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2857发布日期:2018-12-28 21:3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炉,特别是一种具有新型散热装置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被称为电磁灶,电磁炉的原理是磁场感应涡流加热。也正是如此会使电磁炉内部的温度比较高,如果不及时散热会烧坏内部的电路板。专利号为cn201620968711.2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电磁炉,其包括下壳体、风扇、电磁线盘以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发热元件,所述下壳体上设有风道以及位于所述风道内的导风板,所述风扇和所述发热元件分别位于所述风道的两端,所述电磁线盘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导风板包括至少一条弧形板,且所述弧形板的弯曲方向与所述风扇的转动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散热的电磁炉通过将导风板设置于电磁线盘的下方,且导风板中至少有一条为反向导风板,如此可改变气流流动方向,增大气流的压力,提高出风的速度,增强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上述方案虽能起到散热效果,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上述方案中风扇所产生的风的流经路线是先流经发热元件,再流向电路板;如此设置风的流向会减弱散热效果,发热元件产生热量,风扇排出的风先流经发热元件,此时的风会存在比较高的温度,此温度比较高的风再继续吹向电路板,从而会使电路板本身的温度提高,因此会使散热效果大打折扣。

为此,在电磁炉的发热散热上,国内外都行了大量研发,已经达到了较好的技术效果,但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国内外的众多有关电磁炉的散热研发多集中在类似于计算机的散热结构上,而并未考虑电磁炉的工作环境,尤其是我国的厨房烹饪环境。众所周知,我国人民群众多采用蒸、煮、炒、煎等烹饪方式,造成厨房油烟非常严重,而电磁炉的散热结构类似于计算机,尤其是笔记本的散热,但计算机或笔记本的工作环境却不是在油烟环境中,这样就造成电磁炉内部会沉积较多的油烟油渍,时间一长则严重影响电磁炉的工作,另外,发明人还发现,电磁炉的外插电源线多采用直接固定连接一段导线的方式,而电磁炉由于方便收纳,通常人们会将其用完后收纳起来,这就造成电磁炉炉体和电源线之间的连接处由于缠绕而发生断裂,这种修理虽然不难,但却造成较大的麻烦,为此设计一个快速拆装的接头,也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还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公众检索http://www.pss-system.gov.cn/上进行了检索,没有发现特别相关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电磁炉,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电磁炉1,包括发热元件2、发热元件安装板3、散热金属翅板4、主进气风扇5、分进气模块6、散热出气孔7、操作面板8、电源线9、可拆卸模块10、固定模块11;

所述可拆卸模块10为中空圆柱体,左端连接所述电源线9,所述可拆卸模块10右端沿周向开设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所述第一凹槽12具有第一凹槽第一水平面13、第一凹槽第一竖直面14、第一凹槽第二水平面15、第一凹槽第二竖直面16、第一凹槽第三水平面17;所述第一凹槽第一水平面13、第一凹槽第一竖直面14、第一凹槽第二水平面15、第一凹槽第二竖直面16、第一凹槽第三水平面17顺序相连;所述第一凹槽第一竖直面14、第一凹槽第二水平面15、第一凹槽第二竖直面16之间形成第一凹槽卡口,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相同的结构,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围绕所述所述可拆卸模块中空圆柱体的轴线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初中几何中的中心对称为图形绕一中心对称点旋转180度后重合);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第二卡口;所述可拆卸模块10右端为一断裂的第一圆环面18;所述可拆卸模块10轴向开设可拆卸模块通孔,所述可拆卸模块通孔中设置第一伸缩接触部件19;所述可拆卸模块中部周向开设可拆卸模块周向通孔20;所述第一伸缩接触部件19为圆柱体,所述第一伸缩接触部件19的轴线方向左端设有盲孔(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所述盲孔中设有弹簧(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所述第一伸缩接触部件19的周向方向对应所述可拆卸模块周向通孔20处设置相应的周向通孔(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第一销轴(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穿过所述可拆卸模块周向通孔20和所述第一伸缩接触部件19的周向通孔从而将两者固定,所述弹簧一端压缩安装在所述第一伸缩接触部件的盲孔中,所述弹簧的左端抵接所述第一销轴,由此完成弹簧的压缩固定(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

所述固定模块11轴线方向开设固定模块通孔21,所述固定模块通孔21右侧固定设置第二接触部件22,所述固定模块11左端沿周向开设第三凹槽23和第四凹槽24,所述第三凹槽23具有第三凹槽第一水平面25、第三凹槽第一竖直面26、第三凹槽第二水平面27、第三凹槽第二竖直面28、第三凹槽第三水平面29;所述第三凹槽第一水平面25、第三凹槽第一竖直面26、第三凹槽第二水平面27、第三凹槽第二竖直面28、第三凹槽第三水平面29顺序相连;所述第三凹槽第一竖直面26、第三凹槽第二水平面27、第三凹槽第二竖直面28之间形成第三凹槽卡口,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具有相同的结构,且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围绕所述所述固定模块轴线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初中几何中的中心对称为图形绕一中心对称点旋转180度后重合);所述第四凹槽具有第四卡口;所述固定模块11左端为一断裂的第二圆环面30;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之间形成了两个凸台31;

根据图2-3所示,将两个凸台伸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第一伸缩接触部件与第二接触部件,并在弹簧的形变作用下形成抵接,而后旋扭即可完成安装;

所述分进气模块6包括分进气管道32、分进气管道卡箍33、卡箍螺栓34、卡箍螺栓35、第一锥形连接部件36、第二连接部件39、第三连接部件40;

所述第一锥形连接部件36包括第一圆筒部37、若干狭缝38,所述狭缝38均匀开设在所述第一圆筒部37的周向;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周向开设第二连接部件第一安装槽41,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第一安装槽41中安装第一过滤部件42;所述第一安装过滤部件42包括第一安装过滤部件外壳43、第一过滤网44、第一过滤芯45、第二过滤网46;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周向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第一安装槽41右侧的顶部位置设置第一卡紧部件47,所述第一卡紧部件47通过第一卡紧螺栓48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上,所述第一卡紧部件47可绕所述第一卡紧螺栓48转动从而将所述第一过滤部件42卡紧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第一安装槽41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周向开设第二连接部件第二安装槽49,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第二安装槽49中安装第二过滤部件50;所述第二安装过滤部件50包括第二安装过滤部件外壳51、第三过滤网(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第二过滤芯52、第四过滤网53;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周向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第二安装槽49右侧的顶部位置设置第二卡紧部件54,所述第二卡紧部件54通过第二卡紧螺栓55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上,所述第二卡紧部件54可绕所述第二卡紧螺栓55转动从而将所述第二过滤部件50卡紧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第二安装槽49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和第三连接部件40之间通过第三连接部件螺钉56和第三连接部件螺孔5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件40左端具有凸台58,所述凸台58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之间为间隙或过渡配合;所述第三连接部件40内部装设有第五倾斜过滤网59和第三过滤端盖60,所述第五倾斜过滤网59和第三过滤端盖60之间填充第三过滤芯61,所述第三过滤端盖60中央设置端盖滤网62,所述第三过滤端盖60通过第三过滤端盖螺钉63和第三过滤端盖螺孔64安装在第三连接部件40右端。

按照图4所示的安装方向进行各个部件的依次组装,主进气风扇5吸入的冷空气经过分进气模块6中的各级滤芯过滤(各过滤材料是本领域公知的,若活性炭、无纺布等),这样就能够将没有油烟或油渍的空气引入电磁炉内部对各个发热部件进行散热,而且对于滤芯的更换很方便。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式,降低了对电磁炉内部组件的油烟污染,同时采用可拆卸的电源线方式降低了电源线的损耗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源线拆卸模块组件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源线拆卸模块组件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分进气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电磁炉1,包括发热元件2、发热元件安装板3、散热金属翅板4、主进气风扇5、分进气模块6、散热出气孔7、操作面板8、电源线9、可拆卸模块10、固定模块11;

所述可拆卸模块10为中空圆柱体,左端连接所述电源线9,所述可拆卸模块10右端沿周向开设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所述第一凹槽12具有第一凹槽第一水平面13、第一凹槽第一竖直面14、第一凹槽第二水平面15、第一凹槽第二竖直面16、第一凹槽第三水平面17;所述第一凹槽第一水平面13、第一凹槽第一竖直面14、第一凹槽第二水平面15、第一凹槽第二竖直面16、第一凹槽第三水平面17顺序相连;所述第一凹槽第一竖直面14、第一凹槽第二水平面15、第一凹槽第二竖直面16之间形成第一凹槽卡口,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相同的结构,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围绕所述所述可拆卸模块中空圆柱体的轴线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初中几何中的中心对称为图形绕一中心对称点旋转180度后重合);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第二卡口;所述可拆卸模块10右端为一断裂的第一圆环面18;所述可拆卸模块10轴向开设可拆卸模块通孔,所述可拆卸模块通孔中设置第一伸缩接触部件19;所述可拆卸模块中部周向开设可拆卸模块周向通孔20;所述第一伸缩接触部件19为圆柱体,所述第一伸缩接触部件19的轴线方向左端设有盲孔(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所述盲孔中设有弹簧(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所述第一伸缩接触部件19的周向方向对应所述可拆卸模块周向通孔20处设置相应的周向通孔(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第一销轴(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穿过所述可拆卸模块周向通孔20和所述第一伸缩接触部件19的周向通孔从而将两者固定,所述弹簧一端压缩安装在所述第一伸缩接触部件的盲孔中,所述弹簧的左端抵接所述第一销轴,由此完成弹簧的压缩固定(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

所述固定模块11轴线方向开设固定模块通孔21,所述固定模块通孔21右侧固定设置第二接触部件22,所述固定模块11左端沿周向开设第三凹槽23和第四凹槽24,所述第三凹槽23具有第三凹槽第一水平面25、第三凹槽第一竖直面26、第三凹槽第二水平面27、第三凹槽第二竖直面28、第三凹槽第三水平面29;所述第三凹槽第一水平面25、第三凹槽第一竖直面26、第三凹槽第二水平面27、第三凹槽第二竖直面28、第三凹槽第三水平面29顺序相连;所述第三凹槽第一竖直面26、第三凹槽第二水平面27、第三凹槽第二竖直面28之间形成第三凹槽卡口,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具有相同的结构,且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围绕所述所述固定模块轴线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初中几何中的中心对称为图形绕一中心对称点旋转180度后重合);所述第四凹槽具有第四卡口;所述固定模块11左端为一断裂的第二圆环面30;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之间形成了两个凸台31;

根据图2-3所示,将两个凸台伸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第一伸缩接触部件与第二接触部件,并在弹簧的形变作用下形成抵接,而后旋扭即可完成安装;

所述分进气模块6包括分进气管道32、分进气管道卡箍33、卡箍螺栓34、卡箍螺栓35、第一锥形连接部件36、第二连接部件39、第三连接部件40;

所述第一锥形连接部件36包括第一圆筒部37、若干狭缝38,所述狭缝38均匀开设在所述第一圆筒部37的周向;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周向开设第二连接部件第一安装槽41,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第一安装槽41中安装第一过滤部件42;所述第一安装过滤部件42包括第一安装过滤部件外壳43、第一过滤网44、第一过滤芯45、第二过滤网46;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周向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第一安装槽41右侧的顶部位置设置第一卡紧部件47,所述第一卡紧部件47通过第一卡紧螺栓48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上,所述第一卡紧部件47可绕所述第一卡紧螺栓48转动从而将所述第一过滤部件42卡紧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第一安装槽41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周向开设第二连接部件第二安装槽49,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第二安装槽49中安装第二过滤部件50;所述第二安装过滤部件50包括第二安装过滤部件外壳51、第三过滤网(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第二过滤芯52、第四过滤网53;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周向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第二安装槽49右侧的顶部位置设置第二卡紧部件54,所述第二卡紧部件54通过第二卡紧螺栓55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上,所述第二卡紧部件54可绕所述第二卡紧螺栓55转动从而将所述第二过滤部件50卡紧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第二安装槽49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和第三连接部件40之间通过第三连接部件螺钉56和第三连接部件螺孔5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件40左端具有凸台58,所述凸台58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39之间为间隙或过渡配合;所述第三连接部件40内部装设有第五倾斜过滤网59和第三过滤端盖60,所述第五倾斜过滤网59和第三过滤端盖60之间填充第三过滤芯61,所述第三过滤端盖60中央设置端盖滤网62,所述第三过滤端盖60通过第三过滤端盖螺钉63和第三过滤端盖螺孔64安装在第三连接部件40右端。

按照图4所示的安装方向进行各个部件的依次组装,主进气风扇5吸入的冷空气经过分进气模块6中的各级滤芯过滤(各过滤材料是本领域公知的,若活性炭、无纺布等),这样就能够将没有油烟或油渍的空气引入电磁炉内部对各个发热部件进行散热,而且对于滤芯的更换很方便。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式,降低了对电磁炉内部组件的油烟污染,同时采用可拆卸的电源线方式降低了电源线的损耗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