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三回程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2944发布日期:2019-03-02 02:19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三回程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立式三回程锅炉。



背景技术:

在我国特别是用作燃煤、燃烧木柴的锅炉产品大多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廉,锅炉尾部排烟温度很高的“直冲式”锅炉。燃料浪费极大,热效率不高。能效比极不合理成了大多数立式锅炉的通病。

为积极响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0年8月30日颁布的《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的相关精神,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锅炉及其系统能源转换利用效率,以满足锅炉产品安全、节能、环保的要求,是锅炉行业面前迫在眉睫而又崇高的历史使命。随着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的实施,开发节能、环保的锅炉产品已势在必行。节能、环保的锅炉产品必将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席位和市场份额。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三回程锅炉。本实用新型高温烟气通过三个回程的往返换热,烟气在炉体内停留时间长,换热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从而很好的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大大降低了锅炉尾部的排烟温度和烟气的烟尘含量,具有节能、环保双功效,设计合理、热效率高、消烟除尘效果好的优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立式三回程锅炉,包括底座,锅炉筒体,炉胆,烟室,进水口,主蒸汽出口,燃烧机接口,烟气出口接管,锅炉筒体安装在底座上,炉胆安装在锅炉筒体内,炉胆与锅炉筒体之间具有一环形空腔,炉胆内设有烟室隔板,烟室隔板将炉胆分为上层的排烟室及下层的烟室,锅炉筒体与炉胆下端安装有中间环形烟室,中间环形烟室封住锅炉筒体与炉胆下端的环形开口,炉胆与锅炉筒体之间的环形空腔安装有多根第一烟管及第二烟管,第一烟管一端与烟室连通,另外一端中间环形烟室连通,第二烟管一端与排烟室连通,另外一端与中间环形烟室连通,进水口设在锅炉筒体侧壁面上,主蒸汽出口设在锅炉筒体顶端,燃烧机接口设在锅炉筒体下端,其与炉胆内的烟室连通,烟气出口接管安装锅炉筒体顶部,其与炉胆内的排烟室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锅炉用水从进水口进入炉胆与锅炉筒体之间的环形空腔内,燃烧机接口对接好燃烧机后,对炉胆内部喷射加热火焰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加热炉胆,炉胆通过热传递对其外侧的锅炉用水进行升温,此为第一回程换热;随后高温烟气通过第一烟管回流至炉胆外,继续对锅炉用水进行升温加热,此为第二回程换热;第一烟管内的烟气向下流至中间环形烟室后换向流入第二烟管,高温烟气反向向上流动通过第二烟管与锅炉用水进行换热,此为第三回程换热。完成三个回程的往返换热后,高温烟气经第二烟管进入排烟室,并通过烟气出口排出。锅炉筒体之间环形空腔内的锅炉用水经三个回程换热后蒸发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最终通过锅炉顶端的主蒸汽口排出。本实用新型高温烟气通过三个回程的往返换热,烟气在炉体内停留时间长,换热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从而很好的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大大降低了锅炉尾部的排烟温度和烟气的烟尘含量,具有节能、环保双功效,设计合理、热效率高、消烟除尘效果好的优点。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锅炉筒体外壁面安装有保温层。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烟室隔板朝向烟室的一面设有挡火墙。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炉胆下端设有耐火层。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锅炉筒体上还安装有液位计。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锅炉筒体上设有观火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锅炉筒体上还设有手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锅炉筒体上排污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锅炉筒体下端设有冷凝水疏水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主蒸汽出口伸入锅炉筒体内部的下端接有汽水分离器,锅炉筒体上端安装有吊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高温烟气通过三个回程的往返换热,烟气在炉体内停留时间长,换热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从而很好的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大大降低了锅炉尾部的排烟温度和烟气的烟尘含量,具有节能、环保双功效,设计合理、热效率高、消烟除尘效果好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比常规直燃式锅炉节省10~15%的燃料,有效降低了蒸汽锅炉的能耗;

(3)本实用新型从点火开始15-20分钟就可以产生蒸汽,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司炉工操作时间;

(4)本实用新型锅炉筒体外壁面安装有保温层,烟室隔板朝向烟室的一面设有挡火墙,炉胆下端设有耐火层,保温层有效的对锅炉筒体进行保温,挡火墙防止燃烧机火焰过大直接烧坏烟室隔板,耐火层防止火焰对窜出炉胆外,同时对炉胆内部进行保温;

(5)本实用新型锅炉筒体上还安装有液位计,能够有效观察炉胆与锅炉筒体之间环形空腔的锅炉用水的高度,进而便于对锅炉用水进行控制;

(6)本实用新型锅炉筒体上设有观火孔,锅炉筒体上还设有手孔,锅炉筒体上排污口,锅炉筒体下端设有冷凝水疏水口,观火孔能及时查看燃烧机火焰燃烧情况,手孔能及时对锅炉内部进行检修,排污口能排出燃烧机燃烧产生的杂质,由于燃烧烟气向上流动,锅炉筒体下端及底座容易产生冷凝积水,从而腐蚀筒体下端及底座,冷凝水疏水口及时排出锅炉筒体下端及底座产生的冷凝积水;

(7)实用新型主蒸汽出口伸入锅炉筒体内部的下端接有汽水分离器,能及时将蒸汽中的水分分离出来,避免输出的蒸汽中含有过大细小水珠,锅炉筒体上端安装有吊耳,便于锅炉的吊座运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的A-A断面图。

其中,1底座,2耐火层,3进水口,4烟室,5炉胆,6第一烟管,7第二烟管,8保温层,9液位计,10吊耳,11烟气出口接管,12主蒸汽出口,13汽水分离器,14锅炉筒体,15排烟室,16烟室隔板,17挡火墙,18观火孔,19燃烧机接口,20手孔,21排污口,22中间环形烟室,23冷凝水疏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4,一种立式三回程锅炉,包括底座1,锅炉筒体14,炉胆5,烟室4,进水口3,主蒸汽出口12,燃烧机接口19,烟气出口接管11,锅炉筒体14安装在底座1上,炉胆5安装在锅炉筒体14内,炉胆5与锅炉筒体14之间具有一环形空腔,炉胆5内设有烟室隔板16,烟室隔板16将炉胆5分为上层的排烟室15及下层的烟室4,锅炉筒体14与炉胆5下端安装有中间环形烟室22,中间环形烟室22封住锅炉筒体14与炉胆5下端的环形开口,炉胆5与锅炉筒体14之间的环形空腔安装有多根第一烟管6及第二烟管7,第一烟管6一端与烟室4连通,另外一端中间环形烟室22连通,第二烟管7一端与排烟室15连通,另外一端与中间环形烟室22连通,进水口3设在锅炉筒体14侧壁面上,主蒸汽出口12设在锅炉筒体14顶端,燃烧机接口19设在锅炉筒体14下端,其与炉胆5内的烟室4连通,烟气出口接管11安装锅炉筒体14顶部,其与炉胆5内的排烟室15连通。

在本实例中,锅炉用水从进水口3进入炉胆5与锅炉筒体14之间的环形空腔内,燃烧机接口19对接好燃烧机后,对炉胆5内部喷射加热火焰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加热炉胆5,炉胆5通过热传递对其外侧的锅炉用水进行升温,此为第一回程换热;随后高温烟气通过第一烟管6回流至炉胆5外,继续对锅炉用水进行升温加热,此为第二回程换热;第一烟管6内的烟气向下流至中间环形烟室22后换向流入第二烟管7,高温烟气反向向上流动通过第二烟管7与锅炉用水进行换热,此为第三回程换热。完成三个回程的往返换热后,高温烟气经第二烟管7进入排烟室15,并通过烟气出口排出。锅炉筒体14之间环形空腔内的锅炉用水经三个回程换热后蒸发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最终通过锅炉顶端的主蒸汽口排出。本实用新型高温烟气通过三个回程的往返换热,烟气在炉体内停留时间长,换热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从而很好的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大大降低了锅炉尾部的排烟温度和烟气的烟尘含量,具有节能、环保双功效,设计合理、热效率高、消烟除尘效果好的优点。

实施例2:

参见图1~4,一种立式三回程锅炉,包括底座1,锅炉筒体14,炉胆5,烟室4,进水口3,主蒸汽出口12,燃烧机接口19,烟气出口接管11,锅炉筒体14安装在底座1上,炉胆5安装在锅炉筒体14内,炉胆5与锅炉筒体14之间具有一环形空腔,炉胆5内设有烟室隔板16,烟室隔板16将炉胆5分为上层的排烟室15及下层的烟室4,锅炉筒体14与炉胆5下端安装有中间环形烟室22,中间环形烟室22封住锅炉筒体14与炉胆5下端的环形开口,炉胆5与锅炉筒体14之间的环形空腔安装有多根第一烟管6及第二烟管7,第一烟管6一端与烟室4连通,另外一端中间环形烟室22连通,第二烟管7一端与排烟室15连通,另外一端与中间环形烟室22连通,进水口3设在锅炉筒体14侧壁面上,主蒸汽出口12设在锅炉筒体14顶端,燃烧机接口19设在锅炉筒体14下端,其与炉胆5内的烟室4连通,烟气出口接管11安装锅炉筒体14顶部,其与炉胆5内的排烟室15连通。

锅炉筒体14外壁面安装有保温层8,烟室隔板16朝向烟室4的一面设有挡火墙17,炉胆5下端设有耐火层2,保温层8有效的对锅炉筒体14进行保温,挡火墙17防止燃烧机火焰过大直接烧坏烟室隔板16,耐火层2防止火焰对窜出炉胆5外,同时对炉胆5内部进行保温。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见图1~4,一种立式三回程锅炉,包括底座1,锅炉筒体14,炉胆5,烟室4,进水口3,主蒸汽出口12,燃烧机接口19,烟气出口接管11,锅炉筒体14安装在底座1上,炉胆5安装在锅炉筒体14内,炉胆5与锅炉筒体14之间具有一环形空腔,炉胆5内设有烟室隔板16,烟室隔板16将炉胆5分为上层的排烟室15及下层的烟室4,锅炉筒体14与炉胆5下端安装有中间环形烟室22,中间环形烟室22封住锅炉筒体14与炉胆5下端的环形开口,炉胆5与锅炉筒体14之间的环形空腔安装有多根第一烟管6及第二烟管7,第一烟管6一端与烟室4连通,另外一端中间环形烟室22连通,第二烟管7一端与排烟室15连通,另外一端与中间环形烟室22连通,进水口3设在锅炉筒体14侧壁面上,主蒸汽出口12设在锅炉筒体14顶端,燃烧机接口19设在锅炉筒体14下端,其与炉胆5内的烟室4连通,烟气出口接管11安装锅炉筒体14顶部,其与炉胆5内的排烟室15连通。

锅炉筒体14上还安装有液位计9,能够有效观察炉胆5与锅炉筒体14之间环形空腔的锅炉用水的高度,进而便于对锅炉用水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参见图1~4,一种立式三回程锅炉,包括底座1,锅炉筒体14,炉胆5,烟室4,进水口3,主蒸汽出口12,燃烧机接口19,烟气出口接管11,锅炉筒体14安装在底座1上,炉胆5安装在锅炉筒体14内,炉胆5与锅炉筒体14之间具有一环形空腔,炉胆5内设有烟室隔板16,烟室隔板16将炉胆5分为上层的排烟室15及下层的烟室4,锅炉筒体14与炉胆5下端安装有中间环形烟室22,中间环形烟室22封住锅炉筒体14与炉胆5下端的环形开口,炉胆5与锅炉筒体14之间的环形空腔安装有多根第一烟管6及第二烟管7,第一烟管6一端与烟室4连通,另外一端中间环形烟室22连通,第二烟管7一端与排烟室15连通,另外一端与中间环形烟室22连通,进水口3设在锅炉筒体14侧壁面上,主蒸汽出口12设在锅炉筒体14顶端,燃烧机接口19设在锅炉筒体14下端,其与炉胆5内的烟室4连通,烟气出口接管11安装锅炉筒体14顶部,其与炉胆5内的排烟室15连通。

锅炉筒体14上设有观火孔18,锅炉筒体14上还设有手孔20,锅炉筒体14上排污口21,锅炉筒体14下端设有冷凝水疏水口23,观火孔18能及时查看燃烧机火焰燃烧情况,手孔20能及时对锅炉内部进行检修,排污口21能排出燃烧机燃烧产生的杂质,由于燃烧烟气向上流动,锅炉筒体14下端及底座1容易产生冷凝积水,从而腐蚀筒体下端及底座1,冷凝水疏水口23及时排出锅炉筒体14下端及底座1产生的冷凝积水。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参见图1~4,一种立式三回程锅炉,包括底座1,锅炉筒体14,炉胆5,烟室4,进水口3,主蒸汽出口12,燃烧机接口19,烟气出口接管11,锅炉筒体14安装在底座1上,炉胆5安装在锅炉筒体14内,炉胆5与锅炉筒体14之间具有一环形空腔,炉胆5内设有烟室隔板16,烟室隔板16将炉胆5分为上层的排烟室15及下层的烟室4,锅炉筒体14与炉胆5下端安装有中间环形烟室22,中间环形烟室22封住锅炉筒体14与炉胆5下端的环形开口,炉胆5与锅炉筒体14之间的环形空腔安装有多根第一烟管6及第二烟管7,第一烟管6一端与烟室4连通,另外一端中间环形烟室22连通,第二烟管7一端与排烟室15连通,另外一端与中间环形烟室22连通,进水口3设在锅炉筒体14侧壁面上,主蒸汽出口12设在锅炉筒体14顶端,燃烧机接口19设在锅炉筒体14下端,其与炉胆5内的烟室4连通,烟气出口接管11安装锅炉筒体14顶部,其与炉胆5内的排烟室15连通。

主蒸汽出口12伸入锅炉筒体14内部的下端接有汽水分离器13,能及时将蒸汽中的水分分离出来,避免输出的蒸汽中含有过大细小水珠,锅炉筒体14上端安装有吊耳10,便于锅炉的吊座运输操作。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