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4182发布日期:2019-01-18 19:4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室内机送风时,经热交换器后的冷风或热风直接在空调内风机的作用下,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直接吹出,使用户不适应,特别是在制冷模式下,空调室内机进出风口温差达到14度左右,相对室内原有空气温度,形成较大的温差,当空气调节达到设定温度后,空调处于围绕设定温度间断开启关闭来调控室温的工作状态,室内机的出风温度更低,人体经常受到这种温差过大的室内机出风的直吹,容易造成感冒等空调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设置混合送风装置,改善室内机出风与室内空气的温差。目前改进方案是在空调出风口处设置一个环形混风结构,利用空调吹出的风的温度与周围空间的温度形成温度差,会带动周围空间的空气流动,与空调吹出的风混合形成的自然风。该种方式并未对风道进行实质性的改进,且空气混合是在出风口外观,混合成功率小,混合面积不稳定,且混风量不可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器,解决了现有空调出风柔和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热交换器和风机,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机之间具有由出风风道壁围成的出风风道,所述机壳内设置有引风风道,所述引风风道具有引风进口和引风出口,所述引风出口靠近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出口与所述引风进口之间设置有引风风道壁,所述引风风道壁平滑过渡连接在所述引风出口与引风进口之间,所述引风风道壁围成所述引风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进口位于所述机壳的下底板上,所述引风风道位于所述出风风道的下方,或者,

所述引风进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面板上,所述引风风道位于所述出风风道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上顶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引风出口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机壳可转动连接,用于将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引风出口开启或者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机壳可转动连接,用于将所述出风口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用于将所述引风进口或者引风出口开启或者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导风板绕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风道壁上或者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导风板固定,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绕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为贯流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器,通过增设引风风道,当热交换风经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吹出时,由于空气的流动以及内外温差,在出风口周围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未经过热交换的风从引风进口被吸入引风风道,然后从引风出口处与热交换风进行混合,使得出风自然柔和。通过单独设置引风风道,且引风风道较短,凭借热交换风经过出风风道时产生的负压也能够容易吸入较多的外部自然风,解决了目前引风风道引风量小的问题。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壁挂式空调器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图2中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另外一种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目前空调出风只吹出热交换风,导致出风不柔和,容易对用户造成不适的问题,以及目前混合风的引风风道过长,导致能够混入的自然风量有限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在机壳内设置独立的引风风道,当热交换风经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吹出时,由于空气的流动以及内外温差,在出风口周围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未经过热交换的风从引风进口被吸入引风风道,然后从引风出口处与热交换风进行混合,使得出风自然柔和,既能够解决了传统空调只吹热交换风容易造成人体不适的问题,同时通过单独设置引风风道,且引风风道较短,凭借热交换风经过出风风道时产生的负压也能够容易吸入较多的外部自然风,解决了目前引风风道引风量小的问题。下面将以一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方案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机壳11,机壳11上开设有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机壳11内设置有热交换器14和风机15,出风口13与风机15之间具有由出风风道壁16围成的出风风道17,机壳11内设置有引风风道20,引风风道20具有引风出口18和引风进口19,引风出口18靠近所述出风口13。本实施例的空调通过在机壳内设置独立的引风风道,当热交换风经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吹出时,由于空气的流动以及出风口内外温差,在出风口周围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未经过热交换的风从引风进口被吸入引风风道,然后从引风出口处与热交换风进行混合,使得出风自然柔和,既能够解决了传统空调只吹热交换风容易造成人体不适的问题,同时由于单独设置引风风道,且引风风道较短,凭借热交换风经过出风风道时产生的负压也能够容易吸入较多的外部自然风,解决了目前引风风道引风量小的问题。

为了提高引风量,进一步缩短引风风道的距离,引风进口19可以位于机壳11的下底板111上,相应引风风道20位于出风风道的下方,或者,引风进口也可以位于机壳11的前面板112上,相应引风风道20位于出风风道17的上方。优选引风进口19开设在机壳11的下底板111上,该位置不容易被用户查看到,因此不影响空调的美观性,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以引风进口19开设在机壳11的下底板111上为例进行说明。

引风出口18与引风进口19之间设置有引风风道壁21,引风风道壁21平滑过渡连接在引风出口18与引风进口19之间,引风风道壁21围成引风风道20。引风风道壁21朝向出风风道的进风方向弯曲一定弧度,便于引入的自然风顺利的从引风风道中吹出,并且能够在出风口13处与热交换风进行充分混合。

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器,在装配时机壳11的后背板靠近墙壁装配,因此后背板不适合开设进风口,同时为了节省空调内部空间,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2优选开设在机壳11的上顶板上,在风机15的作用下外部空气经进风口12进入机壳11内部,然后经热交换器14进行换热后,由风机15经出风风道吹出,进风口12的开设位置不限于机壳11的顶部,还可以开设在机壳的其中一侧壁上或者两侧壁上。当进风口12的开设在机壳11的顶部时,优选风机15为贯流风机。

由于空气中具有灰尘或者悬浮物等,优选在进风口12的内侧设置过滤网,可以对灰尘及悬浮物等进行过滤,提高空调出风质量。

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3和引风出口18开设在壳体的前面板112与下底板111的过渡连接处,出风口13和引风出口18相邻近设置,从出风口13吹出的热交换风和从引风出口引出来的自然风在出口处进行混合,然后送至室内,即便是吹在人体上,相应的风也较柔和,不容易造成不适感。优选出风口13与引风出口18位于同一平面上。

为了防止空调在不使用时外部灰尘进入出风风道中,机壳11上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2,导风板22与机壳11可转动连接,用于将出风口与引风出口开启或者关闭,其中,第一导风板2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能够同时将出风口与引风出口开启或者关闭。

当然,导风结构不限于上述实现方式,还可以分别为出风口13和引风风道20设置导风结构,如图3所示,机壳11上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2,第一导风板22与机壳11可转动连接,用于将出风口13打开或者关闭,机壳11内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角度原因图中未示出),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25与第一导风板22连接,用于带动第一导风板22绕轴转动。

机壳11上还设置有第二导风板24,第二导风板24用于将引风进口19或者引风出口18开启或者关闭。对于空调中经过热交换的风与室温的温差较大时,尤其是制冷模式,容易造成人体不适,需要混合自然风使出风更加柔和,随着空调的运行,当热交换风与室温的温差较小时,或者制热模式下,一些用户不希望进行混风,为了方便调节混风功能,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本方案通过分别为出风口13和引风风道20设置导风结构的方式,第一导风板22用于将出风口13打开或者关闭,分别应用于空调器的使用状态或者不使用状态,第二导风板24可以将引风进口19或者引风出口18进行开启或者关闭,当开启时,引风风道畅通,可以引入自然风进行混风,当关闭时,引风风道也相应被封闭,无法引入自然风进行混风,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或者与环境温差进行手动或者自动调节。由于第二导风板24无论设置在引风进口19或者引风出口18的处,均可以将引风风道导通或者封闭。

引风风道壁上或者机壳11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以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机壳11上为例,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23与第二导风板24固定,用于带动第二导风板24绕轴转动,实现将引风进口19进行开启或者关闭,进而实现引风风道的开启或者关闭,也即引风功能的开启或者关闭,通过调节第二导风板24的开启角度,还可以调节引入风量,满足不同的混风需求,当然,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导风板24的运动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的转动,还可以采用滑动的方式实现将引风进口19进行开启或者关闭,通过滑动位置不同,同样可以调节引入风量,满足不同的混风需求。

如图3所示,以第二导风板24设置在引风进口19为例,动力输出轴23带动第二导风板24绕轴转动,实现导风通道的开启或者关闭,进而实现引风功能的开启或者关闭,第二导风板24沿着引风进口19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其一长边与引风进口19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边框通过铰接轴衔接,如图4所示,优选第二导风板24与引风进口19的前边框通过铰接轴相衔接,由于引风进口19的前边框靠近引风出口,当第二导风板24开启时,其位于引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便于更换的引入风。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