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7253发布日期:2018-11-16 21:49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煲。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人民群众习惯利用明火进行烹饪,因此燃气灶是厨房中重要的设备之一,燃气灶主要通过分火器释放天然气,并在分火器上方与空气混合燃烧释放热能。

在天然气燃烧的过程中,只有一部分热能用于对放置于分火器上的锅进行加热,其他的热能会散失至空气中,能源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加热煲。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热煲,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用于沿分火器的周向设置,所述主体内设有储水空间,所述主体上设有水口,所述水口与所述储水空间连通,所述储水空间内远离分火器的内壁设有隔热层;或所述主体的外侧壁设有隔热层。

上述加热煲,可将主体放置于灶台上,此时主体围绕分火器设置,可将厨具置于主体上,当分火器点火后,分火器发出的火焰主要用于对厨具进行加热,由于主体围绕分火器设置,火焰的热量可加热储水空间内的水,提高对能量的利用率,由于储水空间内远离分火器的内壁设有隔热层;或主体的外侧壁设有隔热层,储水空间内水储存的热量不会传导出去,可提高储水空间内的保温效果,防止储水空间内的热水快速变凉,造成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下端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沿分火器的周向设置,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水口设于所述主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水口设于所述主体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握把。

进一步地,所述握把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握把分别设于所述主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上还设有壶嘴,所述壶嘴与所述水口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加热煲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主体的外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壶嘴的上方,所述盖板用于盖设所述壶嘴。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为环形件,所述主体的内侧壁围成配合口,所述储水空间沿所述配合口的周向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加热煲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主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架沿所述配合口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外环件、第一内环件及第二内环件,所述外环件的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内环件连接,所述外环件的另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二内环件连接,所述第一内环件远离所述外环件的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二内环件远离所述外环件的一侧边缘连接,所述外环件、所述第一内环件及所述第二内环件围成所述储水空间,所述外环件及所述第一内环件的横截面均为弧形面,所述外环件、所述第一内环件的孔径由上到下依次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加热煲的半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加热煲的斜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加热煲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加热煲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主体,110、储水空间,120、水口,130、外环件,140、第一内环件,150、第二内环件,200、支撑件,210、通气孔,300、握把,400、壶嘴,50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本实施例中,加热煲主要用于安装于燃气灶的分火器上,但上述加热煲也可用于平炉的炉头等处。

如图1至图3所示,加热煲包括主体100,主体100用于沿分火器的周向设置,主体100内设有储水空间110,主体100上设有水口120,水口120与储水空间110连通,储水空间110内远离分火器的内壁设有隔热层;或主体100的外侧壁设有隔热层。

上述加热煲,可将主体100放置于灶台上,此时主体100围绕分火器设置,可将厨具置于主体100上,当分火器点火后,由于主体100围绕分火器设置,火焰的热量除了加热厨具,还可加热储水空间110内的水,提高对能量的利用率,由于储水空间110内远离分火器的内壁设有隔热层;或主体100的外侧壁设有隔热层,储水空间110内水储存的热量不会传导出去,可提高储水空间110内的保温效果,防止储水空间110内的热水快速变凉,造成浪费,此外隔热层也可防止主体100的外侧壁过热导致操作人员在触碰主体100时发生烫伤。

可选地,隔热层可为涂层,通过涂覆等方式形成;或隔热层可为隔热材料,通过粘贴等方式固定于壁面上。

具体地,隔热层可为聚氨酯保温板或聚氨酯喷涂层等。

可选地,主体100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主体100的下端设有支撑件200,支撑件200用于沿分火器的周向设置,支撑件200上设有通气孔210。由于厨具放置在主体100的上端,为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在主体100的下端设置支撑件200,并在支撑件200上开设通气孔210,可用于向主体100的内侧输送空气。

可选地,支撑件200可为环形件,通气孔210为至少两个,通气孔210沿支撑件200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水口120设于主体100的外侧壁上,水口120设于主体100的上端。储水空间110内的储水量与水口120的位置有关,当水口120位于主体100的上端时,储水空间110的储水量较多,同时当储水空间110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水可能会有水口120洒出,当水口120位于主体100的上端时,可防止水洒出,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3所示,主体100的外侧壁上还设有握把300。握把300可方便操作人员抬起主体100,用于将储水空间110内的水倒出。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握把3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握把300分别设于主体100的两侧。两个握把300可方便在抬起主体100时保持稳定,防止在倾倒储水空间110内水的时候烫伤操作人员。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主体100上还设有壶嘴400,壶嘴400与水口120对应设置。壶嘴400可方便倒水。

可选地,壶嘴400可为弧形件,壶嘴400与主体100的外侧壁围成用于倒水的通道,主体100的外侧壁上与壶嘴400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多个水口120。此时多个水口120也可起到过滤的作用。

可选地,壶嘴400也可为管件,壶嘴400与水口120连通,且壶嘴400远离主体100的一端高于壶嘴400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上述加热煲还包括盖板,盖板与主体100的外侧壁可转动连接,盖板设于壶嘴400的上方,盖板用于盖设壶嘴400。盖板可进一步防止水由储水空间110内洒出。

进一步地,主体100为环形件,主体100的内侧壁围成配合口,储水空间110沿配合口的周向设置。此时储水空间110的储水量较大。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4所示,上述加热煲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架500,支架500设于主体100的内侧壁上,支架500沿配合口的周向间隔设置。支架500用于支撑厨具,同时使厨具与主体100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便于通过对主体100的内侧壁的加热使储水空间110内的水受热。

可选地,支架500为条状件,且支架500沿配合口的径向设置。

可选地,支架500远离主体100的侧壁上设有防滑齿。此时可增加支架500与厨具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厨具放置在主体100上的稳定性。

可选地,主体100、支撑架200、握把300、壶嘴400及支架500之间焊接,或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主体包括外环件130、第一内环件140及第二内环件150,外环件130的一侧边缘与第一内环件140连接,外环件130的另一侧边缘与第二内环件150连接,第一内环件140远离外环件130的一侧边缘与第二内环件150远离外环件130的一侧边缘连接,外环件130、第一内环件140及第二内环件150围成储水空间,外环件130及第一内环件140的横截面均为弧形面,外环件130、第一内环件140的孔径由上到下依次减小。此时第一内环件140的横截面为弧形面,受热面积较大,可提高对储水空间110的加热速度,同时外环件130的横截面也为弧形面,可进一步提高储水空间110的储水量。

具体地,支架500设于第一内环件140上。

具体地,隔热层设于外环件130的内侧或外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