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源热泵的板式散热器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9172发布日期:2018-11-27 21:3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源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水源热泵的板式散热器高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的普及,工厂中的大型生产线越来越多,而液压泵泵站的冷却成为一个关键。目前液压泵泵站基本建于地下采用风冷方式冷却,由于地下通风不畅往往会造成泵站温度过高而影响生产线运转的连续性,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生产线的停转,影响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车间办公室则冬冷夏热,需要另加取暖或降温设施,造成了动能的损耗。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源热泵的板式散热器高度调节装置,通过四通阀连接室内温度调节装置和泵房温度调节装置;泵房温度调节装置包括相互串联的泵站换热管和水池换热管,水池换热管浸在换热池换走管路中冷却水的热量。泵站机房和换热池还通过辅助冷却风机连通,以便应对极端情况。通过四通阀的切换,在冬天先利用冷却水给泵房降温,然后再给车间办公室取暖;夏天先给车间办公室降温然后再给泵房降温;充分利用了冷却水,替代了车间办公室额外的取暖和降温设备。室内温度调节装置固定于升降台上;升降台的下方连接升降装置,根据取暖、冷却功能相应的调节使用高度。室内温度调节装置还串接用水换热器,在冬天加热自来水,给员工洗手用,进一步节约了能源。换热池和凉水井循环连接,采用四季水温相对恒定的地下水进行冷却,充分利用了地下水,节约了能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水源热泵的板式散热器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泵站机房上部的泵站换热管;所述泵站换热管的正上方设有泵站风扇;所述泵站换热管呈水平蛇形排列;

所述泵站换热管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串接水池换热管;所述水池换热管设与换热池中;所述换热池与所述泵站机房采用隔墙隔开;所述换热池还通过进水泵和出水泵与凉水井循环连接;所述换热池的侧壁上还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进气管;所述泵站机房和换热池通过辅助冷却风机连通;

所述水池换热管还连接四通阀;所述四通阀还分别连接循环泵、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接口;所述循环泵还串接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出水管,所述室内换热器出水管连接所述四通阀;

所述室内换热器还循环连接室内温度调节装置;所述室内温度调节装置设于车间办公室中,包括板式散热器及室内风扇;所述板式散热器循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板式散热器串接用水换热器;所述用水换热器串接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用水换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分别连接自来水和水龙头;

所述板式散热器和室内风扇均固定于升降台上;所述升降台的下方连接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台的正下方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设有所述升降气缸和导向套;所述升降气缸连接所述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底面设有与所述活动套接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导向套内对应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套接弹簧;所述定位孔包括上限定位孔和下限定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水源热泵的板式散热器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进水泵和出水泵均连接变频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水源热泵的板式散热器高度调节装置,所述泵站风扇连接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轮轨;所述两条轮轨间设有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连接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为两条且平行设置;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两端均连接滚轮;所述滚轮滚动连接所述轮轨;所述轮轨安装于所述泵站机房的屋顶;所述支撑梁上设有连接槽;所述主动轴连接齿轮箱;所述齿轮箱连接移动电机;所述连接槽连接风扇固定板,所述风扇固定板固定所述泵站风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水源热泵的板式散热器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轮轨为2~4组,且所述各组轮轨相互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水源热泵的板式散热器高度调节装置,所述泵站风扇的数量为4~8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水源热泵的板式散热器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辅助冷却风机为三相轴流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水源热泵的板式散热器高度调节装置,所述辅助冷却风机还连接干燥箱;所述干燥箱内装有干燥剂。

本实用新型通过四通阀连接室内温度调节装置和泵房温度调节装置;泵房温度调节装置包括相互串联的泵站换热管和水池换热管,水池换热管浸在换热池换走管路中冷却水的热量。通过四通阀的切换,在冬天先利用冷却水给泵房降温,然后再给车间办公室取暖;夏天先给车间办公室降温然后再给泵房降温;充分利用了冷却水,替代了车间办公室额外的取暖和降温设备。室内温度调节装置还串接用水换热器,在冬天加热自来水,给员工洗手用,进一步节约了能源。换热池和凉水井循环连接,采用四季水温相对恒定的地下水进行冷却,充分利用了地下水,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间办公室降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间办公室取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泵站换热管的布线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温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泵站风扇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杆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泵站机房,11-泵站换热管,111-第一接口,112-第二接口;12-辅助冷却风机,13-干燥箱;2-换热池,21-进气口,22-进气管,23-水池换热管;3-凉水井,31-进水泵,32-出水泵;4-四通阀,5-循环泵,6-室内换热器,61-室内换热器出水管;7-车间办公室,71-板式散热器,72-室内风扇,73-升降台,74-升降气缸,75-固定架,76-导向套,77-导向杆,771-定位销,78-用水换热器,79-水龙头;8-泵站风扇,81-轮轨,82-滚轮,83-支撑梁,831-连接槽,84-主动轴,85-从动轴,86-齿轮箱,87-移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水源热泵的板式散热器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泵站机房1上部的泵站换热管11;所述泵站换热管11的正上方设有泵站风扇8;

所述泵站换热管11包括第一接口111和第二接口112;所述第二接口112串接水池换热管23;所述水池换热管23设与换热池2中;所述换热池2与所述泵站机房1采用隔墙隔开;所述换热池2还通过进水泵31和出水泵32与凉水井3循环连接。进水泵31和出水泵32将凉水及时换入换热池2中,使水池换热管23始终浸泡在凉水中。

所述水池换热管23还连接四通阀4;所述四通阀4还分别连接循环泵5、室内换热器6和所述第一接口111;所述循环泵5还串接所述室内换热器6;所述室内换热器6包括室内换热器出水管61,所述室内换热器出水管61连接所述四通阀4;

所述室内换热器6还循环连接室内温度调节装置;所述室内温度调节装置设于车间办公室7中,包括板式散热器71及室内风扇72;所述板式散热器71循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6。

优选的是,所述进水泵31和出水泵32均连接变频器;根据需要加大或减小水循环量。

参见图3,优选的是,所述泵站换热管11呈水平蛇形排列,增加了冷却水的实际冷却路程,确保了降温效果。

气温较高时,四通阀4如图,所示,室内换热器出水管61与第一接口111联通,循环泵5与水池换热管23联通;冷却水经凉水降温后先送至室内换热器6,室内换热器6将室内温度调节装置的热量换出后给车间办公室7降温;然后再送至泵站换热管11,给泵站降温。

气温较低时,四通阀4如图2所示,室内换热器出水管61与水池换热管23联通,循环泵5与第一接口111联通;冷却水经凉水降温后先送至泵站换热管11,给泵站降温后,冷却水温度升高,然后再送至室内换热器6;室内换热器6将热量换给室内温度调节装置,给车间办公室7取暖。

参见图1,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换热池2的侧壁上还设有进气口21;所述进气口21连接进气管22;所述泵站机房1和换热池2通过辅助冷却风机12连通。进气管22插入凉水中外部空气通过辅助冷却风机12的抽取经凉水冷却后送入泵站机房1,起到辅助冷却作用。当出现极端情况或机房内温度持续过高时即可开启辅助冷却风机12。

更好的,所述辅助冷却风机12为三相轴流风机;所述辅助冷却风机12还连接干燥箱13;所述干燥箱13内装有干燥剂,过滤水汽,避免长期使用时水汽腐蚀设备。

参见图4,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板式散热器71串接用水换热器78;所述用水换热器78串接所述室内换热器6;所述用水换热器78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分别连接自来水和水龙头79。冬天室外温度较低,自来水经用水换热器78加热后变为温水从水龙头79流出,方便员工洗手使用。节约了开水的使用,也间接节约了能源。

参见图4,由于板式散热器71冬天取暖、夏天降温,因此为使温度调节更加合理,优选的是,所述板式散热器71和室内风扇72均固定于升降台73上;所述升降台73的下方连接升降装置;冬天,升降台73下降,板式散热器71吹出的热气从下至上给房间取暖;夏天,升降台73上升,板式散热器71吹出的冷气从上至下给房间降温。

所述升降装置可以为液压驱动、气动驱动或机械驱动。由于,车间办公室7位于车间中,从车间接压缩空气较为便捷,因此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升降装置采用气动驱动;参见图4,所述升降台73的正下方设有固定架75;所述固定架75内设有升降气缸74和导向套76;所述升降气缸74连接所述升降台73;所述升降台73的底面设有与所述活动套接的导向杆77;

参见图6,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杆77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导向套76内对应设有定位销771;所述定位销771套接弹簧;所述定位孔包括上限定位孔和下限定位孔。当升降台73上升到位后,定位销771弹出,插入定位孔,完成上限位的固定;当升降台73需下落时,定位销771先抽回,导向杆77下滑,当下滑到位后,定位销771弹出,插入定位孔,完成下限位的固定。定位销771采用电控制抽回。

优选的是,根据泵站机房规模的大小不同,所述泵站风扇8的数量为4~8台;各泵站风扇8均匀分布在泵站换热管11的正上方。

参见图5,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泵站风扇8连接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轮轨81;所述两条轮轨81间设有主动轴84和从动轴85;所述主动轴84和从动轴85分别连接支撑梁83;所述支撑梁83为两条且平行设置;所述主动轴84和从动轴85两端均连接滚轮82;所述滚轮82滚动连接所述轮轨81;所述轮轨81安装于所述泵站机房1的屋顶;所述支撑梁83上设有连接槽831;所述主动轴84连接齿轮箱86;所述齿轮箱86连接移动电机87;所述连接槽831连接风扇固定板,所述风扇固定板固定所述泵站风扇8。

更好的,根据泵站机房规模的大小不同,所述轮轨81为2~4组,且所述各组轮轨81相互平行。

移动单元带着泵站风扇8沿轮轨81往复运动,给泵站降温。当泵站出现局部温度过高时,可将多个泵站风扇8移动至此,集中降温。在增加了泵站风扇8机动性,提高了降温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泵站风扇8数量的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四通阀连接室内温度调节装置和泵房温度调节装置;泵房温度调节装置包括相互串联的泵站换热管和水池换热管,水池换热管浸在换热池换走管路中冷却水的热量。通过四通阀的切换,在冬天先利用冷却水给泵房降温,然后再给车间办公室取暖;夏天先给车间办公室降温然后再给泵房降温;充分利用了冷却水,替代了车间办公室额外的取暖和降温设备。室内温度调节装置还串接用水换热器,在冬天加热自来水,给员工洗手用,进一步节约了能源。换热池和凉水井循环连接,采用四季水温相对恒定的地下水进行冷却,充分利用了地下水,节约了能源。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