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水力输配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6452发布日期:2019-02-01 19:54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央水力输配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央水力输配控制器。



背景技术:

传统分散式中央空调系统的建设一般采用用户规划、设计院设计、工程公司安装、设备厂商提供设备的模式实施,规划不够周密,设计容量偏大,设备配套不好,安装困难,系统技术缺陷很多,加之没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导致空调系统投资大,能源浪费严重,体现在负荷设计和能耗上,普遍出现装机容量偏大、功率配置偏高、水管直径偏大、水泵配置偏大、末端设备偏大、占地面积偏宽等现象,这是由于传统中央空调水系统水管过长,阀门及弯道过多,过滤器过密,并且设计人员总是过高地计算主机及水管阀门的阻力,过低地评价水泵及冷却风机的性能,过分担心施工质量等等所致,这样层层加码,最终设计出来的系统配电功率当然过高,尤其是有的设计人员为“保险” 起见,一味往大选配设备,使得传统分散式中央空调水系统配电功率占制冷量的10%~15%,最高达27%,不但电耗高,能源浪费巨大,而且安装工艺繁琐复杂,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安装时需要布设众多的管道、阀门,而且在传统水系统中央空调机房的工程安装中,安装环境比较复杂,管路连接难度高,安装很不方便,而且各种设备缺乏有效的保护,各种设备长期使用后容易因水汽、灰尘的侵袭而失效,具有维护成本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中央水力输配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央水力输配控制器,包括空调主机、空调分配模块、水力输配模块和风机盘管,空调主机的出水主管接到空调分配模块的分水进口法兰,空调分配模块的分水出口法兰接到风机盘管的进水口,风机盘管的出水口接到空调分配模块的集水进口法兰,空调分配模块的集水出口法兰连接水力输配模块的水力进口法兰,水力输配模块的水力出口法兰连接空调主机的回水主管,水力输配模块的旁通法兰连接空调主机的旁通管道,所述水力输配模块包括罩壳和设在罩壳内的水力输配单元,水力输配单元包括水力进口法兰、循环水泵和水力出口法兰,水力进口法兰通过进水过滤器连接膨胀罐,膨胀罐连接循环水泵的进水口,水力进口法兰与进水过滤器的连接处设有进水压力表和进水温度表,循环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单向阀及流量开关连接水力出口法兰,所述水力进口法兰通过安全阀连接到排水法兰、通过压差旁通阀连接旁通法兰、通过定压补水阀连接补水法兰,该水力进口法兰内设一阀门,该阀门连接执行器,执行器连接智能流量测量器及分别位于水力进口法兰进水端和出水端的高压端压强传感器和低压端压强传感器,上述两个传感器同时连接智能流量测量器,水力输配模块的外罩壳上还设有自动补水装置,自动补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空调水泵、电动调节阀、定压补水泵、全自动软水器和补水法兰。

作为优选,所述智能流量测量器上设有液晶显示屏。

作为优选,所述执行器为角行程电动执行器。

作为优选,所述空调水泵上安装有自动加药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中央水力输配控制器,包括空调主机、空调分配模块、水力输配模块和风机盘管,所述水力输配模块包括罩壳和设在罩壳内的水力输配单元,水力输配单元包括水力进口法兰、循环水泵和水力出口法兰,水力进口法兰通过进水过滤器连接膨胀罐,膨胀罐连接循环水泵的进水口,水力进口法兰与进水过滤器的连接处设有进水压力表和进水温度表,循环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单向阀及流量开关连接水力出口法兰,所述水力进口法兰通过安全阀连接到排水法兰、通过压差旁通阀连接旁通法兰、通过定压补水阀连接补水法兰,本实用新型将水力输配的阀、泵及关键管件、仪表集 成在水力罩壳内,将相关水力平衡的分水器、集水器及相应阀门、管路集成在分配 罩壳内,并且在水力罩壳、分配罩壳上设置了相应的法兰件,无需另行布设水力输 配管路及水力平衡管路,给安装、维护带来了方便,并且还利用水力罩壳、分配罩 壳为各设备提供防护,能有效避免水汽、灰尘对各个设备的侵袭,从而能延长各个 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该水力进口法兰内设一阀门,该阀门连接执行器,执行器连接智能流量测量器及分别位于水力进口法兰进水端和出水端的高压端压强传感器和低压端压强传感器,上述两个传感器同时连接智能流量测量器,不但具有调节功能,同时能够显示管网该节点处压强、流量等信息,减少了用于测量流量设备,降低成本,水力输配模块的外罩壳上还设有自动补水装置,自动补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空调水泵、电动调节阀、定压补水泵、全自动软水器和补水法兰,空调系统内如果缺水,通过压力检测后,压力检测装置发出信号自动启动定压补水泵加强水压,压力达到标准后,自动停定压补水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力输配模块的示意图。

图中:1、空调主机;2、空调分配模块;3、水力输配模块;4、风机盘管;5、罩壳;6、水力进口法兰;7、循环水泵;8、水力出口法兰;9、进水过滤器;10、膨胀罐;11、进水压力表;12、进水温度表;13、单向阀;14、流量开关;15、安全阀;16、排水法兰;17、压差旁通阀;18、旁通法兰;19、执行器;20、智能流量测量器;21、高压端压强传感器;22、低压端压强传感器;23、空调水泵;24、电动调节阀;25、定压补水泵;26、全自动软水器;27、补水法兰;28、定压补水阀;29、补水法兰;30、自动加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中央水力输配控制器,包括空调主机1、空调分配模块2、水力输配模块3和风机盘管4,空调主机1的出水主管接到空调分配模块2的分水进口法兰,空调分配模块2的分水出口法兰接到风机盘管4的进水口,风机盘管4的出水口接到空调分配模块2的集水进口法兰,空调分配模块2的集水出口法兰连接水力输配模块3的水力进口法兰,水力输配模块3的水力出口法兰连接空调主机1的回水主管,水力输配模块3的旁通法兰连接空调主机1的旁通管道,所述水力输配模块3包括罩壳5和设在罩壳5内的水力输配单元,水力输配单元包括水力进口法兰6、循环水泵7和水力出口法兰8,水力进口法兰6通过进水过滤器9连接膨胀罐10,膨胀罐10连接循环水泵7的进水口,水力进口法兰6与进水过滤器9的连接处设有进水压力表11和进水温度表12,循环水泵7的出水口通过单向阀13及流量开关14连接水力出口法兰8,所述水力进口法兰6通过安全阀15连接到排水法兰16、通过压差旁通阀17连接旁通法兰18、通过定压补水阀28连接补水法兰29,该水力进口法兰6内设一阀门,该阀门连接执行器19,执行器19连接智能流量测量器20及分别位于水力进口法兰6进水端和出水端的高压端压强传感器21和低压端压强传感器22,上述两个传感器同时连接智能流量测量器20,水力输配模块3的外罩壳5上还设有自动补水装置,自动补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空调水泵23、电动调节阀24、定压补水泵25、全自动软水器26和补水法兰27。

作为优选,所述智能流量测量器20上设有液晶显示屏。

作为优选,所述执行器19为角行程电动执行器。

作为优选,所述空调水泵23上安装有自动加药器30。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中央水力输配控制器,包括空调主机、空调分配模块、水力输配模块和风机盘管,所述水力输配模块包括罩壳和设在罩壳内的水力输配单元,水力输配单元包括水力进口法兰、循环水泵和水力出口法兰,水力进口法兰通过进水过滤器连接膨胀罐,膨胀罐连接循环水泵的进水口,水力进口法兰与进水过滤器的连接处设有进水压力表和进水温度表,循环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单向阀及流量开关连接水力出口法兰,所述水力进口法兰通过安全阀连接到排水法兰、通过压差旁通阀连接旁通法兰、通过定压补水阀连接补水法兰,本实用新型将水力输配的阀、泵及关键管件、仪表集 成在水力罩壳内,将相关水力平衡的分水器、集水器及相应阀门、管路集成在分配 罩壳内,并且在水力罩壳、分配罩壳上设置了相应的法兰件,无需另行布设水力输 配管路及水力平衡管路,给安装、维护带来了方便,并且还利用水力罩壳、分配罩 壳为各设备提供防护,能有效避免水汽、灰尘对各个设备的侵袭,从而能延长各个 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该水力进口法兰内设一阀门,该阀门连接执行器,执行器连接智能流量测量器及分别位于水力进口法兰进水端和出水端的高压端压强传感器和低压端压强传感器,上述两个传感器同时连接智能流量测量器,不但具有调节功能,同时能够显示管网该节点处压强、流量等信息,减少了用于测量流量设备,降低成本,水力输配模块的外罩壳上还设有自动补水装置,自动补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空调水泵、电动调节阀、定压补水泵、全自动软水器和补水法兰,空调系统内如果缺水,通过压力检测后,压力检测装置发出信号自动启动定压补水泵加强水压,压力达到标准后,自动停定压补水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