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5324发布日期:2019-01-15 22:4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移动空调内安装有室内侧换热器,该室内侧换热器与室内环境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室内环境制冷或制热。移动空调的外壳开设有与室内侧换热器对应的进风口,该进风口位置处安装有空气清新网,以在空调运行时,利用空气清新网净化进风气流。但是,传统的移动空调,通常是将空气清新网正对进风口设置,使得空气清新网对进风气流产生的风阻较大,造成较大的风能损失。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移动空调,旨在减小空气清新网对进风气流产生的风阻,减小风能损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空调,所述移动空调包括外壳及滤网组件;所述外壳包括面板、背板及侧板;所述面板设有出风口,所述背板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第一进风口;所述侧板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滤网组件包括空气清新网,所述空气清新网设置在所述背板和所述侧板的拐角位置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优选地,所述滤网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处;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优选地,所述滤网组件还包括滤网安装架,所述滤网安装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及第三框架,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网安装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空气清新网安装于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滤网安装于所述第三框架。优选地,所述滤网安装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第四框架;所述第四框架的与所述第二框架连接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三框架倾斜。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四框架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α1,α1∈[120°,160°]。优选地,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四框架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α2,α2∈[130°,160°]。优选地,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α3,α3∈[120°,160°]。优选地,所述外壳设有供滤网安装架安装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自所述第一进风口延伸至所述第二进风口,且所述安装槽的一端具有供所述滤网安装架插入的插口。优选地,所述滤网安装架具有自所述插口插入所述安装槽内部的内端,以及显露在所述插口外侧的外端,所述外端设置有止挡结构。优选地,所述止挡结构包括与所述插口外缘抵接的止挡部,以及自所述止挡部的外缘背向所述止挡部方向延伸出的手持部。优选地,所述第二框架的两侧设有限位扣,所述空气清新网通过所述限位扣限位安装于所述第二框架上。优选地,所述限位扣包括自所述第二框架凸设的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末端朝向所述安装位另一侧凸设的限位部。优选地,所述第二框架的下端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支撑所述空气清新网的端部。优选地,所述空气清新网为银离子过滤网。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空气清新网安装在背板和侧板之间的拐角位置,在所述移动空调工作的过程中,部分气流从所述背板上的第一进风口吹向后换热器,部分气流从侧板上的第二进风口吹向后换热器,而在背板和侧板之间的拐角位置,气流较少。由于所述空气清新网设置在背板和侧板之间的拐角位置,从而可避免气流直吹空气清新网,进而减少空气清新网对进风气流产生的风阻,减少风能损失。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空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移动空调的后视图;图4为图3中沿I-I线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3中滤网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滤网安装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沿II-II线的剖视图;图9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移动空调242第二框架110外壳243第三框架111面板244第四框架112背板250止挡结构113侧板251止挡部120室内侧换热器252手持部130贯流风轮260限位扣140排风管261连接部200滤网组件262限位部210空气清新网270支撑台220第一过滤网112a第一进风口230第二过滤网113a第二进风口240滤网安装架112b第三进风口241第一框架113b第四进风口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空调,所述移动空调减小空气清新网对进风气流产生的风阻,减小风能损失。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1至9中,实线箭头指示的是槽、孔或空间;虚线箭头指示的是气体流动的方向;图1中示出的坐标系中,x轴的正方向为后,x轴的负方向为前;y轴的正方向为左,y轴的负方向为右;z轴的正方向为上,z轴的负方向为下。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空调100,移动空调100包括外壳110以及滤网组件200;其中,外壳110包括面板111、背板112和侧板113,面板111设有出风口(未图示),背板112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2a,侧板113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13a。滤网组件200包括安装在外壳110内的空气清新网210,空气清新网210设置在背板112和侧板113的拐角位置上,且位于第一进风口112a和第二进风口113a之间。具体而言,移动空调200还包括安装在外壳110内的室内侧换热器120、室外侧换热器(未图示)、贯流风轮130及离心风轮(未图示)。室内侧换热器120和室外侧换热器呈上下向排布于外壳110内,且室内侧换热器120呈弯曲状设置,并形成有面向第一进风口112a的后换热器121,以及面向第二进风口113a的侧换热器122。贯流风轮130邻近室内侧换热器120,且由室内侧换热器120的后换热器121和侧换热器122,呈半包围状包围。所述离心风轮邻近所述室外侧换热设置,并通过排风管140,将室外环境和背板112上的第三进风口112b、侧板113上的第四进风口113b连通。移动空调100工作时,室内环境的部分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2a、第二进风口113a进入外壳110内,并在外壳110内与室内侧换热器120换热,换热后的气流在贯流风轮130的驱动下,从所述出风口吹向室内,实现制冷或湿热。同时,室内环境的部分气流从第三进风口112b、第四进风口113b进入外壳110内,并在外壳110内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换热,换热后的气流在所述离心风轮的驱动下,从所述排风管140向室外环境排出。在上述移动空调100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室内侧换热气流而言,部分气流从背板112上的第一进风口112a吹向后换热器121,部分气流从侧板113上的第二进风口113a吹向侧换热器122,而在背板112和侧板113之间的拐角位置上,气流较少。因此,将空气清新网210设置在背板112和侧板113之间的拐角位置,可避免气流直吹空气清新网210,进而减少空气清新网210对进风气流产生的风阻。应说明的是,空气清新网210为能够释放离子,并通过释放的离子起到杀菌、抗菌、分解空气中的有机物的滤网。例如,空气清新网210为银离子过滤网,该银离子过滤网向进风气流释放银离子,银离子主要起催化作用,空气中的氧分子遇银离子催化会产生一定量的O3,即臭氧,有杀菌抑菌消毒作用。银离子具有抗菌长效性好高效广谱、安全环保以及无色无味、无毒无害等独特优势。再例如,空气清新网210为负离子过滤网,该负离子过滤网向进风气流释放负离子,增加进风气流中的负离子含量,一方面可净化进风气流,另一方面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作用。为避免其他杂物落入外壳110内部,在此,第一进风口112a、第二进风口113a、第三进风口112b及所述第四进风口113b设置有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与外壳110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空气清新网210安装在背板112和侧板113之间的拐角位置,可避免进风气流直吹空气清新网210,进而减少空气清新网210对进风气流产生的风阻,减少风能损失。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滤网组件200包括第一过滤网220和第二过滤网230,第一过滤网220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12a处;第二过滤网230设置在第二进风口113a处。具体而言,第一过滤网220和第二过滤网230采用常规过滤粉尘等杂物的过滤网,该过滤网相较于空气清新网210而言,可具有较大的孔径,对进风气流产生的风阻较小。第一过滤网220、第二过滤网230及空气清新网210此三者,可以分别单独地安装到相应的进风口;或者此三者一体设置,以共同安装或拆卸。请参阅图4、图6至图8,在此,为便于拆卸与安装,优选地,滤网组件200还包括滤网安装架240,滤网安装架2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241、第二框架242及第三框架243,其中,第一过滤网220安装于第一框架241;空气清新网210安装于第二框架242;第二过滤网230安装于第三框架243。通过滤网安装架240,可将第一过滤网220、第二过滤网230及空气清新网210三者连接为一体,用户可将此三者一次性共同安装或拆卸,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极便于用户对滤网进行更换或请洗。对于滤网安装架240的安装方式,并不设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0设有供滤网安装架240安装的安装槽(未图示),所述安装槽自第一进风口112a延伸至第二进风口113a,且所述安装槽的一端具有供滤网安装架240插入的插口。请参阅图4和图6,装配时,首先将第一过滤网220、第二过滤网230及空气清新三者依次安装在滤网安装架240上的相应位置;然后将滤网安装架240的一端自所述插口插入所述安装槽内,并推动滤网安装架240,使得其顺沿所述安装槽的延伸方向逐渐进入所述安装槽内,直至滤网安装架240上的第一过滤网220与第一进风口112a对应,第二过滤网230与第二进风口113a对应,空气清新网210与背板112和侧板113之间的拐角位置对应。当然,所述安装槽并不是必须的。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滤网安装架240也可直接卡入到外壳110内部。请参阅图8,基于上述实施例,考虑到,若第一框架241和第二框架242直接呈夹角设置,则第一框架241向第二框架242过渡较明显,第一框架241和第二框架242的连接位置处(明显的棱角),较为靠近背板112和侧板113的拐角位置,可能会干涉到该拐角位置,而难以滤网安装继续向安装槽内侧。故而优选地,滤网安装架240还包括连接第一框架241和第二框架242的第四框架244;第四框架244的与第二框架242连接的一端,朝向第三框架243倾斜。请参阅图8,具体而言,第一过滤网220自第一框架241延伸至第四框架244,以增大过滤面积。通过第四框架244,第一框架241向第二框架242过渡减缓,第一框架241和第二框架242的连接位置处(棱角较为平缓),较为远离背板112和侧板113的拐角位置,不易会干涉到该拐角位置,进而便于用户拆装滤网安装架240。请参阅图8,在此,还考虑到,若第一框架241与第四框架244的连接处,所形成的棱角较陡,则该位置较容易与所述安装槽侧壁发生干涉,安装阻力较大。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优选地,第一框架241与第四框架244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α1,α1∈[120°,160°],如此,可确保第一框架241与第四框架244之间的连接处,所形成的棱角较为平缓,以避免与所述安装槽侧壁发生干涉。至于α1的具体数值,可依据实际情况设计,例如,125°、130°、135°、140°、145°、150°或155°等均可。请参阅图8,同样地,为了确保第二框架242与第四框架244之间的连接处,所形成的棱角较为平缓,以避免与所述安装槽侧壁发生干涉,在此优选,第二框架242与第四框架244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α2,α2∈[130°,160°],例如,α2的具体数值可取130°、135°、140°、145°、150°或155°等。请参阅图8,基于上述同样的理由,为了确保第二框架242与第三框架243之间的连接处,所形成的棱角较为平缓,以避免与所述安装槽侧壁发生干涉,在此优选,第二框架242与第三框架243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α3,α3∈[120°,160°],例如,α2的具体数值可取125°、130°、135°、140°、145°、150°或155°等。请参阅图4至图6,基于上述实施例,为防止滤网安装架240完全伸入到所述安装槽内,而难以取出,在此优选,滤网安装架240具有自所述插口插入所述安装槽内部的内端,以及显露在所述插口外侧的外端,所述外端设置有止挡结构250。止挡结构250与所述插口的外缘抵接,可防止滤网安装架240完全伸入到所述安装槽内,进而用户通过手持止挡结构250,即可将滤网安装架240拉出。至于止挡结构250的具体形状结构,在此不设具体限定。止挡结构250可以是止挡快或者止挡板。具体在此,止挡结构250包括与所述插口外缘抵接的止挡部251,以及自止挡部251的外缘背向止挡部251方向延伸出的手持部252。具体而言,止挡部251与所述插口外缘抵接的抵接面积较大,有利于止挡滤网安装架240完全伸入到所述安装槽内。手持部252可供用户手持拉动或推动滤网安装架240,极便于用户拆装滤网安装架240。对于第一过滤网220的安装方式,较为常见,例如可通过卡扣结构、插槽结构等方式安装在第一框架241上。对于第二过滤网230的安装方式,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插槽结构等方式安装在第三框架243上。在此不一一详述。请参阅图6、图7及图9,对于空气清新网210安装的安装方式,第二框架242的两侧设有限位扣260,空气清新网210通过限位扣260限位安装于第二框架242上。具体在此,第二框架242两相对侧均设有多个限位扣260,第二框架242每一侧上的多个限位扣260沿上下依次间隔排布。当将空气清新网210安装至第二框架242时,限位扣260扣持于空气清新网210的侧面,以将空气清新网210限位在第二框架242上。请参阅图6、图7及图9,优选地,限位扣260包括自第二框架242凸设的连接部261,以及自连接部261末端朝向所述安装位另一侧凸设的限位部262。连接部261和限位部262之间限定出供空气清新网210的侧部插入空间。通过连接部261,可增强限位扣260的强度;通过限位部262可有效防止空气清新网210外脱。请参阅图6至图8,进一步地,为防止空气清新网210从第二框架242的下端脱落,在第二框架242的下端设有支撑台270,支撑台270支撑空气清新网210的端部,从而防止空气清新网210从第二框架242的下端脱落。至于支撑台270的数量,则不设限定,支撑台270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在此,支撑台27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台270沿第二框架242的端边间隔排布。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