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0653发布日期:2019-01-29 17:4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中只配有制冷、制热的装置,未配有更换室内空气的新风功能的装置。当室内空气出现浑浊、不符合健康要求的废、毒气体时,不能直接更换室外新鲜的空气。只能通过打开窗户、门等进行换气,这样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流失,造成能源浪费及空调制冷、制热效果变差。此时,则需要安装需有全热交换器的排风功能的空调。

因全热交换器具有过滤功能,使用一定时间后,需要进行更换,防止二次污染。目前空调器的新风设备,其全热交换器的安装结构复杂,不方便拆卸,同时全热交换器在风机的影响下其位置容易发生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装置的热交换芯体容易发生移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包括:新风壳体、热交换芯体和止挡件,新风壳体由多个壁板拼接而成;新风壳体内具有用于安装热交换芯体的第一容纳腔,热交换芯体可拆卸地置于第一容纳腔内,以使进入新风壳体内的新风和污风在热交换芯体内发生热交换;止挡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新风壳体上,并在热交换芯体安装在第一容纳腔内时,止挡件与热交换芯体限位接触,以将热交换芯体止挡于第一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新风壳体包括第一壁板,第一壁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容纳腔与第一安装孔连通,以使热交换芯体通过第一安装孔放入第一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止挡件具有用于避让热交换芯体以使热交换芯体安装在第一容纳腔内的安装位置和将热交换芯体止挡在第一容纳腔内的止挡位置,当止挡件位于止挡位置时,止挡件至少部分地遮挡第一安装孔。

进一步地,第一壁板上设有卡设组件,止挡件可移动地插设在卡设组件内。

进一步地,止挡件为多个,多个止挡件环绕第一安装孔设置;卡设组件为多个,多个卡设组件与多个止挡件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止挡件为两个,第一安装孔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卡设组件,一个止挡件与位于第一安装孔一侧的卡设组件卡接,另一个止挡件与位于第一安装孔另一侧的卡设组件卡接。

进一步地,止挡件具有插设部,卡设组件具有与插设部相对应的卡设部,卡设部具有卡槽,插设部插入卡槽内;止挡件具有多个插设部,卡设组件具有多个卡设部,多个插设部对应地插设在多个卡设部内。

进一步地,新风装置还包括:定位件,定位件设置在第一壁板上,以在止挡件位于止挡位置时对止挡件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新风壳体内设置有新风通道,新风通道具有新风进口端和新风出口端,热交换芯体与新风通道连通,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新风进口端和热交换芯体之间的新风通道上,以对进入热交换芯体的新风进行过滤;其中,新风壳体内具有用于容纳第一过滤网的第二容纳腔,新风壳体包括第一壁板,第一壁板上设有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安装孔,第一过滤网通过第二安装孔进入第二容纳腔,止挡件与第一过滤网限位接触,以将第一过滤网止挡于第二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设置在热交换芯体和新风出口端之间的新风通道上,以对排入室内的新风再次过滤;其中,新风壳体内具有用于容纳第二过滤网的第三容纳腔,新风壳体包括第一壁板,第一壁板上设有与第三容纳腔连通的第三安装孔,第二过滤网通过第三安装孔进入第三容纳腔,止挡件与第二过滤网限位接触,以将第二过滤网止挡于第三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新风装置和制冷制热装置,新风装置为上述的新风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新风装置的新风壳体多个壁板拼接而成,热交换芯体设置在新风壳体内,以使进入新风壳体的新风和污风在热交换芯体内发生能量交换,为了将热交换芯体固定在新风壳体内,新风装置内设有安装热交换芯体的第一容纳腔,同时在新风装置在新风壳体上还设置了止挡件,止挡件可拆卸或可移动地设置在新风壳体上,以将热交换芯体限位在第一容纳腔内,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装置的热交换芯体容易发生移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壁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止挡件位于止挡位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新风装置A-A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止挡件位于安装位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装置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新风装置B-B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新风壳体;11、第一壁板;111、第一安装孔;112、第二安装孔;113、第三安装孔;12、卡设组件;14、安装挡筋;15、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20、热交换芯体;30、止挡件;31、插设部;40、定位件;50、第一过滤网;60、第二过滤网;70、推拉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6,该新风装置包括:新风壳体10、热交换芯体20和止挡件30,新风壳体10由多个壁板拼接而成;新风壳体10内具有用于安装热交换芯体20的第一容纳腔,热交换芯体20可拆卸地置于第一容纳腔内,以使进入新风壳体10内的新风和污风在热交换芯体20内发生热交换;止挡件30可移动地设置在新风壳体10上,并在热交换芯体20安装在第一容纳腔内时,止挡件30与热交换芯体20限位接触,以将热交换芯体20止挡于第一容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新风装置的新风壳体10多个壁板拼接而成,热交换芯体20设置在新风壳体10内,以使进入新风壳体10的新风和污风在热交换芯体20内发生能量交换,为了将热交换芯体20固定在新风壳体10内,新风装置内设有安装热交换芯体20的第一容纳腔,同时在新风装置在新风壳体10上还设置了止挡件30,止挡件30可拆卸或可移动地设置在新风壳体10上,以将热交换芯体20限位在第一容纳腔内,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装置的热交换芯体容易发生移动的问题。

新风壳体10包括第一壁板11,第一壁板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1,第一容纳腔与第一安装孔111连通,以使热交换芯体20通过第一安装孔111放入第一容纳腔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新风壳体10的多个壁板包括第一壁板11,在第一壁板11上设有能使热交换芯体20通过的第一安装孔111,在安装热交换芯体20时,将热交换芯体20从第一壁板11的第一安装孔111中插入新风装置内的第一容纳腔中。

止挡件30具有用于避让热交换芯体20以使热交换芯体20安装在第一容纳腔内的安装位置和将热交换芯体20止挡在第一容纳腔内的止挡位置,当止挡件30位于止挡位置时,止挡件30至少部分地遮挡第一安装孔111。

如图2和图4所示,图2中新风装置的止挡件30位于止挡位置,此时,止挡件30部分地遮挡第一安装孔111,以使热交换芯体20不能从第一安装孔111中移出;图4中的止挡件30位于打开状态,即安装热交换芯体时的状态,此时,热交换芯体20能自由通过第一安装孔进入第一容纳腔或移出第一容纳腔进行拆卸。

第一壁板11上设有卡设组件12,止挡件30可移动地插设在卡设组件12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壁板11上设置卡设组件12,止挡件30可移动地插设在卡设组件12内,从而实现了止挡件30相对第一壁板11进行移动的功能。

止挡件30为多个,多个止挡件30环绕第一安装孔111设置;卡设组件12为多个,多个卡设组件12与多个止挡件30一一对应地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新风装置设有多个止挡件30,第一安装孔111具体为方孔,还可为其他多边形或圆形,以方孔为例,多个卡设组件12沿方孔的边设置,从而使得止挡件30能方便的遮挡第一安装孔111。

止挡件30为两个,第一安装孔111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卡设组件12,一个止挡件30与位于第一安装孔111一侧的卡设组件12卡接,另一个止挡件30与位于第一安装孔111另一侧的卡设组件12卡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风装置设有两个止挡件30,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孔111的相对的两侧,一个止挡件30与一侧边对应设置,以遮挡第一安装孔111的一侧边。

止挡件30具有插设部31,卡设组件12具有与插设部31相对应的卡设部,卡设部具有卡槽,插设部31插入卡槽内;止挡件30具有多个插设部31,第一壁板11上设置有与多个插设部31对应多个卡设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止挡件30包括两个插设部31,卡设组件12包括两个卡设部两个插设部31分别插设在两个卡设部的卡槽内实现限位移动。

新风装置还包括:定位件40,定位件40设置在第一壁板11上,以在止挡件30位于止挡位置时对止挡件30进行定位。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风装置还包括定位件40,定位件40设置在第一壁板11上,当止挡件30位于止挡位置时,定位件40将其定位在止挡位置处,进一步的,在止挡件30上设有用于定位件40穿过的定位孔,当止挡件30位于止挡位置时,定位件40穿过定位孔,以对止挡件30进行定位。

新风壳体10内设置有新风通道,新风通道具有新风进口端和新风出口端,热交换芯体20与新风通道连通,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网50,第一过滤网50设置在新风进口端和热交换芯体20之间的新风通道上,以对进入热交换芯体20的新风进行过滤;其中,新风壳体10内具有用于容纳第一过滤网50的第二容纳腔,新风壳体10包括第一壁板11,第一壁板11上设有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安装孔112,第一过滤网50通过第二安装孔112进入第二容纳腔,止挡件30与第一过滤网50限位接触,以将第一过滤网50止挡于第二容纳腔内。

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网60,第二过滤网60设置在热交换芯体20和新风出口端之间的新风通道上,以对排入室内的新风再次过滤;其中,新风壳体10内具有用于容纳第二过滤网60的第三容纳腔,新风壳体10包括第一壁板11,第一壁板11上设有与第三容纳腔连通的第三安装孔113,第二过滤网60通过第三安装孔113进入第三容纳腔,止挡件30与第二过滤网60限位接触,以将第二过滤网60止挡于第三容纳腔内。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风壳体10内设置有新风通道,新风通道具有新风进口端和新风出口端,热交换芯体20设置在新风进口端和新风出口端之间的新风通道上,本实施例中在热交换芯体20两侧的新风通道上还设置了第一过滤网50和第二过滤网60,同时在第一容纳腔的两侧相应的设置有安装第一过滤网50的第二容纳腔和安装第二过滤网60的第三容纳腔;在第一壁板11上设有与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止挡件30的两端延伸至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的侧边,以同时将第一过滤网50和第二过滤网60止挡在各自的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止挡件30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止挡段,三个止挡段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的侧边,各自安装孔侧边上的止挡件30分别用于遮挡对应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新风装置和制冷制热装置,新风装置为上述的新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制冷制热装置和上述的新风装置,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不仅具有制冷制热功能,同时还具有更换室内空气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过滤网50、第二过滤网60和热交换芯体20与第一壁板11相对应的一侧设有推拉部70,以便于将各自本体从容纳腔内移出。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之间均设有限制热交换芯体20左右移动的第二隔板16和限制热交换芯体上下移动的安装挡筋14,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装置内还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对的第一隔板15,第一隔板15与止挡件30配合以限制热交换芯体20在新风装置的前后方向进行移动。

上述第二隔板16和安装挡筋14均成对的设置在新风装置内,第二隔板16、安装挡筋14以及第一隔板15配合以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和第三容纳空间。

当需要安装热交换芯体20时,首先将两个止挡件30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直到移动至不遮挡第一安装孔111,以使热交换芯体20自由通过第一安装孔111进入或移出第一容纳腔内。

安装好热交换芯体20后,需要对热交换芯体20进行固定,此时,使两个止挡件30相向移动,以使止挡件30部分地遮挡第一安装孔111,进而使热交换芯体20无法自由通过第一安装孔111。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新风装置的新风壳体10多个壁板拼接而成,热交换芯体20设置在新风壳体10内,以使进入新风壳体10的新风和污风在热交换芯体20内发生能量交换,为了将热交换芯体20固定在新风壳体10内,新风装置内设有安装热交换芯体20的第一容纳腔,同时在新风装置在新风壳体10上还设置了止挡件30,止挡件30可拆卸或可移动地设置在新风壳体10上,以将热交换芯体20限位在第一容纳腔内,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装置的热交换芯体容易发生移动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