有电机控制线。定子500与电机控制线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导风单元310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导风单元310包括固定座311和设置在固定座311上的至少一个导风板件312。即本实施例中的导风单元310在设置时可仅仅在固定座311上设置一个导风板件312,通过固定座311带动导风板件312转动实现导风板件312的导风方向变化,当然,导风板件3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件312倾斜设置在固定座311上,与导风板200长边的竖直中心线之间具有夹角,可将风进行导向并且使得风沿一定导向角度吹出,可实现增大一定角度的送风范围的效果,同时防止了气流紊乱的问题的产生。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导风单元31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为:每一导风单元310均包括有底座313和形成在底座313上的导风槽314。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风槽314实现方式为:导风槽314包括设置在底座313上的至少2根凸起筋条315,相邻的凸起筋条315之间形成有一个导风槽单元。底座313上可根据需求设置多个导风槽单元,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有一个导风槽单元,其通过2根凸起筋条315形成,具体的,凸起筋条315的形状可以为倾斜筋或v型弯折筋、弧形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凸起筋条315形成的导风槽314结构,由于凸起筋条315的设置还可增强整个导风单元310的强度。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槽314还可以由底座313向内凹陷设置的凹槽形成导风槽314。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200包括有第一导风板210和第二导风板220,第二导风板220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10上方,第一导风板210和第二导风板220之间形成有空腔,在空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导风板210和第二导风板220的连接筋,导风单元310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10和/或第二导风板220上。当然,导风板200也可以为单一导风板结构,导风单元310直接设置在导风板200上即可。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00为面板罩壳一体化结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