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喇叭口式竖窑窑下出料斗结构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08020发布日期:2019-02-10 13:1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喇叭口式竖窑窑下出料斗结构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竖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喇叭口式竖窑窑下出料斗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全负压操作的竖窑,对煅烧好的物料的冷却是依靠排烟机抽力的作用向竖窑内输送冷却空气,目前常规采用的冷却空气输送方法是:在窑炉冷却段下部的出料斗锥体侧壁沿周向设置数根间隔均匀的圆钢条,冷却空气从圆钢条之间的空隙中吸入,其弊端是在抽风冷却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出料斗内物料从圆钢条之间的空隙漏到其它工作面的情况,且工作一段时间后圆钢条之间的间隙会缩小甚至被物料堵死,造成冷却空气不能顺利进入竖窑内;出窑物料温度升高,导致成品皮带输送机烧毁;竖窑只能减产甚至停产进行维修,所以急需发明一种冷却效果好,保护周围环境,可以保证竖窑生产顺行的一种新式的出料斗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喇叭口式竖窑窑下出料斗结构及其工作方法,用于全负压操作的竖窑,冷却空气由内围槽和外围槽组成的冷却空气通道进入窑内,保证煅烧好的物料可以充分地冷却,而且不会轻易堵塞冷却空气的进口,物料也不会漏在出料斗外其它工作台面上;出料斗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维护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喇叭口式竖窑窑下出料斗结构,设于全负压操作的竖窑的冷却段下部;包括内围槽、外围槽、加强筋板和直管段,内围槽和外围槽之间通过沿周向均匀设置的多个加强筋板固定连接;所述内围槽和外围槽均具有上大下小的喇叭口结构,两者之间具有均匀的间隙形成冷却空气通道;内围槽的顶部高于外围槽的顶部,从而在冷却空气通道的顶部形成顶部环形进风口;内围槽的底部高于外围槽的底部,从而在冷却空气通道的底部形成底部环形进风口;外围槽的底部与直管段连接。

所述内围槽的顶部设入口法兰,与竖窑底部冷却段的出口法兰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外围槽沿周向设有多个手孔。

所述直管段用于与竖窑出料装置入口连接。

所述内围槽和外围槽的水平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

所述的一种双喇叭口式竖窑窑下出料斗结构的工作方法,包括:冷却空气通过顶部环形进风口进入冷却空气通道,然后从底部环形进风口进入竖窑冷却段底部,自下而上对窑内物料进行冷却;煅烧好的物料经过冷却段冷却后,通过竖窑出料装置出料;外围槽周向设置的多个手孔,用于在冷却空气通道堵塞时进行清堵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以往自出料斗侧壁上多根圆钢条之间的空隙中吸进冷却空气的方式相比,本发明解决了料斗进风口容易堵塞、物料容易漏到出料斗外其它工作台面、出窑成品温度超高烧坏成品皮带输送机的问题,使窑炉顺利达产;

2)所述出料斗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工艺布置,制造、安装和维护方便;

3)能够长期、稳定、连续地工作,减少了检修需要的时间;

4)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全负压操作的竖窑,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双喇叭口式竖窑窑下出料斗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双喇叭口式竖窑窑下出料斗结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内围槽2.入口法兰3.外围槽4.加强筋板5.手孔6.直管段7.冷却空气通道8.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双喇叭口式竖窑窑下出料斗结构,设于全负压操作的竖窑的冷却段下部;包括内围槽1、外围槽3、加强筋板4和直管段6,内围槽1和外围槽3之间通过沿周向均匀设置的多个加强筋板4固定连接;所述内围槽1和外围槽3均具有上大下小的喇叭口结构,两者之间具有均匀的间隙形成冷却空气通道7;内围槽1的顶部高于外围槽3的顶部,从而在冷却空气通道7的顶部形成顶部环形进风口;内围槽1的底部高于外围槽3的底部,从而在冷却空气通道7的底部形成底部环形进风口;外围槽3的底部与直管段6连接。

所述内围槽1的顶部设入口法兰2,与竖窑底部冷却段的出口法兰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外围槽3沿周向设有多个手孔5。

所述直管段6用于与竖窑出料装置入口连接。

所述内围槽1和外围槽3的水平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

如图3所示,所述的一种双喇叭口式竖窑窑下出料斗结构的工作方法,包括:冷却空气通过顶部环形进风口进入冷却空气通道7,然后从底部环形进风口进入竖窑冷却段底部,自下而上对窑内物料8进行冷却;煅烧好的物料8经过冷却段冷却后,通过竖窑出料装置出料;外围槽3周向设置的多个手孔5,用于在冷却空气通道堵塞时进行清堵操作。

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

以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出料斗为例,以往出料斗为单层结构,4块围板的出口直接与直管段顶部焊接,在围板的中下部分别开大孔,再在开孔处焊接数根均匀间隔布置的直径相同的圆钢条,圆钢条的间距小于物料最小块度,该间隙作为物料冷却风的通风孔。由于该通风孔直接与物料接触,生产一段时间以后,圆钢条之间的间隙就会被物料充填,且有少部分物料还会从通风孔处掉落到其它工作台面上,破坏现场生产环境;通风不畅造成出窑物料温度偏高,导致烧毁成品皮带输送机的事故发生,使竖窑无法达产,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双喇叭口式竖窑窑下出料斗结构的具体结构如下:出料斗的内围槽1由4块内围板组成;出料斗的外围槽3由4块外围板组成,直管段6由4块钢板组成;内围槽1和外围槽3之间设16块加强筋板4,且沿周向均布;出料斗的4个面上分别设手孔5。

出料斗的内围槽1的入口法兰2与竖窑冷却段末端出口法兰通过螺栓连接;4块内围板先焊接成上大下小的喇叭口形状,再与入口法兰2焊接。4块外围板先焊接成上大下小的喇叭口形状,再与由4块钢板焊接成的直管段6焊接。16块加强筋板4在内围槽1外侧合理分布并焊接,再与外围槽3的内侧焊接,自此,出料斗制作完成。

采用本发明所述出料斗结构,冷却空气能够顺畅地通过冷却气体通道7进入竖窑内,既能够保证物料8的充分冷却,而且冷却空气通道7与物料8下行通道互不干涉,物料8能够顺利通过出料斗进入竖窑出料装置中,不会漏到其他工作台面上;彻底解决了现有出料斗通风口存在的物料冷却效果不好、经常漏料或堵塞及烧坏成品皮带机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喇叭口式竖窑窑下出料斗结构及其工作方法,所述出料斗结构包括内围槽、外围槽、加强筋板和直管段,内围槽和外围槽之间通过多个加强筋板固定连接;内围槽和外围槽均具有上大下小的喇叭口结构,两者之间形成冷却空气通道;内围槽的顶部高于外围槽的顶部,在冷却空气通道的顶部形成顶部环形进风口;内围槽的底部高于外围槽的底部,在冷却空气通道的底部形成底部环形进风口;外围槽的底部与直管段连接。本发明中,冷却空气由内围槽和外围槽组成的冷却空气通道进入窑内,保证煅烧好的物料可以充分地冷却,而且不会轻易堵塞冷却空气的进口,物料也不会漏在出料斗外其它工作台面上;出料斗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维护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波;王洪涛;寿庆亮;赵宝海;杨耕桃;白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31
技术公布日:2019.02.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