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组装拆卸的盖板式空气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7216发布日期:2019-03-02 02:3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便于组装拆卸的盖板式空气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冷却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组装拆卸的空气冷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冷却器在安装的时候通常需要用螺丝固定在地面或者靠墙的地方,这样安装会对地面造成破坏,而且安装后的空气冷却器拆卸不便,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空气冷却器的位置和高度空气冷却器在进行拼装的时候存在拼装不稳定,空气冷却器固定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将空气冷却器直接与地面基础,可以太调节空气冷却器位置和高度,方便空气冷却器拼装的便于组装拆卸的空气冷却器。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组装拆卸的盖板式空气冷却器,包括基座和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套杆、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底部与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套杆的下端与第一套管上部的内部插接,所述套杆的顶部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与套杆远离第一套管的一端固定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通槽和开口,所述通槽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所述开口位于第二支撑板的四角处开设,所述基座的上部包括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第一螺杆、第二套管、第二螺杆和调节把手,所述第一螺杆顶端与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套管上端的内部插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底端与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远离基座的一端与第二套管下端的内部插接,所述调节把手与第二套管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基座的上部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底端与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远离基座的一端与开口的内部插接。

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包括连接杆和螺母,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第二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二挡板的一端穿过通槽与螺母插接,第一挡板的正面包括卡板和档杆,所述卡板位于第一挡板的正面安装,所述档杆与卡板卡接,第二挡板的上部包括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位于第二挡板的上部开设,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包括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第一开槽、冷却器接口和冷却器接头,所述第一冷却器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的顶部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冷却器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的顶部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开槽位于第二冷却器的右侧开设,所述定位弯杆的上端与第一开槽的内部卡接,所述定位弯杆的下端与第二开槽的内部卡接,所述冷却器接口位于第一冷却器的右侧安装,所述冷却器接头位于第二冷却器的左侧安装,所述冷却器接口与冷却器接头配套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之间包括第三开槽、第一固定块、第一弹簧、第一活动杆、连接块、弹性板、第四开槽、第二固定块、第二弹簧、第二活动杆、按压杆、固定板、按压板、第三弹簧和第三紧固螺栓,所述第三开槽位于第二散热板的左侧开设,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部与第三开槽的内部插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侧与第一活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左端穿过连接块的右壁与弹性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右端与第一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第一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开槽位于第一散热板的右侧开设,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左部与第二开槽的内部插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右侧与第二活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右端穿过连接块的左壁与弹性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左端与第二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第二固定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板的顶部与按压杆的底端接触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与连接块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三紧固螺栓穿过固定板与连接块的上部插接,所述按压杆远离弹性板的一端穿过连接块的顶壁与按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按压板的下表面与第三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按压板的一端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外部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板、竖板、弧形臂和第一支撑板,所述连接板上部包括第二紧固螺栓,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与基座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的下端与连接板插接,所述连接板的右端与竖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竖板左侧的下部与弧形臂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臂的左端与第一支撑板的右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底部包括轴承、支撑杆和活动轮,所述轴承的上表面与基座的下表面焊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轴承的内部插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活动轮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定位杆的外表面包括刻度,所述刻度位于定位杆的外表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与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螺母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的厚度均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一升降机构均匀分布在第二升降机构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开槽和第四开槽均为矩形槽,且第三开槽和第四开槽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均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上的外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二套管的内部包括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位于第二套管的内部焊接,且螺纹套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上的外螺纹配套连接。

1、该便于组装拆卸的空气冷却器,通过第二支撑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卡板、档杆、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冷却器接口、冷却器接头、第一开槽、第二开槽和定位弯杆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之间方便组装,达到了便于组装拆卸空气冷却器的效果,解决了空气冷却器需要螺栓与地面和墙体之间进行连接,对地面和墙体造成破坏的问题。

2、该便于组装拆卸的空气冷却器,通过套杆、第二套管、第一紧固螺栓、第一螺杆、第二套管、第二螺杆和调节把手之间的连接,使得空气冷却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高度,达到了便于调整空气冷却器高度的效果,解决了空气冷却器安装后不能调节高度的问题。

3、该便于组装拆卸的空气冷却器,通过基座、轴承、支撑杆和活动轮之间的连接,使得活动轮可以带动空气冷却器进行移动,达到了空气冷却器可以移动的效果,解决了空气冷却器只能固定在一定区域的问题。

4、该便于组装拆卸的空气冷却器,通过基座、第二紧固螺栓、连接板、竖板、弧形臂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支撑板可以对基座进行固定和支撑,避免了空气冷却器容易倾倒和空气冷却器在活动轮的作用下不好固定的问题。

5、该便于组装拆卸的空气冷却器,通过第二支撑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第三开槽、第一固定块、第一弹簧、第一活动杆、连接块、弹性板、第四开槽、第二固定块、第二弹簧、第二活动杆、按压杆、固定板、按压板、第三弹簧和第三紧固螺栓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在第二支撑板上固定的更加稳固,解决了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连接之后,容易晃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支撑板示意图。

其中,1基座、2第一升降机构、201套杆、202第一紧固螺栓、203第一套管、3第二升降装置、301第一螺杆、302第二套管、303第二螺杆、304调节把手、4支撑机构、401连接板、402竖板、403弧形臂、404第一支撑板、5定位杆、6第二支撑板、7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卡板、10档杆、11第一冷却器、12第二冷却器、13冷却器接口、14冷却器接头、15第一开槽、16第二开槽、17定位弯杆、18连接杆、19螺母、20刻度、21第二紧固螺栓、22通槽、23第三开槽、24第一固定块、25第一弹簧、26第一活动杆、27连接块、28弹性板、29第四开槽、30第二固定块、31第二弹簧、32第二活动杆、33按压杆、34固定板、35按压板、36第三弹簧、37第三紧固螺栓、38轴承、39支撑杆、40活动轮、4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组装拆卸的盖板式空气冷却器,包括基座1和第一升降机构2,第一升降机构2包括套杆201、第一紧固螺栓202和第一套管203,第一套管203的底部与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套杆201的下端与第一套管203上部的内部插接,套杆201的顶部包括第二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6的底部与套杆201远离第一套管203的一端固定接触连接,第二支撑板6包括通槽22和开口41,通槽22位于第二支撑板6的中部开设,开口41位于第二支撑板6的四角处开设,基座1的上部包括第二升降装置3,第二升降装置3包括第一螺杆301、第二套管302、第二螺杆303和调节把手304,第一螺杆301顶端与第二支撑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螺杆301远离第二支撑板6的一端与第二套管302上端的内部插接,第二螺杆303的底端与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螺杆303远离基座1的一端与第二套管302下端的内部插接,第一螺杆301和第二螺杆303上的外螺纹旋向相反,第二套管302的内部包括螺纹套,螺纹套位于第二套管302的内部焊接,且螺纹套与第一螺杆301和第二螺杆303上的外螺纹配套连接,调节把手304与第二套管302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拧掉调节把手304带动第二套管302可以改变第一螺杆301顶端和第二螺杆303底端之间的距离,调节把手304可以达到省力的效果,第一升降机构2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一升降机构2均匀分布在第二升降机构3的左右两侧,基座1的外部包括支撑机构4,支撑机构4包括连接板401、竖板402、弧形臂403和第一支撑板404,连接板401上部包括第二紧固螺栓21,连接板401的下表面与基座1的上表面接触连接,第二紧固螺栓21的下端与连接板401插接,连接板401的右端与竖板402的右侧固定连接,竖板402左侧的下部与弧形臂403的右端固定连接,弧形臂403的左端与第一支撑板404的右端固定连接,基座1的上部包括定位杆5,定位杆5的底端与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定位杆5远离基座1的一端与开口41的内部插接,定位杆5的数量为四个,定位杆5的外表面包括刻度20,刻度20位于定位杆5的外表面设置,通过定位杆5可以让第二支撑板6更好的固定,不会左右晃动,刻度20可以直观的看出空气冷却器调节的高度,基座1的底部包括轴承38、支撑杆39和活动轮40,轴承38的上表面与基座1的下表面焊接,支撑杆39的顶端与轴承38的内部插接,支撑杆39的下端与活动轮40活动连接,支撑杆39可以在轴承38内转动,方便活动轮40调节方向。

第二支撑板6的顶部包括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第一挡板7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6的上表面活动连接,第二挡板8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6的上表面活动连接,第二挡板8的底部包括连接杆18和螺母19,连接杆18的顶端与第二挡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杆18远离第二挡板8的一端穿过通槽22与螺母19插接,第一挡板7的底部与连接杆18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杆18的底端与螺母19插接,连接杆18的外部具有与螺母19配合连接的外螺纹,通过螺母19与连接杆18的连接可以将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进行调整位置和固定,第一挡板7的正面包括卡板9和档杆10,卡板9位于第一挡板7的正面安装,档杆10与卡板9卡接,通过档杆10与卡板9之间的卡接,可以对空气冷却器前后进行阻挡,更好的空气冷却器进行固定,第二挡板8的上部包括第二开槽16,第二开槽16位于第二挡板8的上部开设,第二支撑板6的上方包括第一冷却器11、第二冷却器12、第一开槽15、冷却器接口13和冷却器接头14,第一冷却器11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6的顶部接触连接,第二冷却器12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6的顶部接触连接,第一冷却器11和第二冷却器12都是空气冷却器的一部分,都具有空气冷却器具备的功能,单独和组合均能使用,通过冷却器接口13与冷却器接头14之间的连接,可以将第一冷却器11和第二冷却器12连接,来增加空气冷却器的长度,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第一冷却器11和第二冷却器12的厚度均相同,第一开槽15位于第二冷却器12的右侧开设,定位弯杆17的上端与第一开槽15的内部卡接,定位弯杆17的下端与第二开槽16的内部卡接,定位弯杆17与第一开槽15和第二开槽16之间的卡接,更好的对空气冷却器进行定位,冷却器接口13位于第一冷却器11的右侧安装,冷却器接头14位于第二冷却器12的左侧安装,冷却器接口13与冷却器接头14配套连接,第一冷却器11和第二冷却器12之间包括第三开槽23、第一固定块24、第一弹簧25、第一活动杆26、连接块27、弹性板28、第四开槽29、第二固定块30、第二弹簧31、第二活动杆32、按压杆33、固定板34、按压板35、第三弹簧36和第三紧固螺栓37,第三开槽23位于第二散热板12的左侧开设,第一固定块24的右部与第三开槽23的内部插接,第一固定块24的左侧与第一活动杆26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动杆26的左端穿过连接块27的右壁与弹性板28的右端固定连接,连接块27的右端与第一弹簧25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25的右端与第一固定块24的左侧固定连接,第四开槽29位于第一散热板11的右侧开设,第三开槽23和第四开槽29均为矩形槽,且第三开槽23和第四开槽29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均相同,第二固定块30的左部与第二开槽29的内部插接,第二固定块30的右侧与第二活动杆32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动杆32的右端穿过连接块27的左壁与弹性板28的左端固定连接,连接块27的左端与第二弹簧31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1的左端与第二固定块30的右侧固定连接,弹性板28的顶部与按压杆33的底端接触连接,固定板34的下表面与连接块27的上表面接触连接,第三紧固螺栓37穿过固定板34与连接块27的上部插接,按压杆33远离弹性板28的一端穿过连接块27的顶壁与按压板3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弹性板28是橡胶材质做成的板,受到外力可以变形,按压板35的下表面与第三弹簧36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三弹簧36远离按压板35的一端与固定板3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用手按压按压板35可以带动按压杆33对弹性板28进行挤压,弹性板28向下运动带动第一活动杆26和第二活动杆32向连接块27中心位置移动,带动第一固定块24和第二固定块29脱离第三开槽23和第四开槽29,将手松开按压板35会使得第一固定块23和第二固定块29对第一冷却器11和第二冷却器12进行挤压,增加空气冷却器的固定效果。

松动第一紧固螺栓202后,用手拧动调节把手304,通过调节把手304带动第二套管302转动,利用第二套管302与第一螺杆301和第二螺杆303之间的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杆301和第二螺杆303的外螺纹旋向相反,使得第二套管302可以调节第一螺杆301顶部与第二螺杆303底部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调节第二支撑板6高度的效果,从而实现对空气冷却器高度的调节,通过冷却器接口13与冷却器接头14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冷却器11和第二冷却器12进行连接,通过螺母19与连接杆18之间的连接,可以方便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移动和固定,通过定位弯杆17与第一开槽15和第二开槽16之间的卡接,可以将空气冷却器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固定块24与第三开槽23之间的连接,第一弹簧25与第一固定块24的连接,第二固定块30与第四开槽29之间的连接、第二弹簧31与第二固定块30的连接,第一弹簧25、第二弹簧31与连接块27之间的连接,利用第一弹簧25和第二弹簧31的弹力,使得第一固定块24、第二固定块30、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之间的挤压对空气冷却器进行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