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除湿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9286发布日期:2019-03-19 21:1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除湿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湿度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除湿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家居生活中,当屋内空气湿度大时,衣物和柜子等物品易发霉腐蚀,且地面潮湿,小孩和老人走动时容易滑倒,易引发安全事故。目前,市场上的除湿机多为侧面进风,由于湿空气的含水量较大,其多分布在靠近地面处,传统的除湿机并不能够对潮湿地面进行快速除湿。

研究发现,低于35%的湿度会在冬季影响人的舒适度和健康。在湿度低的环境中生活除了让人感觉不舒服,还容易引起过敏,哮喘和免疫系统疾病。因此,居家生活中常常配备加湿器。因此,在家居生活中,人们往往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空气湿度,从而保证健康舒适的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式除湿加湿装置,其既能除湿又能加湿,功能全面,可对地面进行快速除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除湿加湿装置,包括机身本体,所述机身本体上设置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机身本体的底部,所述机身本体内部设置有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与所述进风口间通过第一导风件连接,所述通风管道远离所述第一导风件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排风管和第二排风管连接,所述第一排风管内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排风管内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排风管通过第二导风件与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排风管通过第三导风件与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通风管道内设置有风机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下侧设置有收集蒸发器产生冷凝水的水箱,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二排风管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所述水泵与所述超声雾化器通过水管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机身本体下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机身本体间设置有支撑杆。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侧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为万向轮。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贯通所述底座的顶部和底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通风管道内设置有空气过滤层。

作为优选的,所述空气过滤层包括PET滤棉、活性炭过滤层和HEPA滤网。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箱侧壁下端设置有排水口。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箱内侧壁上端设置有水位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既能除湿,又能加湿,功能全面。

2、本实用新型在机身本体底部设置进风口,便于地面除湿,方便实用。

3、本实用新型中除湿处理产生的冷凝水由水箱收集,之后可为加湿处理提供水资源,从而实现水循环。

4、本实用新型除湿采用第一排风管用于排出干燥气体,采用第二排风管排出湿气,两个排风管分开设置,防止互相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机身本体,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20-进风口,21-第一导风件,22-通风管道,23-空气过滤层,24-风机,30-底座,31-滚轮,32-通气孔,33-支撑杆,40-第一阀门,41-第二阀门,50-水箱,51-蒸发器,52-水位传感器,60-第一排风管,61-第二导风件,70-水泵,71-水管,72-超声雾化器,80-第二排风管,81-第三导风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体式除湿加湿装置,包括机身本体10,机身本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20、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

进风口20位于机身本体10的底部,机身本体10内部设置有通风管道22,通风管道22与进风口20间通过第一导风件2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机身本体1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进风口20,而每个进风口20皆通过第一导风件21与通风管道22连通。第一导风件21包括第一出风端(未图示)和第一进风端(未图示),第一进风端具有多个,第一进风端与进风口20一一对应连接。第一导风件21的作用是将多个进风口20的气流汇聚,并从第一出风端排出。

其中,进风口20朝下设置,这样,该家用除湿机可对潮湿的地面快速除湿。且机身本体10下侧设置有底座30,底座30与机身本体10间设置有支撑杆40。支撑杆40一定程度将机身本体10垫高,使得机身本体10与地面具有一定的间距,这一设计方便该除湿机吸收地表的湿气,可对地面的湿气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

通风管道22远离第一导风件2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排风管60和第二排风管80连接。第一排风管60内设置有第一阀门40;第二排风管80内设置有第二阀门41。第一阀门40和第二阀门41皆为电磁阀,当第一阀门40打开,第二阀门41关闭时,通风管道22与第一排风管60连通;当第一阀门40关闭,第二阀门41打开时,通风管道22与第二排风管80连通。

第一排风管60通过第二导风件61与第一出风口11连通,第二排风管80通过第三导风件81与第二出风口12连通。第一出风口11具有多个,分布在机身本体10的侧壁上,第二导风件61将第一排风管60中的气流分流,并由多个第一出风口11排出。第二出风口12也具有多个,分布在机身本体10的顶端,第三导风件81将第二排风管80中的气流分流,并由多个第二出风口12排出。

通风管道22内设置有风机24和蒸发器51。蒸发器51可对气流进行降温,气流经蒸发器51后产生冷凝水,气流的湿度降低。

在蒸发器51的下侧设置有收集蒸发器51产生冷凝水的水箱50。在水箱50的侧壁下端设置有排水口(未图示),在排水口设置有电磁阀门。在水箱50的内侧壁上端设置有水位传感器52,水位传感器52可及时检测水箱50中的水是否过多,当水箱50中的水漫过水位传感器52时,该家用除湿机上设置有警报器(未图示),警报器提醒用户打开电磁阀门,将水箱50中的水排出。本机台中还设置与蒸发器51相配合使用的冷凝器和压缩机等器件,图中未画出,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解释。

水箱50内设置有水泵70。第二排风管80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72,水泵70与超声雾化器72通过水管71连接。水泵70可将水箱50中的水抽出,经水管71流至超声雾化器72,超声雾化器72产生水雾,气流经超声雾化器72后,得到湿气,并由第二出风口12排出。

在底座30内贯通开设有多个透气孔32,透气孔32贯通底座30的顶部和底部。在底座30的下侧设置有滚轮31,滚轮31为万向轮,方便移动。滚轮31一方面可以方便移动该除湿机,另一方面,也将底座30抬高,那么,底座30上开设通气孔32,则便于对底座30下侧的地面进行除湿处理。

在通风管道22内设置有空气过滤层23,空气过滤层包括PET滤棉、活性炭过滤层和HEPA滤网,可对空气进行过滤。

在该装置内还设置有主控电路板(未图示),主控电路板控制该装置内用电器的工作。

该除湿机由于其独特的底侧入风方式,可快速高效对潮湿的地面进行除湿。而该除湿机也不仅仅局限于地面除湿,由于连接杆40将机身本体10垫高,在底座30上可放置潮湿物,如刚洗过的鞋子,该除湿机也可对鞋子进行除湿处理,即可较快将鞋子弄干。

工作方式:在除湿模式,第一阀门40打开,第二阀门41关闭,蒸发器51工作,风机24工作,气流由进风口20进入第一导风件21,之后进入通风管道22,蒸发器51对气流进行降温除湿处理,之后依次经过进入第一排风管60和第二导风件61,再由第一出风口11流出;在加湿模式下,第一阀门40关闭,第二阀门41打开,水泵70工作,水泵70将水箱50中的水泵至超声雾化器72,超声雾化器72工作,在风机24的作用下,气流由进风口20进入第一导风件21,之后进入通风管道22,之后进入第二排风管80,经过超声雾化器72,获得湿气,湿气经第三导风件81从第二出风口12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既能除湿,又能加湿,功能全面,工作效率高;本实用新型在机身本体底部设置进风口,便于地面除湿,方便实用;本实用新型中除湿处理产生的冷凝水由水箱收集,之后可为加湿处理提供水资源,从而实现水循环;本实用新型除湿采用第一排风管用于排出干燥气体,采用第二排风管排出湿气,两个排风管分开设置,防止互相干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