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3881发布日期:2018-12-12 00:1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大家对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装修污染也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污染源,空气净化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空气净化器是一种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功能单一,然而空气的污染是多方面,使用单一功能的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净化效果并不好,因此需要一个完整的空气净化系统,而且为了让人们生活越来越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病率,我们不仅要净化室内空气,还需要改善室内空气,如增加室内空气的氧气含量、湿度、温度、以及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具有抑癌作用,室内空气氧含量的提高可以改善及缓解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心肺功能,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病等疾病能够的发生及发展,然而现有技术大多是针对单一空气指标进行改善,而且不具有检测系统,用户不能通过数据了解室内环境的变化,控制系统也不具有智能化,多数采用传统控制手段,并不支持远程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过滤模块、消毒除尘模块、负氧离子模块、氧气控制模块、温控模块、湿度控制模块、智能控制模块。

所述过滤模块包括空气总检单元、室内进气单元、室外进气单元、过滤单元、室内出气单元、室外出气单元、过滤芯自检单元、过滤芯更换单元,所述空气总检单元用于检测空气质量,所述室外进气单元用于从室外吸入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运送到空气总检单元,所述室内进气单元用于从室内吸入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运送至空气总检单元,所述过滤单元用于对经过空气总检单元检测后的空气进行粗过滤,所述室内出气单元用于将经过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空气释放到室内,所述室外出气单元用于将室内进气单元吸入的空气排放到室外,所述过滤芯自检单元用于检测过滤芯损坏程度,所述过滤芯更换单元用于提醒用户更换过滤芯;

所述消毒除尘模块包括紫外线杀菌单元、超声波杀菌单元、消毒液过滤单元、病菌扬尘自检单元,所述紫外线杀菌单元通过紫外线对经过过滤模块的空气进行杀菌,所述超声波杀菌单元用于对空气中病菌进行超声波杀菌,所述消毒液过滤单元用于对空气进行除尘消毒,所述病菌扬尘自检单元对流出消毒除尘模块的空气中病菌和悬浮物进行检测;

所述负氧离子模块包括负氧离子自检单元、负氧离子发生单元,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单元用于对流入负氧离子模块的空气进行电离,所述负氧离子自检单元用于对流出负氧离子模块的空气中负氧离子进行检测;

所述氧气控制模块包括氧气自检单元、氧气发生单元,所述氧气发生单元用于制造氧气,所述氧气自检单元用于对经过氧气控制模块的空气进行氧含量检测;

所述温控模块包括空气制冷单元、空气加热单元、温度自检单元,所述空气制冷单元用于对进入温控模块的空气进行压缩制冷处理,所述空气加热单元用于对流入温控模块的空气进行加热处理,所述温度自检单元用于对流出温控模块的空气温度进行检测;

所述湿度控制模块包括加湿单元、湿度自检单元,所述加湿单元用于对流入湿度控制模块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所述湿度自检模块用于对流出湿度控制模块的空气湿度进行检测;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联网单元、数据统计单元、能耗计算单元、优化方案推荐单元、移动终端单元、信号交换单元、室内总检单元,所述室内总检单元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数据反馈到数据统计单元,所述联网单元用于连接家庭网络,所述数据统计单元用于将总检单元、病菌扬尘自检单元、负氧离子自检单元、氧气自检单元、温度自检单元、湿度自检单元、室内总检单元所检测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通过所述信号交换单元将所统计数据上传至所述移动终端单元,所述移动终端单元采用手机app实现远程数据交换,所述信号交换单元用于和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换,所述能耗统计单元用于计算所述优化方案推荐单元所推荐方案的能耗,并反馈最低能耗方案,所述优化方案推荐单元针对空气总检情况制定方案,并将根据能耗计算单元确定最优方案,再通过信号交换单元提供给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单元采用超频振荡器对自来水进行雾化,然后将雾化的水与空气混合释放到室内,采用超频震荡原理将液体水进行雾化,雾化效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单元设有输入子单元,所述输入子单元用于用户对空气中湿度、温度进行设定和选择各模块的启动和关闭,用户通过输入子单元进行数据的设定以及模块的启用,用户可以自定义个人喜欢的空气净化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优化方案推荐单元根据用户所设定的数据进行对比,所制定方案以达到用户所设定的各项指标为目标,通过用户设定的数据自动制定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氧气发生单元采用大排量无油压缩机为动力,利用分子筛的吸附性能,把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进行分离,从而得到高浓度氧气,采用这种方式制氧效率高且成本低。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液过滤单元所采用的消毒液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2-3份苦参碱提取液、3-5份柴胡提取液、7-8份茶树精油、2.5-3份大桉叶提取物、1.2-2.3份edta二钠盐、1.3-4.2份憎水式改性非离子多羟基聚合物acusol882、100-200份去离子水,通过消毒液对空气进行除尘以及消毒。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模块中空气的进入和流出分为两种模式,一种为内循环模式,一种为外循环模式,所述内循环模式:由室内进气单元吸入空气,并进入过滤单元,再由室内室内出气单元将空气释放到室内,所述外循环模式为:由室内进气单元吸入空气将室内空气输送至室外出气单元,并由室外出气单元排到室外,再由室外进气单元从室外吸入空气进入过滤模块,最后由室内出气单元将净化后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系统根据数据统计单元和室内总检单元的数据为用户提供最优化选择。

本发明的工作方法:

s1:由空气总检单元对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送到数据统计单元,数据统计单元统计后的数据传送到优选方案推荐单元,优选方案推荐单元将对比结果通过信号交换单元传送给用户的移动终端单元,用户通过检测数据设定各项数据;

s2:移动终端单元将设定的数据通过信号交换单元传送给优化方案推荐单元,由优化方案推荐单元推荐完整方案,用户再通过移动终端单元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进行确认,由优化方案推荐单元执行方案;

s3:空气净化模式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由优化方案推荐单元自动推荐,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单元进行确认,优化方案推荐单元根据用户制定的方案对各模块选择性开启或关闭;

s4:过滤模块1对空气进行粗过滤,由消毒除尘模块对空气进行消毒除尘,负氧离子模块对空气进行电离,产生负氧离子,氧气控制模块对空气补充氧气,提高空气氧含量,温控模块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控制模块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远程控制,即使用户不在家也能通过移动app远程控制,本发明包含多种空气净化单元,不仅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杀菌消毒、除尘、加湿,控温、增氧,以及增加空气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具有抑癌作用,消毒除尘模块对空气进行消毒除尘,可以减少空气中浮尘危害和病菌危害,氧气控制模块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可以,改善及缓解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心肺功能,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病等疾病能够的发生及发展,温控模块和湿度控制模块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空气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其中,1-过滤模块、2-消毒除尘模块、3-负氧离子模块、4-氧气控制模块、5-温控模块、6-湿度控制模块、7-智能控制模块、11-空气总检单元、12-室内进气单元、13-室外进气单元、14-过滤单元、15-室内出气单元、16-室外出气单元、17-过滤芯自检单元、18-过滤芯更换单元、21-紫外线杀菌单元、22-超声波杀菌单元、23-消毒液过滤单元、24-病菌扬尘自检单元、31-负氧离子自检单元、32-负氧离子发生单元、41-氧气自检单元、42-氧气发生单元、51-空气制冷单元、52-空气加热单元、53-温度自检单元、61-加湿单元、62-湿度自检单元、71-联网单元、72-数据统计单元、73-能耗计算单元、74-优化方案推荐单元、75-移动终端单元、76-信号交换单元、77-室内总检单元、751-输入子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理解,下面结合图1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过滤模块1、消毒除尘模块2、负氧离子模块3、氧气控制模块4、温控模块5、湿度控制模块6、智能控制模块7。

过滤模块1包括空气总检单元11、室内进气单元12、室外进气单元13、过滤单元14、室内出气单元15、室外出气单元16、过滤芯自检单元17、过滤芯更换单元18,过滤模块1中空气的进入和流出分为两种模式,一种为内循环模式,一种为外循环模式,内循环模式:由室内进气单元12吸入空气,并进入过滤单元14,再由室内室内出气单元15将空气释放到室内,外循环模式为:由室内进气单元12吸入空气将室内空气输送至室外出气单元16,并由室外出气单元16排到室外,再由室外进气单元13从室外吸入空气进入过滤模块1,最后由室内出气单元15将净化后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系统根据数据统计单元72和室内总检单元77的数据为用户提供最优化选择,空气总检单元11用于检测空气质量,室外进气单元13用于从室外吸入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运送到空气总检单元11,室内进气单元12用于从室内吸入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运送至空气总检单元11,过滤单元14用于对经过空气总检单元11检测后的空气进行粗过滤,室内出气单元15用于将经过过滤单元14过滤后的空气释放到室内,室外出气单元16用于将室内进气单元12吸入的空气排放到室外,过滤芯自检单元17用于检测过滤芯损坏程度,过滤芯更换单元18用于提醒用户更换过滤芯;

消毒除尘模块2包括紫外线杀菌单元21、超声波杀菌单元22、消毒液过滤单元23、病菌扬尘自检单元24,紫外线杀菌单元21通过紫外线对经过过滤模块1的空气进行杀菌,超声波杀菌单元22用于对空气中病菌进行超声波杀菌,消毒液过滤单元23用于对空气进行除尘消毒,消毒液过滤单元23所采用的消毒液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2份苦参碱提取液、3份柴胡提取液、7份茶树精油、2.5份大桉叶提取物、1.2份edta二钠盐、1.3份憎水式改性非离子多羟基聚合物acusol882、100份去离子水,通过消毒液对空气进行除尘以及消毒,病菌扬尘自检单元24对流出消毒除尘模块2的空气中病菌和悬浮物进行检测;

负氧离子模块3包括负氧离子自检单元31、负氧离子发生单元32,负氧离子发生单元32用于对流入负氧离子模块3的空气进行电离,负氧离子自检单元31用于对流出负氧离子模块3的空气中负氧离子进行检测;

氧气控制模块4包括氧气自检单元41、氧气发生单元42,氧气发生单元42用于制造氧气,氧气发生单元42采用大排量无油压缩机为动力,利用分子筛的吸附性能,把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进行分离,从而得到高浓度氧气,采用这种方式制氧效率高且成本低,氧气自检单元41用于对经过氧气控制模块4的空气进行氧含量检测;

温控模块5包括空气制冷单元51、空气加热单元52、温度自检单元53,空气制冷单元51用于对进入温控模块5的空气进行压缩制冷处理,空气加热单元52用于对流入温控模块5的空气进行加热处理,温度自检单元53用于对流出温控模块5的空气温度进行检测;

湿度控制模块6包括加湿单元61、湿度自检单元62,加湿单元61用于对流入湿度控制模块6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加湿单元61采用超频振荡器对自来水进行雾化,然后将雾化的水与空气混合释放到室内,采用超频震荡原理将液体水进行雾化,雾化效率高,湿度自检模块用于对流出湿度控制模块6的空气湿度进行检测;

智能控制模块7包括联网单元71、数据统计单元72、能耗计算单元73、优化方案推荐单元74、移动终端单元75、信号交换单元76、室内总检单元77,室内总检单元77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数据反馈到数据统计单元72,联网单元71用于连接家庭网络,数据统计单元72用于将总检单元、病菌扬尘自检单元24、负氧离子自检单元31、氧气自检单元41、温度自检单元53、湿度自检单元62、室内总检单元77所检测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通过信号交换单元76将所统计数据上传至移动终端单元75,移动终端单元75采用手机app实现远程数据交换,移动终端单元75设有输入子单元751,输入子单元751用于用户对空气中湿度、温度进行设定和选择各模块的启动和关闭,用户通过输入子单元751进行数据的设定以及模块的启用,用户可以自定义个人喜欢的空气净化模式,信号交换单元76用于和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换,能耗统计单元用于计算优化方案推荐单元74所推荐方案的能耗,并反馈最低能耗方案,优化方案推荐单元74针对空气总检情况制定方案,并将根据能耗计算单元73确定最优方案,再通过信号交换单元76提供给用户,优化方案推荐单元74根据用户所设定的数据进行对比,所制定方案以达到用户所设定的各项指标为目标,通过用户设定的数据自动制定方案。

本实施例的工作方法:

s1:由空气总检单元11对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送到数据统计单元72,数据统计单元72统计后的数据传送到优选方案推荐单元74,优选方案推荐单元74将对比结果通过信号交换单元76传送给用户的移动终端单元75,用户通过检测数据设定各项数据;

s2:移动终端单元75将设定的数据通过信号交换单元76传送给优化方案推荐单元74,由优化方案推荐单元74推荐完整方案,用户再通过移动终端单元75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进行确认,由优化方案推荐单元74执行方案;

s3:空气净化模式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由优化方案推荐单元74自动推荐,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单元75进行确认,优化方案推荐单元74根据用户制定的方案对各模块选择性开启或关闭;

s4:过滤模块1对空气进行粗过滤,由消毒除尘模块2对空气进行消毒除尘,负氧离子模块3对空气进行电离,产生负氧离子,氧气控制模块4对空气补充氧气,提高空气氧含量,温控模块5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控制模块6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