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7602发布日期:2018-09-28 18:5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通常,微波炉等加热烹调器为长方体形状,具备用于放置待加热食物的烹调室以及配置风扇、电源板、磁控管、变频器等电器件的电器室。

除了传统的长方体形状的加热烹调器外,现有技术中还出现了圆筒形的加热烹调器。圆筒形加热烹调器因其独特的外观能够给用户提供新的体验而受到用户欢迎。本发明人在实现圆筒形加热烹调器的过程中发现,加热烹调器可由腔体及底座构成,一种容易实现的方式是将腔体焊接或通过螺钉安装到底座上,然而这种安装工序复杂,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其能够解决支撑板和底座安装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加热烹调器,包括:底座;圆筒形的腔体,其设于底座上,内部形成有供食物放置的加热腔;腔体包括:支撑板,用于支撑腔体,且与底座相连接;支撑板与底座之间通过至少一组插接组件连接,每组插接组件包括相配合的插槽和插板,插槽和插板中的一个形成于底座,另一个形成于支撑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食物在腔体内的加热腔中进行加热,设于底座上的支撑板起到向上支撑的作用,以增加腔体的结构强度,增加腔体的承重能力。腔体与支撑板通过至少一组插接组件连接,在安装时,只需将插板插入插槽中,即可实现支撑板与底座的位置相对固定,不需要额外的连接件,也不需要额外的工具,因而支撑板与底座拆装流程简单,拆装效率高,利于提高生产率。其中,底座的外观可以是任何形状,但是一定包括一个与支撑板轴向截面的形状相适配的面以承载支撑板。值得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以及支撑板和底座尺寸,设置不同数量的插接组件,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加热烹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一个插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插槽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贯穿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用于从侧面连接支撑板和底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底座上设有第三定位孔;支撑板上设有与第三定位孔相配合的第四定位孔;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贯穿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从底面固定支撑板和底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板具备:多条加强筋,设于支撑板的内表面,多条加强筋包括:沿支撑板轴向方向的第一筋以及与第一筋呈预设角度α的第二筋,其中,0°<α≤90°。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板包括:后板,用于从后侧支撑腔体,且与底座相连接;前板,设于腔体的外侧,且与底座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插板和插槽均为一个,插板为沿支撑板或底座圆周方向设置的环形结构,插槽形成为与插板相适配的环形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插板和插槽均为多个,多个插板间隔设于支撑板和底座中的一个上,多个插槽设于支撑板和底座中的另一个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插槽为一个,插板为多个,插槽为沿底座或支撑板圆周方向设置的环形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相邻两个插板之间形成间隙,插槽上形成有限位柱,限位柱与间隙相配合,用于对支撑板或底座限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底座的内部形成有供电器件安装的下电器室,底座上形成有底部通风孔,电器件产生的热量由底部通风孔排出下电器室;或外部冷空气由底部通风孔进入下电器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在开口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开口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腔体相关结构的爆炸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部分结构的后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4中A部放大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座的仰视图;

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底座,102底部通风孔,20腔体,21底壁,22顶壁,23后壁,24搅拌腔,25搅拌腔盖板,32后板,33后侧外罩,34加热腔,36前板,401插槽,402插板,403第一定位孔,404第二定位孔,405第三定位孔,406第四定位孔,407第一筋,408第二筋,409间隙,410限位柱,50门体,70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图9所示,其中,图1为门体50关闭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为门体50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如图1及图2所示,加热烹调器主要具备底座10,其内部可形成供磁控管、变频器等电器件安装的下电器室(未图示);腔体20,其设置于底座10,内部形成有供食物放置的加热腔34,加热腔34的一侧形成为供食物进出的开口;门体50,其形成于腔体20上,用于封闭或打开加热腔34的开口;上盖70,其盖设于腔体20之上,内部可形成供风扇、语音控制模块等电器件安装的上电器室(未图示)。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腔体20及其关联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如图3所示,腔体20主要包括:围成加热腔34的底壁21、顶壁22及后壁23;与后壁23重合且分隔而设置的、用于支撑顶壁22等部件的支撑板以及盖设于支撑板外侧的后侧外罩33。对应于上述底座10可为圆形、类圆形或圆角矩形等形状,腔体20可为圆柱形、类圆柱形或横截面为圆角矩形的柱体等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以腔体20是圆柱形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底壁21呈圆形板状,且其中央部分向底座10侧下凹而形成供搅拌片(未图示)安装及动作的搅拌腔24。搅拌腔24通过搅拌腔盖板25相对加热腔34隔开。搅拌腔盖板25由可透过微波的材质形成。后壁23呈大致半圆的弧形,沿底壁21的外周而设置,顶壁22同样为圆形板状,其外周与后壁23连接,由此,底壁21、顶壁22及后壁23形成为前侧(用户操作加热烹调器时面对的一侧)开口而后侧封闭的加热腔34,该开口可由门体50封闭或打开。

具体地,如图4所示,支撑板与底座10之间通过至少一组插接组件连接,每组插接组件包括相配合的插槽401和插板402,插槽401和插板402中的一个形成于底座10,另一个形成于支撑板。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的下端和底座的上端通过插接组件实现连接,插接组件包括设于支撑板下端的插板402以及与插板402配合且位于底座上端的插槽401,使加热腔被放置食物时支撑板对腔体20的底壁21具有向上支撑的作用,以增加腔体20的结构强度,增加腔体20的承重能力。其中,底座10与支撑板通过插接组件相连接,在对二者进行安装时,只需将插板402沿着轴线插入插槽401中,即可实现支撑板与底座10的位置相对固定,不需要额外的连接件,也不需要额外的工具,因而支撑板与底座拆装流程简单,拆装效率高,利于提高生产率。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的外观可以是任何形状,但是一定包括一个与支撑板轴向截面的形状相适配的面以承载支撑板。值得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以及支撑板和底座尺寸,设置不同数量的插接组件,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其中,优选地,插板402和插槽401过盈配合,以进一步增加支撑板与底座10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至少一个插板402上设有第一定位孔403;插槽40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孔403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404;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未图示),第一连接件贯穿第一定位孔403和第二定位孔404,用于从侧面连接支撑板和底座10。

在该实施例中,为提高支撑板与底座10之间连接的紧固度,在插板402和插槽401上设置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403和第二定位孔404,且由第一连接件贯穿前述的两个定位孔,用于从底座10的侧面固定支撑板,从而实现底座10与支撑板的径向定位,增加支撑板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加热烹调器的结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螺钉、螺栓、销钉,具体采用的第一连接件可视生产要求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和图9所示,底座10上设有第三定位孔405;支撑板上设有与第三定位孔405相配合的第四定位孔406;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未图示),第二连接件贯穿第三定位孔405和第四定位孔406,用于从底面连接支撑板和底座10。

在该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底座10与支撑板连接的紧固度,在底座10和支撑板上设置相配合的第三定位孔405和第四定位孔406,并由第二连接件贯穿前述的两个定位孔,用于从底座10的底面固定支撑板,从而实现底座10与支撑板的轴向定位,既能够在支撑板和底座10的安装过程中辅助定位,同时还能够在完成安装后,进一步增加支撑板与底座1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加热烹调器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4所示,为提高支撑板对腔体的支撑强度,优选地,在支撑板上设置多条加强筋,加强筋包括多条沿支撑板轴向方向的第一筋407以及多条与第一筋407垂直的第二筋408。

在该实施例中,沿支撑板轴向方向的第一筋407可以加强支撑板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第二筋408可以进一步加强支撑板的结构强度,由于第二筋408与第一筋407垂直设置,因而通过第二筋408与第一筋407共同作用能够进一步减少支撑板发生扭曲变形的可能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筋407和第二筋408均匀分布,以减少支撑板局部强度较低的可能性,其中,第一筋407与第二筋408所呈角度α的数值范围为0°<α≤90°,根据使用环境选取α的角度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板包括:后板32,用于从后侧支撑腔体20,且与底座10相连接;前板36,设于腔体20的外侧,且与底座1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后板32为与后壁23重合且分隔而设置的、用于支撑顶壁22等部件,前板36与对应开口侧的底座10相连接,其中,前板36和后板32共同构成支撑腔体20的支撑部件,插接组件形成于底座10与后板32和前板36之间,从而实现底座10、前板36和后板32之间固定连接。其中,指的说明的是,前板36与后板32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采用可拆卸连接结构组装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未图示),插板402和插槽401均为一个,插板402为沿支撑板或底座10圆周方向设置的环形结构,插槽401形成为与插板402相适配的环形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相配合的插板402和插槽401设置为环形结构,使得底座10与支撑板形成为整体结构,不仅不需要考虑插板402与插槽401一一对应的问题,使得插接组件的对位更加简单方便;而且在生产底座10和支撑板,便于加工和制造;还使得形成为整体结构的底座10和支撑板的结构强度更高,对腔体20的支撑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未图示),插板402和插槽401均为多个,多个插板402间隔设于支撑板和底座10中的一个上,多个插槽401设于支撑板和底座10中的另一个上。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多个插板402以及多个与插板402相适配的插槽401实现底座10与支撑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多个插板402和插槽401同时具有对支撑板与底座10的径向限位,使底座10与支撑板的连接紧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插槽401为一个,插板402为多个,插槽401为沿底座10或支撑板圆周方向设置的环形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插槽401为一个,且为沿底座10圆周方向设置的环形结构,将插板402插入插槽401时,只需考虑两边的插板402与插槽401的相对位置即可,使底座10以及支撑板的对位更为简单。

其中,如图8所示,为了对底座10与支撑板之间进行径向定位,优选地,相邻两个插板402之间形成间隙409,插槽401上形成有限位柱410,限位柱410与间隙409相配合,用于对支撑板或底座10限位。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一个插槽401内容纳多个插板402,通过在插槽401内设置限位柱410,并且限位柱410与相邻两个插板402之间的间隙409相配合,使得支撑板不能沿底座10的周向上相对位移,使插板402和插槽401的对位更为准确,进而使定位座与底座10对位更为准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和图9所示,底座10上形成有底部通风孔102,电器件产生的热量由底部通风孔102排出下电器室;或外部冷空气由底部通风孔102进入下电器室内。

在该实施例中,底座10可使加热烹调器稳定的置于台面上,其内部形成的下电器室,用于安装电器件等结构;在加热烹调器工作过程中,其内部的电器件在运行时会产生热量,致使下电器室内的温度逐渐升高,若下电器室内的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电器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底座10上形成底部通风孔102,将下电器室内的热量排出;或将外部的冷空气由底部通风孔102引入下电器室内;实现电器件的快速冷却,减少由于下电器室内温度过高导致电器件损害,延长电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加热烹调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烹调器,支撑板的下端和底座的上端通过插接组件实现连接,插接组件包括设于支撑板下端的插板402以及与插板402配合且位于底座上端的插槽401,使加热腔被放置食物时支撑板对腔体20的底壁21具有向上支撑的作用,以增加腔体20的结构强度,增加腔体20的承重能力。其中,底座10与支撑板通过插接组件相连接,在对二者进行安装时,只需将插板402沿着轴线插入插槽401中,即可实现支撑板与底座的位置相对固定,不需要额外的连接件,也不需要额外的工具,因而支撑板与底座拆装流程简单,拆装效率高,利于提高生产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