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19487发布日期:2018-12-19 05:3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大部分空调具备有左右扫风功能,但扫风功能单一,扫风速率固定。空调在风档发生变化情况下,最大送风距离也随着发生变化,其中,风档越强,最大送风距离越大,在内机转速不变且系统稳定运情况下,最大送风距离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对于室内空间的用户而言,用户设置空调风档后,由于每个风档的最大送风距离固定了,若风档过大,风量过大造成用户不适,若风档过小,风量过小导致用户所处位置无法得到送风,虽然某些空调控制中,提出了风虽然或风避人的控制方法,但是上述控制往往精度不够,控制的智能化也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时风档,并获取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间距;

根据所述实时风档和所述空间间距调整所述空调的扫风速率。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如下改进。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当房间内有多个人时,所述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间距为:距离所述空调最近的人与空调的间距或所述多个人与空调的间距的平均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实时风档和所述空间间距调整所述空调的扫风速率,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实时风挡和所述空间间距获取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修正系数对所述空调的扫风速率进行调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实时风挡和所述空间间距获取修正系数,具体包括:

当所述空间间距大于所述实时风档的最大送风距离时,所述修正系数为1;

当所述空间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实时风档的最大送风距离时,根据所述空间距离和实时风档从数据库中获取修正系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例中,所述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包括:

根据不同风档的最大送风距离和人与空调的间距的比例,分别计算每个风档对应不同人与空调的间距的修正系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种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间距,具体包括:

通过红外测距方法、超声波测距方法或微波测距方法检测所述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间距。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种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间距,具体包括:

通过获取用户脸部任意两个特征点的特征间距;

根据所述特征间距对人脸3d网格进行变形处理,得到与用户脸部匹配的匹配人脸3d网格;

根据所述匹配人脸3d网格确定所述用户的空间位置;

根据所述空间位置得到所述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间距。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例中,所述通过获取用户脸部任意两个特征点的特征间距:

获取通过多目摄像头采集的多幅用户图像;

分别获取所述用户脸部的任意两个特征点在每幅所述用户图像中的像素坐标;

根据所述多目摄像头的参数、所述获取的所述用户脸部的所述任意两个特征点在每幅所述用户图像中的像素坐标,确定所述用户脸部的所述任意两个特征点的世界坐标;

根据所述用户脸部的所述任意两个特征点的世界坐标,确定所述用户脸部的所述任意两个特征点之间的空间距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至少一个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配置为用于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应用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空调的实时风档,根据实时风档的最大送风距离和人与空调的间距对空调的扫风速率进行调整,满足用户无风感送风,提高用户舒适性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其二;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s1、获取空调的实时风档,并获取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间距。

具体的,在本步骤中,获取空调的实时风档,风档包括:静音档、抵挡、中档、高档和超强档,并根据测距装置获取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距间距,该测距装置包括:红外测距仪、超声波测距仪或微波测距仪,可采用上述测距装置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检测,当通过多种测距装置检测空调与房间内人的间距时,对每个测距装置检测到的间距取平均值,使得检测到的间距可以较为准确,可选的,在对每个测距装置检测到的间距去平均值之前还可以对与其他间距相差较大的间距进行过滤,可以进一步减少误差。

在本实施例中,当房间内有多个人时,上述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间距为:距离空调最近的人与空调的间距或多个人与空调的间距的平均值,其中,选择距离空调最近的人可以避免室内风速过大对别人的影响,选择房间内多个人与空调的间距的平均值,可以使室内的每个人得到的送风趋于平衡,避免出现完全感受不到送风的情况,可选的,当房间内存在多个人时,为保证每个都能得到送风,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距离还可以为:距离空调最远的人与空调的间距,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送风,但是这样会造成有些人感受的送风会过大,具体情况用户可根据喜好自行设定模式,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中获取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间距的方法还包括:

s21、通过获取用户脸部任意两个特征点的特征间距。

具体的,空间距离表示三维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距离,亦表示真实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距离。本步骤中获取用户脸部的任意两个特征点之间的空间距离。

其中,任意两个特征点不限,即其具体所处的脸部位置不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选择,例如可从人脸的标志性部位选择特征点。

举例而言,任意两个特征点可以为左眼瞳孔和右眼瞳孔,这两个特征点之间的空间距离为瞳距,不同的用户瞳距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本步骤中,可以采取任何可行方式获取用户脸部的任意两个特征点之间的空间距离,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举例而言,该空间距离可以是预先存储的,本步骤中可以读取预先存储的空间距离即可,该空间距离也可以是用户或其他人员输入的,本步骤中,通过接收用户输入而获取到空间距离。当然,该空间距离也可以是实时通过运算等方式获取的。

比如,如图3所示,s21中通过获取用户脸部任意两个特征点的特征间距的方法包括:

s31、获取通过多目摄像头采集的多幅用户图像。

其中,每幅用户图像与多目摄像头中的一个摄像头相对应,即多目摄像头中的每个摄像头采集一副用户图像。多目摄像头中摄像头的数量可根据设备规模以及具体需求等合理进行配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该多目摄像头例如为双目摄像头,通过双目摄像头中的每个摄像头均分别采集一副用户图像。

s32、分别获取用户脸部的任意两个特征点在每幅用户图像中的像素坐标。

具体的,为计算用户脸部任意两个特征点之间的空间距离,本步骤中,获取用户脸部的任意两个特征点在每幅用户图像中的像素坐标,用以后续数据处理。

s33、根据多目摄像头的参数、获取的用户脸部的任意两个特征点在每幅用户图像中的像素坐标,确定用户脸部的任意两个特征点的世界坐标。

具体的,根据多目摄像头的参数,将每个特征点在每幅用户图像中的像素坐标分别变换为相应的世界坐标,由此计算出用户脸部的两个特征点的世界坐标。

s34、根据用户脸部的任意两个特征点的世界坐标,确定用户脸部的任意两个特征点之间的空间距离。

在本步骤中,通过特征点的世界坐标,通过勾股定理即可计算用户脸部特征点的空间距离。

s22、根据特征间距对人脸3d网格进行变形处理,得到与用户脸部匹配的匹配人脸3d网格。

人脸3d网格亦可称为人脸3d模型,是模拟真实人脸而设计,用于确定人脸的三维空间坐标。本发明实施例中,人脸3d网格与真实人脸相对应,通常来讲,使用固定参数设计人脸3d网格,即在人脸3d网格中人脸任意两个特征点之间的空间距离是固定的。

如果针对不同用户的人脸进行定位都采用同样的人脸3d网格,而不同用户脸部任意两个特征点的空间距离即真实距离可能是不同的,使用同样的人脸3d网格对用户脸部来进行定位将出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用户脸部任意两个特征点的空间距离对预先设定的人脸3d网格进行变形处理,从而得到与用户匹配到的人脸3d网格,进一步根据该与用户匹配的人脸3d网格对用户脸部进行定位,有效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

s23、根据匹配人脸3d网格确定用户的空间位置。

在本步骤中,上述步骤得到的用户空间位置即用户脸部的三维空间坐标。可以理解的是,所确定的脸部的空间位置包括至少一个人脸特征点的空间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脸部特征点之间的空间距离,并根据特征点之间的空间距离对预设的3d网格进行变形处理,以使预设的3d网格与用户脸部相匹配,通过用户定位图像和该3d网格确认用户脸部的空间位置,由此得到了精确的人脸空间三维坐标。

s24、根据空间位置得到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间距。

具体的,本方案中获取用户脸部的三维坐标后,空调送风只需对应用户的脸部进行即可,所以通过获取得到人脸空间三维坐标,即可对应进行送风。

s2、根据实时风档和空间间距调整空调的扫风速率。

具体的,通过获取的实时风档可以确认空调此时的最大送风距离,其中,每个空调的最大送风距离应该是空调处于不扫风状态时,空调的送风距离,然后根据此时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间距对空调的扫风速率进行调整,由于扫风速率越快,风越容易打散,送风距离短;扫风速率越慢,送风距离远,但往回时间长,所以当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间距较大时,降低扫风速率,使得该空调的送风距离加长,当空调与房内人的空间间距较小时,提高扫风速率,使得该空调的送风距离加长,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无风感送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中,根据实时风档和空间间距调整空调的扫风速率的方法包括:

s41、根据实时风挡和空间间距获取修正系数。

具体的,通过获取的实时风档可以确认空调此时的最大送风距离,其中,每个空调的最大送风距离应该是空调处于不扫风状态时,空调的送风距离,而后根据此时的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间距,获取相应的修正系数。

s42、根据修正系数对空调的扫风速率进行调整。

具体的,由于扫风速率越快,风越容易打散,送风距离短;扫风速率越慢,送风距离远,但往回时间长,所以当空调与房间内人的空间间距较大时,降低扫风速率,使得该空调的送风距离加长,当空调与房内人的空间间距较小时,提高扫风速率,使得该空调的送风距离加长,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无风感送风。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41中根据实时风挡和空间间距获取修正系数的方法包括:

当空间间距大于实时风档的最大送风距离时,修正系数为1。

当空间间距大于实时风档的最大送风距离是,此时调整扫风速率也无法改变实时风档的最大送风距离,所以,此时的修正系数为1,不对扫风速率进行调整。

当空间距离小于或等于实时风档的最大送风距离时,根据空间距离和实时风档从数据库中获取修正系数。

通过提前计算好每个风档下的不同空调与人的间距对应的修正系数,将修正系数存储在数据库中,方便系统对应获取修正系数对空调的扫风速率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包括:

根据不同风档的最大送风距离和人与空调的间距的比例,分别计算每个风档对应不同人与空调的间距的修正系数。

在本步骤中,根据不同风档的最大送风距离和人与空调的间距的比例,比如,当人与空调的间距为最大送风距离的一半时,将该空调的最大扫风速率降低一半,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计算,比如,经过设置人员实时检测不同情况下的空调送风距离,来得到修正系数,对空调的扫风速率进行调整。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至少一个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配置为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

对上述实施例中的系统或装置提供用于记录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的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并通过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

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本身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而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本发明实施例。

作为用于提供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例如软盘、硬盘、光盘、磁光盘、cd-rom、cd-r、磁带、非易失存储卡、rom、以及类似物都可以使用。

上述实施例的功能不仅可以通过由计算机执行读出的程序代码来实现,而且也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os(操作系统)根据程序代码的指令执行的一些或全部的实际处理操作来实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在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被写入被插入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卡之后,或者被写入和计算机相连的功能扩展单元内提供的存储器之后,在功能扩展卡或功能扩展单元中包括的cpu或类似物按照程序代码的命令执行部分处理或全部处理,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应用程序,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