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脑控制的沸腾式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1696发布日期:2019-01-08 22:16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基于电脑控制的沸腾式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水器,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脑控制的沸腾式开水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5783746U于2016年12月7日公开了一种沸腾式开水器,并具体公开了:包括电路控制器、底板、保温电热管、筒体、横隔板、沸腾室出水管、沸腾电热管、沸腾室水位电极、溢流管、沸腾室电极头、补水管、补水电磁阀、溢流通孔、热水泵、保温室电极头、保温室进水管、筒体上盖、保温室水位电极、竖隔板、开水出水管、沸腾室、保温室,所述沸腾式开水器由底板、筒体和筒体上盖形成密闭容器,所述筒体中部的半边设置以筒体内半径为半径的半圆型的横隔板,横隔板直径边连接竖隔板的下边,竖隔板的上边与筒体上盖的直径中线相接;所述横隔板、竖隔板与筒体构成的小空间形成沸腾室;筒体内沸腾室的以外的空间形成保温室;所述筒体上盖设置补水管、沸腾式电极头和保温室电极头,沸腾室水位电极一端连接沸腾室电极头,另一端置入沸腾室高中低不同高度;保温室水位电极一端连接保温室电极头,另一端置入保温室高中低不同高度;所述补水管一端焊接定位在筒体上盖,在筒体上盖对应的位置设置与补水管内径相当的通孔,使补水管中空穿过通孔与沸腾室连通,补水管的另一端接驳补水电磁阀,补水电磁阀另一端接驳自来水管;所述竖隔板上方靠近筒体上盖设置一溢流通孔,所述沸腾室上部紧靠筒体上盖下方设置溢流管;所述沸腾室底部设置沸腾电热管和沸腾室出水管,保温室上部设置保温室进水管;沸腾室出水管和保温室进水管通过热水泵连接;所述保温室底部底板上方相向对应设置开水出水管和保温电热管。该结构实质是两个均具备加热功能的水箱的组成,水在一腔室内完成加热后再输送至另一腔室继续加热,水的输送行程长,热损耗较大,需要设置两根以上发热管,导致制造成本高,而且能耗高。

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加热效率高、水的输送路线合理、制造成本低、性能可靠、能保证热水可持续供应、全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的基于电脑控制的沸腾式开水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基于电脑控制的沸腾式开水器,包括水箱和发热体,发热体设置于水箱内腔,水箱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出水管上设置有取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腔分为储水室、加热室和热水室,储水室、热水室和加热室自上往下依次设置,进水管连通储水室,出水管连通热水室;储水室通过冷水管连通加热室,加热室通过热水管连通热水室,发热体设置于加热室;所述沸腾式开水器还包括微电脑模块,该微电脑模块控制连接进水阀和/或发热体,微电脑模块根据预设程序控制进水阀和/或发热体定时配合工作。

所述储水室内设置有冷水高位探针和冷水低位探针,以实时检测储水室内的水位,微电脑模块分别控制连接冷水高位探针和冷水低位探针、并根据冷水高位探针反馈的信号控制进水阀停止工作、或根据冷水低位探针反馈的信号控制进水阀启动工作。

所述热水室内设置有热水高位探针,以实时检测热水室内的水位,微电脑模块控制连接热水高位探针、并根据热水高位探针反馈的信号控制发热体停止工作。

所述冷水管至少部分经过热水室内腔,以对冷水管内的冷水进行预加热。

所述热水管的出水端外侧包覆有混汽罩,热水管的外壁及出水端与混汽罩内壁之间有间隙,热水管输送的热水经混汽罩进入热水室。

所述混汽罩至少部分伸入储水腔内。

所述水箱外壁包覆有保温层。

所述发热体包括煮水电热管和保温电热管,煮水电热管和保温电热管分别连接微电脑模块上的控制电路;微电脑模块上的控制电路还连接有缺水电极和/或满水电极和/或保温电极和/或温度传感器。

本沸腾式开水器还包括外壳,水箱位于外壳内腔,外壳与水箱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水箱通过支撑连接组件可拆卸的安装于外壳内腔。

所述支撑连接组件包括支撑块,支撑块呈L形,其一端拆卸式装配于外壳顶部的开口边缘处、另一端连接于水箱外壁。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箱中设置储水室、加热室和热水室,使水能有序输送,并不同腔室内的水进行相适应的处理,整体结构简单合理,如:储水室内的水可实现预加热效果,其能提高后续的加热效率,且降低发热体的能耗;加热室内的水在发热体的作用下加热至沸腾,并利用大气压向热水室输送;热水室内的水对冷水进行预加热;本沸腾式开水器的控制全由微电脑模块控制,其通过不同水位探针实时检测相应腔室内的水位,本检测方式灵敏度高、精准度好;微电脑模块可根据反馈的信息,按预设的程序进行控制工作,使本开水器达到智能化、自动化工作,有效确保开水器的工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水箱的内部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220V的电气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380V的电气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整机的内部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4,本基于电脑控制的沸腾式开水器,包括水箱1和发热体2,发热体2设置于水箱1内腔,水箱1连接进水管4和出水管12,进水管 4上设置有进水阀3,出水管12上设置有取水开关13;其特征在于:水箱1 内腔分为储水室1.1、加热室1.2和热水室1.3,储水室1.1、热水室1.3和加热室1.2自上往下依次设置,进水管4连通储水室1.1,出水管12连通热水室1.3;储水室1.1通过冷水管5连通加热室1.2,加热室1.2通过热水管6 连通热水室1.3,发热体2设置于加热室1.2;沸腾式开水器还包括微电脑模块,该微电脑模块控制连接进水阀3和/或发热体2,微电脑模块根据预设程序控制进水阀3和/或发热体2定时配合工作。本结构通过在水箱1中设置储水室1.1、加热室1.2和热水室1.3,使水能有序输送,并不同腔室内的水进行相适应的处理,整体结构简单合理;而且只需在加热室内设置发热体即可对水实现预热和加热效果,能耗少,成本低。

进一步说,储水室1.1内设置有冷水高位探针8和冷水低位探针9,以实时检测储水室1.1内的水位,微电脑模块分别控制连接冷水高位探针8和冷水低位探针9、并根据冷水高位探针8反馈的信号控制进水阀3停止工作、或根据冷水低位探针9反馈的信号控制进水阀3启动工作。当冷水高位探针 8感应到水位时,代表储水室1.1内水位达到峰值,微电脑模块随即控制进水阀3停止工作,避免储水室1.1受高压爆裂;当冷水低位探针9感应到水位时,代表储水室1.1内水位达到最低位,微电脑模块随即控制进水阀3启动工作,确保储水室1.1内有足够的水。

进一步说,热水室1.3内设置有热水高位探针10,以实时检测热水室1.3 内的水位,微电脑模块控制连接热水高位探针10、并根据热水高位探针10 反馈的信号控制发热体2停止工作。当热水高位探针10感应到水位时,代表热水室1.3内的水位达到峰值,微电脑模块随即控制发热体2或进水阀3 停止工作,避免热水室1.3受高压爆裂。

本沸腾式开水器的控制全由微电脑模块控制,其通过不同水位探针实时检测相应腔室内的水位,本检测方式灵敏度高、精准度好;微电脑模块可根据反馈的信息,按预设的程序进行控制工作,使本开水器达到智能化、自动化工作,有效确保开水器的工作效果。

进一步说,冷水管5经过热水室1.3内腔后,再进入加热室1.2,冷水输送期间,可有效的对冷水管5内的冷水进行预加热,使进入加热室1.2的水带一定温度,进而提高后续加热的效率,还可降低发热体2的功率,减少能耗。

进一步说,热水管6的出水端外侧包覆有混汽罩7,热水管6的外壁及出水端与混汽罩7内壁之间有间隙,热水管6输送的热水经混汽罩7进入热水室1.3。加热室1.2内沸腾的水在压力作用下进入热水管6、并往上输送,最后在热水管6的出水端达到井喷效果,混汽罩7有效收集井喷的沸水及期间产生的水蒸汽,使沸水与水蒸汽混合,避免水蒸汽蒸发而减少热水的制水量。

进一步说,混汽罩7至少部分伸入储水腔内,使混汽罩7对储水室1.1 内的冷水具备预加热效果。

进一步说,水箱1外壁包覆有保温层11,对水箱1内的沸水有效保温,同时还可避免温度过高的水箱1表面造成烫伤事故。

进一步说,本沸水式开水器可在220V和380V下工作:参见图2,220V 状态下,发热体2包括第一煮水电热管EH1和保温电热管EH4,第一煮水电热管EH1和保温电热管EH4分别连接微电脑模块上的控制电路KJ;微电脑模块上的控制电路KJ还连接有缺水电极T1、满水电极T2、保温电极T3和温度传感器CT;参见图3,380V状态下,发热体2包括第一煮水电热管EH1、第二煮水电热管EH2、第三煮水电热管EH3和保温电热管EH4,第一煮水电热管EH1和第二煮水电热管EH2相互串联连接,第三煮水电热管EH3与第一煮水电热管EH1和第二煮水电热管EH2并联连接;各煮水电热管和保温电热管EH4分别连接微电脑模块上的控制电路KJ;微电脑模块上的控制电路KJ还连接有缺水电极T1、满水电极T2、保温电极T3和温度传感器CT。

进一步说,本沸水式开水器还包括外壳14,水箱1位于外壳14内腔,外壳14与水箱1之间留有间隙15;水箱1通过支撑连接组件可拆卸的安装于外壳14内腔;支撑连接组件包括一块以上支撑块16,支撑块16呈L形,其一端拆卸式装配于外壳14顶部的开口边缘处、另一端连接于水箱1外壁。水箱1与外壳14的拆卸式连接,可使水箱1单独拆卸,方便日后进行维护和保养等处理。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