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7009发布日期:2019-04-09 21:4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热能源得到了运用,地热能源被运用于生活用的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气候补偿是实现按需供热一种节能装置,根据室外气温的变化调节供水温度,降低用户的供热量,减少末端过热现象,实现节能降耗,从而使地热能源得到更好的运用。

然而传统的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的在运用于客户终端时,在使用过程中与民用生活用水的换热效率低,对地热水流的热量利用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地热能源利用效率好的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包括:固定结构;存储结构,用于存储生活用水的所述存储结构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存储室,用于收纳生活用水的所述存储室设于所述存储结构的内部;三个水阀,三个所述水阀均贯穿于所述存储结构延伸至所述存储室的内部;换热管,用于换热的所述换热管螺旋分布于所述存储结构的内部,所述换热管的端部连接所述水阀,且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结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固定于所述存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多个搅拌杆、驱动杆和电机,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存储结构,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电机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上设有多个圆周阵列分布的用于搅拌生活用水的所述搅拌杆;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固定于所述存储结构延伸至所述存储室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存储结构包括存储桶和端盖,用于存储生活用水的所述存储桶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端盖与所述存储桶之间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存储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存储桶和所述端盖之间,且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存储桶的内部的所述存储室的底端为圆台形结构,所述排水管贯穿于所述存储桶延伸至所述存储室的内部,且三个所述水阀贯穿于所述端盖。

优选的,所述端盖上设于布线管,且所述布线管与所述端盖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支撑套和固定套,所述支撑套与所述固定套卡合与所述存储桶的两端,所述支撑套与所述固定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套,所述定位杆的另外一端嵌入所述支撑套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为波浪形结构。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用于换热的所述换热管螺旋分布于所述存储结构的内部的所述存储室中,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延缓了所述换热管的内部的地热水源的水流速度,进而提高了地热水流的热能利用效率,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结构,增大了单位流量的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存储室的内部的水源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杆带动圆周阵列分布的所述搅拌杆在所述存储室的内部转动,快速的促进所述存储室的内部的生活用水的流动,使所述存储室的内部的水流的温度均匀,提高了水流与所述换热管的接触速度,进一步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及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固定结构与存储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排水管,2、固定结构,21、支撑套,22、固定套,23、定位杆,3、布线管,4、驱动结构,41、搅拌杆,42、驱动杆,43、电机,5、水阀,6、存储结构,61、存储桶,62、端盖,63、密封圈,7、换热管,8、存储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固定结构与存储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包括:固定结构2;存储结构6,用于存储生活用水的所述存储结构6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2;存储室8,用于收纳生活用水的所述存储室8设于所述存储结构6的内部;三个水阀5,三个所述水阀5均贯穿于所述存储结构6延伸至所述存储室8的内部;换热管7,用于换热的所述换热管7螺旋分布于所述存储结构6的内部,所述换热管7的端部连接所述水阀5,且所述换热管7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结构;驱动结构4,所述驱动结构4固定于所述存储结构6,所述驱动结构4包括多个搅拌杆41、驱动杆42和电机43,所述电机43固定于所述存储结构6,所述驱动杆42与所述电机4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42上设有多个圆周阵列分布的用于搅拌生活用水的所述搅拌杆41;排水管1,所述排水管1固定于所述存储结构6延伸至所述存储室8的内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存储结构6包括存储桶61和端盖62,用于存储生活用水的所述存储桶61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2,所述端盖62与所述存储桶61之间可拆卸连接,为了便于对设备检修和维护。

参考图2和图3所示,所述存储结构6还包括密封圈63,所述密封圈63设于所述存储桶61和所述端盖62之间,且所述密封圈63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端盖62与所述存储桶61之间设有所述密封圈63,且所述密封圈63为三角形结构,增大了与所述存储桶61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所述端盖62与所述存储桶61之间的密封性,使设备检修维护更加方便。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存储桶61的内部的所述存储室8的底端为圆台形结构,所述排水管1贯穿于所述存储桶61延伸至所述存储室8的内部,且三个所述水阀5贯穿于所述端盖62;所述存储室8的底端为圆台形结构,便于排尽所述存储室的内部的水源。

参考图1所示,所述端盖62上设于布线管3,且所述布线管3与所述端盖62之间螺纹连接;将电源线从所述布线管3穿出,通过密封胶对所述布线管3与所述端盖62进行密封,使导线的保护效果更好。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支撑套21和固定套22,所述支撑套21与所述固定套22卡合与所述存储桶61的两端,所述支撑套21与所述固定套2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固定结构2还包括定位杆23,所述定位杆2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套22,所述定位杆23的另外一端嵌入所述支撑套21的内部;当拆卸所述存储桶61时,拆卸所述支撑套21与所述固定套22上的螺栓,所述支撑套21与所述固定套22均与所述存储桶61卡合,所述固定套22上设有嵌入所述支撑套21的内部的所述定位杆23,使安装拆卸所述固定套22更加方便快捷。

参考图2和图5所示,所述搅拌杆41为波浪形结构;所述搅拌杆41为波浪形结构,使搅拌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及其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通过螺栓将所述支撑套21固定在墙壁上,将检测器件安装在所述端盖62上延伸至所述存储室8的内部,将电源线从所述布线管3穿出,通过密封胶对所述布线管3与所述端盖62进行密封,将所述电机43的电源线接通开关,将连接于所述换热管7的两个所述水阀5连接至地热水源的循环管道中,地热水源从所述水阀5进入所述换热管7的内部,然后将生活用水的供水管与另外一个所述水阀5连接,将所述排水管1与生活用水的管道连接,用于换热的所述换热管7螺旋分布于所述存储结构6的内部的所述存储室8中,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延缓了所述换热管7的内部的地热水源的水流速度,进而提高了地热水流的热能利用效率,所述换热管7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结构,增大了单位流量的所述换热管7与所述存储室8的内部的水源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在对生活用水加热时,打开所述换热管7的所述水阀5,地热水源经过所述换热管7,打开所述电机43的开关,所述电机43驱动所述驱动杆42转动,所述驱动杆42带动圆周阵列分布的所述搅拌杆41在所述存储室8的内部转动,快速的促进所述存储室8的内部的生活用水的流动,使所述存储室8的内部的水流的温度均匀,提高了水流与所述换热管7的接触速度,所述搅拌杆41为波浪形结构,使搅拌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及其质量;所述端盖62与所述存储桶61之间设有所述密封圈63,且所述密封圈63为三角形结构,增大了与所述存储桶61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所述端盖62与所述存储桶61之间的密封性,使设备检修维护更加方便,当拆卸所述存储桶61时,拆卸所述支撑套21与所述固定套22上的螺栓,所述支撑套21与所述固定套22均与所述存储桶61卡合,所述固定套22上设有嵌入所述支撑套21的内部的所述定位杆23,使安装拆卸所述固定套22更加方便快捷,所述存储室8的底端为圆台形结构,便于排尽所述存储室的内部的水源。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用于换热的所述换热管7螺旋分布于所述存储结构6的内部的所述存储室8中,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延缓了所述换热管7的内部的地热水源的水流速度,进而提高了地热水流的热能利用效率,所述换热管7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结构,增大了单位流量的所述换热管7与所述存储室8的内部的水源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所述电机43驱动所述驱动杆42转动,所述驱动杆42带动圆周阵列分布的所述搅拌杆41在所述存储室8的内部转动,快速的促进所述存储室8的内部的生活用水的流动,使所述存储室8的内部的水流的温度均匀,提高了水流与所述换热管7的接触速度,进一步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及其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