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3229发布日期:2019-01-22 22:5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进风格栅及滤尘网组件、蒸发器组件、底盘组件、贯流风轮及电机组件、出风框组件、电控盒组件、前面板等。室内的空气经进风格栅及滤尘网组件,流过蒸发器组件,再由贯流风轮系统强排至室内。随着空调的普及,用户对送风的舒适性和健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空调挂机送风量一定,冷风直吹人,空调病是用户使用空调的最大问题。具体地,传统挂机送风方案,由于风量与噪声相互矛盾,最大出风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而空调吹出的冷风温度较低,直吹到人后,会引起身体不适,影响用户体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部分挂机具有气流引流方案,主要是出风口处的气流带动引流风口出风,虽然可达到冷热出风混合效果,但引风量较少,混合作用不是太明显,效果不理想,同样会存在严重的空调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的空调器室内机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新颖的空调室内机,可实现混流送风增加风量,达到出风凉而不冷的自然送风效果。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周壁上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送风口,且所述壳体的一端端面上具有第二进风口;

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配置成促使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并经由所述第一送风口流出所述壳体;

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送风装置之间,以与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和

混风装置,其具有离心风机和混风风道;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送风装置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且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进风口,以从所述第二进风口吸入空气;所述混风风道连接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且将流出所述离心风机的空气导向所述第一送风口内侧、所述第一送风口中、所述第一送风口的径向外侧和/或所述第一送风口的轴向外侧,以使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的空气与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的空气在所述第一送风口的内侧、所述第一送风口中和/或所述第一送风口的外侧形成混风。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周壁上还具有与所述混风风道连通的第二送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具有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送风口之间;且

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风板,每个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遮盖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

可选地,所述混风风道与所述第一送风口的一个端部区域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口的其余区域连通。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离心风机之间。

可选地,所述净化模块为一层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初效滤网、中效滤网或高效滤网;或

所述净化模块包括多层过滤网,每层所述过滤网为初效滤网、中效滤网和高效滤网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一个贯流风轮或多个同轴设置的贯流风轮。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

所述第一送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部。

可选地,所述初效滤网配置成过滤灰尘和/或毛发;

所述中效滤网配置成过滤颗粒物和/或异味;

所述高效滤网配置成过滤甲醛、病菌和/或PM2.5。

可选地,所述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轮和驱动所述离心风轮转动的电机;

所述离心风机的蜗壳和所述混风风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单独设置了离心混风系统,总出风量大幅增加,房间换热速度显著加快,并且冷热出风充分混合,凉而不冷自然风的效果明显,改善用户风感体验,提升送风舒适度。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可包括空调室内机,其可包括壳体20、送风装置30和换热装置40。壳体20的周壁上可具有第一进风口21和第一送风口23。送风装置30和换热装置40可设置于壳体20内,且换热装置40设置于第一进风口21和送风装置30之间。送风装置30可配置成促使空气从第一进风口21进入壳体20,并经由第一送风口23流出壳体20,以向空间内提供冷风或热风,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还具有混风装置50。壳体20的一端端面上可具有第二进风口22。混风装置50可具有离心风机51和混风风道52。离心风机51设置于壳体20内,具体可处于送风装置30的临近第二进风口22的一端和第二进风口22之间,且离心风机的进风口朝向第二进风口,以从第二进风口22吸入空气。混风风道52连接于离心风机51的出风口,且将流出离心风机51的空气导向第一送风口23内侧、第一送风口23中、第一送风口23的径向外侧和/或第一送风口23的轴向外侧,以使从第二进风口22进入壳体20的空气与从第一进风口21进入壳体20的空气在第一送风口23的内侧、第一送风口23中或第一送风口23的外侧形成混风,使冷风与热风充分在第一送风口处或出风行进过程中充分混合,形成凉而不冷的送风。

在传统空调室内机上增设离心风机51混风系统,离心风机51放置在壳体20的一端,从空调的端面开孔处进风,通过蜗壳和混风风道52将风送至第一送风口23中或第一送风口23附近,可实现混流大幅增加出风,提升房间换热速度;同时两种出风混合形成凉而不冷的自然风,可改善用户对空调风感体验,提升用户舒适度。该方案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优选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即空调挂机。第一进风口21可设置于壳体20的上部,第一送风口23设置于壳体20的下部。第一进风口21和第一送风口23均可沿壳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处均可设置有进风格栅。送风装置30包括一个贯流风轮或多个同轴设置的贯流风轮。每个贯流风轮可设置一个驱动电机,或者多个贯流风轮共用一个驱动风机。离心风机51可包括离心风轮和驱动离心风轮转动的电机。换热装置40可为多折蒸发器。为了简化结构,离心风机51的蜗壳和混风风道52一体成型,以简化混风装置50的结构。当然,离心风机51的蜗壳和混风风道52也可为单独的两部分,两者连接以引导气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的周壁上还具有与混风风道52连通的第二送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具有第二进风口22的端部与第一送风口23之间;且第一送风口23和第二送风口沿壳体2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也就是说,混风风道52的出风口(第二送风口)与常规出风口(第一送风口23)在一直线上,出风方向相同,空调器运行时,两个出风口同时出风,在出风行进的过程中,冷风与热风充分混合,形成凉而不冷的送风。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可包括至少一个沿壳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风板25。每个导风板25在壳体20的长度方向上遮盖第一送风口23和第二送风口。例如,导风板25为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混风风道与第一送风口23的一个端部区域连通,第一进风口21与第一送风口23的其余区域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净化模块60,设置于第二进风口22与离心风机51之间。传统空调器净化方案中,净化模块60一般放置在蒸发器上部,净化模块60本身具有一定体积,会阻挡第一进风口21的大量有效进风,牺牲整机性能。本实用新型将净化模块60设置于第二进风口22和离心风机51之间,可使空调室内机具备净化功能却无损整机性能。

具体地,净化模块60为一层过滤网,过滤网为初效滤网、中效滤网或高效滤网。或者,净化模块60包括多层过滤网,每层过滤网为初效滤网、中效滤网和高效滤网中的一种,以实现组合过滤,提高空气质量。初效滤网配可置成过滤灰尘和/或毛发。中效滤网可配置成过滤颗粒物和/或异味。高效滤网可配置成过滤甲醛、病菌和/或PM2.5。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单独设置了离心混风系统,在主送风装置30正常运转时,增加进风量,空调进出风量大幅增加,性能明显提升,同时达到出风凉而不冷的自然送风效果。当然,在主送风装置30工作时,混风装置50可不进行工作。在主送风装置30不工作时,混风装置50可单独进行工作,以进行空气净化,经净化后的空气可通过相应送风口排出壳体20。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