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融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3708发布日期:2018-12-11 20:13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融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融化设备。



背景技术:

铸造是先进的金属成型方法,是实现少切削或无切削的有效途径,应用很广,发展很快;铸造工艺能够简便地生产出形状复杂的工件;铸造的原理是将融熔的金属液注入预先制好的模具型腔中,冷却成型后取出工件;由于各金属的熔点不同,金属的熔融通常采用各种炉体进行,其中对于熔点较低的金属,一般采用坩埚炉进行加热融化。但是,目前的坩埚炉需要人工进行加料,并且无法连续加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金属融化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金属融化设备无法自动加料、无法人工加料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金属融化设备,包括加热系统和螺旋上料机;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炉体、炉衬、加热器、第一电机、坩埚、盘座、转盘、定盘;所述炉体顶部固连有顶盖,所述炉体内底部中心固连有底座;所述炉衬固连在所述炉体内壁,若干所述加热器均匀环绕固连在所述炉衬内壁;所述坩埚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坩埚的顶部外沿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固连所述炉衬内部,所述坩埚外被若干所述加热器环绕,所述盘座为圆柱状,所述盘座固定插入所述坩埚顶部,所述盘座中心开设有盘座开口,所述定盘固连在所述盘座开口中,所述定盘开设有扇形的转盘开口;所述第一电机固连在所述顶盖上,所述第一电机朝下安装,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转盘,所述转盘插入所述盘座开口,并位于所述定盘的上方,所述转盘开设有扇形的转盘开口;

所述螺旋上料机包括机架、第二电机、加料漏斗、加料盘以及螺旋管;所述机架设在所述炉体的外部;所述机架上方固连所述加料漏斗,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中心,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加料盘,所述加料盘位于所述加料漏斗内底部,所述加料盘上划分出均匀的加料位;所述螺旋管一端插入所述加料漏斗底部,并位于所述加料盘上方,所述螺旋管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加料漏斗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并且插入盘座中靠近定盘开口的一侧;与所述转盘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螺旋上料机的驱动系统位于所述螺旋管插入所述盘座的一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包括热电偶,所述热电偶的检测部位穿过所述盘座插入至所述炉体内部,所述热电偶的观测部位穿出所述顶盖。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包括漏液报警装置;所述底座内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底部设有漏液检测孔,所述漏液检测孔向下方倾斜穿出至所述炉体外壁;所述漏液报警装置固连在所述炉体外壁,并连接所述漏液检测孔的出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漏液报警装置包括液位传感器和电铃,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探测头插入所述漏液检测孔中,所述电铃固连在所述炉体外壁,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电铃电性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开口为转盘四分之一的扇形开口,所述定盘开口为定盘的四分之一扇形开口。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螺旋上料机中,可在加料盘的某个加料位上加入金属,待第二电机将其加料位转动至螺旋管下方时,螺旋管的驱动系统将金属物料螺旋上升,直至上升到盘座上与转盘同一水平面的位置;转盘与定盘的设置,只有当第一电机带动转盘至转盘开口与定盘开口同一位置时,螺旋管输送上来的金属物料才会依次从转盘开口、定盘开口进入炉体;在此过程中,实现了金属物料的自动上料、带有间隔的连续上料,并且在上料的间隔中坩埚炉保持封闭,减少热量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金属融化设备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加料盘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炉衬,3-加热器,4-第一电机,5-坩埚,6-盘座,7-转盘, 8-定盘,9-热电偶,10-漏液报警装置,11-机架,12-第二电机,13-加料漏斗, 14-加料盘,15-螺旋管,16-驱动系统,101-顶盖,102-底座,103-盲孔,104-漏液检测孔,701-转盘开口,801-定盘开口,141-加料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金属融化设备,包括加热系统和螺旋上料机;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炉体1、炉衬2、加热器3、第一电机4、坩埚5、盘座6、转盘7、定盘8;所述炉体1顶部固连有顶盖101,所述炉体1内底部中心固连有底座102;所述炉衬2固连在所述炉体1内壁,若干所述加热器3均匀环绕固连在所述炉衬2内壁;所述坩埚5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02上,所述坩埚5 外被若干所述加热器3环绕,所述坩埚5的顶部外沿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固连所述炉衬2内壁,所述盘座6为圆柱状,所述盘座6固定插入所述坩埚5顶部,所述盘座6中心开设有盘座开口,所述定盘8固连在所述盘座开口中,所述定盘8开设有扇形的转盘开口701;所述第一电机4固连在所述顶盖101上,所述第一电机4朝下安装,所述第一电机4的电机轴连接所述转盘7,所述转盘7插入所述盘座开口,并位于所述定盘8的上方,所述转盘7开设有扇形的转盘开口701;

所述螺旋上料机包括机架11、第二电机12、加料漏斗13、加料盘14以及螺旋管15;所述机架11设在所述炉体1的外部;所述机架11上方固连所述加料漏斗13,所述第二电机12安装在所述机架11中心,所述第二电机12的电机轴连接所述加料盘14,所述加料盘14位于所述加料漏斗13内底部,所述加料盘14上划分出均匀的加料位141;所述螺旋管15一端插入所述加料漏斗13底部,并位于所述加料盘14上方,所述螺旋管15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加料漏斗13 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并且插入盘座6中靠近定盘开口801的一侧;与所述转盘7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螺旋上料机的驱动系统16位于所述螺旋管15插入所述盘座6的一端。

螺旋上料机中,可在加料盘14的某个加料位141上加入金属物料,待第二电机12将其加料位141转动至螺旋管15下方时,螺旋管15的驱动系统将金属物料螺旋上升,直至上升到盘座6上与转盘7同一水平面的位置;由于转盘7 与定盘8的开口设置,只有当第一电机4带动转盘7至转盘开口701与定盘开口801同一位置时,螺旋管15输送上来的金属物料才会依次通过转盘开口701、定盘开口801进入炉体1,实现连续自动加料。

进一步地,包括热电偶9,所述热电偶9的检测部位穿过所述盘座6插入至所述炉体1内部,所述热电偶9的观测部位穿出所述顶盖101。

热电偶9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设置热电偶9 可以检测坩埚5内的温度。

进一步地,包括漏液报警装置10;所述底座102内设有盲孔103,所述盲孔103底部设有漏液检测孔104,所述漏液检测孔104向下方倾斜穿出至所述炉体1外壁;所述漏液报警装置10固连在所述炉体1外壁,并连接所述漏液检测孔104的出口。

由于坩埚5的底部为圆筒结构,为检测漏液,设置盲孔103和漏液检测孔 104并连接漏液保级in个装置10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漏液报警装置10包括液位传感器和电铃,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探测头插入所述漏液检测孔104中,所述电铃固连在所述炉体1外壁,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电铃电性连接。

漏液报警装置10使用液位传感器和电铃,结构简单,造价便宜,并且提示效果优异。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开口701为转盘7四分之一的扇形开口,所述定盘开口801为定盘8的四分之一扇形开口。

螺旋管15输送上来的物料经过转盘开口701和定盘开口801才能进入炉体 1内部,设置二者都为四分之一的圆弧,有效合理地利用空间,使得金属物料合理进入炉体1内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