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智能加湿用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8740发布日期:2019-01-16 07:1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智能加湿用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智能加湿用机器人。



背景技术:

加湿器是一种增加房间湿度的家用电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愈来愈高。空气加湿器就是这样慢慢的走进全球的很多家庭当中,成为干燥地区家庭不可缺少的一种小型家电产品。加大对空气加湿器的研究与开发的力度,将有利于国内空气加湿器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为了满足人们对其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需要,空气加湿器产品类型更加细化、造型更加丰富、材质也更为细腻、颜色更为夺目。

现有的加湿装置大多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进行启动和关闭,很容易出现加湿过度,室内空气湿度过大的情况,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同时室内空气湿度过大容易造成墙体表面起泡脱落,影响办公桌等物件的使用寿命。

因此,发明一种室内智能加湿用机器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智能加湿用机器人,通过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对室内空气信息进行采集,利用中央处理器对本发明进行基础控制,控制变频器调节压力泵和风机的工作频率,以对本发明出风管排出的湿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以适应相应的工作环境,避免出现工作区域内湿度过大的问题,无需对发明进行手动关闭和启动,达到了智能化的效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智能加湿用机器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腔底部设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内腔设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一侧设有压力泵,所述压力泵上设有传输管,所述蓄水箱包括顶板,所述顶板顶部设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底部设有滤网,所述蓄水箱顶部设有湿膜组件,所述湿膜组件一侧设有连接管以及另一侧设有风机,所述湿膜组件侧壁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湿膜组件顶部设有水分配器,所述水分配器顶部设有三通管,所述风机顶部设有弧形板,所述外壳顶部设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顶端内部嵌设有格栅和活性炭滤层,所述外壳一侧设有温湿度传感器以及另一侧设有出风管,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底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风管底部设有控制箱。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侧壁设有显示屏,所述控制箱内部设有中央处理器、变频器和存储器,所述控制箱底部还连接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端部与外部智能网关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端部均贯穿外壳延伸至蓄水箱内部,所述进水管端部和出水管端部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输管贯穿蓄水箱延伸至蓄水箱的顶部,所述传输管和连接管一体化设置,所述连接管顶端与三通管连接,所述滤网与顶板一体化设置,所述滤网设置于湿膜组件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风机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侧壁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机、湿膜组件出风口和出风管设置于同一高度,所述出风管设置为漏斗状。

优选的,所述引流板倾斜设置于蓄水箱的顶部,所述固定杆端部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优选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变频器设置于压力泵和风机的输入端,所述外壳底部设有支撑座。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一侧壁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以及另一侧壁与湿膜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进风管底端与弧形板一体化设置。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利用加热管进行工作,对蓄水箱内部的水源进行加热,使得出风管处排出的气体温度可以得到调节,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

2、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对室内空气信息进行采集,利用中央处理器对本发明进行基础控制,控制变频器调节压力泵和风机的工作频率,以对本发明出风管排出的湿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以适应相应的工作环境,避免出现工作区域内湿度过大的问题,无需对发明进行手动关闭和启动,达到了智能化的效果;

3、通过利用引流板和滤网对湿膜组件表面受重力落下的水流进行引流和过滤后,收集于蓄水箱内部,达到了部分水循环的效果,有利于节约水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部分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蓄水箱、3加热管、4压力泵、5传输管、6顶板、7引流板、8滤网、9湿膜组件、10连接管、11风机、12固定杆、13水分配器、14三通管、15弧形板、16进风管、17格栅、18活性炭滤层、19温湿度传感器、20出风管、21进水管、22出水管、23控制箱、24显示屏、25中央处理器、26电磁阀、27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的一种室内智能加湿用机器人,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腔底部设有蓄水箱2,所述蓄水箱2内腔设有加热管3,所述加热管3一侧设有压力泵4,所述压力泵4上设有传输管5,所述蓄水箱2包括顶板6,所述顶板6顶部设有引流板7,所述引流板7底部设有滤网8,所述蓄水箱2顶部设有湿膜组件9,所述湿膜组件9一侧设有连接管10以及另一侧设有风机11,所述湿膜组件9侧壁连接有固定杆12,所述湿膜组件9顶部设有水分配器13,所述水分配器13顶部设有三通管14,所述风机11顶部设有弧形板15,所述外壳1顶部设有进风管16,所述进风管16顶端内部嵌设有格栅17和活性炭滤层18,所述外壳1一侧设有温湿度传感器19以及另一侧设有出风管20,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9底部设有进水管21,所述进水管21底部设有出水管22,所述出风管20底部设有控制箱23。

所述控制箱23侧壁设有显示屏24,所述控制箱23内部设有中央处理器25、变频器和存储器,所述控制箱23底部还连接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端部与外部智能网关连接。

该实施例通过利用引流板7和滤网8对湿膜组件9表面受重力落下的水流进行引流和过滤后,收集于蓄水箱2内部,达到了部分水循环的效果,有利于节约水源。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的一种室内智能加湿用机器人,所述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端部均贯穿外壳1延伸至蓄水箱2内部,所述进水管21端部和出水管22端部均设有电磁阀26,所述电磁阀26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25输出端连接。

所述传输管5贯穿蓄水箱2延伸至蓄水箱2的顶部,所述传输管5和连接管10一体化设置,所述连接管10顶端与三通管14连接,所述滤网8与顶板6一体化设置,所述滤网8设置于湿膜组件9的正下方,所述风机11与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侧壁开设有出风口27,所述风机11、湿膜组件9出风口27和出风管20设置于同一高度,所述出风管20设置为漏斗状。

所述引流板7倾斜设置于蓄水箱2的顶部,所述固定杆12端部与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9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25的输入引脚连接,所述变频器设置于压力泵4和风机11的输入端,所述外壳1底部设有支撑座,所述弧形板15一侧壁与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以及另一侧壁与湿膜组件9固定连接,所述进风管16底端与弧形板15一体化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中央处理器25内部编译有相对应的功能程序,根据温湿度传感器19采集的数据值的具体大小,启动相应的工作程序,对本发明中的电子元件进行相对应的控制工作,完成系统的工作。

该实施例通过利用加热管3进行工作,对蓄水箱2内部的水源进行加热,使得出风管20处排出的气体温度可以得到调节,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且可将室内的温湿度信息显示于显示屏24上,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无需对发明进行手动关闭和启动,达到了智能化的效果。

本发明工作原理:本装置在工作时,温湿度传感器19采集办公区域内空气的湿度信息,并将信息传输给中央处理器25,中央处理器25内部的功能程序对数据值进行分析对比,启动相应的工作程序,控制压力泵4工作,将蓄水箱2内部的水源通过传输管5、连接管10和三通管14,利用水分配器13传输至湿膜组件9的底部,浇淋于湿膜组件9上,使得湿膜组件9湿透,然后风机11工作,改变外壳1内部的气压,使得内部的气压变小,产生吸力通过进风管16将外部的空气吸入至外壳1内部,格栅17网对空气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活性炭滤层18对细小灰尘和细菌机进行过滤,然后风机11将过滤后的空气吹过湿膜组件9,从外壳1上开设的出风口27吹入至出风管20内,从出风管20端部排出,对办公区域进行加湿,同时中央处理器25还会根据温湿度传感器19采集的湿度数据的大小,控制变频器调节压力泵4和风机11的工作频率,以对本发明出风管20排出的湿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以适应相应的工作环境,避免出现工作区域内湿度过大的问题,当湿度数据过大时,便会关闭压力泵4的工作,在温度过低时,可控制加热管3进行工作,对蓄水箱2内部的水源进行加热,使得出风管20处排出的气体温度可以得到调节,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且可将室内的温湿度信息显示于显示屏24上,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无需对发明进行手动关闭和启动,达到了智能化的效果,在湿膜组件9进行工作时,水分配器13浇淋于湿膜组件9上的水在对空气进行加湿后,会有余量的水受重力作用出现下落,同时下落的水流通过引流板7和滤网8进行引流和过滤后,收集于蓄水箱2内部,达到了部分水循环的效果,有利于节约水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