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冷凝换热管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7710发布日期:2019-03-05 18:1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汽冷凝换热管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冷凝换热管束。



背景技术:

蒸汽冷凝换热管束主要是利用高温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对流过的冷水进行加热,进而实现连续加热管内水的效果,现有的蒸汽冷凝换热管束在一根换热管上往往采用单通道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结构换热效率偏低,而且容易造成热量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高效的一种蒸汽冷凝换热管束。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蒸汽冷凝换热管束,包括同轴心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保温隔层;所述外管和内管相对地面倾斜设置;

所述内管的管内同轴心设置有换热外管,所述换热外管的管内同轴心设置有换热内管;所述内管的内壁与所述换热外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水分流通道,所述换热外管内壁与所述换热内管外壁之间形成两端部封闭的蒸汽冷凝通道,所述换热内管的管内为贯通的第二水分流通道;

所述内管的管内矮侧端形成分流腔,所述内管的管内高侧端形成合流腔;所述第一水分流通道和第二水分流通道的矮端共同连通连接分流腔,所述第一水分流通道和第二水分流通道的高端共同连通连接合流腔;

还包括冷水进水管、热水出水管、高温蒸汽导入管和冷凝水出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分流腔,所述热水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合流腔,所述高温蒸汽导入管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蒸汽冷凝通道的高侧端,所述冷凝水出水管连通于所述蒸汽冷凝通道的矮侧端。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冷凝通道内成螺旋状盘旋设置有蒸汽引流螺旋帯,所述蒸汽引流螺旋帯的螺旋内圈一体化连接所述换热内管的外壁,所述蒸汽引流螺旋帯的螺旋外圈一体化连接所述换热外管的内壁;所述蒸汽引流螺旋帯将所述蒸汽冷凝通道分割成螺旋蒸汽冷凝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内填充有保温棉,所述蒸汽引流螺旋帯为导热金属材质;所述换热内管的管内壁面上凸起设置有网状散热条纹。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外管和换热内管的矮侧端一体化同轴心连接有外壁为锥面的引流环,所述引流环的细端同轴心朝向所述冷水进水管的出口。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采用水流双通道的结构,使蒸汽冷凝通道的内侧和外侧都流过待加热的冷水,进而使蒸汽冷凝通道的蒸汽充分冷凝放热;而且设置保温隔层结构有效防止热量散失。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剖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端处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轴切面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至3所示的一种蒸汽冷凝换热管束,包括同轴心的外管3和内管5,所述外管3和内管5之间形成保温隔层4,本实施例中,保温层4内填充有玻璃纤维材质的保温棉;所述外管3和内管5相对地面倾斜设置;倾斜设置是为了其蒸汽冷凝通道8内的高温水蒸气在发生冷凝之后,其斜度使冷凝水能顺着倾斜方向下流至冷凝水出水管16中,防止冷凝水在蒸汽冷凝通道8中过长的滞留,影响冷凝换热效率。

所述内管5的管内同轴心设置有换热外管7,所述换热外管7的管内同轴心设置有换热内管10;所述内管5的内壁与所述换热外管7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水分流通道6,所述换热外管7内壁与所述换热内管10外壁之间形成两端部封闭的蒸汽冷凝通道8,所述换热内管10的管内为贯通的第二水分流通道11;所述内管5的管内矮侧端形成分流腔2,所述内管5的管内高侧端形成合流腔12;所述第一水分流通道6和第二水分流通道11的矮端共同连通连接分流腔2,所述第一水分流通道6和第二水分流通道11的高端共同连通连接合流腔12;采用水流双通道的结构,使蒸汽冷凝通道8的内侧和外侧都流过待加热的冷水,进而使蒸汽冷凝通道8的蒸汽充分冷凝放热;而且内管5外还设置保温隔层4结构有效防止热量散失。

还包括冷水进水管1、热水出水管13、高温蒸汽导入管17和冷凝水出水管16;所述冷水进水管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分流腔2,所述热水出水管1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合流腔12,所述高温蒸汽导入管17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蒸汽冷凝通道8的高侧端,所述冷凝水出水管16连通于所述蒸汽冷凝通道8的矮侧端,蒸汽冷凝通道8内的高温水蒸气在发生冷凝之后,其斜度使冷凝水能顺着倾斜方向下流至冷凝水出水管16中,防止冷凝水在蒸汽冷凝通道8中过长的滞留,影响冷凝换热效率。

所述蒸汽冷凝通道8内成螺旋状盘旋设置有蒸汽引流螺旋帯9,所述蒸汽引流螺旋帯9的螺旋内圈一体化连接所述换热内管10的外壁,所述蒸汽引流螺旋帯9的螺旋外圈一体化连接所述换热外管7的内壁;所述蒸汽引流螺旋帯9将所述蒸汽冷凝通道8分割成螺旋蒸汽冷凝通道,蒸汽引流螺旋帯9在增加蒸汽冷凝通道8内的换热面积的同时还有效增加了高温蒸汽在蒸汽冷凝通道8的行程,使蒸汽冷凝过程更加充分。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本实施例的蒸汽引流螺旋帯9为导热金属材质;所述换热内管10的管内壁面上凸起设置有网状散热条纹。

所述换热外管7和换热内管10的矮侧端一体化同轴心连接有外壁为锥面的引流环15,所述引流环15的细端同轴心朝向所述冷水进水管1的出口,引流环15的锥面导向作用使分流腔2在分流过程中更加均匀的分流冷水至第一水分流通道6和第二水分流通道11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