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一体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9265发布日期:2018-11-02 22:5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是指一种新型一体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冷凝器、油冷器、低温散热器一般都是单独地排列在发动机舱,因而具有以下缺点:1.占据体积大,重量大,不仅占据了发动机舱很多的空间,而且油耗大;2.生产时需要多套设备和工装夹具,导致生产成本高,不利于节能减排。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一体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一体式换热器,通过集成冷凝器、油冷器、低温散热器三者中的任意两种,能够节省空间,减少重力,节能减排,减少工装夹具,降低生产成本。

针对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一体式换热器,包括:框体;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芯体以及与所述第一芯体连通的第一管路接头,所述第一管路接头包括入口管路接头和出口管路接头,所述入口管路接头设有第一换热入口通道,所述出口管路接头设有第一换热出口通道,所述入口管路接头和所述出口管路接头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芯体的两侧;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为不同类型的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交换相互独立,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芯体以及与所述第二芯体连通的第二管路接头,所述第二管路接头设有第二换热入口通道和第二换热出口通道,所述第二管路接头设于所述第二芯体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芯体包括多排第一多孔管子和多排第一翅片,所述第一翅片夹在两排第一多孔管子之间;所述第二芯体包括多排第二多孔管子和多排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夹在两排第二多孔管子之间。

进一步,所述框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芯体和所述第二芯体侧部的集流管,所述集流管自所述第一芯体的顶部一直延伸至所述第二芯体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集流管内部设置有密封片和隔离片,所述密封片与所述隔离片的结构不同,所述密封片用于换热循环的密封,所述隔离片设置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用于隔离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

进一步,所述隔离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隔离片和第二隔离片,所述第一隔离片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一凸包,所述第二隔离片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二凸包,所述第一凸包和所述第二凸包相互抵接。

进一步,所述集流管设有供所述密封片及所述隔离片对应插接的定位缺口。

进一步,所述入口管路接头设于所述集流管的上方一侧,所述第二管路接头设于所述入口管路接头的下方一侧,所述第二管路接头的下方设有过渡管路接头,所述过渡管路接头设有换热过渡出口通道,所述换热过渡出口通道与所述第二换热出口通道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为油冷器、低温散热器、冷凝器三者中的两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通过集成冷凝器、油冷器、低温散热器三者中的任意两种,使得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两种换热器的功能,能够减少产品种类,并且实用方便。

(2)能够节省安装空间,减少重量,降低油耗,节能减排。

(3)能够减少设备和工装夹具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4)工艺上采用一体钎焊技术,节省了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管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号说明:框体1;集流管11;安装片12;第一插接孔121;第二插接孔122;固定片13;定位缺口132;密封片14;第一隔离片151;第二隔离片152;第一换热器2;第一芯体21;第一多孔管子211;第一翅片212;入口管路接头22;出口管路接头23;第二换热器3;第二芯体31;第二多孔管子311;第二翅片312;第二管路接头32;过渡管路接头33;管道3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新型一体式换热器,包括框体1、设于框体1内部的上方的第一换热器2,设于框体1的内部的下方的第二换热器3。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位置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是可以互换的,在此并不为限。

第一换热器2包括第一芯体21以及与第一芯体21连通的第一管路接头,第一管路接头包括入口管路接头22和出口管路接头23,入口管路接头22设有第一换热入口通道,出口管路接头23设有第一换热出口通道,入口管路接头22和出口管路接头23分别设于第一芯体21的两侧;第二换热器3和第一换热器2为不同类型的换热器,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热交换相互独立,第二换热器3包括第二芯体31以及与第二芯体31连通的第二管路接头32,第二管路接头32设有第二换热入口通道和第二换热出口通道,第二管路接头32设于第二芯体31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换热器,使得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两种换热器的功能,能够减少产品种类,并且实用方便。此外,能够节省安装空间,减少重量,降低油耗,节能减排,而且能够减少设备和工装夹具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工艺上采用一体钎焊技术,节省了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一芯体21包括多排第一多孔管子211和多排第一翅片212,第一翅片212夹在两排第一多孔管子211之间;第二芯体31包括多排第二多孔管子311和多排第二翅片312,第二翅片312夹在两排第二多孔管子311之间,即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均采用平行流形式集成,能够增加有效散热面积,换热效率高。

如图1和图2所示,框体1包括设于第一芯体21和第二芯体31侧部的集流管11,集流管11自第一芯体21的顶部一直延伸至第二芯体31的底部,即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共用集流管11,一套集流管11即可适用两个不同类型的换热器,由此减少零件数量和安装空间。

集流管11包括安装片12和插设于安装片12内的固定片13,安装片12设有供第一多孔管子211插接的第一插接孔121和供第二多孔管子311插接的第二插接孔122。通过第一插接孔121和第二插接孔122可以使第一多孔管子211和第二多孔管子311连接固定,不易松动。

集流管11内部设置有密封片14和隔离片,密封片14与隔离片的结构不同,密封片14用于换热循环的密封,可以根据具体流量和降温需要,分别在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两侧设置适当的隔离片14,。隔离片15设置于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之间用于隔离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隔离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隔离片151和第二隔离片152,第一隔离片151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一凸包1511,第二隔离片152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二凸包1521,第一凸包1511和第二凸包1521相互抵接,由此保证第一隔离片151和第二隔离片152位置的稳定性。

固定片13设有供密封片14及隔离片15对应插接的定位缺口132,可以保证密封片14和隔离片15在安装时能快速定位。

入口管路接头22设于集流管11的上方,第二管路接头32设于入口管路接头22的下方,第二管路接头32的下方设有过渡管路接头33,过渡管路接头33设有换热过渡出口通道,换热过渡出口通道与第二换热出口通道之间通过管道34连接,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当然,第一管路接头、第二管路接头32、过渡管路接头33的位置并不限定,具有互换性。

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为冷凝器、油冷器、低温散热器三者中的任意两种。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为油冷器,第二换热器3为冷凝器。

油冷器的工作原理为:工质从第一换热入口通道进入,通过集流管11从右边分流平行流入第一多孔管子211进行热交换,并通过第一翅片212将热量散发出去,最后通过第一换热出口通道从左边流出。

冷凝器的工作原理为:工质从第二换热入口通道进入,通过集流管11分流平行流入第二多孔管子311进行热交换,并通过第二翅片312将热量散发出去,工质在冷凝器中循环流动四次后,通过管道34从换热过滤出口通道241流到第二换热出口通道,由此完成一次工作过程。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