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消音器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98157发布日期:2019-04-03 04:3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消音器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消音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消音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给商用空调多联机补气增焓,通常设置有增焓管路。

但是,目前的增焓管路管组长度比较长,产品震动比较大,胶块比较多,压缩机补气口出的电磁阀开阀时冷媒噪音比较大,影响多联机产品的可靠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消音器控制方法,解决了冷媒噪音大的问题,提高空调运行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调消音器控制方法,所述消音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具有空腔,所述筒体上布设有出气管、至少一个进气管;所述出气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空腔,所述出气管的出口端连接压缩机补气口;每个所述的进气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空腔,且所述进气管的出口端为斜切口;每个所述的进气管的进口端均连接总进气管,所述总进气管连接过冷器的出气口;所述总进气管与气液分离器连接,在所述总进气管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卸载阀;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补气增焓过程中,

分别获取总进气管内的压力p1、出气管内的压力p2;

计算压差△p=p2-p1;

判断压差△p的绝对值是否小于设定压差值;

若否,则控制卸载阀打开。

进一步的,当压差△p的绝对值小于设定压差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分别获取总进气管内的温度t1、出气管内的温度t2;计算温差△t=t2-t1;判断温差△t的绝对值是否小于设定温差值;若否,则控制卸载阀打开。

又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上还布设有卸载管,所述卸载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空腔,另一端连接气液分离器;在所述卸载管上设置有卸载阀;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控制总进气管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的卸载阀打开的同时,也控制卸载管上的卸载阀打开。

更进一步的,在每个进气管上形成有卸载口,所述卸载口通过管路连接气液分离器,在所述卸载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卸载阀;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每个进气管内的压力;根据每个进气管内的压力以及总进气管的压力判断是否有进气管发生堵塞;若是,则控制堵塞的进气管卸载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的卸载阀打开。

再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每个进气管内的压力以及总进气管的压力判断是否有进气管发生堵塞,具体包括:判断p1/p3i与n的差值绝对值是否小于设定差值;其中p3i为第i个进气管内的压力,i=1,2,……,n;n为进气管的数量;若否,则判定第i个进气管堵塞。

进一步的,在每个进气管上形成有卸载口,所述卸载口通过管路连接气液分离器,在所述卸载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卸载阀;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每个进气管内的温度;分别计算每个进气管内的温度与总进气管内的温度的温差绝对值;若温差绝对值不小于设定值,则控制相应的进气管卸载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的卸载阀打开。

又进一步的,在空调进行补气增焓之前,还包括:判断室外环境温度是否满足进行补气增焓的条件;若是,则空调进行补气增焓;在空调进行补气增焓过程中,判断室外环境温度是否满足退出补气增焓的条件;若是,则空调退出补气增焓。

更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空调正常制冷工况下,在进行补气增焓之前,判断是否满足室外环境温度大于35℃且压缩机频率大于40hz;若是,则满足进行补气增焓的条件,空调在制冷工况下进行补气增焓;空调在制冷工况下进行补气增焓过程中,判断是否满足室外环境温度小于30℃;若是,则退出补气增焓。

再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空调正常制热工况下,在进行补气增焓之前,判断是否满足室外环境温度小于10℃;若是,则满足进行补气增焓的条件,空调在制热工况下进行补气增焓;空调在制热工况下进行补气增焓过程中,判断是否满足室外环境温度大于10℃;若是,则退出补气增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的空调消音器控制方法,在消音器没有堵塞时,减少冷媒的振动和冷媒流动音,解决了冷媒噪音大的问题,提高了空调舒适性;当消音器堵塞时,及时将冷媒排至气液分离器,保证消音器以及空调的安全,提高空调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空调消音器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出的空调消音器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空调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消音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过冷器;2、电子膨胀阀;3、温度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5、卸载阀;6、压力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单向阀;9、电磁阀;10、温度传感器;

p、消音器;11、筒体;12、空腔;13、出气管;14、进气管;15、总进气管;16、卸载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针对空调补气增焓时冷媒噪音比较大、运行不可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空调消音器控制方法,降低了冷媒噪音,提高了空调运行的可靠性和舒适性。下面,对空调消音器及控制方法进行详述说明。

空调主要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气液分离器、过冷器1、空调消音器p等,参见图3所示。

过冷器1包括罐体,罐体上具有第一进出液口a、第二进出液口b、进液口c、出气口d;第一进出液口a和第二进出液口b连通;罐体内设置有盘管,进液口c和出气口d通过盘管连通;在第二进出液口b和进液口c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2。经第一进出液口a或第二进出液口b进入过冷器的冷媒与经进液口c进入过冷器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第一进出液口a连接室内换热器的液管,第二进出液口b连接室外换热器的液管。

在室外换热器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确定压缩机是否需要补气增焓。

本实施例的空调消音器p,主要包括筒体11,筒体11内具有空腔12,筒体11上布设有出气管13、至少一个进气管14,每个进气管14的内径相同;出气管13的进口端连接空腔12,出气管13的出口端连接压缩机补气口;每个进气管14的出口端连接空腔12,且进气管14的出口端为斜切口;筒体11的内径是进气管14内径的n倍,n大于1;每个进气管14的进口端连接总进气管15,总进气管15连接过冷器1的出气口d。总进气管15与气液分离器连接,在总进气管15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卸载阀5。在出气管13的出口端与压缩机补气口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8和电磁阀9,分别用于控制连接管路内冷媒的流向以及管路的通断,参见图3、图4所示。

在空调正常制冷/制热工况下,过冷器1的第二进出液口b和进液口c的连接管路上设置的电子膨胀阀2关闭,电磁阀9关闭。

空调正常制冷工况下,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油分离器→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过冷器的第二进出液口b→过冷器的第一进出液口a→室内换热器→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吸气口。

空调正常制热工况下,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油分离器→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过冷器的第一进出液口a→过冷器的第二进出液口b→室外换热器→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吸气口。

在压缩机需要补气增焓时,过冷器1的第二进出液口b和进液口c的连接管路上设置的电子膨胀阀2打开,电磁阀9打开,空调进行补气增焓。

在制冷工况下补气增焓时,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流至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后经室外换热器排出,从室外换热器排出的冷媒,分为两路:一路冷媒经过冷器1的第二进出液口b进入过冷器,然后经过冷器的第一进出液口a排出,进入室内换热器,从室内换热器排出后,依次流经四通阀、气液分离器,最后流至压缩机吸气口;另一路冷媒经电子膨胀阀2(冷媒在流经电子膨胀阀2之前温度为43℃,经过电子膨胀阀之后温度降为12℃)到达过冷器1的进液口c,进入过冷器,经过换热后,变成气态冷媒,然后经过冷器的出气口d排出,经总进气管15、进气管14进入消音器的空腔12,然后经出气管13、单向阀8、电磁阀9流至压缩机补气口,为压缩机补气增焓。

在制热工况下补气增焓时,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流至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后经室内换热器排出,从室内换热器排出的冷媒,经过冷器1的第一进出液口a进入过冷器,然后经过冷器的第二进出液口b排出,排出的冷媒分为两路:一路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从室外换热器排出后,依次流经四通阀、气液分离器,最后流至压缩机吸气口;另一路冷媒经电子膨胀阀2(冷媒在流经电子膨胀阀2之前温度为43℃,经过电子膨胀阀之后温度降为12℃)到达进液口c,进入过冷器,经过换热后,变成气态冷媒,然后经过冷器的出气口d排出,经总进气管15、进气管14进入消音器的空腔12,然后经出气管13、单向阀8、电磁阀9流至压缩机补气口,为压缩机补气增焓。

根据公式v=q/a,当冷媒流量q恒定时,若截面积a增大,则冷媒流速v降低。本实施例的消音器p,进气管14的出口端为斜切口,因此出口端面积变大,当冷媒流至进气管14出口端时,冷媒流速会降低;而且,由于筒体11的内径是进气管14内径的n倍,冷媒经进气管14进入内腔11后,空间变大,冷媒流速进一步降低,从而减少冷媒的振动和冷媒流动音,解决了冷媒噪音大的问题,提高了空调的可靠性和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14的出口端的斜切口朝上,出气管13的进口端连接空腔12的顶部,以便于进入空腔12的气体能够快速地经出气管13流至压缩机补气口。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14的出口端的斜切口为45°斜切口,便于设计加工和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1上还布设有卸载管16,卸载管16的一端连接空腔12,卸载管16的另一端连接气液分离器;在卸载管16上设置有卸载阀。当出气管13堵塞时,卸载管16上的卸载阀打开,空腔12内的冷媒沿着卸载管16进入到气液分离器中,达到保护消音器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进气管14上形成有卸载口,卸载口通过管路连接气液分离器,在进气管14的卸载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卸载阀。当进气管14堵塞时,该卸载阀打开,进气管14内的冷媒沿着管路流至气液分离器中,达到保护进气管14以及消音器的作用。

为了便于检测出气管13内的冷媒压力,在出气管13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6;为了便于检测进气管14内的冷媒压力,在每个进气管14上也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每个压力传感器分别采集压力信号,并发送至控制板,控制板根据接收到的压力信号控制卸载管16上的卸载阀的通断或者进气管14的卸载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的卸载阀的通断。

为了便于检测出气管13内的冷媒温度,在出气管13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位于便于检测进气管14内的冷媒温度,在每个进气管14上也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每个温度传感器分别采集温度信号,并发送至控制板,控制板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控制卸载管16上的卸载阀的通断或者进气管14的卸载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的卸载阀的通断。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14设置有多个,每个进气管14的进口端连接总进气管15;在总进气管15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或/和温度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4或/和温度传感器3采集压力或/和温度信号,并将采集到信号发送至控制板,控制板根据接收到的压力或/和温度信号控制卸载阀5的通断;以保证总进气管15以及整个消音器的安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进气管14设置有两个,筒体11的内径d是每个进气管14内径d的3倍。设计上述数量的进气管14,既能保证冷媒的流量,又避免进气管设计过多导致结构复杂。设计筒体内径与进气管内径具有上述的倍数关系,既能降低冷媒流速,从而降低冷媒噪音,而且又避免进气管内径过小影响冷媒流量。

为了避免空调在正常制冷/制热工况下误进行补气增焓,因此,在空调进行补气增焓之前,还需要判断室外环境温度是否满足进行补气增焓的条件;若是,则空调进行补气增焓,打开电子膨胀阀2和电磁阀9。

为了避免空调误退出补气增焓,因此,在空调进行补气增焓过程中,判断室外环境温度是否满足退出补气增焓的条件;若是,则空调退出补气增焓,关闭电子膨胀阀2和电磁阀9。

空调正常制冷工况下,在进行补气增焓之前,判断是否满足室外环境温度大于35℃且压缩机频率大于40hz;若是,则满足进行补气增焓的条件,空调在制冷工况下进行补气增焓。空调在制冷工况下进行补气增焓过程中,判断是否满足室外环境温度小于30℃;若是,则退出补气增焓,空调进入正常制冷工况。通过上述设计,实现了空调在制冷工况下适时进行补气增焓以及退出补气增焓,既满足了压缩机补气增焓的需求,又避免了误进入或误退出补气增焓。

空调正常制热工况下,在进行补气增焓之前,判断是否满足室外环境温度小于10℃;若是,则满足进行补气增焓的条件,空调在制热工况下进行补气增焓。空调在制热工况下进行补气增焓过程中,判断是否满足室外环境温度大于10℃;若是,则退出补气增焓,空调进入正常制热工况。通过上述设计,实现了空调在制热工况下适时进行补气增焓以及退出补气增焓,既满足了压缩机补气增焓的需求,又避免了误进入或误退出补气增焓。

本实施例的空调消音器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参见图1所示。

s1:在空调补气增焓过程中,分别获取总进气管内的压力p1、出气管内的压力p2。

通过总进气管15上的压力传感器4获取压力p1,通过出气管13内的压力传感器6获取压力p2。

s2:计算压差△p=p2-p1。

s3:判断压差△p的绝对值是否小于设定压差值。

若否,说明出气管13与总进气管15内的压力相差较大,消音器发生了堵塞,则执行步骤s4:控制卸载阀5打开。卸载阀5打开后,总进气管15内的冷媒沿着管路流至气液分离器,避免冷媒继续流入消音器,以保证总进气管15以及整个消音器的安全,提高空调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若是,说明出气管13与总进气管15内的压力相差较小,消音器没有发生堵塞。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压差值为(0,0.5]。也就是说,当△p的绝对值非常小时,即p1、p2相差不大,说明消音器没有堵塞。

本实施例的消音器控制方法,通过分别获取总进气管内的压力p1、出气管内的压力p2;计算压差△p=p2-p1;在压差△p的绝对值不小于设定压差值时,控制卸载阀5打开,总进气管15内的冷媒沿着管路流至气液分离器,避免冷媒继续流入消音器,以保证总进气管15以及整个消音器的安全,提高空调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打开卸载阀5的同时,还需要关闭电子膨胀阀2和电磁阀9,避免冷媒进行流入消音器以及损坏压缩机。

如果总进气管15和出气管13上的压力传感器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计算出的压差△p不准确,为了避免误操作,当压差△p的绝对值小于设定压差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参见图2所示。

步骤s5:分别获取总进气管内的温度t1、出气管内的温度t2。

通过总进气管15上的温度传感器3获取压力t1,通过出气管13内的温度传感器7获取压力t2。

步骤s6:计算温差△t=t2-t1。

步骤s7:判断温差△t的绝对值是否小于设定温差值。

若否,说明出气管13与总进气管15内的温度相差较大,消音器发生堵塞,则执行步骤s8:控制卸载阀5打开。卸载阀5打开后,总进气管15内的冷媒沿着管路流至气液分离器,避免冷媒继续流入消音器,以保证总进气管15以及整个消音器的安全,提高空调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若是,说明出气管13与总进气管15内的温度相差较小,消音器没有发生堵塞,则执行步骤s9:保持当前运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温差值为(0,0.5]。也就是说,当△t的绝对值非常小时,即t1、t2相差不大,说明消音器没有堵塞。

通过设计步骤s5~s9,避免了当总进气管和出气管上的压力传感器发生故障时影响消音器以及空调的安全,即使压力传感器发生故障,也可以通过判断温差△t控制卸载阀5的通断,进一步提高了消音器以及整个空调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此,本实施例的消音器控制方法,在消音器没有堵塞时,减少冷媒的振动和冷媒流动音,解决了冷媒噪音大的问题,提高了空调舒适性;当消音器堵塞时,及时将冷媒排至气液分离器,保证消音器以及空调的安全,提高空调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由于在筒体1上也布设有卸载管16,卸载管16的一端连接空腔12,另一端连接气液分离器;在卸载管16上设置有卸载阀;在控制总进气管15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的卸载阀5打开的同时,也控制卸载管16上的卸载阀打开,使得空腔12内的冷媒沿着卸载管16进入到气液分离器中,达到保护消音器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空调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由于每个进气管也可能发生堵塞,因此在每个进气管14上形成有卸载口,卸载口通过管路连接气液分离器,在卸载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卸载阀;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21:获取每个进气管内的压力。

步骤s22:根据每个进气管内的压力以及总进气管的压力判断是否有进气管发生堵塞。

若是,说明有进气管发生堵塞,则执行步骤s23:控制堵塞的进气管卸载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的卸载阀打开,堵塞的进气管内的冷媒沿着管路流至气液分离器,保证该进气管以及整个消音器和的安全。也就是说,当进气管发生堵塞时,控制该进气管对应的卸载阀打开,以疏通堵塞的进气管。

根据每个进气管内的压力以及总进气管的压力判断是否有进气管发生堵塞,具体包括:

步骤s22-1:计算p1/p3i,然后计算p1/p3i与n的差值。

其中p3i为第i个进气管内的压力,i=1,2,……,n;n为进气管的数量。

步骤s22-2:判断p1/p3i与n的差值绝对值是否小于设定差值。

若否,说明p1/p3i与n的差值绝对值较大,则判定第i个进气管堵塞。控制第i个进气管的卸载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的卸载阀打开,以疏通第i个进气管。

若是,说明p1/p3i与n的差值绝对值较小,则判定第i个进气管没有堵塞。

例如,进气管设置有3个,即n=3。第1个进气管内的压力为p31,第2个进气管内的压力为p32,第3个进气管内的压力为p33。

对于第1个进气管:计算p1/p31与3的差值绝对值,若该差值绝对值不小于设定差值,则判定第1个进气管堵塞。

对于第2个进气管:计算p1/p32与3的差值绝对值,若该差值绝对值不小于设定差值,则判定第2个进气管堵塞。

对于第3个进气管:计算p1/p33与3的差值绝对值,若该差值绝对值不小于设定差值,则判定第3个进气管堵塞。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差值的取值范围为(0,0.5],若p1/p3i与n的差值绝对值不小于设定差值,说明差值绝对值较大,第i个进气管堵塞;若p1/p3i与n的差值绝对值小于设定差值,说明差值绝对值较小,第i个进气管不堵塞。

通过上述步骤判断是否有进气管发生堵塞,控制方法简单、便于判断。

作为本实施例另一种优选设计方案,还可以通过进气管内的温度判断是否堵塞,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31:获取每个进气管内的温度。

步骤s32:分别计算每个进气管内的温度与总进气管内的温度的温差绝对值。

步骤s33:判断温差绝对值是否小于设定值。

若温差绝对值不小于设定值,说明相应的进气管堵塞,则控制相应的进气管卸载口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管路上的卸载阀打开。

若温差绝对值小于设定值,说明相应的进气管不堵塞。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值的取值范围为(0,0.5]。

通过进气管内的温度与总进气管内的温度判断进气管是否堵塞,方法简单、便于实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