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箱箱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5486发布日期:2018-10-12 22:32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体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烘箱箱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市场上常用的烘干设备多是热风循环式的烘箱,因此种烘箱内部热风具有循环流动性,致使箱体内受热均匀,节约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工业的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一般的热风循环式烘箱如专利号为201720010467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所示,一种双热风循环烘箱的箱体结构,包括设置在箱体上的进风管和出风管,以及设置在进风管端部的进风机,和出风管端部的排风机,进风管与进风通道连接,进风通道的侧壁设置有分风格栅,分风格栅内置设置加热管,还包括回风通道和循环风机,回风通道设置在进风通道与箱体外壁之间,循环风机连通回风通道与进风通道,出风管与回风通道连接。这种设计的烘箱箱体结构,由于在工业上使用的烘箱箱体体积普遍较大,烘箱的热风从进风管往下进入进风通道,在经过加热管加热进入烘箱内,从上往下为烘箱输送热风,同时进风量从上往下逐渐的减少,箱体内部的上下温度不均匀,箱体上部和下部的温差大,导致放置在箱体下部的烘干物烘烤温度过冷,放置在上部的烘干物烘烤温度过热,影响到烘干物的定型效果和烘干质量,这种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烘箱热量不能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使用效率高、烘烤温度均匀、烘干质量好的烘箱箱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烘箱箱体结构,包括箱体、用于箱体内热气循环的气流通道、用于驱动气流通道中的热气流动的送热装置,所述的箱体内部空间的竖直方向分为至少两个烘干单元,每个烘干单元独立连接气流通道,所述的气流通道设置在箱体的侧面和背面,所述的送热装置安装在箱体的顶部,所述的送热装置个数与烘干单元个数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气流通道包括出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的出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结构相同,分别设置于箱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出风通道包括用于将热气输送到箱体内的第一通道,用于连接送热装置与第一通道的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为贯通连接,所述的第一通道设置在箱体的侧面,所述的第二通道设置在箱体的背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送热装置包括用于驱动热气流动的风机、用于分别连接出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的送热通道和回热通道,所述的送热通道和回热通道连接处设有用于安装风机的空腔,所述的空腔顶部设有用于安装风机转动轴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送热通道安装在回热通道的上方,所述的送热通道和回热通道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用于保护箱体的防撞条,所述的防撞条沿箱体底部内边框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箱体由不锈钢型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烘箱箱体结构,通过将箱体内部烘烤空间分为至少两个烘干单元,每个烘干单元独立连接气流通道,在通过独立的连接送热装置,使每个烘干单元在箱体内产生均匀的温度场,同时烘箱内部温差变小,有效提高烘干物的烘干质量,通过合理设置气流通道,使烘箱内的热量得到合理的循环利用,同时通过气流通道和送热装置的设置,实现了热气的循环流动,使烘箱内部的温度更为均匀,提高烘干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烘烤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烘箱箱体结构,包括箱体1、用于箱体1内热气循环的气流通道2、用于驱动气流通道2中的热气流动的送热装置3,所述的箱体1内部空间的竖直方向分为三个烘干单元11,烘箱从上往下形成三个均匀的温度场,避免了烘箱底部过冷或顶部过热的问题,对应的气流通道2也设有三条,每个烘干单元11独立连接气流通道2,所述的气流通道2设置在箱体1的侧面和背面,相应的箱体1的热气流动方向为从箱体1的侧面进入,经过背面上升到顶部的送热装置3中,再通过送热装置3将热量送如箱体1的背面,经过侧面进入箱体1的烘烤空间,没一个烘干单元11是相互独立的,避免箱体1的烘烤温差过大,所述的送热装置3安装在箱体1的顶部,所述的送热装置3设有三个,对应连接三个气流通道2,烘箱内的热气通过气流通道2和送热装置3实现循环流动,使烘箱内的温度分布更为均匀。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气流通道2包括出风通道21和回风通道22,所述的出风通道21和回风通道22结构相同,分别设置于箱体1的左右两侧,所述出风通道21包括用于将热气输送到箱体1内的第一通道23,用于连接送热装置3与第一通道23的第二通道24,所述的第一通道23和第二通道24为贯通连接,所述的第一通道23设置在箱体1的侧面,所述的第二通道24设置在箱体1的背面,所述的送热装置3包括用于驱动热气流动的风机、用于分别连接出风通道21和回风通道22的送热通道31和回热通道32,所述的送热通道31和回热通道32连接处设有用于安装风机的空腔33,所述的空腔33顶部设有用于安装风机转动轴的通孔34。烘箱内的热气通过顶部的送热装置3驱动热气通过回风通道22的进入回热通道32,再通过风机的作用抽取热气进入送热通道31,热气再依次通过第二通道24和第一通道23,最后通过加热管加热后进入烘箱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的送热通道31安装在回热通道32的上方,所述的送热通道31和回热通道32为一体结构;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用于保护箱体1的防撞条4,所述的防撞条4沿箱体1底部内边框安装;所述的箱体1由不锈钢型材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