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炉送料小车上送料平台的升降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3429发布日期:2018-12-07 23:0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退火炉送料小车上送料平台的升降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退火炉送料小车上送料平台的升降轮。



背景技术:

升降轮与送料小车上端通过轴承连接,轴承内部紧固在送料小车固定连接的轴上。在液压油缸推送料平台的过程中,三角支撑前端斜面在升降轮上运动使送料平台上升时送料平台上运送的铝卷送入退火炉的立柱上,然后液压油缸拉送料平台的过程中使送料平台下降,在送料平台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升降轮需要不断转动;送料小车进入炉体内后,由于炉体内温度高,轴承内润滑油容易蒸发,升降轮轴承内的油挥发,使升降轮不断转动中轴承磨损大,轴承需要几天换一次,轴承更换较快,成本太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退火炉送料小车上送料平台的升降轮,可以减少润滑油的挥发,减少磨损造成的不断更换升降轮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退火炉送料小车上送料平台的升降轮,送料平台位于送料小车上,送料平台下方设有至少三对三角支撑,三角支撑前端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三角支撑前端斜面的下方的送料小车上设有升降轮,升降轮与三角支撑的前端斜面紧贴,升降轮与送料小车上端通过轴套连接,轴套套在送料小车固定连接的轴上,轴套与轴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且轴套内壁上开设有沿轴向螺旋的螺旋状油槽,轴套内部与送料小车固定连接的轴上开设有注油孔,注油孔连通轴的一端端部,注油孔还连通轴套上的螺旋状油槽。

注油孔一端连通轴的一端端部,注油孔的另一端连通轴套上的螺旋状油槽。

注油孔一端连通轴的一端端部,另一端开设有与螺旋状油槽连通的至少三个注油分支孔。

所述的至少三个注油分支孔沿轴向螺旋分布。

沿轴向螺旋分布的注油孔分支孔位于同一螺旋圈上,且这一螺旋圈与螺旋状油槽的其中一圈相对应。

螺旋状油槽两端没有连通到轴套两端面上。

螺旋状油槽两端连通到轴套两端面上,在此时所有横截面中,螺旋状油槽两端截面最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轴承换成轴套,轴承消耗比较多,几天换一次,换之后,消耗小,强度够。轴套内壁上开设有沿轴向螺旋的螺旋状油槽,内部的轴上开设有注油孔,注油孔的油注进螺旋状油槽后,当润滑油足够多时,可以留到整个螺旋状油槽内,可以使整个整个轴套内壁上尽可能的得到润滑。轴套的厚度等于原有轴承的厚度,原本小车进入炉体内后,由于温度高,润滑油容易蒸发,所以在小车滚动和上升过程中,对轴承损害较大,此时显得轴承内外的两个轴套的厚度不够,磨损大,需要不断更换。怀疑轴向油槽没有完全贯通轴套,还有贯通后槽的开口小,减少油的蒸发。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送料小车送料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送料小车送料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轴套上油槽分布与相应轴上注油孔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4是轴套上油槽分布与相应轴上注油孔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退火炉送料小车上送料平台的升降轮,退火炉1前设置有送料小车行走轨道2,送料小车3在行走轨道2行走,送料小车3上设有送料平台4,送料平台4下方设有三角支撑5,三角支撑5前端斜面51的倾斜角度相同,三角支撑前端斜面的下方的送料小车上设有升降轮6,升降轮6与三角支撑的前端斜面51紧贴,送料小车后端固定连接或铰接有液压油缸7的液压杆,使液压杆可以推动送料平台在送料小车上移动,且液压杆与送料小车的平面倾斜,最好是液压杆与送料小车的平面倾斜角度与三角支撑的前端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所以为方便液压油缸施力,小车上液压油缸的后部与下部可以设置固定在送料小车的固定部15,固定部与液压油缸固定连接。

改进前,升降轮6与送料小车3上端通过轴承8连接,轴承内部紧固在送料小车固定连接的轴9上。在液压油缸推送料平台的过程中,三角支撑前端斜面在升降轮上运动使送料平台上升时送料平台上运送的铝卷送入退火炉的立柱10上,然后液压油缸拉送料平台的过程中使送料平台下降,在送料平台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升降轮需要不断转动;送料小车进入炉体内后,由于炉体内温度高,轴承内润滑油容易蒸发,升降轮轴承内的油挥发,使升降轮不断转动中轴承磨损大,轴承需要几天换一次,轴承更换较快,成本太高。

改进后,如图2-图4所示,把升降轮6与送料小车上端连接的轴承换成轴套11,轴套11套在送料小车3固定连接的轴9上,轴套与轴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从而使升降轮相对送料小车可以转动,且轴套11内壁上开设有沿轴向螺旋的螺旋状油槽12,轴套内部与送料小车固定连接的轴9上开设有注油孔13,注油孔连通轴的一端端部,注油孔还连通轴套上的螺旋状油槽12。

注油孔一端连通轴的一端端部,注油孔的另一端连通轴套上的螺旋状油槽。

注油孔一端连通轴的一端端部,另一端开设有与螺旋状油槽连通的至少三个注油分支孔14。

所述的至少三个注油分支孔14沿轴向螺旋分布。

沿轴向螺旋分布的注油孔分支孔14位于同一螺旋圈上,且这一螺旋圈与螺旋状油槽的其中一圈相对应。

轴套的厚度等于原有轴承的厚度。在高温下,润滑油蒸发小,减少轴套的磨损,且轴套的强度足够。

如图3所示,螺旋状油槽两端没有连通到轴套两端面上。

如图4所示,螺旋状油槽两端连通到轴套两端面上,在所有横截面中,油槽两端截面最小,减少油的蒸发。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