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2959发布日期:2019-01-25 18:2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调器。



背景技术:

烹调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来烹煮食物的器具。

烹调器主要包括:电磁炉和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锅具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锅体和盖设在锅体上的锅盖。为了使电磁炉能够对锅具内的食物进行精确控温,授权公告号为CN202553477U公开了一种带可拆无线测温手柄的烹调器,通过在锅具的手柄上设置测温装置以及与测温装置电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在电磁炉内设置用于接收无线发射模块发出的信号的无线接收模块以及根据无线接收模块的信号控制电磁炉工作的控制器,通过测温装置检测锅具内的蒸汽的温度,然后通过发射模块把温度信号传输给电磁炉内部的接收模块,电磁炉上的控制器根据反馈的信号进行功率大小、时间的调节,从而控制锅内食物的温度,以达到精确控温的目的。

然而,现有技术的烹调器在烹煮食物时,由于电磁炉和锅具上没有提示,用户无法得知锅具的发射装置和电磁炉中的接收装置之间是否正常连接,也就是说用户无法判断烹调器的精确控温是否在工作,导致用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调器,能够方便地提示用户烹调器的控温模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调器,包括电磁炉和放置在所述电磁炉上的锅具,所述锅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上设有采温组件,所述锅盖的手柄内设有与所述采温组件电连接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具有发射模块,所述电磁炉上设有用于接收所述发射模块发送的信号的接收模块和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信号控制所述电磁炉工作的控制器,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指示装置,所述指示装置用于在所述发射模块和所述接收模块之间正常通讯时向用户发出指示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烹调器,通过设置指示装置,将指示装置与控制板电连接,当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之间正常通讯时,即此时烹调器处于精确控温状态时,指示装置向用户发出指示信号,从而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获知烹调器是否处于精确控温状态,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指示装置包括发光体,所述发光体用于在所述发射模块和所述接收模块之间正常通讯时亮起或闪烁。这样当烹调器处于精确控温状态时,发光体就会发亮或闪烁,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呈现给用户,从而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获知烹调器是否处于精确控温状态,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发光体位于所述手柄内,所述手柄的至少对应所述发光体的部位由透光材料制成。这样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将手柄照亮,从而使指示效果更好。

可选的,所述发光体设置在所述手柄内的控制板上。这样使得发光体与控制板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和可靠。

可选的,所述指示装置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用于在所述发射模块和所述接收模块之间正常通讯时发声。这样当烹调器处于精确控温状态时,可通过蜂鸣器发出提示声。

可选的,所述手柄包括底座和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上盖,所述控制板和所述发光体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共同围成的空间内,所述上盖的至少部分由透光材料制成。这样发光体发出的光线透过手柄上部的上盖照射出来,使用户能够更加方便的观察到。而且,将上盖和底座可拆卸式连接,当控制板、发光体、上盖或底座的任一个发生故障时,将上盖和底座分离,只需更换其中发生故障的部件即可,避免整个手柄的报废,节省了成本。

可选的,所述上盖具有开口向上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对应所述发光体的位置开设有透光孔,所述凹槽的开口上覆盖有透光罩。这样可使发光体发出的光线透过透光孔,然后将透光罩照亮,增大了光线散布的面积,使得指示效果更好。

可选的,所述凹槽内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第一螺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中的螺钉连接。这样在装配时,将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对准,通过螺钉即可实现上盖和底座的连接,装配非常方便。

可选的,所述透光罩为硅胶罩,所述硅胶罩的对应所述第一螺孔的位置具有可插入至所述第一螺孔中的凸起,所述硅胶罩的对应所述透光孔的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硅胶罩的其余区域的厚度。这样当硅胶罩覆盖在凹槽上时,硅胶罩上的凸起正好插入至第一螺孔中,不仅实现了硅胶罩的固定,而且硅胶罩的凸起覆盖螺钉,防止螺钉裸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且提高了手柄的外观美感。发光体发出的光线正好从硅胶罩的较薄的区域透过,保证了光线的亮度。

可选的,所述硅胶罩的对应所述透光孔的位置的厚度范围为0.4mm~0.6mm。在该范围内不仅能够保证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的亮度,还能够保证硅胶罩本身的强度。

可选的,所述发光体上还罩设有灯罩。通过灯罩将发光体发出的光线聚集起来,使得从手柄透射出去的光线更亮,指示效果更好。

可选的,所述电磁炉上还设有与所述接收模块电连接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被设置成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发射模块之间正常通讯时亮起或闪烁。这样通过发光体和电磁炉上的指示灯同时进行指示,使用户能够更方便的得知烹调器的控温模式。

可选的,所述控制板上还设有电池座,所述电池座内设有用于为所述控制板供电的电池。

可选的,所述锅盖上设有电磁场检测装置,所述电磁场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在所述电磁场检测装置检测出电磁场时,启动所述发射模块,在所述电磁场检测装置未检测出电磁场时,关闭所述发射模块。由于电磁炉通电后,会有高频的电流流过电磁炉的线圈盘,从而产生磁场力,当电磁场检测装置检测到磁场时,开启发射模块,即,精控功能开启。当锅盖从锅体上移开时,电磁场检测装置检测不到磁场,采温组件此时无法正确反馈锅体内的温度,此时控制板将发射模块关闭,即,精控功能关闭,此时烹调器转为普通工作模式。

可选的,所述采温组件包括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和包覆在所述NTC外侧的金属外壳。

可选的,所述锅盖上还设有防溢电极,所述防溢电极与所述采温组件间隔设置,所述防溢电极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当所述防溢电极和所述采温组件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向所述电磁炉发送防溢控制信号。这样通过设置防溢电极,当锅体内的液体上涌至接触到防溢电极和采温组件时,防溢电极和采温组件以液泡为导体而导通,防溢电极、采温组件和控制板之间形成闭合回路,闭合回路上产生电流信号,此时发射模块向接收模块发送信号,以使控制器将电磁炉的加热功率降低或者使电磁炉停止加热,使锅体内的液泡消退,避免液体继续上涌至锅具外,从而使该烹调器不仅具有精确控温功能,还具有防溢功能。

可选的,所述采温组件和防溢电极均连接在手柄上,所述锅盖上设有供所述采温组件穿过的第一通孔和供所述防溢电极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手柄通过所述采温组件、螺接在所述采温组件底部的第二螺母、所述防溢电极以及螺接在所述防溢电极底部的第一螺母锁紧在所述锅盖上。这样使得手柄能够更加稳固的连接在锅盖上,使手柄不易松动,避免手柄松动而导致水汽等进入至手柄内而导致控制板等发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锅盖和手柄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手柄上盖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手柄上盖上的透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锅盖和手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锅盖上设置金属包边以及金属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中的采温组件与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具;10—锅体;11—锅盖;12—手柄;2—电磁炉;21—接收模块;22—控制器;110—金属包边;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蒸汽出孔;114—金属片;114a—第三通孔;120—密封圈;121—上盖;121a—透光孔;1211—凹槽;1212—第一螺孔;122—底座;123—透光罩;1231—凸起;123a—区域;124—螺钉;130、140、171、172—密封垫;13—防溢电极;131—第一螺母;14—采温组件;141—第二螺母;142—螺母;15—控制板;151—发光体;152—灯罩;161、162—铜套;18—插座;181—第三引线;182—第一引线;183—第二引线;184—金属线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锅盖和手柄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手柄上盖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手柄上盖上的透光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锅盖和手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调器。该烹调器包括:电磁炉2和放置在电磁炉2上的锅具1。锅具1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锅体10和盖设在锅体10上的锅盖11,锅盖11具有手柄12。

其中,锅盖11上设有采温组件14,锅盖11的手柄12内设有与采温组件14电连接的控制板15,控制板15上具有发射模块,电磁炉2上设有用于接收发射模块发送的信号的接收模块21和根据该接收模块21接收的信号控制电磁炉2工作的控制器22。此外,锅盖11上还设有蒸汽出孔113,锅体10内食材加热产生的蒸汽可以顺畅的从该蒸汽出孔113排出,避免锅体10内汽压过大而发生危险。

使用时,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1放置在电磁炉2的面板上,给电磁炉2通电,此时会有高频的电流流过电磁炉2的线圈盘,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体10的底部,从而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锅体10发热,进而加热锅体10内的食材。加热过程中,采温组件14实时采集锅体10内的蒸汽的温度,当然,采温组件14也可以采集锅体10内液体的温度,然后将该温度传输至控制板15,控制板15通过发射模块将该温度信号发送给电磁炉2上的接收模块21,接收模块21接收到该信号后反馈至控制器22,控制器根据该温度信号具体调整电磁炉2的加热功率、加热时长,从而控制锅内食物的温度,达到精确控温的目的。

为了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获知烹调器是否处于精确控温状态,方便地判断精确控温功能是否开启,本实施例的烹调器还包括:与控制板15电连接的指示装置,指示装置用于在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21之间正常通讯时向用户发出指示信号。从而使用户根据指示信号即可方便地获知烹调器是否处于精确控温状态,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在本实施例中,指示装置包括发光体151,发光体151用于在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21之间正常通讯时亮起或闪烁。也就是说,当烹调器处于精确控温状态时,发光体151就会发亮或闪烁,发光体151发出的光线呈现给用户,从而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获知烹调器是否处于精确控温状态,提高了用户体验感。需要说明的是,发光体151发出的光线可以是单一的光线,比如红光、黄光、绿光等,也可以是不同颜色的光线交替闪烁,此外,控制板15具体可以控制发光体151以一定的频率闪烁,这样不仅使得指示效果更好,还可以带来较好的视觉美感。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体151位于手柄12内,较为优选的,发光体151具体设置在控制板15上。当然,发光体151也可以不设置在控制板15上,只要能够和控制板15电连接即可。其中,手柄12的至少对应发光体151的部分由透光材料制成。比如,可以将手柄12的整个部分由透光材料制成,或者,仅将手柄12的对应发光体151的部分由透光材料制成。也就是说,发光体151发出的光线透过手柄12呈现给用户,为用户提供指示作用,使用户方便地获知精确控温功能开启且正常。发光体151具体可以是LED灯,也可以是氖灯或荧光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具体地,当锅盖11上的发射模块与电磁炉2的接收模块之间建立正常通讯连接时,控制板15控制发光体151亮起或闪烁。当然,发光体151也可以不设置在手柄12上,而是设置在锅盖11的盖体上或者锅体10上或者电磁炉2上,只要能够使发光体151和控制板15实现电连接即可,发光体151具体可以通过引线实现与控制板15的电连接,发光体151也可以与控制板15通过无线方式连接。

此外,指示装置也可以是蜂鸣器,蜂鸣器用于在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21之间正常通讯时发声。也就是说,当烹调器处于精确控温状态时,控制蜂鸣器发出提示声,比如,控制蜂鸣器发出频率或音量不同的声音,从而能够更好地向用户提示。当然,也可以同时设置发光体151和蜂鸣器,当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21之间正常通讯时,发光体151亮起或闪烁的同时,蜂鸣器发声,从而使指示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发射模块为无线发射模块,接收模块21为无线接收模块,也就是说,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信号传输顺畅且可靠,而且使整个烹调器的外观更加简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实现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21之间的信号传输,比如,手柄12上具有与发射模块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电磁炉2上具有与接收模块21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通过电源线将两个连接器连通。

下面通过将发光体151设置在手柄12内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所示,手柄12具体包括:底座122和位于底座122上的上盖121,底座122和上盖121可拆卸式连接。控制板15和发光体151位于底座122和上盖121共同围成的空间内。控制板15具体可通过螺钉、胶水等固定在底座122内。上盖121的至少部分由透光材料制成。这样发光体151发出的光线透过手柄12上部的上盖121照射出来,使用户能够更加方便的观察到。而且,将上盖121和底座122可拆卸式连接,当控制板15、发光体151、上盖121或底座122的任一个发生故障时,将上盖121和底座122分离,只需更换其中发生故障的部件即可,避免整个手柄12的报废,节省了成本。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上盖121具有开口向上的凹槽1211,且凹槽1211的对应发光体151的位置开设有透光孔121a,凹槽1211的开口上覆盖有透光罩123。发光体151发出的光线透过透光孔121a将透光罩123照亮,这样可增大光线分布的面积,使得指示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的上盖121和底座122具体通过螺钉124实现连接。上盖121上开设有第一螺孔1212,底座122上对应第一螺孔121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孔,在装配时,将第一螺孔1212和第二螺孔对准,通过螺钉124即可实现两者的连接,装配非常方便。其中,第一螺孔1212具体开设在凹槽1211内。透光罩123具体可以是硅胶罩,硅胶罩的对应第一螺孔1212的位置具有可插入至第一螺孔1212中的凸起1231,具体可以通过间隔设置的两个螺钉124实现上盖121和底座122的连接,此时,上盖121上具有两个第一螺孔1212,两个第一螺孔1212分别开设在凹槽1211的两端,硅胶罩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凸起1231,一个凸起1231对应插入一个第一螺孔1212中。装配时,先通过螺钉124将上盖121和底座122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安装硅胶罩。这样当硅胶罩覆盖在凹槽1211上时,硅胶罩上的凸起1231正好插入至第一螺孔1212中,不仅实现了硅胶罩的固定,方便硅胶罩的拆装或更换。而且硅胶罩的凸起1231覆盖螺钉124,防止螺钉124裸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且提高了手柄12的外观美感。发光体151发出的光线正好从硅胶罩透过。为了使手柄12上呈现的光线更亮,硅胶罩的对应透光孔121a的区域123a的厚度小于硅胶罩的其余区域的厚度。具体实现时,硅胶罩的对应所述透光孔121a的区域123a的厚度范围为0.4mm~0.6mm。在该范围内不仅能够保证发光体15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同时还可以保证硅胶罩本身的强度。当然,透光罩123也可以是橡胶罩或者玻璃罩,对于透光罩的材质,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直接将手柄12的对应发光体151的部分由透光材料制成,比如,将手柄12的该部分设置为透光玻璃,或者是其他可透光的材料,比如:聚乙烯(Poly ethylene,简称PE)、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styrene copolymer,简称A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简称ABS树脂)、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塑料)、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塑料)等。

具体实现时,第一螺孔1212内套有铜套161,铜套161可以与手柄12一起注塑形成。为了保证底座122和上盖121接合处的密封性,防止水汽、脏污等进入至手柄12内,底座122和上盖121的接合处还套设有密封圈120。此外,还可以在发光体151上罩设灯罩152,通过灯罩152将发光体151发出的光线进行聚集,使得呈现在手柄12上的光线更亮,指示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电磁炉2上还设有与接收模块21电连接的指示灯,该指示灯具体可设置在电磁炉2的灯板上。指示灯被设置成接收模块21和发射模块之间正常通讯时亮起或闪烁。也就是说,该指示灯和精控功能对应显示,从而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方便。

锅盖11上还设有电磁场检测装置,电磁场检测装置与控制板15电连接,控制板15用于在该电磁场检测装置检测出电磁场时,启动发射模块;在电磁场检测装置未检测出电磁场时,关闭发射模块。具体地,当锅盖11从锅体10上移开时,此时由于锅盖11离开了电磁炉的磁场区域,电磁场检测装置检测不到电磁场,此时,锅盖11上的采温组件14无法正确反馈锅体10内蒸汽的温度,因此,控制板15关闭发射模块,使发射模块和电磁炉2内的接收模块之间无法传送温度信号,即关闭精确控温功能,此时电磁炉2转为普通控温模式。当锅盖11放置在锅体10上时,此时锅盖11上的电磁场检测装置检测到电磁场,控制板15使发射模块启用,使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21之间能够正常建立通讯,使电磁炉2进行精确控温,从而使电磁炉2根据锅盖11是否移开具体进行控温模式的灵活改变。

采温组件14具体包括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简称NTC)和包覆在NTC外部的金属外壳。当使用该烹调器烹煮容易起泡的食材时,烹煮过程中锅体10内的食材容易起泡而溢出至台面上,导致烫伤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使该烹调器具有防溢功能,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锅盖11上还设有防溢电极13,防溢电极13与采温组件14间隔设置,防溢电极13与控制板15电连接,控制板15用于当防溢电极13和采温组件14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向电磁炉2发送防溢控制信号。也就是说,当液泡接触到防溢电极13和采温组件14时,防溢电极13和采温组件14以液泡为导体而导通,此时防溢电极13、采温组件14和控制板15之间形成闭合回路,闭合回路上产生电流信号,控制板15通过发射模块将该电流信号传输至电磁炉2,电磁炉2接收到该电流信号后,通过控制器22降低加热功率或者停止加热,从而使液泡立即消退,防止液泡继续上溢,从而使该烹调器不仅具有精确控温功能,还具有防溢功能。

具体地,采温组件14和防溢电极13均连接在手柄12上,锅盖11上设有供防溢电极13穿过的第一通孔111和供采温组件14穿过的第二通孔112。手柄12通过采温组件14、螺接在采温组件14底部的第二螺母141、防溢电极13以及螺接在防溢电极13底部的第一螺母131锁紧在锅盖11上,从而使手柄12和锅盖1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和可靠。在本实施例中,防溢电极13为金属螺钉,当然,防溢电极13也可以是外壁具有外螺纹的柱状电极。第一螺母131和第二螺母141也可以替换为具有内螺纹的固定套。具体地,底座122内设有铜套162,铜套162带内螺纹,防溢电极13套上密封垫171后穿入铜套162中,防溢电极13锁紧在底座122上,防溢电极13的底端从锅盖11上的第一通孔111穿出,套上密封垫130后通过第一螺母131锁紧在锅盖11上。采温组件14套上密封垫172后从第二通孔112伸出,并通过第二通孔112内的螺母142与第二通孔112锁紧,然后采温组件14的底端套上密封垫140后,通过第二螺母141锁紧在锅盖11上。也就是说,采温组件14上套有两个螺母:第二螺母141和螺母142,即使第二螺母141松动,也不会使采温组件14松动,使水汽不会从采温组件14和第二通孔112的连接处进入至手柄12内。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锅盖上设置金属包边以及金属片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所示,具体地,锅盖11包括玻璃盖体和位于玻璃盖体边缘的金属包边110,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位于玻璃盖体上,防溢电极13与金属包边110电连接。通过将防溢电极13与金属包边110电连接,可通过金属包边110大大增加防溢电极13与溢出液泡的接触面积,减少漏判,有效提高了电磁炉防溢检测的准确度。其中,金属包边110上具有朝向第一通孔111延伸的金属片114,且金属片114的对应第一通孔111的位置开设有供防溢电极13穿过的第三通孔114a。通过设置金属片114和第三通孔114a,实现防溢电极13和金属包边110的连接,结构简单且连接可靠。其中,金属片114具体可焊接在金属包边110上。在装配时,连接在手柄12上的防溢电极13的底端依次从第三通孔114a、第一通孔111穿出至锅盖11的内侧,然后用第一螺母131锁在锅盖11上。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中的采温组件与插座的结构示意图。该烹调器还包括可插设在控制板15上的插座18,插座18上具有用于连接金属外壳的第一引线182、用于连接NTC的第二引线183以及用于连接金属线环184的第三引线181。其中,金属线环184套设在防溢电极13上,从而实现防溢电极13与控制板15电连接。具体装配时,防溢电极13穿过金属线环184并套上密封垫171锁在底座122上。也就是说,通过插座18可快速方便地将采温组件14连接在控制板15上,而且将插座18上的金属线环184套设在防溢电极13上,同时实现了防溢电极13和控制板15的电连接。

具体实现时,控制板15上还设有电池座,电池座内设有用于给控制板15供电的电池。具体地,电池座和发光体151位于控制板15的上表面,电池座具有可开闭的开口,以方便更换电池,插座18具体连接在控制板15的下表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