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水盘及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9683发布日期:2018-12-14 22:1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接水盘及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接水盘及除湿机。
背景技术
:除湿机能降低环境空气中的湿度,常用的除湿机包括蒸发器、冷凝器、风机等,空气以风机为动力,先经蒸发器吸收空气的热量使得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呈液态水以达到除湿的目的,然后再经过冷凝器吸收冷凝器中冷媒的热量升温,使得空气达到正常室内温度,形成干燥风,从而降低了空气内的湿度,并使得空气在经过除湿口温度基本保持稳定。除湿机中蒸发器冷凝下来的液态水一般通过被称为接水盘的盛水结构收集后再流入除湿机的水箱中,而现有除湿机的接水盘一般呈直线条状设置,液态水的流路较长,不利于快速排水。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接水盘及除湿机,旨在解决现有接水盘不利于快速排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接水盘包括:盘本体,内部形成有U型接水槽,所述U型接水槽设置有U型内槽板和槽底板,所述槽底板设置有一排水口;至少一U型导流筋板,沿所述U型接水槽延伸,所述U型导流筋板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导流段,两所述导流段分别开设有第一溢流口;其中,靠近所述U型内槽板的一所述U型导流筋板,与所述U型内槽板之间设置有所述排水口。优选地,所述U型导流筋板还包括连接两所述导流段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贯设有第二溢流口。优选地,所述U型导流筋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U型导流筋板间隔布置。优选地,每个所述U型导流筋板的导流段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溢流口,多个所述第一溢流口沿所述导流段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优选地,位于多个所述导流段、且依次相邻的所述第一溢流口呈直线排布。优选地,所述导流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设置有阻隔条,以阻断水沿所述导流段流向所述连接段。优选地,所述第二溢流口和所述排水口靠近其中一所述导流段设置。优选地,所述导流段在所述第一溢流口处呈断开设置,所述连接段在所述第二溢流口处呈断开设置。优选地,所述槽底板呈倾斜设置,且所述排水口开设于所述槽底板的最低位置处。优选地,所述U型导流筋板的拐角处呈圆滑过渡设置。优选地,所述接水盘为U型接水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除湿机,所述除湿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流入接水盘的U型接水槽内的液态水,由于U型导流筋板的导流作用,液态水沿着U型导流筋板的延伸方向流动,并通过两导流段上的第一溢流口流向排水口,即U型接水槽内左侧和右侧的水直接通过两导流段上第一溢流口流向排水口,大大缩短了液态水的流路,利于快速排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湿机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湿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湿机的某一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湿机拆除前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某一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4中另一截面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52U型内槽板11前面板53U型外槽板111出风网罩54槽底板12后面板541排水口121进风格栅55U型导流筋板122绕线耳551导流段123排水接头552第一溢流口20U型换热器553连接段21蒸发器554第二溢流口22冷凝器60压缩机30风机56阻隔条40蜗壳70水箱50接水盘71观察窗51U型接水槽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现有除湿机的一般是单面进风,它的接水盘一般只需呈直线条状设置,当除湿机三面进风且将换热器调整为U型换热器之后,接水盘的形状也需作相应的调整,但现有的调整后的接水盘中左右两侧的液态水需要先流向接水盘内的前方位置,再从前方位置流向接水盘内的后方位置,最后汇集到排水口,使得液态水的流路较长,不利于快速排水。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水盘及应用该接水盘的除湿机,旨在解决现有接水盘不利于快速排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3中的方位为准。请参阅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除湿机包括壳体10以及设于壳体10内的风机30、蜗壳40、接水盘50、压缩机60、水箱70、中隔板(未标示)以及至少两个U型换热器20,中隔板设置于U型换热器20与压缩机60之间,接水盘50设置于所述中隔板上,风机30设于蜗壳40内,水箱70设置于蜗壳40的下方,壳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U型换热器20对应进风口设置,风机30设置于U型换热器20的U型开口处且对应于出风口设置,风机30引导空气从U型换热器20进入后经出风口吹出。本实施例的U型换热器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U型换热器20沿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层叠设置,两个U型换热器20分别为蒸发器21和冷凝器22,蒸发器21靠近进风口设置。本实施例除湿机通过设置U型换热器20,U型换热器20具有三个进风面,使整个除湿机内形成了“三面进风”的通道,相比“单面进风”,能够增大空气处理面积,从而提高除湿的效率。此外,采用“三面进风”的方式,在同风量下能够减小进风口的进风速度,降低除湿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同时减小静压损耗,能够保证风机30的高效运行。请参考图3和图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本实施例除湿机的接水盘50呈U型接水盘,位于U型换热器20的下方,来承接U型换热器20将空气换热后凝结的液态水。该接水盘50包括:盘本体,内部形成有U型接水槽51,U型接水槽51设置有U型内槽板52、U型外槽板53以及槽底板54,槽底板54设置有一排水口541;至少一U型导流筋板55,沿U型接水槽51延伸,U型导流筋板55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导流段551,即两导流段551分别位于U型导流筋板55的左侧和右侧,两导流段551分别开设有第一溢流口552;其中,靠近U型内槽板52的一U型导流筋板55,与U型内槽板52之间设置有排水口541,即排水口541位于U型导流筋板55的内围区域。具体地,除湿机内空气经过换热后凝结的液态水流入接水盘50的U型接水槽51内,由于U型导流筋板55的导流作用,液态水沿着U型导流筋板55的延伸方向流动,并通过两导流段551上的第一溢流口552流向排水口541,即U型接水槽51内左侧和右侧的水直接通过两导流段551上第一溢流口552流向排水口541,大大缩短了液态水的流路,利于快速排水。本实施例中,U型导流筋板55还包括连接两导流段551的连接段553,连接段553上贯设有第二溢流口554。连接端位于U型接水槽51内的后方位置,U型接水槽51内后方的水通过第二溢流口554流向排水口541。通过在两导流段551上设置第一溢流口552和在连接段553上设置第二溢流口554,使得U型接水槽51内左侧位置、右侧位置及后方位置的液态水分区并同时流向排水口541,进一步加快了排水速度。进一步地,U型导流筋板5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U型导流筋板55间隔布置。多个U型导流筋板55对液态水进行分路导流,利于加快排水速度。如图3所示,每个U型导流筋板55的导流段55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溢流口552,多个第一溢流口552沿导流段55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位于多个导流段551、且依次相邻的所述第一溢流口552呈直线排布。具体地,本实施例接水盘50包括四个U型导流筋板55,以右侧导流段551为例,每个U型导流筋板55的右侧导流段551上设有两个第一溢流口552,两个第一溢流口552分别为前第一溢流口552和后第一溢流口552,其中,四个U型导流筋板55上的前第一溢流口552呈直线分布,四个U型导流筋板55上的后第一溢流口552呈直线分布,进而方便液态水流动顺畅,且多个第一溢流口552的设置则加快了排水速度。本实施例中,为了缩减液态水的流路,在导流段551与连接段553之间设置有阻隔条56,以阻断水沿导流段551流向连接段553,进而使导流段551内的水汇流在第一溢流口552处并流向排水口541,以加快排水速度。本实施例中,第二溢流口554和排水口541靠近其中一导流段551设置,利于液态水流向排水口541。进一步地,导流段551在第一溢流口552处呈断开设置,即,第一溢流口552将导流段551隔断,便于顺畅排水;连接段553在第二溢流口554处呈断开设置,即第二溢流口554将连接段553隔断,便于顺畅排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溢流口552和第二溢流口554还可以为开设在U型导流筋板55上的通孔或者缺口等。本实施例的槽底板54呈倾斜设置,且排水口541开设于槽底板54的最低位置处,利于将U型接水槽51内的液态水快速汇集到排水口541处,进而加快排水速度。本实施例的U型导流筋板55的拐角处呈圆滑过渡设置,使得液态水的流路顺畅。本实施例除湿机中的水箱70位于接水盘50的下方并与接水盘50通过排水口541连通,接水盘50内的液态水通过排水口541流入到水箱70中,水箱70收集液态水。请参照图2和图3,壳体10上设置有与接水盘50连通的排水接头123,排水接头123的位置低于排水口541的位置。当用户需要对除湿机内的液态水进行自动排放时,可以在排水接头123上外接一根排水管延伸至排放地点,从而实现来自除湿机的冷凝水不停的自动排放到指定位置,且外置的排水管能够方便用户的使用;当用户需要对除湿机内的液态水进行手动排放时,堵住排水接头123,接水盘50内的液态水通过排水口541流入水箱70中,用户可以对水箱70里的水进行手动排放。请参照图1至图6,壳体10包括前面板11以及与前面板11相连的后面板12,进风口设置于后面板12上,出风口设置于前面板11上,前面板11与后面板12能够进行拆卸,在需要对U型换热器20和风机30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只需拆下前面板11就可以进行操作,拆装方便。另外,前面板11上设置有出风网罩111,出风网罩111形成出风口,将出风口设置为出风网罩111的形式,可以避免外界的杂质通过出风网罩111进行到壳体10内,避免影响风机30的运转。进一步地,后面板12设置有进风格栅121,进风格栅121向壳体10的两侧面延伸形成为与U型换热器20对应的U型形状的进风口,即进风格栅121与U型换热器20的形状相匹配,进风格栅121同样设置为U型,进风格栅121对U型换热器20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避免U型换热器20受到碰撞而损坏。另外,请参照图2,后面板12设置有用于缠绕电源线的绕线耳122,方便对除湿机的电源线进行缠绕,避免电源线外露。其中,请参照图1和图4,水箱70优选为抽屉式水箱,水箱70外设有用于观察水箱70内水位的观察窗71,当水箱70内的水位上升至观察窗71的位置时,可以将水箱70从除湿机内抽出并将水箱70内的水倒出,然后将空水箱70放入除湿机内,方便用户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