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3745发布日期:2019-02-11 00:1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



背景技术:

油温机是以导热油作为媒介的模温机,自身设有油箱,工作时导热油由油箱进入系统,经循环泵泵入模具或其它需要控温的设备,导热油从被控温设备出来后,再返回到系统进行循环,导热油经过加热器升温,当感温探头探测到的媒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加热器开始工作,达到设定值时,加热器停止工作,高于设定值时,热交换器换热冷却。现有油温机通常将热交换器、加热器、循环泵等串联连接,当热交换器、加热器出现问题时易造成整机故障,也不利于维修检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包括脚轮和机架,脚轮设置在机架的底部,机架上设有电控箱,机架内从上至下顺次设有油箱、发热管、集气筒、热交换器和循环泵浦,集气筒、循环泵浦通过管路顺次连接,集气筒、循环泵浦之间的管路上顺次设有与油箱相连的补油管路和排油管路,循环泵浦通过管路和电动比例三通阀分别与发热管、热交换器相连,发热管、热交换器分别通过循环媒介出管与客户端模具相连,客户端模具通过穿过机架的循环媒介进管与集气筒相连,集气筒上方通过管路与油箱相连,热交换器的进水口与穿过机架的冷却水进管相连、出水口与穿过机架的冷却水出管相连;循环媒介进管上顺次设有第一高温截止阀、高温过滤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循环媒介出管上顺次设有压力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高温截止阀,第一温度传感器通过温控器与电控箱相连,循环媒介出管上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高温截止阀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与循环媒介进管近集气筒处相连的旁通回路,冷却水进管上设有比例调节阀,冷却水出管上设有止回阀,补油管路上设有第一球阀,循环泵浦和发热管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低压限制器,集气筒和油箱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用于排气的排气电磁阀,油箱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油箱上设有注油口和溢油口,发热管上设有超温传感器,电控箱与循环泵浦、发热管电连接,温控器与比例调节阀、排气电磁阀、电动比例三通阀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排油管路上顺次设有第二球阀和排油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通过电动比例三通阀将现有温控机中加热管路和冷却管路串联连接的方式改变为并联连接,避免了当现有温控机中加热器或热交换器出现问题时整机停机的现象,同时串联连接也方便油温控制机检修;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压力表和多种温度传感器对电动比例三通阀内的液位、管路系统内的压力和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电控箱和温控器智能控制整个装置,实现了对整个装置的自动化和精确控制;同时闭式循环设计的加热管路系统,提高了热能的循环利用的利用率,节省了能源;旁通回路、补油管路和排油管路等保护措施的设置完善了对本装置的安全保护,使其更适合工业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的总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的控制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的温控器的控制电路图

图7为图6中端子排的接线图

图中名称:1-集气筒,2-发热管,3-热交换器,4-高温过滤器,5-第一高温截止阀,6-脚轮,7-循环泵浦,8-电控箱,9-比例调节阀,10-冷却水出管,11-冷却水进管,12-第二温度传感器,13-低压限制器,14-第三温度传感器,15-压力表,16-第二球阀,17-注油口,18-液位传感器,19-油箱,20-排气电磁阀,21-溢油口,22-温控器,23-第一温度传感器,24-第一球阀,25-电动比例三通阀,26-排油口,27-第二高温截止阀,28-循环媒介进管,29-循环媒介出管,30-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3所示,一种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包括脚轮6和机架30,脚轮6设置在机架30的底部,机架30上设有电控箱8,机架30内设有用于系统进行换热冷却的热交换器3,用来给予循环媒介膨胀空间、稳定系统压力和提高油的温度的油箱19,用来为循环媒介与客户端模具进行热交换提供动力来源的循环泵浦7,用来加热循环媒介、提供热源的发热管2,用来收集系统水汽并排放至油箱19的集气筒1,油箱19、发热管2、集气筒1、热交换器3和循环泵浦7在机架30内从上至下顺次设置,如图1所示,集气筒1、循环泵浦7通过管路顺次连接,集气筒1、循环泵浦7之间的管路上顺次设有与油箱19相连的补油管路和排油管路,循环泵浦7通过管路和电动比例三通阀25分别与发热管2、热交换器3相连,发热管2、热交换器3分别通过循环媒介出管29与客户端模具相连将经发热管2加热或经过热交换器3冷却至预设温度的循环媒介输出给客户端模具,客户端模具通过穿过机架30的循环媒介进管28与集气筒1相连接收客户端模具输出的循环媒介,集气筒1上方通过管路与油箱19相连引导集气筒1中的水汽从管路进入油箱19,热交换器3的进水口与穿过机架30的冷却水进管11相连、出水口与穿过机架30的冷却水出管10相连;

循环媒介进管28上顺次设有第一高温截止阀5、高温过滤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12,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12监测从客户端模具中输出的循环媒介的温度,同时实现间接检测热媒管的通畅程度,通过高温过滤器4过滤从客户端模具中输出的循环媒介中的杂质,保证热媒管的通畅,通过第一高温截止阀5控制循环媒介进管28中从客户端模具中输出的循环媒介的流量;

循环媒介出管29上顺次设有压力表15、第一温度传感器23、第二高温截止阀27,通过压力表15显示循环媒介出管29中的管道压力,第一温度传感器23通过温控器22与电控箱8相连,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23检测循环媒介出管29中从发热管2中输出的循环媒介的温度并通过温控器22将后续加热信号提供给电控箱8,通过第二高温截止阀27循环媒介出管29中从从发热管2中输出的循环媒介的流量;

循环媒介出管29上第一温度传感器23和第二高温截止阀27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与循环媒介进管28近集气筒1处相连的旁通回路,旁通回路在循环泵浦7已经工作而客户端模具出现故障或第一高温截止阀5、第二高温截止阀27未开启时通过泄压保护循环泵浦7;

冷却水进管11上设有比例调节阀9,通过比例调节阀9控制冷却水进管11中冷却水进入热交换器3的流量;

冷却水出管10上设有止回阀,通过止回阀控制冷却水从热交换器3输出的流量;

排油管路上顺次设有第二球阀16和排油口26,当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故障时通过第二球阀16控制排油管路开启从排油口26排出管路系统中的循环媒介,方便后续检修;

补油管路上第一球阀24,当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故障检修后或管路系统中循环媒介过少时通过第一球阀24控制补油管路开启从油箱19中补充循环媒介;

循环泵浦7和发热管2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低压限制器13,通过低压限制器13对管路内压力进行监测,在系统压力低时断开加热;

集气筒1和油箱19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用于排气的排气电磁阀20,通过排气电磁阀20控制排气开关阀,保证管路系统内气压稳定;

油箱19内设有液位传感器18,油箱19上设有注油口17和溢油口21,通过液位传感器18监测油箱19内的循环媒介液位,在低液位时进行保护停机并发出警报,通过注油口17给油箱19补充循环媒介,在高液位时通过溢油口21导出循环媒介,防止管路系统内压力过高;

发热管2上设有超温传感器14;通过超温传感器14监测发热管2的温度,在发热管2上的温度过高超过保护阈值时切断发热管2工作并报警;

如图4-7所示,电控箱8和温控器22进行PID精确控温控制整个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工作,电控箱8主要控制循环泵浦7、发热管2工作或停止,温控器22将信号传输给电控箱8并主要控制比例调节阀9、排气电磁阀20开启实现对管路系统中循环媒介的冷却或关闭,控制电动比例三通阀26调节循环媒介流向发热管2进行后续加热还是流向热交换器3进行后去换热冷却,低压限制器13和超温传感器14与电控箱电连接;主要电路元器件配置见表1。

表1电气控制主要元器件清单

使用前,首先根据液位传感器18检测的油箱19内的液位对油箱19进行补油,通过注油口17进行人工补油;使用时,先打开第二高温截止阀27和第二高温截止阀10,启动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电控箱8控制循环泵浦7工作并根据需要打开第一球阀24对管路系统进行补油,循环泵浦7泵动管路系统中的热油进行循环,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23检测的温度通过电控箱控制电动比例三通阀25开启循环泵浦7与发热管2之间的管路还是循环泵浦7与热交换器3之间的管路,然后通过循环媒介出管29导入客户端模具,再通过循环媒介进管28流入集气筒1、最后回到循环泵浦7进行下一个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温控器22不断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23检测的循环媒介出管29内的热油的温度并与预设的温度比较,当检测到的温度比预设的温度高时,温控器22控制排气电磁阀20开启将集气筒1内的热水汽通过油箱19上的注油口17或溢油口21排出,控制电动比例三通阀25开启循环泵浦7与热交换器3之间的管路引导热油流入热交换器3并控制比例调节阀9开启,通过冷却水对流经热交换器3的热油进行换热冷却,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3检测的温度在温控器22预设的温度阀值时,温控器22关闭排气电磁阀20和比例调节阀9;当检测到的温度比温控器22内预设的温度低时,温控器22控制电动比例三通阀25开启循环泵浦7与发热管2之间的管路引导热油流入发热管2并传输信号给电控箱8,通过电控箱8控制发热管2对流经发热管2的热油进行加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3检测的温度在温控器22预设的温度阀值时,电控箱8控制发热管2停止工作,通过上述控制实现恒温;当低压限制器13检测到当前管路的压力过低时,传输信号给电控箱8通过其控制发热管2停止加热,并控制第一球阀24开启补油管路从油箱19对管路系统进行补油,直至低压限制器13检测到管路系统中的压力在阀值范围内停止补油;当超温传感器14检测到发热管2的温度超过预设的阀值时,传输信号给电控箱8通过其控制发热管2停止加热并提示使用者发热管2或油温机出现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冷热油切换油温控制机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