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0462发布日期:2019-03-19 21:29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式换热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板式热换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现有技术中的板式换热器为了降低热损失,在其所有的外表面包裹一层保温棉,起到保温降低热损失的作用。板式热换器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分别与铜管连接,将热换好的制冷剂通过铜管传输。不足之处是:铜管与板式热换器的接口是通过烧焊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由于输入接口2′和输出接口3′的位置离保温棉只有5~7厘米,在烧焊过程所产生的火焰会对在与输入接口2′和输出接口3′同一个面上的保温棉1′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板式换热器保护装置。

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面板和夹紧组件,所述第一面板设有第一通槽,所述夹紧组件包括左夹件、与所述左夹件配合达到夹紧作用的右夹件、左夹件复位件、右夹件复位件、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所述左夹件与所述第一面板铰接,所述左夹件的一端与所述左夹件复位件连接,所述左夹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斜槽,所述第一拉杆设有第一滑柱,所述第一斜槽与所述第一滑柱构成滑动副,所述左夹件位于所述第一通槽的左方,所述右夹件与所述第一面板铰接,所述右夹件的一端与所述右夹件复位件连接,所述右夹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斜槽,所述第二拉杆设有第二滑柱,所述第二斜槽与所述第二滑柱构成滑动副,所述右夹件位于所述第一通槽的右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槽为第一U型通槽。

进一步的,所述左夹件设有第一弧形凹部,所述右夹件设有第二弧形凹部,所述右夹件位于所述左夹件的上方,所述第一弧形凹部与所述第二弧形凹部形成一个U形通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杆和所述第二拉杆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夹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位于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左夹件复位件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右夹件复位件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一面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夹件复位件和所述右夹件复位件为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左夹件和右夹件的材质为耐高温金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板式热换器的输入接口穿过第一U型通槽,并通过夹紧组件夹住输入接口的管道,使板式换热器保护装置固定在板式热换器的输入接口的管道上。板式热换器的输入接口是位于板式换热器保护装置的外面。在进行烧焊时,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左夹件和右夹件挡住火焰,避免了火焰对保温棉造成损坏。进一步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分别调整左夹件和右夹件的角位移,使第一弧形凹部与第二弧形凹部所形成一个U形通槽的槽宽增大,这样使板式热换器的输入接口可穿过该U形通槽,通过左夹件复位件和所述右夹件复位件的复位作用,该U形通槽的槽宽减少直至夹紧板式热换器的输入接口的管道,从而实现夹紧松开的作用。进一步的,通过第二通槽,人手能够握住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从而方便调整夹件和右夹件的角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面板和夹紧组件的结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夹件和右夹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第一弧形凹部与第二弧形凹部形成一个U形通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的板式热换器的输入接口的管道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U型通槽的开口处进入到第一U型通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夹件、右夹件和第一U型通槽的共同作用将现有技术的板式热换器的输入接口夹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面板1和夹紧组件,所述第一面板1设有第一通槽11,所述夹紧组件包括左夹件21、与所述左夹件配合达到夹紧作用的右夹件22、左夹件复位件23、右夹件复位件24、第一拉杆25、以及第二拉杆26,所述左夹件21与所述第一面板1铰接,所述左夹件21的一端与所述左夹件复位件23连接,所述左夹件2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斜槽211,所述第一拉杆25设有第一滑柱251,所述第一斜槽21与所述第一滑柱251构成滑动副,所述左夹件21位于所述第一通槽11的左方,所述右夹件22与所述第一面板1铰接,所述右夹件22的一端与所述右夹件复位件24连接,所述右夹件2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斜槽221,所述第二拉杆26设有第二滑柱261,所述第二斜槽221与所述第二滑柱261构成滑动副,所述右夹件位于所述第一通槽11的右方,所述第一拉杆25和所述第二拉杆26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第一通槽11为第一U型通槽11。由于板式热换器的输入接口的外径大于板式热换器的输入接口的管道外径,这样第一通槽11的槽宽必须大于输入接口的外径才能让输入接口穿过第一通槽,这样烧焊时,少部分的火焰穿过第一通槽与输入接口之间缝隙对保温棉造成损坏。使用具有开口的第一U型通槽,只要第一U型通槽的槽宽大于输入接口的管道外径,就能够让夹紧组件夹住输入接口的管道,输入接口位于板式换热器保护装置的外面。由于第一U型通槽的槽宽相对减少,这样第一U型通槽与输入接口之间缝隙变少,使极少火焰进入缝隙,降低对保温棉的损坏。

所述左夹件21设有第一弧形凹部212,所述右夹件22设有第二弧形凹部222,所述右夹件22位于所述左夹件21的上方,所述第一弧形凹部212与所述第二弧形凹部222形成一个U形通槽27。该U形通槽27与第一U型通槽11配合形成一个无开口的通槽28,该无开口的通槽28的槽宽大于等于输入接口的管道外径,少于输入接口的外径。这样进行烧焊时,输入接口挡住了火焰进入缝隙中,避免保温棉遭受损坏。

如图6所示,还包括第二面板3,所述第二面板3与所述第一面板1固定连接,所述夹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面板1与所述第二面板3之间,所述第一面板1与所述第二面板3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面板1设有第二通槽12,所述第二通槽12位于所述第一拉杆25和第二拉杆26的正上方。所述左夹件复位件23连接有第一固定块4,所述第一固定块4与所述第一面板1固定连接,所述右夹件复位件24连接有第二固定块5,所述第二固定块5与所述第一面板1固定连接,所述左夹件复位23和所述右夹件复位件24为弹簧,所述第一面板1、第二面板3、左夹件21和右夹件22的材质为耐高温金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如图7至图8所示,人手拉动第一拉杆25或第二拉杆26,使左夹件21与右夹件22分开,使板式热换器的输入接口6的管道从第一U型通槽11的开口处进入到第一U型通槽11内,并使板式热换器的输入接口6位于板式换热器保护装置的外面,此时人手松开第一拉杆25或第二拉杆26,由于左夹件复位件23和右夹件复位件24复位作用,左夹件21和右夹件22靠拢,使U形通槽27的槽宽减少直至夹紧板式热换器的输入接口6的管道,从而实现将换热器保护装置固定在板式热换器的输入接口6的管道上。然后进行烧焊,烧焊时,第一面板1、第二面板3、左夹件21和右夹件22挡住火焰,避免了火焰对保温棉造成损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