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罐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9314发布日期:2018-11-02 22:57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效罐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高效罐式换热器在供热行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结构大多数为螺旋管式换热器或者盘管式换热器,壳程流动冷媒,管程流动水。由于两种介质存在温度梯度,气态冷媒通过与换热管接触将热量释放给管程的水,进而气态冷媒转化成液态,水经过吸热温度得到升高,最终完成供热准备。

但这个系统对于结构的要求较大,不同的布局对换热能力影响较大。在有限的换热空间中,合理的利用结构布局是最值得关注的技术要点。现有技术换热能力有限,亟待提高。

因此,研发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高效罐式换热器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罐式换热器,该高效罐式换热器能够实现大面积换热,换热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效罐式换热器,包括方形壳体、翅片式换热芯体、第一水仓和第二水仓;所述方形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冷媒进口,另一侧开设有冷媒出口,所述第一水仓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第二水仓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翅片式换热芯体设置在所述方形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一水仓及所述第二水仓连接并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翅片式换热芯体包括带孔翅片和U形换热管,所述U形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带孔翅片,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水仓及所述第二水仓连接并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带孔翅片和U形换热管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带孔翅片呈层状设置,多个所述U形换热管成排设置,且每个所述U形换热管分别穿过多个所述带孔翅片,与所述第一水仓及所述第二水仓连接并连通。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带孔翅片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U形换热管直径的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仓内设置有孔板均液结构,所述孔板均液结构设置有多个均液孔,多个所述U形换热管分别与多个所述均液孔连接并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高效罐式换热器还包括螺旋管组,所述螺旋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仓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仓连接并连通,所述螺旋管组穿过多个所述带孔翅片,每个所述U形换热管环设在所述螺旋管组周缘。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管组包括第一连接段、螺旋管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螺旋管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水仓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水仓连接并连通,所述螺旋管段穿过多个所述带孔翅片。

进一步地,所述方形壳体包括围板、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与所述围板连接,所述方形壳体整体呈矩形体状,所述第一水仓和所述第二水仓分别与所述上盖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媒进口靠近所述上盖板设置,所述冷媒出口靠近所述下盖板设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效罐式换热器,包括方形壳体、翅片式换热芯体、第一水仓、第二水仓和电加热装置;所述方形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冷媒进口,另一侧开设有冷媒出口,所述第一水仓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第二水仓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翅片式换热芯体设置在所述方形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一水仓及所述第二水仓连接并连通;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方形壳体内,并靠近所述方形壳体的底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效罐式换热器,其包括方形壳体,有利于生产加工及内件的组装,可以方便装配,并且,可以通过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向壳体内注入冷媒,并在翅片式换热芯体的作用下,对从第一水仓进入的流体进行换热,并从第二水仓排出,该翅片式换热芯体换热效果良好,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高效罐式换热器,其不仅包括方形壳体,有利于生产加工及内件的组装,可以方便装配,还包括电加热装置,可以对翅片式换热芯体下部形成的冷媒储存区域进行预热以及二次不热,提高工作效率。该高效罐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罐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罐式换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罐式换热器的翅片式换热芯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罐式换热器的翅片式换热芯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罐式换热器的翅片式换热芯体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高效罐式换热器;110-方形壳体;112-围板;113-上盖板;114-下盖板;115-冷媒进口接管;116-冷媒进口出管;120-翅片式换热芯体;121-带孔翅片;1211-通孔;122-U形换热管;130-第一水仓;131-进水口;140-第二水仓;141-出水口;150-螺旋管组;151-第一连接段;152-螺旋管段;153-第二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完整且便于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有更明确的规定与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更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罐式换热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罐式换热器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的高效罐式换热器100其包括方形壳体110、翅片式换热芯体120、第一水仓130和第二水仓140。

方形壳体110的一侧开设有冷媒进口(图未标),另一侧开设有冷媒出口(图未标),第一水仓130设置有进水口131,第二水仓140设置有出水口141,翅片式换热芯体120设置在方形壳体110内,并与第一水仓130及第二水仓140连接并连通。

该高效罐式换热器100能够实现大面积换热,换热能力强。

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31和出水口141处均设置有水管,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处分别设置有冷媒进口接管115和冷媒进口出管116。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方形壳体110包括围板112、上盖板113和下盖板114,上盖板113和下盖板114分别与围板112连接。

方形壳体110整体呈矩形体状,第一水仓130和第二水仓140分别与上盖板113连接。

本实施例中,冷媒进口靠近上盖板113设置,冷媒出口靠近下盖板114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方形壳体110结构,换热管通过支架等可以牢靠焊接在壳体内壁面上,焊接空间较大,装配容易。

并且,冷媒进口位于上部,冷媒出口位于下部,利于冷媒的流动。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罐式换热器100的翅片式换热芯体120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罐式换热器100的翅片式换热芯体120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罐式换热器100的翅片式换热芯体120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请结合参照图3-图5,本实施例中,翅片式换热芯体120包括带孔翅片121和U形换热管122。

U形换热管122的两端分别穿过带孔翅片121,并分别与第一水仓130及第二水仓140连接并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带孔翅片121和U形换热管12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带孔翅片121呈层状设置,多个U形换热管122成排设置,且每个U形换热管122分别穿过多个带孔翅片121,与第一水仓130及第二水仓140连接并连通。

为保证冷媒流动过程中更加均匀,每个带孔翅片121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1211。

优选地,多个通孔1211的直径小于U形换热管122直径的1/5。

为了保证水流的均匀性,本实施例中,第一水仓130内设置有孔板均液结构(图未示),孔板均液结构设置有多个均液孔,多个U形换热管122分别与多个均液孔连接并连通。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高效罐式换热器100还包括螺旋管组150。

螺旋管组150的一端与第一水仓130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水仓140连接并连通,螺旋管组150穿过多个带孔翅片121,每个U形换热管122环设在螺旋管组150周缘。

可以理解的是,螺旋管组150和翅片式换热芯体120能够相互配合,因此极大地增强了高效罐式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提高了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螺旋管组150包括第一连接段151、螺旋管段152和第二连接段153.

第一连接段151、螺旋管段152和第二连接段153依次连接,第一连接段151与第一水仓130连接并连通,第二连接段153与第二水仓140连接并连通,螺旋管段152穿过多个带孔翅片121。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换热强度的高低可以在翅片间隔中设置孔板进行横向折流,但不能与螺旋管组150干涉,故横向折流板可设置成迷宫型,且在翅片式换热芯体120组装之前完成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方形壳体110的下部空间因U形换热管122的影响存在较多的冷媒储存区域。

在较佳实施例中,可在方形壳体110的底部横向插入电加热装置(图未标)进行设备预热以及二级补热。

该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方形壳体110内,并靠近方形壳体110的底部设置。

综上,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高效罐式换热器100,其包括方形壳体110,方形壳体110有利于生产加工及内件的组装,可以方便装配,并且,可以通过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向壳体内注入冷媒,并在翅片式换热芯体120的作用下,对从第一水仓130进入的流体进行换热,并从第二水仓140排出,该翅片式换热芯体120换热效果良好,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