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顶区立火道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3495发布日期:2019-04-23 23:52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炉顶区立火道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炉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顶区立火道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焦炉炉顶区温度变化大,尤其在烘炉过程中,受热不均匀且硅砖与粘土砖膨胀系数不同,容易产生裂缝,同时推焦过程中的机械撞击会加剧这一现象,造成炉顶区立火道容易产生窜漏,不仅使荒煤气进入立火道或蓄热室燃烧,造成温度不均匀,严重时还会造成砖煤气道管砖烧融,对焦炉炉体寿命产生直接影响。另外,窜漏的荒煤气容易燃烧不完全,造成烟囱冒黑烟,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还导致化产的荒煤气回收量降低,造成产品损失和能源的浪费。

传统的炉顶区立火道热修技术,是将一个直径与炉顶区立火道相同的底盘放置在其底部,再向炉顶区立火道内灌入泥浆,泥浆由底盘承托;由于底盘与立火道侧壁肯定会存在间隙,所以无法避免泥浆落入炉底的现象,因此无法有效对炉顶区立火道进行修补,而且泥浆下漏到立火道内还容易堵塞斜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炉顶区立火道密封装置,可以快速对炉顶区立火道实施有效的修补,并防止泥浆下漏到下方的立火道内;装置结构简单,方法容易实施,且实施效果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炉顶区立火道密封装置,包括泥浆承托伞和手推泥浆罐车;所述泥浆承托伞由伞骨支架、拉条、连接支撑杆、套管、手提杆、收缩拉杆组成,伞骨支架和拉条均为多个且对应设置,连接支撑杆套装在套管内,伞骨支架的一端与连接支撑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收缩拉杆连接;拉条的一端与对应伞骨支架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套管的一端铰接,套管的另一端设手提杆;当收缩拉杆带动连接支撑杆沿套管移动时,伞骨支架向外打开或向内收拢;伞骨支架的外侧设耐火纤维布作为伞面;使用状态下,泥浆承托伞伸入炉顶区立火道内,其耐火纤维布伞面打开后边缘靠紧在炉顶墙底面上,并将炉顶区立火道底部全部覆盖用于承托泥浆;手推泥浆罐车通过连接管与送料管的一端相连,送料管的另一端伸入炉顶区立火道与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用于向其中输送泥浆。

所述耐火纤维布为陶瓷耐火纤维布、二氧化硅耐火纤维布、膨体玻纤耐火纤维布中的一种。

所述手推泥浆罐车的顶部设装料口,下部一侧设出料口与连接管相连,连接管上设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有效对焦炉的炉顶区立火道进行密封修补,防止焦炉煤气窜漏,延长焦炉炉体寿命,节约维护成本;

2)采用可收缩的泥浆承托伞,能够避免泥浆落入下方的立火道内,减少二次清理的成本;

3)通过手推泥浆罐车输送泥浆,通过阀门控制泥浆的流量和流速,减少劳动强度的同时,也使操作更加方便,且容易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炉顶区立火道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使用状态)。

图2是图1的局部视图。

图3是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泥浆承托伞的伞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提杆 2.收缩拉杆 3.支撑连接杆 4.套管 5.伞骨支架 6.拉条 7.耐火纤维布伞面 8.炉顶区立火道 9.炉顶墙 10.活动看火孔盖 11.送料管 12.连接管 13.阀门 14.手推泥浆罐车 15.装料口 16.泥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炉顶区立火道密封装置,包括泥浆承托伞和手推泥浆罐车14;所述泥浆承托伞由伞骨支架5、拉条6、连接支撑杆3、套管4、手提杆1、收缩拉杆2组成,伞骨支架5和拉条6均为多个且对应设置,连接支撑杆3套装在套管4内,如图4所示,伞骨支架5的一端与连接支撑杆3的一端铰接,连接支撑杆3的另一端与收缩拉杆2连接;拉条6的一端与对应伞骨支架5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套管4的一端铰接,套管4的另一端设手提杆1;当收缩拉杆2带动连接支撑杆3沿套管4移动时,伞骨支架5向外打开或向内收拢;伞骨支架5的外侧设耐火纤维布作为伞面;使用状态下,泥浆承托伞伸入炉顶区立火道8内,其耐火纤维布伞面7打开后边缘靠紧在炉顶墙9底面上,并将炉顶区立火道8底部全部覆盖用于承托泥浆16;手推泥浆罐车14通过连接管12与送料管11的一端相连,送料管11的另一端伸入炉顶区立火道8与套管4之间的环形空间用于向其中输送泥浆16。

所述耐火纤维布为陶瓷耐火纤维布、二氧化硅耐火纤维布、膨体玻纤耐火纤维布中的一种。

所述手推泥浆罐车14的顶部设装料口15,下部一侧设出料口与连接管12相连,连接管12上设阀门13。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炉顶区立火道密封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通过装料口15向手推泥浆罐车14内加入修补炉顶区立火道8用的泥浆16,泥浆16的密度为1.4~1.6kg/m3,将手推泥浆罐车14移动到待修补的炉顶区立火道8附近,将出料口通过连接管12与送料管11相连;

2)炉顶区立火道8顶部通过活动看火孔盖封闭,活动看火孔盖上设有供泥浆承托伞及送料管通过的通孔;

3)将泥浆承托伞收拢后,握住手提杆将伞体一端穿过活动看火孔盖10伸入炉顶区立火道8内,当伞体穿过炉顶区立火道8后,通过收缩拉杆2使伞骨支架5向外打开,使耐火纤维布伞面7撑开;将手提杆1上提使耐火纤维布伞面7的边缘紧靠在炉顶墙9的底面上,并将炉顶区立火道8底部全部覆盖;

4)将送料管11穿过活动看火孔盖10伸入炉顶区立火道8内,将连接管12上的阀门13打开,使泥浆16通过连接管12、送料管11自流进入炉顶区立火道8内,由撑开的耐火纤维布伞面7在炉顶区立火道8底部承托泥浆16;通过阀门13的开度调节泥浆16的流速及流量;当泥浆16从活动看火孔盖10顶部溢出时,关闭阀门13,将送料管11自炉顶区立火道8内取出;

5)泥浆承托伞保持不动,15分钟后,泥浆16已渗入炉顶区立火道8的耐火砖裂缝中,并达到蒸干效果,即最终只在炉顶区立火道8的侧壁表面留有一层凝固后的泥浆16;此时下移伞体,通过收缩拉杆2将使伞骨支架5收拢,待耐火纤维布伞面7收缩到小于炉顶区立火道8内径后即可将其从中取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