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水盘组件及列间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5796发布日期:2019-01-15 22:5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水盘组件及列间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水盘组件及列间空调。



背景技术:

列间空调又称行间制冷机组,是专门针对高热密度机架的精密制冷系统,一般应用于数据中心微模块中,作为机房专用空调。其与服务器紧贴安装,对可靠性要求很高,不允许有出风带水的现象,以保证服务器的运行可靠性。

列间空调的风量一般较大,蒸发器一般竖直立在接水盘里。由于蒸发器前后压差的存在,蒸发器与接水盘之间的结构缝隙处会产生高速气流。接水盘里的冷凝水在缝隙处高速气流的作用下会产生飞溅的液滴,或者形成气泡,气泡破裂再形成飞溅液滴,以上情况都会造成接水盘的溢水现象。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在缝隙处涂抹硅胶进行密封,这种方案的缺点有两个:首先操作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其次彻底阻隔接水盘内水的流通,使得接水盘部分区域失去排水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水盘组件及列间空调,用以解决列间空调中,接水盘中存积的冷凝水容易在接水盘与蒸发器的结构缝隙处产生液滴、造成接水盘溢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水盘组件,包括接水盘和用于支撑蒸发器的支撑件,所述接水盘包括底板,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吸风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水口,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出风侧的侧壁上具有开口,所述通水口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板之间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密封海绵。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左侧板和右侧板、设置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的顶板及后侧板,所述蒸发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连接,所述通水口设置在所述后侧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后侧板的底部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通过所述密封海绵与所述底板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翻边朝向所述支撑件的内侧或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通水口的下端与所述翻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朝向出风侧的侧边上设置有折边。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为设置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的通口,所述通口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通水口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列间空调,包括蒸发器和风机,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风机的风路上,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接水盘组件,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接水盘组件及列间空调,包括接水盘和用于支撑蒸发器的支撑件,支撑件位于蒸发器的吸风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水口,支撑件位于蒸发器的出风侧的侧壁上具有开口,通水口与开口连通。当列间空调制冷运行时,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流入接水盘,蒸发器出风侧的冷凝水直接流入接水盘的排水口排出,而蒸发器吸风侧的冷凝水则通过通水口和开口进入出风侧区域,然后流入接水盘的排水口排出。由于支撑件与接水盘之间通过密封海绵密封,所以不会形成缝隙,也就不会产生由于缝隙处高速气流带出水滴飞溅的情况。并且,通水口尺寸较大,通过的风速较低,也不会形成水滴飞溅的情况。同时,通水口与开口的配合,也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支撑件在解决连接缝隙的问题的同时丧失一部分排水功能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蒸发器与接水盘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从吸风侧看);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发器与接水盘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从出风侧看);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100-接水盘,110-底板,111-排水口,120-侧壁,200-支撑件,210-左侧板,220-右侧板,230-顶板,240-后侧板,241-通水口,250-开口,260-折边,270-翻边,300-蒸发器,400-密封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接水盘组件,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蒸发器与接水盘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包括接水盘100和用于支撑蒸发器300的支撑件200。蒸发器300竖直设置在列间空调的风路上,从吸风侧进入的气流经蒸发器300换热后进入出风侧。优选的,蒸发器300相对于风路倾斜设置,以增大气流与蒸发器30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接水盘100包括底板110和设置在底板110四周的侧壁120,底板110上位于蒸发器300的出风侧设置有排水口111。

列间空调在制冷运行时,接水盘100内的冷凝水通过排水口111排出。支撑件200设置在底板110上。支撑件200位于蒸发器300的吸风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水口241,支撑件200位于蒸发器300的出风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250,通水口241与开口250连通。当列间空调制冷运行时,蒸发器300产生的冷凝水流入接水盘100,蒸发器300出风侧的冷凝水直接流入排水口111排出,而蒸发器300吸风侧的冷凝水在列间空调的风机作用下经过通水口241、再经开口250进入出风侧区域,最后流入排水口111排出。

由于支撑件200与接水盘100之间密封连接,所以蒸发器300与底板110之间不会形成缝隙,也就不会产生由于缝隙处高速气流而导致水滴飞溅的情况。并且通过通水口241与开口250的配合,也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支撑件200在解决连接缝隙的问题的同时丧失一部分排水功能的缺陷,实现整个接水盘100无排水死区。

具体的说,支撑件200与底板110之间通过密封海绵400实现密封连接,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硅胶密封相比,密封海绵400更易操作、密封质量更容易保证、且成本低。

参照图3和图4所示的支撑件200的结构示意图,支撑件200为适配蒸发器300的条状结构,其由左侧板210、右侧板220、顶板230及后侧板240围成,左侧板210和右侧板220相对设置,顶板230设置在左侧板210和右侧板220的顶部,后侧板240设置在左侧板210和右侧板220的后部,即后侧板240朝向吸风侧。左侧板210和右侧板220上分别设置有螺钉孔(未标示),蒸发器300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与左侧板210和右侧板220紧固连接,当蒸发器300安装至支撑件200上后,蒸发器300的底部与顶板230贴合。

进一步的,为了增强支撑件200的强度,使其能够可靠地支撑起蒸发器300,顶板230朝向出风侧的侧边上沿着向底板110延伸的方向设置有折边260,折边260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板210、右侧板220连接。优选的,为了便于加工,折边260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板210、右侧板220的端部连接。为了保证冷凝水的流动通畅性,需要保证折边260未覆盖开口250。

通水口241设置在后侧板240上,且通水口241的底部与底板110贴近,以便于吸风侧的冷凝水经通水口241进入出风侧,保证冷凝水的流动通畅性。多个通水口241沿后侧板24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本实施例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了4个通水口241。

进一步的,在实际应用中,通水口241的尺寸要足够大,以使得经过通水口241的风速不至于过高而导致冷凝水滴飞溅的情况。大尺寸的通水口241可以使流经通水口的风速较低,有效避免冷凝水滴飞溅的情况。

同样出于避免冷凝水滴飞溅的考虑,通水口241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优选为矩形,矩形的宽度沿平行于后侧板240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吸风侧的冷凝水更易经通水口241流入出风侧。

为了便于支撑件200与底板110之间的连接,在后侧板240的底部设置有翻边270,翻边270与底板110之间通过密封海绵400实现密封连接。进一步的,翻边270可以朝向支撑件200的内侧(即蒸发器300的出风侧),也可以朝向支撑件200的外侧(即蒸发器300的吸风侧)。本实施例选取翻边270朝向支撑件200的外侧。

当支撑件200设置有翻边270时,通水口241的底部与翻边270相连,这样便于吸风侧的冷凝水经过通水口241进入出风侧,以保证冷凝水的流动通畅性。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冷凝水从吸风侧进入出风侧的流动通畅性,开口250为设置在左侧板210和右侧板220之间的通口,通口的底部与底板110相连,即支撑件200朝向出风侧的一侧为开放状,折板260设置在通口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列间空调,包括蒸发器300、风机及如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接水盘组件。蒸发器300竖直设置在列间空调的风路上,蒸发器300设置在支撑件200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