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可塑性导电物进行加热的地板与该地板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3733发布日期:2018-12-12 00:15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可塑性导电物进行加热的地板与该地板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地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可塑性导电物进行加热的地板与该地板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地暖地板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水加热地暖地板,另一种是电加热地暖地板。第一种,水加热地暖地板通常用15mm左右直径的塑料水管s形布置在水泥隔热泡沫地面上,然后用4~5cm左右混凝土将塑料水管浇设,然后再找平地坪,通过热水循环进行加热;第二种,电热地暖地板通常用电热丝片直接铺在水泥地上面的隔热泡沫垫上,地板再直接铺在电热丝片上面,通过电热丝片加热来达到地暖的效果。

以上两种地暖地板都有一定的弊端,第一种水加热地暖地板的做法需要增加楼盘楼面的自重量,且4~5cm厚的混凝土加热后热量到达地板表面,室内温度达到20摄氏度至22摄氏度需要12h左右,这种做法既浪费材料,又增加楼盘楼面的自重量,大大浪费能源;第二种电加热地暖地板的做法事将电热丝片铺在水泥地面上的隔热泡沫垫上,然后将地板铺在电热丝片上,这种方式将会极大地增大了地板的厚度,并且电热丝片直接加温容易产生辐射,长期使用对人体有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可塑性导电物进行加热的地板与该地板的使用方法,使用导电胶泥作为导电材料对地板进行加热,效果好,并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使用可塑性导电物进行加热的地板,包括地板本体与位于地板本体内的型材;所述地板本体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定位槽,沿宽度方向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互之间不发生干涉,所述型材位于所述地板本体内,所述型材内均匀、连续涂抹有可塑性导电物。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型材包括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所述第一型材位于所述地板本体的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二型材位于所述地板本体的第二定位槽内。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槽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地板本体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型材数量与所述第一定位槽数量一致。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槽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地板本体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型材数量与所述第二定位槽数量一致。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型材表面设有多个散热孔。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孔数量为多个且分别沿型材周向、轴向间隔分布,所述散热孔的孔径为1mm~10mm。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地板本体周向设置有若干连接柱与若干定位孔。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与相邻地板本体的定位孔相配合,所述定位孔与相邻地板本体的连接柱相配合。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可塑性导电物均匀、连续涂抹在型材内壁;

(2)将涂抹了可塑性导电物的第一型材放入第一定位槽内,第二型材放入第二定位槽内;

(3)通过连接柱与定位孔,将该地板本体与相邻地板本体连接,同时保证可塑性导电物一直处于连续状态;

(4)通电,使型材与可塑性导电物处于通电状态。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可塑性导电物为导电胶泥。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导电胶泥作为导电介质,导电性能稳定,加热效果好,并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使用型材作为导电胶泥的载体,由于型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而通电之后,型材可以与导电胶泥共同发热,对地板本体进行加热;

(3)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交叉使用、互不干涉,从而保证对地板本体进行全方位的加热,达到最佳的除霜除雾效果;

(4)散热孔可以将导电胶泥通电产生的热量散出,进而对地板本体进行加热;

(5)连接柱与定位孔的使用,可以将该地板本体与相邻地板本体连接,地板本体连接之后,可以使用若干长度较长的型材插入相邻地板本体的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内,便于后期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板本体;2、第一定位槽;3、第一型材;4、第二定位槽;5、第二型材;6、连接柱;7、定位孔;8、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使用可塑性导电物进行加热的地板,包括地板本体1与位于地板本体1内的型材;地板本体1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定位槽2,沿宽度方向设有第二定位槽4,第一定位槽2与第二定位槽4相互之间不发生干涉,型材位于地板本体1内,型材内均匀、连续涂抹有可塑性导电物,使用可塑性导电物作为导电介质,通电后可塑性导电物会发出热量,对地板本体1进行加热,第一定位槽2与第二定位槽4不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两者之间不会发生交叉现象,避免出现干涉的情况,第一定位槽2与第二定位槽4分别放置不同的型材,使用型材作为可塑性导电物的载体,由于型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而通电之后,型材可以与可塑性导电物共同发热,对地板本体1进行加热。

具体而言,型材包括第一型材3与第二型材5;第一型材3位于地板本体1的第一定位槽2内,第二型材5位于地板本体1的第二定位槽4内,交叉使用、互不干涉的第一型材3与第二型材5可以保证对地板本体1进行全方位的加热,达到最佳的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槽2数量为多个且沿地板本体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一型材3数量与第一定位槽2数量一致,第二定位槽4数量为多个且沿地板本体1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二型材5数量与第二定位槽4数量一致,多个第一型材3、第二型材5的同时使用,可以更好地对地板本体1进行加热,达到更佳的加热效果。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型材表面设有多个散热孔8,散热孔8可以将可塑性导电物通电产生的热量散出,进而对地板本体1进行加热。

具体而言,散热孔8数量为多个且分别沿型材周向、轴向间隔分布,散热孔8的孔径为1mm~10mm,采用多个散热孔8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将可塑性导电物通电产生的热量释放出,进而对地板本体1进行全方位加热,散热孔8采用孔径为1mm~10mm的孔,防止可塑性导电物从孔中排出。

进一步地,地板本体1周向设置有若干连接柱6与若干定位孔7,连接柱6与定位孔7的使用,可以将该地板本体1与相邻地板本体1连接,地板本体1连接之后,可以使用若干长度较长的型材插入相邻地板本体1的第一定位槽2与第二定位槽4内,便于后期的使用。

具体地,连接柱6与相邻地板本体1的定位孔7相配合,定位孔7与相邻地板本体1的连接柱6相配合,连接柱6与定位孔7的作用为将相邻地板本体1连接起来,便于整体操作。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可塑性导电物均匀、连续涂抹在型材内壁;

(2)将涂抹了可塑性导电物的第一型材3放入第一定位槽2内,第二型材5放入第二定位槽4内;

(3)通过连接柱6与定位孔7,将该地板本体1与相邻地板本体1连接,同时保证可塑性导电物一直处于连续状态;

(4)通电,使型材与可塑性导电物处于通电状态。

其中:第一步,将可塑性导电物均匀、连续涂抹在型材内壁,均匀涂抹的可塑性导电物可以保证通电状态的稳定性;第二步,将涂抹好可塑性导电物的型材放入对应的定位槽内,保证可塑性导电物在通电后能够顺利对地板本体1进行加热;第三步,通过连接柱6与定位孔7的使用,使相邻的地板本体1之间可以连接,便于操作;第四步,通电后,由于型材与可塑性导电物均具有导电性,型材与可塑性导电物处于通电状态下,均会发出热量,从而对地板本体1进行加热。

具体地,可塑性导电物为导电胶泥,使用导电胶泥作为导电介质,导电性能稳定,加热效果好,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并且由于导电胶泥具有优异的粘著性、延伸性能,故而导电胶泥能够稳定、持续的附着在型材内壁,保证通电状态的稳定性。

总而言之,本发明使用导电胶泥作为导电介质,导电性能稳定,加热效果好,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并且由于导电胶泥具有优异的粘著性、延伸性能,故而导电胶泥能够稳定、持续的附着在型材内壁,保证通电状态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持续对地板本体1进行加热。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