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温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的旋转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2359发布日期:2018-11-07 19:5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温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的旋转筒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和钢铁冶金中的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高温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的旋转筒体。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固体物料,例如:火力发电过程中的高温炉渣、钢铁冶金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钢渣、煤化工领域的焦炭及蓝碳高温产品等等,过去由于环保要求较低,大量的高温物料多采用水淋或水寖方式与物料直接接触冷却,大量的重金属和硫化物进入到水体,对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近年来由于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过去常规的接触冷却方式已经明令禁止,所有环评项目要求固体物料必须采用间接冷却方式,高温固体物料的冷却工艺问题日显突出;同时由于高温固体物料具有可观的热能利用价值,对高温固体物料的热量进行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温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的旋转筒体,以较少的水量置换高温固体物料的热量,换热后的出水温度在100度以上,对高温固体物料的热量进行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温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的旋转筒体,包括筒体及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的第一环形分配联箱与第二环形分配联箱;所述筒体的筒壁由轴向延伸的换热管束并列组成,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分配联箱及第二环形分配联箱相连通,第一环形分配联箱上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第一环形分配联箱与第二环形分配联箱内分别分隔成多个腔体,两个环形分配联箱上的多个腔体沿筒体筒壁的圆周方向交错设置,使得从第一环形分配联箱进水口进入的冷却水经过若干根换热管流进第二环形分配联箱后再经过另外若干根换热管折返回第一环形分配联箱,经过多次折返后从出水口流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布置有物料驱动叶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物料驱动叶片沿所述筒体的轴向分成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的物料驱动叶片的径向角、轴向角以及叶片形式不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物料驱动叶片沿所述筒体的轴向分成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的物料驱动叶片的径向角、轴向角以及叶片形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筒体内的换热受热面被分成多个独立受热面,各独立受热面之间串联连接,此设计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提高水的出口温度;驱动叶片分区设置,可以根据筒体受热面的换热要求和物料的堆积要求进行分区控制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筒体、2.换热管束、101.进水口、102.出水口、3.物料驱动叶片、4.第一环形分配联箱、5.第二环形分配联箱、6.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在附图1、图2中:一种用于高温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的旋转筒体,包括筒体1、第一环形分配联箱4及第二环形分配联箱5,第一环形分配联箱4与第二环形分配联箱5分别设置在筒体1的两端。第一环形分配联箱4中间的孔形成高温物料的进料口,第二环形分配联箱5中间的孔形成高温物料的出料口。

所述筒体1的筒壁由轴向延伸的换热管束2并列组成,换热管束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分配联箱4及第二环形分配联箱5相连通。换热管束2组成的筒体1的内壁形成换热受热面,用于与高温固体物料进行换热。

第一环形分配联箱4上设置有进水口101与出水口102。

第一环形分配联箱4与第二环形分配联箱5内分别由隔板6分隔成多个腔体,两个环形分配联箱上的多个腔体沿筒体1筒壁的圆周方向交错设置,使得从第一环形分配联箱4进水口101进入的冷却水经过若干根换热管流进第二环形分配联箱5后再经过另外若干根换热管折返回第一环形分配联箱4,经过多次折返后从出水口102流出。这种布置方式,将筒体1的换热受热面分成多个独立的受热面,并且多个独立受热面之间组成串联受热面筒体,可以大幅度提高筒体受热面的利用率,减少换热水量,提高冷却水的出水温度。

在图2中: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还布置有物料驱动叶片3。物料驱动叶片3焊接在筒体1的内壁上,也就是换热管束2上。物料驱动叶片3可以控制高温物料在筒体内的输送速度和物料的换热流场形式。

物料驱动叶片3有以下两种布置形式:

所述的物料驱动叶片3沿所述筒体1的轴向分成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的物料驱动叶片3的径向角、轴向角以及叶片形式不同。不同的叶片结构和形式,使得扬料效果更好,控制了高温固体物料的换热形式和流动速度,增加了高温固体物料与换热管束2上的受热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效果。

所述的物料驱动叶片3沿所述筒体1的轴向分成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的物料驱动叶片3的径向角、轴向角以及叶片形式相同。相同的叶片结构和形式,加工制造更加方便,而且换热效果能保证。

在实际使用时,高温固体物料经进料口进入旋转的筒体1内部,在物料驱动叶片3的作用下,高温固体物料呈现向前抛洒状态,以一定的速度向出料口移动,同时高温物料在筒体1内部与换热管束2组成的筒体受热面接触换热,完成热量的传递和置换。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