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空冷机组排汽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274发布日期:2019-04-16 23:0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新型空冷机组排汽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汽回收系统,尤其是一种新型空冷机组排汽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厂在发电生产过程中,蒸汽经汽轮机做功后成为低温乏汽,空冷机组的排汽进入排汽装置,通过空冷岛来冷却乏汽。最终热量被带到大气中,造成了能量的浪费及热污染。

目前现有空冷机组乏汽回收技术主要分两种,一是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乏汽余热,二是双转子双背压技术回收乏汽余热。吸收式热泵技术的缺点是投资大、占地大(新建热泵厂房)、回收热量低等;双转子双背压技术缺点是每年需对低压缸进行揭缸两次,增加了设备安装、检修的维护量,设备本身保养将是一大难题,保养不善将出现锈蚀、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在采暖季提高汽轮机排汽背压,用热网循环水回水来冷却汽轮机排汽,相当于在不增加耗煤量、不增加大气污染排放物的前提下,回收冷端系统余热,向外部增加了供热能力的新型空冷机组排汽回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空冷机组排汽回收系统,包括热风循环水部分、汽轮机排汽部分与凝汽器(1),所述热风循环水部分包括热网回水管道(2)、热网循环水泵(4)、热网加热器(5)及热网供水管道(3),所述汽轮机排汽部分包括低压缸排汽管道(7)与凝结水管道(8),所述热网回水管道(2)的一端和所述热网供水管道(3)的一端均是与所述凝汽器(1)相连通,所述热网循环水泵(4)安装在所述热网供水管道(3)上,所述热网供水管道(3)贯穿于所述热网加热器(5)的内部、并延伸至其外侧;

所述低压缸排汽管道(7)的一端和所述凝结水管道(8)的一端均是与所述凝汽器(1)相连通,所述低压缸排汽管道(7)的另一端与所述低压缸(6)相连通。

上述的新型空冷机组排汽回收系统,其中,所述低压缸(6)还通过中压缸(9)与所述热网加热器(5)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采暖季提高汽轮机排汽背压,用热网循环水回水来冷却汽轮机排汽,相当于在不增加耗煤量、不增加大气污染排放物的前提下,回收冷端系统余热,向外部增加了供热能力,具有很大的节能环保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具有改造工作量小、投资占地小、投资回收期短等显著特点,且设备检修维护工作量小。

本实用新型还降低了机组的供电煤耗,提高了外供热量,年节约标煤数量也十分可观。在供热期回收利用了汽轮机全部冷源损失,在非供热期又保持了原纯凝工况的机组效率,为传统的机组供热改造起到了示范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凝汽器;2-热网回水管道;3-热网循环水泵;4-热网加热器;5-热网供水管道;6-低压缸;7-低压缸排汽管道;8-凝结水管道;9-中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空冷机组排汽回收系统,包括热风循环水部分、汽轮机排汽部分与凝汽器1,热风循环水部分包括热网回水管道2、热网循环水泵4、热网加热器5及热网供水管道3,汽轮机排汽部分包括低压缸排汽管道7与凝结水管道8,热网回水管道2的一端和热网供水管道3的一端均是与凝汽器1相连通,热网循环水泵4安装在热网供水管道3上,热网供水管道3贯穿于热网加热器5的内部、并延伸至其外侧;

低压缸排汽管道7的一端和凝结水管道8的一端均是与凝汽器1相连通,低压缸排汽管道7的另一端与低压缸6相连通。

其中,低压缸6还通过中压缸9与热网加热器5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是在采暖季适当提高汽轮机排汽压力,提高汽轮机的排汽温度,该工况充分考虑汽轮发电机组末级叶片长度及保证低压缸冷却流量的基础上,在采暖期汽轮机在该工况下可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不需要对汽轮机本体及辅机设备进行改造。改造后先进入新增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凝汽器进行一次加热,将温度提升后,再回到热网首站进行二次加热。在采暖初期及末期,由于供热量较小,经新增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凝汽器换热后,通过热网循环泵升压,不进入热网加热器进行二次加热,直接进入热网循环水供水管道,其供热能力即可满足供暖需求。采暖中期,可根据室外温度,进入热网加热器进行二次加热后进入热网循环水供水管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