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风扇的可分离外挂加湿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7058发布日期:2019-03-27 09:3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风扇的可分离外挂加湿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风扇的可分离外挂加湿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1832281B于2012年05月02日公开了一种加湿风扇,包括风扇头、风扇头的支撑柱和基座,所述支撑柱支撑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中设置有左右分布的雾化腔和储水腔,所述雾化腔和储水腔通过间隔壁予以分隔,所述雾化腔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向所述雾化腔内增加气压的加压风机和可以将所述储水腔内的水补充到所述雾化腔内的补水泵,所述雾化腔的雾化腔顶盖上具有出雾口,输送管的一端口连通所述出雾口,另一端口伸到所述风扇头的前面位置。问题在于,其雾化部分是固定设置在风扇上的,雾化部分无法实现快拆功能,雾化部分脱离风扇后不能单独实现雾化加湿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立式风扇的可分离外挂加湿雾化装置,其通过扣装脚快拆式设置在风扇前网罩上,亦可从前网罩上拆卸下来单独实现加湿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立式风扇的可分离外挂加湿雾化装置,包括具有雾化输出口的雾化装置主体,雾化装置主体底部设有扣装脚,雾化装置主体通过扣装脚设置在风扇前网罩的前表面上。

所述前网罩包括固定环、设置在固定环外部的外圈及呈放射状设置在固定环外侧边缘的若干支条,支条的外侧连接在外圈上,固定环上设有护盖;

所述雾化装置主体设置在护盖上,扣装脚插入相应的支条内。

所述雾化装置主体底面覆盖有软性垫片,软性垫片上设有避开扣装脚的缺口,软性垫片底面贴合设置在护盖表面。

所述扣装脚上设有导向槽及连接在导向槽上部的定位孔,导向槽和定位孔均贯通扣装脚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导向槽底部贯通扣装脚底面;

所述导向槽沿一条支条的两侧或者两条以上相邻支条的两侧伸入,并使支条扣装入定位孔内。

所述导向槽呈喇叭状,导向槽的宽度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所述导向槽和定位孔之间通过圆弧过渡;所述定位孔为圆形孔或者条状孔。

所述导向槽和定位孔的侧面均设有缓冲层,缓冲层由软性橡胶或海绵制造而成。

所述扣装脚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沿周向均布在雾化装置主体底部;所述扣装脚位于雾化装置主体底部边缘。

所述雾化输出口设置在雾化装置主体的前部或侧部;所述雾化装置主体呈柱状。

所述雾化装置主体内部设有电器腔,电器腔内设有控制面板及充电电池,充电电池位于控制面板的一侧,充电电池通过线路与控制面板电连接并为控制面板提供电能;

所述雾化装置主体上设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位于雾化装置主体的底部或侧部或上部,充电接口通过线路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所述雾化装置主体内储水箱,储水箱位于电器腔的一侧,储水箱内设有雾化器,雾化器通过线路与控制面板电连接,雾化输出口开设在储水箱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加湿雾化装置通过扣装脚快拆式设置在风扇前网罩上,亦可从前网罩上拆卸下来单独实现加湿功能,从而实现加湿雾化装置外挂到风扇前网罩上的功能和从风扇前网罩分离出来的功能,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加湿雾化装置进行使用,加湿雾化装置的拆装灵活,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A部的局部大放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扣装脚和支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扣装脚和支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6,本立式风扇的可分离外挂加湿雾化装置,包括具有雾化输出口1的雾化装置主体2,雾化装置主体2底部设有扣装脚3,雾化装置主体2通过扣装脚3设置在风扇前网罩的前表面上。

加湿雾化装置通过扣装脚3快拆式设置在风扇前网罩上,亦可从前网罩上拆卸下来单独实现加湿功能,从而实现加湿雾化装置外挂到风扇前网罩上的功能和从风扇前网罩分离出来的功能,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加湿雾化装置进行使用,加湿雾化装置的拆装灵活,提高用户体验。

雾化装置主体2设置在风扇前网罩的前表面上,启动加湿雾化装置,产生雾化水汽,启动风扇,风扇向前推送雾化水汽,有利于雾化水汽的扩散。

进一步地,所述前网罩包括固定环4、设置在固定环4外部的外圈7及呈放射状设置在固定环4外侧边缘的若干支条8,支条8的外侧连接在外圈7上,固定环4上设有护盖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所述雾化装置主体2设置在护盖9上,护盖9对雾化装置主体2起到抵靠支撑的作用,扣装脚3插入相应的支条8内,实现雾化装置主体2的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装置主体2底面覆盖有软性垫片10,软性垫片10上设有避开扣装脚3的缺口,软性垫片10底面贴合设置在护盖9表面。

软性垫片10由橡胶制造而成。

软性垫片10有效缓冲雾化装置主体2和护盖9之间的作用力,同时可吸收一部分的震动,有利于加湿雾化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扣装脚3上设有导向槽11及连接在导向槽11上部的定位孔12,导向槽11和定位孔12均贯通扣装脚3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导向槽11底部贯通扣装脚3底面;

如图5所示,所述导向槽11沿一条支条8的两侧伸入,并使支条8扣装入定位孔12内,实现扣装脚3和支条8之间的固定。

或者,如图6所示,所述导向槽11沿两条以上相邻支条8的两侧伸入,并使支条8扣装入定位孔12内,实现扣装脚3和支条8之间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11呈喇叭状,导向槽11的宽度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有效引导支条8进入到对应的定位孔12内。

所述导向槽11和定位孔12之间通过圆弧过渡;有效引导支条8进入到对应的定位孔12内。

所述定位孔12为圆形孔或者条状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11和定位孔12的侧面均设有缓冲层13,缓冲层13由软性橡胶或海绵制造而成。

缓冲层13有效缓冲导向槽11、定位孔12和支条8之间的作用力,同于缓冲层13的设置可避免对支条8表面的刮伤。

进一步地,所述扣装脚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沿周向均布在雾化装置主体2底部;实现扣装脚3的布局。

所述扣装脚3位于雾化装置主体2底部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输出口1设置在雾化装置主体2的前部或侧部;本实施例中,雾化输出口1设置在雾化装置主体2的前部。

所述雾化装置主体2呈柱状。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装置主体2内部设有电器腔,电器腔内设有控制面板及充电电池,充电电池位于控制面板的一侧,充电电池通过线路与控制面板电连接并为控制面板提供电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所述雾化装置主体2上设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位于雾化装置主体2的底部或侧部或上部,充电接口通过线路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装置主体2内储水箱,储水箱位于电器腔的一侧,储水箱内设有雾化器,雾化器通过线路与控制面板电连接,雾化输出口1开设在储水箱上。

本实施例中,储水箱位于电器腔的前方,雾化器设置在雾化输出口1上,雾化器进水端与储水箱连通,雾化器输出端朝向雾化装置主体2前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