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3073发布日期:2018-09-14 21:51阅读:24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燃气灶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让人关心。现有的大多数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开火、关火都需要用户亲自去到厨房进行操作,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有用户忘记关火而离开住处的情况。针对用户忘记关火这一情况的存在,市场上的一些燃气灶商家也提出了灶具自动定时的产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时设置,当定时时间结束后对灶具进行关火。但是这种技术中,用户需要先设置定好时间,在用户离家后定时设置不能修改,这种功能实际操作不甚方便。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该远程关火式灶具实现用户在离开住处后对灶具进行关火。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设置有发出远程关火信号的远程终端和灶具主体,信号发射接收单元与远程终端无线连接,远程终端发送关火信号至所述灶具主体,所述灶具主体根据远程终端发送的关火信号控制灶具关火。

优选的,上述灶具主体设置有接收远程关火信号的信号发射接收单元和用于切断灶具的气源的关火单元,信号发射接收单元与远程终端无线连接,信号发射接收单元和关火单元电连接。

信号发射接收单元接收远程终端的关火信号并将关火信号发送至关火单元,关火单元收接关火信号对灶具进行关火。

优选的,上述灶具主体还设置有用于监测灶具炉火状态的炉火监测单元,炉火监测单元与信号发射接收单元电连接。

优选的,上述炉火监测单元将监测到的炉火状态电信号传输给信号发射接收单元,信号发射接收单元将炉火状态的信号且反馈给远程终端。

优选的,上述炉火监测单元设置有监测器和热电偶,监测器与热电偶电连接,监测器与信号发射接收单元电连接。

热电偶用于感应灶具炉头的温度并将热信号转化成电流。

监测器用于监测热电偶的电流。

优选的,上述信号发射接收单元设置为信号发射接收器,所述远程终端与信号发射接收器无线连接。

第二优选的,上述信号发射接收单元为信号发射接收器,信号发射接收器通过物联网联接器与远程终端无线连接。

第三优选的,上述信号发射接收单元为信号发射接收器,信号发射接收器通过网关与远程终端无线连接。

优选的,上述关火单元设置有脉冲控制器和电磁阀,脉冲控制器与信号发射接收单元电连接,脉冲控制器与电磁阀电连接。

优选的,上述电磁阀的一端与灶具的气源管密封连接,电磁阀的另一端与灶具的燃气输入端密封连接。

优选的,上述脉冲控制器对电磁阀发出反向电流;

电磁阀接收脉冲控制器的电流,电磁阀关闭,气源被切断,灶具熄火。

优选的,上述远程终端为手机APP、平板电脑APP或者电脑软件。

优选的,上述无线连接为WIFI连接、蓝牙连接或者数据网络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设置有发出远程关火信号的远程终端和灶具主体,信号发射接收单元与远程终端无线连接,远程终端发送关火信号至所述灶具主体,所述灶具主体根据远程终端发送的关火信号控制灶具关火。所述灶具主体设置有接收远程关火信号的信号发射接收单元和用于切断灶具的气源的关火单元,信号发射接收单元与远程终端无线连接,信号发射接收单元和关火单元电连接。信号发射接收单元接收远程终端的关火信号且将关火信号发送至关火单元,关火单元收接关火信号对灶具关火。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用户在离开燃气灶时进行燃气灶的关火控制。该远程关火式灶具能大大提高了燃气炉的可控性和提高燃气灶的使用安全性能,即使在用户在外面也能关火。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1至图3中,包括有:

远程终端1、

灶具主体2、

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物联网联接器211、网关212、信号发射接收器213、

关火单元22、脉冲控制器221、电磁阀222、

炉火监测单元23、监测器231和热电偶23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如图1所示,设置有发出远程关火信号的远程终端1和灶具主体2,远程终端1与灶具主体2无线连接,远程终端1发送关火信号至所述灶具主体2,所述灶具主体2根据远程终端1发送的关火信号控制灶具关火。

灶具主体2设置有接收远程关火信号的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和用于切断灶具的气源的关火单元22,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与远程终端1无线连接,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和关火单元22电连接。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接收远程终端1的关火信号并将关火信号发送至关火单元22,关火单元22收接关火信号对灶具进行关火。

本实用新型的灶具主体2还设置有用于监测灶具炉火状态的炉火监测单元23,炉火监测单元23与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电连接。

炉火监测单元23将监测到的炉火状态电信号传输给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将炉火状态的信号且反馈给远程终端1。

炉火监测单元23设置有监测器231和热电偶232,监测器231与热电偶232电连接,监测器231与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电连接。

热电偶232用于感应灶具炉头的温度并将热信号转化成电流。

监测器231用于监测热电偶232的电流。

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设置为信号发射接收器213,远程终端1与信号发射接收器213无线连接。

关火单元22设置有脉冲控制器221和电磁阀222,脉冲控制器221与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电连接,脉冲控制器221与电磁阀222电连接。

电磁阀222的一端与灶具的气源管密封连接,电磁阀222的另一端与灶具的燃气输入端密封连接。

脉冲控制器221对电磁阀222发出反向电流。电磁阀222接收脉冲控制器221的电流,电磁阀222关闭,气源被切断,灶具熄火。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向电流与点火时脉冲控制器发出的电流相比,点火时的电流流向与反向电流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用户通过远程终端1向灶具主体2无线传输发出关火信号,灶具主体2内部的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收接关火信号并对关火单元22发出电信号,关火单元22的脉冲控制器221对电磁阀222发出反向电流,电磁阀222接收脉冲控制器221的电流,电磁阀222关闭,气源被切断,灶具熄火。灶具主体2的炉火监测单元23监测炉火的状态,当炉火监测单元23的热电偶232产生电流时,灶具处于在未熄火状态;当热电偶232无电流时,即灶具处于熄火状态,炉火监测单元23将电信号发送给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对远程终端1进行炉火反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设置有发出远程关火信号的远程终端1和灶具主体2,远程终端1与灶具主体2无线连接,远程终端1发送关火信号至所述灶具主体2,所述灶具主体2根据远程终端1发送的关火信号控制灶具关火。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用户在离开燃气灶时进行燃气灶的关火控制。该远程关火式灶具能大大提高了燃气炉的可控性和提高燃气灶的使用安全性能,即使在用户在外面也能关火。

实施例2。

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如图2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为信号发射接收器213,信号发射接收器213通过物联网联接器211与远程终端1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设置有发出远程关火信号的远程终端1和灶具主体2,远程终端1与灶具主体2无线连接,远程终端1发送关火信号至所述灶具主体2,所述灶具主体2根据远程终端1发送的关火信号控制灶具关火。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用户在离开燃气灶时进行燃气灶的关火控制。该远程关火式灶具能大大提高了燃气炉的可控性和提高燃气灶的使用安全性能,即使在用户在外面也能关火。

实施例3。

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如图3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信号发射接收单元21为信号发射接收器213,信号发射接收器213通过网关212与远程终端1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设置有发出远程关火信号的远程终端1和灶具主体2,远程终端1与灶具主体2无线连接,远程终端1发送关火信号至所述灶具主体2,所述灶具主体2根据远程终端1发送的关火信号控制灶具关火。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用户在离开燃气灶时进行燃气灶的关火控制。该远程关火式灶具能大大提高了燃气炉的可控性和提高燃气灶的使用安全性能,即使在用户在外面也能关火。

实施例4。

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远程终端1为手机APP,无线连接为数据网络连接。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远程终端1可以为手机APP,也可以为平板电脑APP或者电脑软件等。而无线连接可以为数据网络连接,也可以为WIFI连接或者蓝牙连接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远程关火式灶具,设置有发出远程关火信号的远程终端1和灶具主体2,远程终端1与灶具主体2无线连接,远程终端1发送关火信号至所述灶具主体2,所述灶具主体2根据远程终端1发送的关火信号控制灶具关火。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用户在离开燃气灶时进行燃气灶的关火控制。该远程关火式灶具能大大提高了燃气炉的可控性和提高燃气灶的使用安全性能,即使在用户在外面也能关火。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