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旋转倍增出风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3664发布日期:2018-12-05 19:4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旋转倍增出风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的出风装置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旋转倍增出风口装置。



背景技术:

出风口装置主要应用于中央空调的末端,通常固定在天花板上或送风管道的出风口的钣金件上,现有出风口装置主要采用固定式结构,即固定式叶片固定在制品支撑装置上,不能实现叶片旋转,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缺陷:

1、风口有没有出风,出风口没有区别,不能从出风口的变化判断是否出风;

2、由于叶片相对固定,某些位置出风不能有效到达,送风效果不够理想;

3、叶片固定安装,容易粘积灰尘。

例如:中国申请号:CN201210189154.0名称为“出风口装置”专利,该专利使用一种动静结合的出风口装置,能够方便地识别风口是否处于出风状态,但是存在以下缺点:

1、静止叶片固定安装,容易粘积灰尘。

2、被动式扇叶对出风有阻挡作用,室内空气混合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旋转倍增出风口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旋转倍增出风口装置,包括:扇座、轴承、下腔体、风套、导流板、出风口、弧形板、增流通道、下盖;

所述扇座为中心处设置有贯通孔的正方形薄板,用于承接中央空调输出端;

所述轴承与贯通孔同轴设置在扇座下端;

所述下腔体为中间矩形两端半圆形的环形腔体,其下端设置为开放口,上端沿轴心开设有圆形贯通孔;

所述风套为上下贯通的管体,其下端与下腔体圆形贯通孔相连通,上端通过轴承与扇座的贯通孔相连通;

所述导流板为两个结构相同的长条板,沿圆形贯通孔外侧相对间隔斜置于下腔体内;

所述出风口为两个,分别沿两个导流板一端侧面,由下腔体内壁向外开设的通孔,该两个出风口对称开设在下腔体侧壁上;

所述弧形板为两个,结构相同,分别设置在两个导流板之间两端,其一端与一个导流板一端连接,另一端朝向另一个导流板一端弧形延伸,在靠近另一个导流板一端时,朝向下腔体外侧延伸,最终与下腔体侧壁上设置的一个出风口一侧相连接;

所述增流通道设置有两个,该通道由弧形板与下腔体内壁之间间隙构成,其出口沿弧形板一端开设在靠近出风口的下腔体侧壁上,进口沿弧形板另一端开设在下腔体侧壁上;

所述下盖为与下腔体形状相同的薄板,用于密封下腔体。

优选的,所述一个弧形板与一个导流板之间会形成一个与出风口相连通的出风通道,该出风通道由出风口向内呈由小到大的喇叭口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导流板和弧形板的引导作用下,中央空调的出风气流会被逐渐压缩后释放到室内,由于压缩气流的释放,在出风口与增流通道出口相邻处会形成负压区,外部空气被负压由增流通道进口吸入,在其出口与出风口气流混合,一起迅速流出,形成倍增的送风效果,利于服务区域的气体混合,减少服务区域的温差。

2、出风口排出风时,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形成反推,使下腔体旋转,形成很好可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与本实用新型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如图1所示,一种自旋转倍增出风口装置,包括:扇座1、轴承2、下腔体3、风套4、导流板5、出风口6、弧形板7、增流通道8、下盖9;

所述扇座1为中心处设置有贯通孔的正方形薄板,用于承接中央空调输出端;

所述轴承2与贯通孔同轴设置在扇座下端;

所述下腔体3为中间矩形两端半圆形的环形腔体,其下端设置为开放口,上端沿轴心开设有圆形贯通孔;

所述风套4为上下贯通的管体,其下端与下腔体3圆形贯通孔相连通,上端通过轴承2与扇座1的贯通孔相连通;

所述导流板5为两个结构相同的长条板,沿圆形贯通孔外侧相对间隔斜置于下腔体3内;

所述出风口6为两个,结构相同,分别沿两个导流板5一端侧面,由下腔体3内壁向外开设的通孔,该两个出风口6对称开设在下腔体3侧壁上;

所述弧形板7为两个,结构相同,分别设置在两个导流板5之间两端,其一端与一个导流板5一端连接,另一端朝向另一个导流板5一端弧形延伸,在靠近另一个导流板5一端时,转向下腔体3外侧延伸,最终与下腔体3侧壁上设置的一个出风口6一侧相连接;

所述增流通道8设置有两个,该通道由弧形板7与下腔体3内壁之间间隙构成,其出口沿弧形板7一端开设在靠近出风口6的下腔体3侧壁上,进口沿弧形板7另一端开设在下腔体3侧壁上;

所述下盖9为与下腔体3形状相同的薄板,用于密封下腔体3。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一个弧形板7与一个导流板5之间会形成一个与出风口6相连通的出风通道,该出风通道由出风口6向内呈由小到大的喇叭口状。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增流通道8进口沿下腔体3外侧向内呈切线方向开设,以利于室内空气的流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增流通道8出口大于出风口6,更有利于室内空气流入,增加气流倍增效果。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弧形板7的弧形设置接近于最速曲线,有利于气流的加速。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在导流板5和弧形板7的引导作用下,中央空调的出风气流会被逐渐压缩后释放到室内,由于压缩气流的释放,在出风口6与增流通道8出口相邻处会形成负压区,外部空气被负压由增流通道8进口吸入,在其出口与出风口6气流混合,一起迅速流出,形成倍增的送风效果,利于服务区域的气体混合,减小服务区域不同的温差,并且,出风口6排出风时,在反作用力的作用形成反推,使下腔体3旋转,形成很好可视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