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6041发布日期:2019-02-12 21:0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作为高效节能环保的设备,近年来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直流变频热泵热水器多采用整体式结构,其多存在不适用于北方寒冷天气、不方便安装、安装结构牢固稳定性较差的问题。相比之下,分体式的热水器由于可以将一些部件作为分体部分安装在室内,使其能够适用于北方寒冷天气,且通过将整机的重量和体积分为分体部分的重量和体积,使得相对于整机而言,分体部分的重量和体积均有减小,则方便安装,且安装牢固稳定性有所提高。但是在分体式热水器的研制开发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整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所采用的罐体结构,多存在无法调节改变容积,从而无法适用于需要调节储液量的问题,同时其也存在无法调节改变高度及体积,从而无法适用于需要调节安装高度和安装位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容积、可根据需要调节储液量、可调节高度及体积、可根据需要调节适用于所安装处的安装高度和安装位置的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所述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包括圆筒形的下罐筒,下罐筒的底面与圆形的固定板连接,下罐筒的中心轴线与固定板的中心轴线重合,下罐筒的外径小于固定板的外径,固定板的边缘处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三个固定螺孔,下罐筒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下罐筒的上部内壁与圆环板状的下横环的外侧壁连接,下横环的内侧壁与圆管状的下内环的下端连接;下罐筒的上面设置有圆筒形的上罐筒,上罐筒的下端与圆环板状的上横环连接,上横环的内侧壁与圆管状的上内环的上端连接,上横环的外侧壁与圆管状的上外环的上端连接;下罐筒的上部、下横环及下内环构成下U型槽,上内环设置在所述下U型槽内;上外环、上横环及上内环构成上U型槽,下罐筒的上部设置在所述上U型槽内;下罐筒的上部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段,上内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段匹配连接的外螺纹段,下内环上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圆环形的内密封圈,内密封圈的外壁分别与上内环的内壁接触;上外环下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圆环形的外密封圈,外密封圈的内壁分别与下罐筒上部的外壁接触;上外环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孔内分别设置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的末端分别与下罐筒的外壁接触;上罐筒的上端设置为具有顶面的封闭结构,上罐筒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入水口,出水口和入水口内分别设置有塞体。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通过旋转上罐筒,能够使得外螺纹段与内螺纹段进行相对旋转运动,调节上内环伸入到下U型槽、及下罐筒上部伸入到上U型槽内的长度,从而调节上罐筒的高度,实现调节所述储液罐的容积和高度,以适用于不同的储液量要求、及不同安装位置对所述储液罐的高度和体积要求。

与传统的整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所采用的罐体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优势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能够通过外螺纹段与内螺纹段的配合连接,通过旋转上罐筒调节上内环伸入到下U型槽、及下罐筒上部伸入到上U型槽内的长度,从而调节上罐筒的高度,实现调节所述储液罐的容积和高度,以适用于不同的储液量要求、及不同安装位置对所述储液罐的高度和体积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下横环及下内环构成下U型槽,上内环设置在所述下U型槽内;上外环、上横环及上内环构成上U型槽,下罐筒的上部设置在所述上U型槽内;其中,下U型槽和上U型槽的嵌套结构能够起到阻挡所述储液罐内液体溢出的作用,同时提高上罐筒和下罐筒之间组合连接结构的牢固稳定性;定位螺栓通过旋转顶紧下罐筒,能够进一步提高上罐筒和下罐筒之间组合连接结构的牢固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其上罐筒和下罐筒通过外螺纹段和内螺纹段进行配合连接,能够实现旋转调节上罐筒高度的同时,能够起到密封作用,其通过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能够加强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的分体式热水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的分体式热水器的组成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下罐筒,2为固定板,3为固定螺孔,4为出水口,5为下横环,6为下内环,7为上罐筒,8为上横环,9为上内环,10为上外环,11为内螺纹段,12为外螺纹段,13为内密封圈,14为外密封圈,15为定位螺栓,16为入水口;101为主体部分,102为分体部分;111为直流变频压缩机,112为高压传感器,113为四通阀,114为第一过滤器,115为第二过滤器,116为电子膨胀阀,117为储液罐,118为水侧热交换器,119为低压传感器,120为翅片式换热器;17为拉环,18为合页,19为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参见图1,所述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包括圆筒形的下罐筒1,下罐筒1的底面与圆形的固定板2连接,下罐筒1的中心轴线与固定板2的中心轴线重合,下罐筒1的外径小于固定板2的外径,固定板2的边缘处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三个固定螺孔3,下罐筒1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4,下罐筒1的上部内壁与圆环板状的下横环5的外侧壁连接,下横环5的内侧壁与圆管状的下内环6的下端连接;下罐筒1的上面设置有圆筒形的上罐筒7,上罐筒7的下端与圆环板状的上横环8连接,上横环8的内侧壁与圆管状的上内环9的上端连接,上横环8的外侧壁与圆管状的上外环10的上端连接;下罐筒1的上部、下横环5及下内环6构成下U型槽,上内环9设置在所述下U型槽内;上外环10、上横环8及上内环9构成上U型槽,下罐筒1的上部设置在所述上U型槽内;下罐筒1的上部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段11,上内环9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段11匹配连接的外螺纹段12,下内环6上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圆环形的内密封圈13,内密封圈13的外壁分别与上内环9的内壁接触;上外环10下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圆环形的外密封圈14,外密封圈14的内壁分别与下罐筒1上部的外壁接触;上外环10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孔内分别设置有定位螺栓15,定位螺栓15的末端分别与下罐筒1的外壁接触;上罐筒7的上端设置为具有顶面的封闭结构,上罐筒7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入水口16,出水口4和入水口16内分别设置有塞体。

本实施例的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固定板2上的固定螺孔3内可以设置有固定螺栓,将固定板2和下罐筒1固定在需要位置,下罐筒1的外径小于固定板2的外径,以方便固定螺栓的安装。下罐筒1的中心轴线与固定板2的中心轴线重合,这样能够提高固定板2通过固定螺栓对下罐筒1的安装结构的牢固稳定性。下罐筒1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4,这样能够方便对所述储液罐进行排液操作。下罐筒1的上部、下横环5及下内环6构成下U型槽,上罐筒7的上内环9设置在所述下U型槽内;上外环10、上横环8及上内环9构成上U型槽,下罐筒1的上部设置在所述上U型槽内;这样使得上罐筒7和下罐筒1能够稳定地组合连接。且下罐筒1的上部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段11,上内环9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段11匹配连接的外螺纹段12,使得能够通过旋转上罐筒7,则通过内螺纹段11与外螺纹段12的匹配旋转,调节上罐筒7的高度,从而调节所述储液罐的容积和高度,以适用于不同的储液量要求、及不同安装位置对所述储液罐的高度和体积要求。其中下U型槽的结构、内螺纹段11与外螺纹段12的匹配连接结构均能够起到阻挡所述储液罐内液体溢出的作用。下内环6上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圆环形的内密封圈13,内密封圈13的外壁分别与上内环9的内壁接触;上外环10下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圆环形的外密封圈14,外密封圈14的内壁分别与下罐筒1上部的外壁接触;外密封圈14和内密封圈13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防止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体流出。上外环10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孔内分别设置有定位螺栓15,定位螺栓15的末端分别与下罐筒1的外壁接触;这样能够在上罐筒7通过外螺纹段12和内螺纹段11旋转调节到合适高度后,通过拧紧定位螺栓15,使得定位螺栓15顶紧下罐筒1的外壁来对上罐筒7进行位置定位,提高整体的牢固稳定性。上罐筒7的上端设置为具有顶面的封闭结构,上罐筒7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入水口16,出水口4和入水口16内分别设置有塞体。这样能够在需要进行出水和进水时通过取下相应塞体实现操作,需要对所述储液罐进行封闭时,塞入相应塞体即可。文中的内外方向指图1中相对于上罐筒7和下罐筒1的纵向中心轴线而言,靠近上罐筒7和下罐筒1的纵向中心轴线一侧位内侧,远离上罐筒7和下罐筒1的纵向中心轴线一侧为外侧。文中的定位螺栓15的末端即指定位螺栓15的内端。但是,文中的内螺纹段11指位于下罐筒1内壁上的内螺纹,外螺纹段12指位于上内环9外壁上的外螺纹。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2,分体式热水器可以包括主体部分101和分体部分102,主体部分101可以包括直流变频压缩机111、高压传感器112、四通阀113、第一过滤器114、第二过滤器115、电子膨胀阀116、储液罐117、水侧热交换器118和低压传感器119;分体部分102可以包括直流无刷电机、风叶组件和翅片式换热器120;参见图3,直流变频压缩机111的1A端口经由高压传感器112接到四通阀113的3A端口上,四通阀113的3B端口与水侧热交换器118的9B端口连接,四通阀113的3C端口经由低压传感器119与直流变频压缩机111的1B端口连接,四通阀113的3D端口与翅片式换热器120的4A端口连接,翅片式换热器120的4B端口依次与第一过滤器114、电子膨胀阀116、第二过滤器115、储液罐117的8A端口连接,储液罐117的8B端口与水侧热交换器118的9A端口连接;所述风叶组件包括风扇转轴和设置在所述风扇转轴上的风扇叶片,所述风扇转轴与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的转动输出轴相连接;主体部分101和分体部分102可以分别设置在壳体内,主体部分101和分体部分102可以分别安装在室内和室外。工作时,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剂经过直流变频压缩机111的压缩后成为高温高压气体,然后进入翅片换热器120中冷凝将热量排放到空气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制冷剂成为高压液体,然后进入储液罐117中,经电子膨胀阀116节流后成为气液两相混合物流入水侧热交换器118中吸收水中的热量,使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制冷剂转化为气态,然后在进入直流变频压缩机111中进行新的循环过程,进行热交换后的水被循环水泵泵送到末端散热设备中吸取空气中的热量,从而使水箱温度降低。上述制冷部件可以采用铜管进行连接,以组成制冷、制热系统。直流变频压缩机111可以通过直流无刷永磁同步电机采用矢量控制算法进行控制驱动。水侧热交换器118可以为钎焊式板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120可以为三排L型的翅片式换热器。分体式热水器的系统所采用的制冷工质可以为R410A。

实施例2:

一种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参见图4和图5,上罐筒7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的拉环17。这样能够方便通过抓握拉环17对上罐筒7进行旋转操作。

优选的,拉环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拉环17均匀分布地与上罐筒7的外壁连接。这样能够方便通过两个均匀分布的拉环17对上罐筒7进行均匀全面用力地旋转调节。

优选的,拉环17通过合页18与上罐筒7的外壁连接。这样能够方便通过合页18将拉环17抬起或放下。

实施例3:

一种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与实施例2相似,所不同的是,上罐筒7的外壁位于拉环17处设置有凹槽式的安装槽19,拉环17通过合页18连接在安装槽19的槽底面上。这样能够方便通过合页18将拉环17在不使用时放入到安装槽19内,避免影响所述储液罐的安放。

优选的,安装槽19的槽底面为与上罐筒7的外壁平行的弧形面。这样能够使得安装槽19的结构更加配合上罐筒7的结构。

优选的,拉环17所在的面与安装槽19的槽底面平行。这样能够使得拉环17通过合页18折叠放入到安装槽19内时,其外侧面位于上罐筒7的外侧壁内部,避免影响上罐筒7的安放。

实施例4:

一种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与实施例3相似,所不同的是,下罐筒1为金属筒,定位螺栓15的末端为磁力面。这样能够通过磁力面与金属筒之间的磁力吸附,加强定位螺栓15对上罐筒7和下罐筒1的连接定位效果。

优选的,定位螺栓15的末端设置有嵌入凹槽,所述磁力面为嵌入安装在所述嵌入凹槽内的磁力垫。这样能够方便磁力面的设置,方便磁力垫的安装。

实施例5:

一种分体式热水器用储液罐,与实施例4相似,所不同的是,所述磁力垫与所述嵌入凹槽的槽底面之间连接有胶层。这样能够提高磁力垫与嵌入凹槽之间连接结构的牢固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下罐筒1的纵向中心轴线与上罐筒7的纵向中心轴线重合,上外环10、上内环9、上横环8、下内环6即下横环5的纵向中心轴线均与下罐筒1的纵向中心轴线重合,这样能够提高所述储液罐的整体平衡稳定性。下罐筒1和固定板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焊接结构连接的金属件。同样的,下罐筒1与下横环5、下横环5与下内环6、上罐筒7与上横环8、上横环8与上内环9、及上横环8与上外环10均可以分别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也均可以分别设置为通过焊接结构连接的金属件。塞体可以通过连接带与上罐筒7或下罐筒1连接,这样能够避免塞体丢失。塞体和上罐筒7或下罐筒1上可以分别设置有一体式的挂环,连接带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系扣的方式与挂环连接。挂环也可以设置为塞体上的挂孔结构。挂环也可以设置为焊接在金属的上罐筒7和下罐筒1上的金属环。连接带可以为绳索结构。内密封圈13的外侧壁和外密封圈14的内侧壁上可以分别设置有密封纹理层。密封纹理层上可以设置有波纹结构或网纹结构,这样能够提高内密封圈13和外密封圈14的防滑性能和密封性能。上内环9内壁上位于内密封圈13处、及下罐筒1外壁上位于外密封圈14处可以分别设置有卡槽,内密封圈13和外密封圈14可以分别卡设在卡槽内,卡槽的槽面可以分别为凹陷的弧形面,内密封圈13和外密封圈14与卡槽的槽面接触的侧壁也可以设置为匹配的弧形面,这样能够提高内密封圈13和外密封圈14的密封结构的牢固性能和密封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