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农作物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6798发布日期:2019-02-15 22:4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颗粒农作物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烘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颗粒农作物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小麦、玉米、稻谷、豆类等颗粒状农作物收上来后需要及时晾晒去除其中水分和尘土,目前,大部分农作物仍采用自热晾干,这种传统晾晒和除尘的方法除受天气的影响、有时连续的恶劣天气会导致农作物因得不到及时干燥而霉烂掉外,尚占用大量场地且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来完成晾晒和除尘的工作,工作量巨大,工作效率低下。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7535594a,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农作物烘干机,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上端设有进料漏斗,箱内从上到下设有三条输送带,最底一条输送带延伸至第二箱体内,第一箱体下部设有连通第二箱体的热风流通管,热风流通管上开设有通孔,热风流通管的气体出口设在第一箱体侧面的上部,第二箱体的底部连通有供热装置,在第二箱体内在从第一箱体内伸入的输送带的下方也设有三条输送带,在最底一条输送带的下方设有一块斜放的出料板,出料板的一端与储料仓相连通。

但是现有农作物烘干装置缺乏温度在线检测装置及温度过高报警装置,农作物在烘干过程中出现裂纹粒,影响农作物品级,在烘干过程中,缺少相应的除尘设备,无法除去农作物中含有的粉尘,热风管布置不合理,热风不能在烘干箱内均匀分布,影响烘干速率及烘干质量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颗粒农作物烘干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颗粒农作物烘干装置,以解决现有农作物烘干装置缺乏温度在线检测装置及温度过高报警装置,农作物在烘干过程中出现裂纹粒,影响农作物品级,在烘干过程中,缺少相应的除尘设备,无法除去农作物中含有的粉尘,热风管布置不合理,热风不能在烘干箱内均匀分布,影响烘干速率及烘干质量的问题。一种颗粒农作物烘干装置,包括排湿口,温度测量仪,蜂鸣器,第一传送带,除尘装置,第二传送带,底座,烘干装置,基座,加料口,第三传送带,输送带,出料口,保温层和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焊接在底座的上方;所述保温层粘结在烘干箱的外侧;所述排湿口采用多个,均匀开设在烘干箱的上端;所述第一传送带通过轴套固定在烘干箱的内部上端,右端贯穿至烘干箱的外部;所述第二传送带通过轴套固定在第一传送带的下方;所述第三传送带通过轴套固定在第二传送带的下方;所述温度测量仪通过螺栓固定在烘干箱的内部左侧上端;所述蜂鸣器通过螺栓固定在温度测量仪的下方;所述除尘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在烘干箱的左侧下方;所述出料口开设在烘干箱的下方左侧;所述烘干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在烘干箱的右侧;所述基座通过螺栓固定在烘干装置的右侧;所述加料口开设在基座的上端;所述输送带设置在加料口和第一传送带之间。

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集尘箱,除尘罩和清理口,所述集尘箱通过管道与除尘罩相连,并且位于除尘罩的下方;所述清理口开设在集尘箱的前端下方;所述除尘罩设置有除尘风机,通过除尘罩内的除尘风机将烘干箱内粉尘吸入除尘罩内,通过管道将粉尘收集到集尘箱内,通过清理口定期对集尘箱内粉尘进行清理,保证除尘装置正常运行,通过除尘装置将颗粒农作物含有的粉尘除去,提高颗粒农作物品级。

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热风管,出风口,风机和预热器,所述风机通过管道与预热器相连,并且位于预热器的左侧;所述热风管焊接在风机的左侧,左端贯穿至烘干箱的内部;所述出风口采用多个,均匀开设在热风管的上端;所述风机选用gc-fj998型,风机将预热器的热空气通过热风管输送到烘干箱内,开设在热风管上端的出风口能对热空气进行分流,使热空气在烘干箱内部均匀分布,提高烘干速率及质量。

所述温度测量仪通过导线与蜂鸣器相连;所述温度测量仪选用dt8000b型;所述蜂鸣器选用lte-1101j24v型;所述保温层采用硅胶棉材质,保温层能减少烘干箱内的热量的散失,提高热能利用率,温度测量仪实时检测烘干箱内的温度,在温度测量仪上设置温度值,当检测到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值时,蜂鸣器发出报警提示,提醒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控温,防止烘干箱内温度过高使农作物颗粒产生裂纹,有效的避免裂纹粒的出现。

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往左侧转动;所述第二传送带往右侧转动,采用三个传送带,提高颗粒农作物与热空气接触的面积与时间,提高烘干速率与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除尘装置的设置,通过除尘罩内的除尘风机将烘干箱内粉尘吸入除尘罩内,通过管道将粉尘收集到集尘箱内,通过清理口定期对集尘箱内粉尘进行清理,保证除尘装置正常运行,通过除尘装置将颗粒农作物含有的粉尘除去,提高颗粒农作物品级。

2.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的设置,风机将预热器的热空气通过热风管输送到烘干箱内,开设在热风管上端的出风口能对热空气进行分流,使热空气在烘干箱内部均匀分布,提高烘干速率及质量。

3.本发明的温度测量仪和蜂鸣器的设置,温度测量仪实时检测烘干箱内的温度,在温度测量仪上设置温度值,当检测到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值时,蜂鸣器发出报警提示,提醒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控温,防止烘干箱内温度过高使农作物颗粒产生裂纹,有效的避免裂纹粒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排湿口,2-温度测量仪,3-蜂鸣器,4-第一传送带,5-除尘装置,51-集尘箱,52-除尘罩,53-清理口,6-第二传送带,7-底座,8-烘干装置,81-热风管,82-出风口,83-风机,84-预热器,9-基座,10-加料口,11-第三传送带,12-输送带,13-出料口,14-保温层,15-烘干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颗粒农作物烘干装置,包括排湿口1,温度测量仪2,蜂鸣器3,第一传送带4,除尘装置5,第二传送带6,底座7,烘干装置8,基座9,加料口10,第三传送带11,输送带12,出料口13,保温层14和烘干箱15,所述烘干箱15焊接在底座7的上方;所述保温层14粘结在烘干箱15的外侧;所述排湿口1采用多个,均匀开设在烘干箱15的上端;所述第一传送带4通过轴套固定在烘干箱15的内部上端,右端贯穿至烘干箱15的外部;所述第二传送带6通过轴套固定在第一传送带4的下方;所述第三传送带11通过轴套固定在第二传送带6的下方;所述温度测量仪2通过螺栓固定在烘干箱15的内部左侧上端;所述蜂鸣器3通过螺栓固定在温度测量仪2的下方;所述除尘装置5通过螺栓固定在烘干箱15的左侧下方;所述出料口13开设在烘干箱15的下方左侧;所述烘干装置8通过螺栓固定在烘干箱15的右侧;所述基座9通过螺栓固定在烘干装置8的右侧;所述加料口10开设在基座9的上端;所述输送带12设置在加料口10和第一传送带4之间。

所述除尘装置5包括集尘箱51,除尘罩52和清理口53,所述集尘箱51通过管道与除尘罩52相连,并且位于除尘罩52的下方;所述清理口53开设在集尘箱51的前端下方;所述除尘罩52设置有除尘风机,通过除尘罩52内的除尘风机将烘干箱15内粉尘吸入除尘罩52内,通过管道将粉尘收集到集尘箱51内,通过清理口53定期对集尘箱51内粉尘进行清理,保证除尘装置5正常运行,通过除尘装置5将颗粒农作物含有的粉尘除去,提高颗粒农作物品级。

所述烘干装置8包括热风管81,出风口82,风机83和预热器84,所述风机83通过管道与预热器84相连,并且位于预热器84的左侧;所述热风管81焊接在风机83的左侧,左端贯穿至烘干箱15的内部;所述出风口82采用多个,均匀开设在热风管81的上端;所述风机83选用gc-fj998型,风机83将预热器84的热空气通过热风管81输送到烘干箱15内,开设在热风管81上端的出风口82能对热空气进行分流,使热空气在烘干箱15内部均匀分布,提高烘干速率及质量。

所述温度测量仪2通过导线与蜂鸣器3相连;所述温度测量仪2选用dt8000b型;所述蜂鸣器3选用lte-1101j24v型;所述保温层14采用硅胶棉材质,保温层14能减少烘干箱15内的热量的散失,提高热能利用率,温度测量仪2实时检测烘干箱15内的温度,在温度测量仪2上设置温度值,当检测到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值时,蜂鸣器3发出报警提示,提醒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控温,防止烘干箱15内温度过高使农作物颗粒产生裂纹,有效的避免裂纹粒的出现。

所述第一传送带4和第三传送带11往左侧转动;所述第二传送带6往右侧转动采用三个传送带,提高颗粒农作物与热空气接触的面积与时间,提高烘干速率与质量。

工作原理

本发明中,使用时,风机83将预热器84的热空气通过热风管81输送到烘干箱15内,开设在热风管81上端的出风口82能对热空气进行分流,使热空气在烘干箱15内部均匀分布,提高烘干速率及质量,往加料口10内加入待烘干农作物,通过输送带12输送到第一传送带4上,然后经过第二传送带6和第三传送带11,热空气和待烘干农作物充分接触,使农作物水分散失,从上方排湿口1排出,达到烘干农作物的效果,保温层14能减少烘干箱15内的热量的散失,提高热能利用率,温度测量仪2实时检测烘干箱15内的温度,在温度测量仪2上设置温度值,当检测到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值时,蜂鸣器3发出报警提示,提醒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控温,防止烘干箱15内温度过高使农作物颗粒产生裂纹,有效的避免裂纹粒的出现,通过除尘罩52内的除尘风机将烘干箱15内粉尘吸入除尘罩52内,通过管道将粉尘收集到集尘箱51内,通过清理口53定期对集尘箱51内粉尘进行清理,保证除尘装置5正常运行,通过除尘装置5将颗粒农作物含有的粉尘除去,提高颗粒农作物品级。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