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湍流混合管的散流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3591发布日期:2018-12-05 19:4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湍流混合管的散流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湍流混合管的散流器结构。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是集中制冷和制热的设备,通过管道将冷风或者热风送到需要调节气温的室内,通过风管道将中央空调的冷风或者热风直接吹入用户室内是不行的,一般在中央空调的出风口设置在天花板上且出风口端设有格栅状的散流器,但这样吹出来的风还是比较集中,使室内的气温调节不均匀,热交换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湍流混合管的散流器结构能有效提升热交换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具有湍流混合管的散流器结构,包括:环形倍增器组件、负压引流管;

所述环形倍增器组件包括环形腔,进风管,导流罩A及湍流混合管;所述环形腔底面与水平面平行,进风管垂直设置于环形腔的一侧,湍流混合管顶部卡装于环形腔下方处,导流罩A卡装于湍流混合管下部;所述环形腔内侧壁处设置有环形喷嘴,环形腔内侧壁与水平面之间呈30-60度夹角设置;湍流混合管内壁设置有两层呈水平设置且相互交错的若干圆柱体,单个圆柱体长度小于湍流混合管的半径且圆柱体的一端固定在湍流混合管的内壁上;进风管,湍流混合管及环形腔的外壁均设置有隔温层;所述环形腔,进风管,湍流混合管均设置在天花板的上方,导流罩A设置在天花板的下方;

所述负压引流管为倒U型结构,其外壁设置有隔温层,负压引流管的一端连接在环形腔的上方,另一端设置有导流罩B。所述负压引流管设置在天花板的上方,导流罩B位于天花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环形腔和负压引流管可以起到空气倍增的效果,形成良好的循环气流,湍流混合管可以让室内空气和进风管气流更好混合加速热交换效率,同时,隔热层的设计可以降低能量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具有湍流混合管的散流器结构主视图。

图2为一种具有湍流混合管的散流器结构分解图。

图3为湍流混合管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与本实用新型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具有湍流混合管的散流器结构,包括:环形倍增器组件、负压引流管200;

所述环形倍增器组件包括环形腔100,进风管101,导流罩A102及湍流混合管103;所述环形腔100底面与水平面平行,进风管101垂直设置于环形腔100的一侧,湍流混合管103顶部卡装于环形腔100下方处,导流罩A102卡装于湍流混合管103下部;所述环形腔100内侧壁处设置有环形喷嘴,环形腔100内侧壁与水平面之间呈30-60度夹角设置;湍流混合管103内壁设置有两层呈水平设置且相互交错的若干圆柱体,单个圆柱体长度小于湍流混合管103的半径且圆柱体的一端固定在湍流混合管103的内壁上;进风管101,湍流混合管103及环形腔100的外壁均设置有隔温层;所述环形腔100,进风管101,湍流混合管103均设置在天花板的上方,导流罩A102设置在天花板的下方;

如图1-图2所示,所述负压引流管200为倒U型结构,其外壁设置有隔温层,负压引流管200的一端连接在环形腔100的上方,另一端设置有导流罩B201;所述负压引流管200设置在天花板的上方,导流罩B201位于天花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进风管101将中央空调产生的冷风或热风导入环形腔100,由环形腔100内侧壁的环形喷嘴喷出,并沿环形腔100的内侧壁向四周扩散喷出,这股气流吸附在内侧壁的表面,于是在环形腔100中心处产生一低压区;因环形腔100的上方连接负压引流管200的一端,使得室内空气经负压引流管200设置有导流罩B201的一端吸入,经负压引流管200至环形腔100的低压区,与环形腔100喷出的气流一起进入湍流混合管103,在湍流混合管103内与两层圆柱体碰撞形成湍流并混合,经导流罩A102扩散进入室内,如此形成循环气流,加速室内空气的热交换效率,达到良好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环形腔100,进风管101,湍流混合管103及负压引流管200的外壁均设置有隔温层,可以有效降低能量的损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