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泥热解回转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1912发布日期:2018-12-28 19:19阅读:1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泥热解回转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泥热解回转炉,属于油泥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回转炉是对物料进行加热处理的热工设备,问世已逾百年之久。目前,回转炉广泛用于有色冶金、耐火材料、水泥、化工、造纸和固废处理等工业生产过程。

随着油泥处理技术的进步,回转炉现在也开始应用于油泥的热解和资源化利用领域,在油泥无害化处理过程中还可获取液体油品。以油泥处理为代表废物处理领域使用的回转炉要求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全可靠、能够长周期运行。国内现行油泥热解回转炉主要单筒带隔热衬里回转炉,而且油泥热解完成后所形成的油泥渣仍然是危险废弃物,需要另行处理。

针对国内油泥热解回转炉的运行情况,基于资源化处理油泥的要求,开研发一种新型油泥热解回转炉,在处理油泥时同步将油泥热解产生的油泥无害化处理,并转化为无害的泥沙。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行成本低、安全可靠和长周期运行稳定性强的油泥热解回转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泥热解回转炉,包括窑头罩、窑尾罩和回转窑,所述窑头罩的顶部设置有烟气排出口,底部设置有尾渣排出口,所述窑尾罩的底部安装有热风炉,所述热风炉通过高温热风管与窑尾罩相连通,所述回转窑的外部套装有外筒体,所述回转窑和外筒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外筒体的两端安装有挡料板,所述回转窑的窑头安装有窑头罩,回转窑的窑尾安装有窑尾罩,所述外筒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窑头罩、窑尾罩上,且与窑头罩的热烟气集气室、窑尾罩的热风缓冲室相连通,所述回转窑的窑头还设置有油泥进料螺旋输送装置,回转窑的窑尾设置有油气抽出口,所述回转窑和外筒体内均设置有螺旋推料板,所述回转窑和外筒体之间的间隙构成夹套燃烧室,所述回转窑的窑尾部设置有用于热半焦导出螺旋管,所述外筒体的窑头底部设置有热渣集料室。

优选的,所述窑头罩、窑尾罩和外筒体的外部均设置有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热渣集料室上安装有返料管,所述返料管与回转窑相连通,所述返料管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热半焦导出螺旋管的螺旋一般为2-3圈。

优选的,所述回转窑和外筒体内还设置有扬料板,所述扬料板与螺旋推料板一体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成本成本、设备投资少、安全可靠和长周期稳定性强,通过将油泥输送至回转窑内,在回转窑内进行热解,解热产生的油泥半焦导出进行无害化燃烧处理,油泥半焦导燃烧产生的油泥热渣导入回转炉作为热载体向油泥热解过程提热量,其余的热量由外供燃气或燃油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补充;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外热式与内热式相结合的混合供热方式,大大提高了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油泥热解回转炉,包括窑头罩2、窑尾罩10和回转窑18,窑头罩2的顶部设置有烟气排出口4,底部设置有尾渣排出口17,窑尾罩10的底部安装有热风炉15,热风炉15通过高温热风管14与窑尾罩10相连通,回转窑18的外部套装有外筒体6,回转窑18和外筒体6之间设置有支撑板9,外筒体6的两端安装有挡料板22,回转窑18的窑头安装有窑头罩2,回转窑18的窑尾安装有窑尾罩10,外筒体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窑头罩2、窑尾罩10上,且与窑头罩2的热烟气集气室3、窑尾罩10的热风缓冲室11相连通,回转窑18的窑头还设置有油泥进料螺旋输送装置1,回转窑18的窑尾设置有油气抽出口12,回转窑18和外筒体6内均设置有螺旋推料板8,回转窑18和外筒体6之间的间隙构成夹套燃烧室16,回转窑18的窑尾部设置有用于热半焦导出螺旋管13,外筒体6的窑头底部设置有热渣集料室20。

其中,窑头罩2、窑尾罩10和外筒体6的外部均设置有隔热层。热渣集料室20上安装有返料管5,返料管5与回转窑18相连通,返料管5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19。热半焦导出螺旋管的螺旋一般为2-3圈。回转窑18和外筒体6内还设置有扬料板7,扬料板7与螺旋推料板8一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油泥热解过程所需的热量,20%由油泥热解产生的油泥半焦在供热夹套中燃烧来提供,其余的80%由燃气或燃油在热风炉中燃烧提供。

回转窑是一种由耐热材料(如310S)制成的圆形筒体,回转窑内壁上安装有一体化的螺旋推料板和扬料板,其作用是推动油泥向前移动和加强油泥原料与油泥热渣之间混合,在混合过程中加热油泥原料实现油泥的热解。油泥热解产生含有焦油的热解气体和固体油泥半焦,热解气体导出管导出,油泥半焦在回转窑的尾端通过安装有具有料封功能的导出装置,将油泥半焦从回转窑导入供热夹套中燃烧,为热解过程提供热量。

外筒体是一种双层结构,外壁为一般处理(如20G锅炉钢、16MnR等)材料制成、内壁有耐热材料的圆形筒体,内壁上还安装有一体化的螺旋推料板和扬料板。螺旋推料板其作用是推动油泥半焦向前移动,扬料板是加强热风与油泥半焦之间混合,在混合过程中热风中的氧将油泥所含的积碳在高温状态下燃烧,实现油泥半焦的无害化处理。

支撑板是一种具有热胀冷缩功能的支撑,其作用是固定热解回转炉回转窑与外筒体同步旋转。

燃烧供热夹套处在热解回转炉回转窑与外筒体之间,其作用是将导出装置导入的油泥半焦与热风炉产生的高温热风的混合燃烧并为热解过程提供热量。热解过程所需的热量,20%由油泥热解产生的油泥半焦在供热夹套中燃烧来提供,其余的80%由燃气或燃油在热风炉中燃烧提供。

推料螺旋是安装在热解回转炉回转窑内壁和外筒体内壁的一种螺旋板,其作用是推动热解回转炉内的物料由进口向出口移动。推料螺旋的螺距、角度和高度根据物料性质和加工量确定。

扬料板是安装在热解回转炉回转窑内壁和外筒体内壁上的一种与推料螺旋为一体的扬料板,其作用是物料受热均匀和强化传热,搅动固体油泥半焦以实现充分燃烧。扬料板的结构根据物料的性质,可选择直板型、L型或勺型,亦可垂直也可按一定角度安装。

窑头罩是一种有隔热衬里的静止设备,其作用是聚集烟气、分离油泥尾渣。

窑尾罩也一种有隔热衬里的静止设备,其作用是汇集热风炉产生的高温热风并分配予供热夹套之中。

热风炉其作用是燃烧燃气或燃油加热空气,为油泥半焦在供热夹套中燃烧提供一定的起始燃烧温度和氧气。

采用具有料封功能的螺旋形状导出装置,其作用是将回转窑内的油泥半焦导出并再导入供热夹套之中。导出装置螺旋管的螺旋一般为2—3圈。导出管的导出量可以通过计算确定导出管的截面积而实现。导出装置的材质与回转炉材质相同。

在热解回转炉出口端设置一个热渣集料室,用于收集油泥半焦燃烧产生的油泥热尾渣,并通过外部螺旋导出装置将其导入回转窑的进口端,为油泥热解过程提供热量。在外部螺旋导出装置上安装有调节阀,用于调节油泥热尾渣的返料量,进而调节油泥的热解温度。

多余的油泥热尾渣通过窑头罩排出系统。

具体使用时,热解物料油泥由油泥进料螺旋输送装置1进入热解回转炉的回转窑内18,在螺旋推料板8的作用下随着热解回转炉的转动向前移动,热解回转炉回转窑内的扬料板7搅动物料使其受热均匀,物料在热解回转炉的回转窑18内的前段被加热,在回转窑18内的中后段发生热解,在热解过程中产生的油泥半焦从热半焦导出螺旋管13排出,进入热解回转炉的夹套燃烧室23中。

当热解产生的油泥半焦从回转窑18后端进入热半焦导出螺旋管13被导出再进入夹套燃烧室23中,与来自热风炉15的高温烟气发生作用并开始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一部分传递给回转窑18,另一部分随高温烟气排出。油泥半焦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油泥热尾渣在螺旋推料板8作用下,在外筒体6内从后段向前段移动分别进入热渣集料室20,多余部分进入窑头罩2,高温烟气从出口4排出,尾渣落入窑头罩2并从底部尾渣排出口21排出。安装在外筒体6内壁上的扬料板7随外筒体6的转动,将油泥半焦翻起以利于燃烧。

油泥半焦在夹套燃烧室23中燃烧产生的油泥热尾渣落入热渣集料室20中,在通过外部热渣返料管5导入回转窑18中并为油泥热解提供热量。在外部热渣返料管5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19,用于调节油泥热尾渣的返料量。

在窑尾罩10下部的热风炉15为固体油泥半焦的燃烧提供起始燃烧温度和空气,燃料为燃气或燃油,产生的是高温热风,通过高温热风管14进入窑尾罩10的热风缓冲室11后再进入夹套燃烧室23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