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3655发布日期:2018-12-05 19:48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口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在中央空调系统上会设置多种通风口来进行空气交换,一般通风口为固定通风口,无法调节进风量和出风量,现有技术解决通风口的进风量和出风量,但是手动调节无法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通风口装置,来调节通风口的进风量和出风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口装置,来调节通风口的进风量和出风量。

一种通风口装置,包括:外壳、扇叶、支撑座、支撑杆、丝杆、丝套、电机、固定杆、活动杆;

所述外壳为一端端壁设置凸起的中空圆柱形结构,设置凸起的一端为出风口,另一端为进风口;

如图3所示,所述扇叶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扇叶均为呈圆弧状的扇形叶片,两两扇叶之间设有褶皱,两两扇叶侧边相连形成整体呈管状的结构;

所述扇叶底端活动设置在支撑座沿上;

所述支撑座为空心半圆球结构;

所述支撑杆呈“十”字形,“十”字形的四端分别从半球形支撑座3内贯穿支撑座壁面并延伸至壳体内壁将支撑座紧固,支撑杆“十”字形面的中心点过半球体直径且该面垂直于半球体直径;

所述丝杆与支撑杆“十”字形面的中心处并向出风口延伸,丝杆上套设丝套;

所述电机连接延伸至出风口的丝杆;

所述固定杆为多根,一端设置在出风口外壳内壁上,一端连接并固定电机;

所述活动杆一端活动设置在扇叶内壁上,另一端活动设置在丝套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扇叶为塑性材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和扇叶为软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相对的两个扇叶侧边叠压相邻的两个扇叶侧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扇叶与支撑杆不连接的一端端壁上设有凸起,与其对应的外壳内壁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自动调节代替手动调节满足人们生活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扇叶和支撑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扇叶一字型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扇叶褶皱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与本实用新型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如图1-2所示,一种通风口装置,包括:外壳1、扇叶2、支撑座3、支撑杆4、丝杆5、丝套6、电机7、固定杆8、活动杆9;

所述外壳1为一端端壁设置凸起的中空圆柱形结构,设置凸起的一端为出风口,另一端为进风口;

如图3所示,所述扇叶2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扇叶2均为呈圆弧状的扇形叶片,两两扇叶2侧边相连形成整体呈管状的结构;

所述扇叶2底端活动设置在支撑座3上;

所述支撑座3为中空的半球形结构;

所述支撑杆4呈“十”字形,“十”字形的四端分别从半球形支撑座3内贯穿支撑座3壁面并延伸至壳体1内壁将支撑座3紧固,支撑杆4“十”字形面的中心点过半球体直径且该面垂直于半球体直径;

所述丝杆5垂直设置在支撑杆4“十”字形面的中心处并向出风口延伸,丝杆5上套设丝套6;

所述电机7连接延伸至出风口的丝杆5;

所述固定杆8为多根,一端设置在出风口外壳1内壁上,一端连接并固定电机;

所述活动杆9一端活动设置在扇叶2内壁上,另一端活动设置在丝套6上。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扇叶2为塑性材质,为起到更好地密封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座3和扇叶2为软性连接,为起到更好地密封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其中相对的两个扇叶2侧边叠压相邻的两个扇叶2侧边,保证了出风口最大限度的收缩。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扇叶2与支撑杆4不连接的一端端壁上设有凸起,与其对应的外壳1内壁设有凹槽,为起到更好地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时,电机7工作带动丝杆5在丝套6内旋转,丝杆5推动丝套6前进或后退,丝套6上的活动杆9推动扇叶2张开或回缩来调节通风口的进风量和出风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