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5483发布日期:2018-10-12 22:3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烘箱。



背景技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烘箱的用途极为广泛,其适用于食品、水产品、化工、医疗以及轻工等行业,用于烘烤食品加工行业的待烘烤物品、油墨的固化、漆膜的烘干等。热风循环烘箱是烘箱的一种,又名电热鼓风干燥箱,其通过风机循环送风的方式,确保室内温度的均匀性。现有的烘箱如专利号为201720249954 .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所示,一种热风循环烘箱,包括箱体框架,所述箱体框架的左侧设有开关旋钮,所述开关旋钮的下部设有显示屏,所述箱体框架的前侧中部设有箱门,所述箱门上固定设有手拉柄,所述箱体框架的上端左侧开有鲜风口,所述鲜风口与第一抽风机相连接,所述第一抽风机的出风口位于加热室的上部,所述加热室内设有空气加热器。上述烘箱通过在加热室的两侧设置抽风机,来进行加热室内空气的循环,而空气加热器设置在加热室内部,导致加热室整体的温差较大,靠近加热器的位置温度高,远离加热器的位置温度低,导致烘干物品的品质不良,烘箱的热使用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烘干效果好、热使用效率高、烘烤温差小、隔热效果好的烘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烘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正面设有箱门,所述箱门上设有门把,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箱体内气体循环的送热装置,所述箱体的侧面设有用于调控烘箱的烘烤参数的控制柜,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用于烘干物品的烘烤室,所述烘烤室的后部设有用于箱体内热气流动的气流通道,所述烘烤室与送热装置通过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烘烤室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两个用于缩小烘箱整体温差的烘干单元,所述烘干单元通过独立的气流通道隔开,所述烘干单元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出风和回风的出风口和回风口,所述的气流通道连接出风口和回风口,所述烘干单元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检测烘烤温度的温度采集器,所述气流通道包括回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分别设置在箱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出风通道上设有用于加热气体的加热装置,所述控制柜电路连接送热装置、加热装置、温度采集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风通道包括用于将热气输送到箱体内的第一通道,用于连接送热装置与第一通道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为贯通连接,所述第一通道设置在箱体的侧面,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箱体的背面。所述出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结构相同,所述出风通道和回风通道通过送热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风通道与烘干单元连接处设有用于稳定热风风速的扩散网,所述扩散网包括外框、三层用于扩散出风口气体的滤网,第一层滤网为条状网格结构,第二层滤网为方格状网格结构,第三层滤网为蜂窝状网格结构,所述外框为长方形结构,所述外框四周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滤网的限位槽,所述滤网为波浪形起伏结构,相邻滤网之间错开叠合安装在限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送热装置包括用于驱动热气流动的风机、用于分别连接出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的送热通道和回热通道,所述送热通道和回热通道连接处设有用于安装风机的空腔,所述空腔顶部设有用于安装风机转动轴的通孔,所述送热通道安装在回热通道的上方,所述送热通道和回热通道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包括用于提高烘箱隔热效果的外框架,所述外框架为长方体结构,由不锈钢板制成,所述外框架内表面填充有一层隔热板和一层发泡层,形成三层的隔热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柜上设有用于控制送热装置转速的转速调节旋钮、用于调节加热装置加热温度的温度调节旋钮、用于调节温度采集器灵敏度的灵敏度调节旋钮,用于查看以及调整烘烤参数的显示器、用于紧急状态下的急停按钮、警报灯,所述控制柜内设有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电路连接送热装置、加热装置、温度采集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数据输入端、数据输出端、用于储存数据的内存,所述的中央处理器与数据输入端、数据输出端、内存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进行系统初始化进程的初始化模块、用于处理各模块间参数的主控制模块、用于处理温度采集器采集数据的温度采集模块、用于控制发热装置输出功率的温度调控模块、用于控制送热装置风机转速的风速调控模块、用于调控系统恒温控制模式输出参数的恒温控制模块、用于设定温度调控周期的温控周期模块、用于监测烘烤环境参数的异常报警模块,所述主控制模块、温度调控模块、风速调控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异常报警模块分别连接主控制器、加热装置、送热装置、温度采集器、警报灯,所述初始化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温度调控模块、风速调控模块、恒温控制模块、温控周期模块、异常报警模块均与主控制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烘箱,通过将烘烤室划分为多个烘干单元,每个烘干单元独立连接送热装置、气流通道,在气流通道内安装加热装置,可以使烘箱整体的烘烤温差缩小,提高烘干物的品质和烘干效率;进一步的通过每个烘干单元连通的出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出风通道和回风通道通过送热装置连通,可以实现烘干单元的独立控制,在出风通道设置扩散网,进而提升每个烘干单元的温控精度,稳定烘箱热风循环系统的运行,再进一步的通过在烘箱外框架设置三层的隔热结构,外层的不锈钢板可以提高烘箱外表面的结构强度,防止外表面氧化生锈,中层设置隔热板,内层设置发泡层,提升烘箱整体的隔热效果,减少烘箱内部热量流失,再通过设置控制系统来协调控制送热装置、加热装置、温度采集器,实现烘箱的智能化控制,从整体上缩小烘烤的温差,烘烤室温差控制在±1℃范围内,提高热使用效率的同时提高了烘干物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后视图;

图4为实施例送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左视图;

图6为实施例扩散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主控制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主控制器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烘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正面设有箱门2,所述箱门2上设有门把3,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箱体1内气体循环的送热装置4,所述箱体1的侧面设有用于调控烘箱的烘烤参数的控制柜5,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用于烘干物品的烘烤室6,所述烘烤室6的后部设有用于箱体1内热气流动的气流通道7,所述烘烤室6与送热装置4通过气流通道7连通,所述烘烤室6竖直方向设有三个用于缩小烘箱整体温差的烘干单元8,所述烘干单元8通过独立的气流通道7隔开,所述烘干单元8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出风和回风的出风口9和回风口10,所述气流通道7连接出风口9和回风口10,所述烘干单元8内设有三个用于检测烘烤温度的温度采集器11,所述温度采集器11水平排列,所述气流通道7包括回风通道71和出风通道72,所述出风通道72和回风通道71分别设置在箱体1的左右两侧,所述出风通道72上设有用于加热气体的加热装置12,所述控制柜5电路连接送热装置4、加热装置12、温度采集器11,烘箱内的热风循环系统工作原理说明如下:烘箱内的热风从出风口9进入烘烤室6,穿过烘干单元8经过回风口10进入回风通道71,沿回风通道71进入回热通道43,通过风机41的作用进入送热通道42,沿进风通道通过加热装置12对气体加热,在通过扩散网13对气体的扩散和过滤作用,再进入烘烤室6,实现循环的过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至图5所示,所述出风通道72包括用于将热气输送到箱体1内的第一通道721,用于连接送热装置4与第一通道721的第二通道722,所述第一通道721和第二通道722为贯通连接,所述第一通道721设置在箱体1的侧面,所述第二通道722设置在箱体1的背面。所述出风通道72和回风通道71结构相同,所述出风通道72和回风通道71通过送热装置4连接,所述出风通道72与烘干单元8连接处设有用于稳定热风风速的扩散网13,所述扩散网13包括外框131、三层用于扩散出风口9气体的滤网,第一层滤网132为条状网格结构,第二层滤网133为方格状网格结构,第三层滤网134为蜂窝状网格结构,所述外框131为长方形结构,所述外框131四周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滤网的限位槽135,所述滤网为波浪形起伏结构,相邻滤网之间错开叠合安装在限位槽135内,通过每个烘干单元8连通的出风通道72和回风通道71,出风通道72和回风通道71通过送热装置4连通,可以实现烘干单元8的独立控制,在出风通道72设置扩散网13,进而提升每个烘干单元8的温控精度,稳定烘箱热风循环系统的运行。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送热装置4包括用于驱动热气流动的风机41、用于分别连接出风通道72和回风通道71的送热通道42和回热通道43,所述送热通道42和回热通道43连接处设有用于安装风机41的空腔,所述空腔顶部设有用于安装风机41转动轴的通孔44,所述送热通道42安装在回热通道43的上方,所述送热通道42和回热通道43为一体结构,所述箱体1包括用于提高烘箱隔热效果的外框架,所述外框架为长方体结构,由不锈钢板14制成,所述外框架内表面填充有一层隔热板15和一层发泡层16,形成三层的隔热结构,通过在烘箱外框架设置三层的隔热结构,外层的不锈钢板14可以提高烘箱外表面的结构强度,防止外表面氧化生锈,中层设置隔热板15,内层设置发泡层16,提升烘箱整体的隔热效果,减少烘箱内部热量流失。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控制柜5上设有用于控制送热装置4转速的转速调节旋钮51、用于调节加热装置12加热温度的温度调节旋钮52、用于调节温度采集器11灵敏度的灵敏度调节旋钮53,用于查看以及调整烘烤参数的显示器54、用于紧急状态下的急停按钮55、警报灯56,所述控制柜5内设有主控制器57,所述主控制器57电路连接送热装置4、加热装置12、温度采集器11,所述主控制器57包括中央处理器571、数据输入端572、数据输出端573、用于储存数据的内存574,所述中央处理器571与数据输入端572、数据输出端573、内存574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控制系统17,所述控制系统17包括用于进行系统初始化进程的初始化模块171、用于处理各模块间参数的主控制模块172、用于处理温度采集器11采集数据的温度采集模块173、用于控制发热装置输出功率的温度调控模块174、用于控制送热装置4风机41转速的风速调控模块175、用于调控系统恒温控制模式输出参数的恒温控制模块176、用于设定温度调控周期的温控周期模块177、用于监测烘烤环境参数的异常报警模块178,所述主控制模块172、温度调控模块174、风速调控模块175、温度采集模块173,异常报警模块178分别连接主控制器57、加热装置12、送热装置4、温度采集器11、警报灯56,所述初始化模块171、温度采集模块173、温度调控模块174、风速调控模块175、恒温控制模块176、温控周期模块177、异常报警模块178均与主控制模块172连接,通过设置控制系统17来协调控制送热装置4、加热装置12、温度采集器11,实现烘箱的智能化控制,从整体上缩小烘烤的温差,烘烤室6温差控制在±1℃范围内,提高热使用效率的同时提高了烘干物的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