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回程烘干滚筒的筒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5550发布日期:2019-01-22 23:1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三回程烘干滚筒的筒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筒干燥机械应用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颗粒物干燥的三回程烘干滚筒的筒体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三回程烘干滚筒,利用相嵌式的三个滚筒——内筒、中筒以及外筒形成一个自保温结构体,相比单筒具有热交换效率高、节能效果佳、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是矿渣粉、干粉砂浆生产线等各种烘干工程首选产品。

现有的三回程烘干滚筒结构参见图1所示,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套设的内筒(5)、中筒(6)以及外筒(7),设置在滚筒一端的进料口(1)和燃烧室(3),设置在滚筒另一端的出料口(2)和旋风除尘装置(4)。燃烧室(3)吹出的高温气体温度首先进入内筒(5),接着在内筒(5)的下风口迂回折返进入内筒(5)与中筒(6)之间的空间,然后,又在中筒(6)的下风口再次迂回折返进入中筒(6)与外筒(7)之间的空间,最后被旋风除尘装置(4)回收。物料颗粒无论颗粒度大小,都会随着高温气体沿着相同的路径前行,其结果是,细颗粒较早地就能得到烘干,而粗颗粒或者粘结块则较难烘干,粗细颗粒混杂在一起,影响粗颗粒的烘干,导致最终成品的含水量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增加三回程烘干滚筒中的粗颗粒的烘干效率,降低成品的含水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回程烘干滚筒的筒体结构,所述三回程烘干滚筒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套设的内筒、中筒以及外筒,设置在滚筒一端的进料口和燃烧室,设置在滚筒另一端的出料口和旋风除尘装置,所述内筒和中筒的至少一个的下风口处设置有轴向开口。

优选的,所述内筒和中筒的下风口处均设置有所述轴向开口。

优选的,所述轴向开口的宽度小于滚筒内物料的颗粒直径的中位数。

优选的,所述轴向开口的长度小于该轴向开口所在筒体的长度的1/3。

优选的,沿着自下风口朝向上风口的方向上,轴向开口的宽度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轴向口的宽度渐变式减小。

优选的,所述轴向开口的宽度阶跃式减小。

优选的,在沿着自下风口朝向上风口的方向上,轴向开口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且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的宽度依次减小。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轴向开口的设置,使得较小颗粒的物料能够直接从轴向开口中漏到外一层筒体,而不需要运动到下风口迂回,可以缩短小颗粒物料的运动距离,而大颗粒物料的运动距离保持不变,从整体上看,小颗粒物料易于烘干、行程短,大颗粒物料较难烘干、行程长,行程的安排更为优化,有利于大颗粒物料的烘干,减少成品的含水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三回程烘干滚筒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回程烘干滚筒示意图;

图3是中筒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所示:1、进料口;2、出料口;3、燃烧室;4、旋风除尘装置;5、内筒;6、中筒;7、外筒;8、轴向开口;81、第一开口;82、第二开口;83、第三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阐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于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回程烘干滚筒,整体结构与现有技术大致相同,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套设的内筒5、中筒6以及外筒7,设置在滚筒一端的进料口1和燃烧室3,设置在滚筒另一端的出料口2和旋风除尘装置4。所述燃烧室3与风机连接,用于将高温气体自左向右吹入内筒5,接着,高温气体自右向左从内筒5和中筒6之间的空间折回,之后,气体自左向右从中筒6和外筒7之间的空间吹至旋风除尘装置4。燃烧室3吹出的高温气体温度可达700℃左右,随着迂回折返不断降温,旋风除尘装置4处的气体温度降至60℃左右,可以采用普通设备进行处理。物料随着高温气体的运动,从进料口1向右、向左再向右运动至出料口2并得到充分烘干。

在所述内筒5或者中筒6的至少一个的下风口处设置有轴向开口8,参见图2,所述内筒5以及中筒6的下风口处均设置有轴向开口8。所述轴向开口8的宽度设计需要考虑物料颗粒的粗细,例如选择颗粒直径的中位数附近,且小于颗粒直径的中位数,使得较小的颗粒能够从轴向开口8漏出,而较大的颗粒无法通过,必须从下风口折返。轴向开口8的长度和数量设计主要考虑筒体的变形,例如选择小于所在筒体的长度的1/3为宜,数量为三个或者四个,均匀分布。由于轴向开口8的设置,较小颗粒的物料能够直接从轴向开口8中漏到外一层筒体,而不需要运动到下风口迂回,可以缩短小颗粒物料的运动距离,而大颗粒物料的运动距离保持不变,从整体上看,小颗粒物料易于烘干、行程短,大颗粒物料较难烘干、行程长,行程的安排更为优化,有利于大颗粒物料的烘干,减少成品的含水量。

参见图3,中筒6上的轴向开口8并非无变化的宽度,即,在沿着自下风口朝向上风口的方向上,轴向开口8的宽度逐渐减小。尺寸递减的方式可以是渐变式的,也可以是阶跃式的。优选阶跃式,这样便于加工。具体实现方式为,在沿着自下风口朝向上风口的方向上,轴向开口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开口81、第二开口82和第三开口83,且第一开口81、第二开口82和第三开口83的宽度依次减小。于是,物料在三个开口81、82、83处进行三次分离,颗粒度越小的物料最早在第三开口83处分离,接着是颗粒度稍大的物料从第二开口82处分离,然后是颗粒度再大一些的物料从第一开口81处分离,最后,大颗粒物料只能从下风口迂回。颗粒度越小的物料越早分离,是一种更优化的分离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