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5939发布日期:2019-02-12 21:0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扫风结构,包括连杆;多个扫风叶片,沿连杆的延伸方向并列地枢接在连杆上;驱动电机,具有可转动的驱动杆,驱动杆与多个扫风叶片中的一个扫风叶片驱动连接。该扫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现有的扫风原理是由电机上的驱动杆带动连接扫风叶片的连杆实现扫风叶片的左右摆动。申请人早期申请的CN201521140415.5一种空调的自动扫风机构,如图9,包括底座、电机、扫风连杆和扫风叶片组,所述扫风叶片组的各扫风叶片的叶片部均与扫风连杆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扫风叶片的轴部与底座转动连接,电机设置在底座上且电机的输出轴与该扫风叶片的轴部相连用于驱动该扫风叶片同步转动。该申请中直接将电机安装在底座上,电机的柱状外表面导致电机与底座的配合结构需要特别设置;再者,驱动电机及其驱动杆处于空调运行的环境潮湿中,长时间的运行,易受潮湿环境影响,且积累灰尘,降低驱动电机及传动部件的运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多个扫风叶片、连杆,各所述扫风叶片一端与空调器的壳体相连,另一端与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一端连接有扫风电机,所述扫风电机上设有传动部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安装有传动部件,所述扫风电机与安装支架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安装支架包括电机安装室,所述扫风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室内,所述电机安装室和第一容纳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曲柄,所述曲柄位于第一容纳腔内,所述曲柄一端与扫风电机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扫风叶片远离连杆的一端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曲柄的旋转半径为R,所述扫风叶片摆动半径为r,所述扫风叶片的扫风面积与扫风范围配合的扫风效果指数为W;

所述曲柄的旋转半径R与扫风叶片摆动半r的比值R/r与扫风效果指数W的关系符合下列公式:

W=-1/5(10R/r-9)2+15,其中0.3≤R/r≤1.5。

进一步的,所述曲柄的旋转半径R与扫风叶片摆动半径r的比值R/r∈[0.4,1.4]。

进一步的,所述扫风叶片包括薄片和厚片,所述厚片一端设有第一卡柱,所述第一卡柱与连杆连接;所述薄片位上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薄片的宽度为L1,调器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的宽度为L1,所述厚片的宽度为L2,所述扫风叶片的柔性与强度配合叶片效果指数为Q,

薄片宽度L1与厚片宽度L2的比值L1/L2与叶片效果指数为Q的关系符合下列公式:

W=-1/2(20L1/L2-7)2+15,其中0.1≤L1/L2≤0.6。

进一步的,所述薄片宽度L1与厚片宽度L2的比值L1/L2∈[0.2,0.5]。

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导风机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扫风机构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风机构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安装扫风电机和传动部件,简化扫风电机的安装,还能防潮防尘保护电机。

(2)通过对扫风电机的曲柄长度与扫风叶片左右摆动时的摆动半径的关系限定,使扫风强度与扫风范围相匹配,以优化扫风效果;

(3)通过将扫风叶片设置为薄片和厚片两个区域,以平衡扫风叶片的强度与柔韧性,从而确保在扫风的同时能够降低扫风叶片弯折破坏的可能性,即优化扫风叶片的质量,延长扫风叶片的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的电机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的电机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的扫风叶片与连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的扫风叶片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的扫风叶片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的扫风叶片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9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器扫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扫风电机,2-曲柄,3-连杆,4-扫风叶片,5-固定板,6-第一端部,7-第二端部,8-第一卡柱,9-第二卡柱,10-薄片,11-厚片,12-通孔,13-转轴,O1-旋转中心,O2-连接中心,B1-摆动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力1-图8,一种空调器的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多个扫风叶片4,各所述扫风叶片4一端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与空调器壳体相连,另一端与连杆3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扫风电机1安装在安装支架内,所述扫风电机1与连杆3连接。

所述扫风电机1输出轴上安装有曲柄2,所述曲柄2包括第一端部6和第二端部7,所述曲柄2的第一端部6与输出轴连接,所述曲柄2随扫风电机1输出轴旋转的中心点记为旋转中心O1。所述连杆3一端设有第二卡柱9,所述曲柄2的第二端部7与连杆3上的第二卡柱9相连接,所述曲柄2与第二卡柱9配合的移动中心记为连接中心O2。同样,所述第二端部7上可设置为柱体,连杆3上设为接孔,所述柱体与接孔相配合,以实现两者的连接。所述第一卡柱8与连杆3配合处,第一卡柱8的中心点记为摆动中心B1。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电机安装室和曲柄旋转室,所述电机安装室和曲柄旋转室连通。所述扫风叶片4包括薄片10和厚片11,所述厚片11一端设有第一卡柱8,所述第一卡柱8与连杆3连接;所述薄片10位于厚片11上远离第一卡柱8的一侧。所述薄片10上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远离厚片11一侧的边记为转轴13,所述扫风叶片4左右摆动时,绕转轴13摆动。

所述多个扫风叶片4由连杆3连接,所述连杆3与扫风电机1的曲柄2连接,扫风电机1带动曲柄2旋转运动。在曲柄2的带动下,连杆3左右移动,并带动扫风叶片4左右摆动,从而实现左右扫风的控制。曲柄2的长度一定时,在扫风电机1的带动下,曲柄2在一定范围[-a,a](其中a为正数)内摆动,故在曲柄2的带动下,连杆3的左右移动距离在与之对应的范围[-b,b](其中b为正数)内变动。而连杆3带动扫风叶片4左右摆动,在连杆3左右移动范围一定时,扫风叶片4摆动半径越大(连杆3与第一卡柱8连接处的第一卡柱8的中心点-摆动中心B1与扫风叶片左右摆动时的转轴13之间的距离),其叶片扫风面积越大,左右摆动的角度越小。在连杆3左右移动范围一定时,扫风叶片摆动半径越小(连杆3与第一卡柱8连接处的第一卡柱8的中心点-摆动中心B1与扫风叶片左右摆动时的转轴13之间的距离),其叶片扫风面积越小,左右摆动的角度越大。(即弦长一定时,半径越大,弦长所对应的圆心角越小;半径越小时,弦长所对应的圆心角越大)。而在配置空调器时,不仅要考虑扫风面积以增加扫风强度,同时要考虑左右扫风的范围以增大扫风区域。扫风叶片扫风效果需要扫风面积与扫风范围的配合,在扫风叶片左右移动距离一定时,扫风叶片摆动半径越大,其扫风范围越小;反之扫风叶片摆动半径越小,其扫风范围越大。

如图1-图7,所述曲柄2的旋转半径为R(曲柄2的旋转中心O1与曲柄2的连接中心O2之间的距离),所述扫风叶片4摆动半径为r(连杆3与第一卡柱8连接处的第一卡柱8的中心点-摆动中心B1与扫风叶片左右摆动时的转轴13之间的距离),所述扫风叶片扫风面积与扫风范围配合的扫风效果指数为W;设定当扫风效果指数W≥10时,此时扫风效果越好。确保本实施例扫风组件的各部件安装并保持不变,仅试验探究曲柄2的旋转半径R与扫风叶片4摆动半径r的比值R/r与扫风效果指数W的关系,其数据如下表:

在数据测量时,直接估测两点或点到线的距离,也可通过测多个量进行加减运算得出相应的两点或点到线的距离。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曲柄2的旋转半径R与扫风叶片4的摆动半径r的比值R/r与扫风效果指数W的关系符合下列公式:

W=-1/5(10R/r-9)2+15,其中0.3≤R/r≤1.5。

分析可以得出,当R/r∈[0.4,1.4]时,其扫风效果指数W数值大且波动小,扫风叶片的扫风效果好;当R/r<0.4或R/r>1.4时,其扫风效果指数W数值小且快速减小,扫风叶片的扫风效果差。所述曲柄2的旋转半径R∈[18,40],叶片的摆动半径r∈[25,45],单位:mm,R/r∈[0.4,1.4]时,W≥10;此时扫风叶片4的扫风角度与扫面面积相配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扫风效果。更优选的,所述曲柄2的旋转半径R∈[19,39],叶片的摆动半径r∈[25,38],单位:mm,R/r∈[0.5,1.3]时,W≥11.8,扫风效果更优。

由于所述扫风叶片的4随着连杆3的摆动进行左右扫风,扫风叶片4需要足够的强度以扫风,同时也需要足够的韧性以摆动;若扫风叶片厚度大,其强度大,能够有效扫风;但随着叶片厚度增加,叶片左右摆动时会导致其叶片弯折,摆动难度增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扫风叶片分设为较厚部分的厚片11和较薄区域的薄片10,与连杆3连接部分为厚片11,以保持足够的强度扫风。随着连杆3的摆动,扫风叶片发生弯曲变形大的区域设置为薄片10,以保持足够好的韧性,使扫风叶片不会因摆动而弯折。

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扫风叶片4上薄片10的宽度记为L1(如图8所示,设置有通孔12的薄片10的两侧边沿的距离),厚片11的宽度记为L2(如图8所示,设置有通孔12的薄片10上靠近第一卡柱8一侧的边沿到扫风叶片上厚片11上最远点的距离),所述扫风叶片摆动的柔性与扫风叶片强度配合的叶片效果指数为Q;设定当叶片效果指数Q≥10.5时,此时叶片效果越好。确保本实施例的扫风组件的各部件安装并保持不变,仅试验探究扫风叶片4上薄片10的宽度L1与厚片11的宽度L2的比值L1/L2与叶片效果指数为Q的关系,其数据如下表:

在数据测量时,直接估测两点或点到线的距离,也可通过测多个量进行加减运算得出相应的两点或点到线的距离。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扫风叶片4上薄片10的宽度L1与厚片11的宽度L2的比值L1/L2与叶片效果指数为Q的关系符合下列公式:

W=-1/2(20L1/L2-7)2+15,其中0.1≤L1/L2≤0.6。

分析可以得出,当L1/L2∈[0.2,0.5]时,其叶片效果指数为Q数值大且波动小,扫风叶片的扫风效果好;当L1/L2<0.2或L1/L2>0.5时,其叶片效果指数为Q小且快速减小,扫风叶片的扫风效果差。

所述薄片10的宽度L1∈[9,18],厚片11的宽度L2∈[18,90],单位:mm,L1/L2∈[0.2,0.5]时,W≥10.5;此时扫风叶片4的扫风叶片的柔性与强度相配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叶片效果。

更优选的,所述薄片10的宽度L1∈[10,16],厚片11的宽度L2∈[22.2,64],单位:mm,L1/L2∈[0.25,0.45]时,W≥13;叶片效果最更优。

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导风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扫风机构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风机构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安装扫风电机和传动部件,简化扫风电机的安装,还能防潮防尘保护电机。

(2)通过对扫风电机的曲柄长度与扫风叶片左右摆动时的摆动半径的关系限定,使扫风强度与扫风范围相匹配,以优化扫风效果;

(3)通过将扫风叶片设置为薄片和厚片两个区域,以平衡扫风叶片的强度与柔韧性,从而确保在扫风的同时能够降低扫风叶片弯折破坏的可能性,即优化扫风叶片的质量,延长扫风叶片的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