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1590发布日期:2019-04-23 23:43阅读:8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正常情况下,空气分子中含有等量的正电荷与负电荷,每个分子在整体上呈电中性。当这些空气分子受到某种外部作用时,就可能会发生电离,从而形成带有电荷的空气离子。空气离子根据其带电性分为空气正离子和负离子。早在1902年,业界就已认可空气负离子的生物学意义。传统认为,自然界空气负离子主要分布在森林、田野、瀑布周围。我们平时居住的城市当中,负离子含量甚微,远达不到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作用的浓度水平。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负离子发生器,以通过人工负离子技术提高周围环境中的负离子浓度水平,达到净化空气、除尘杀菌的目的。但在负离子发生器的使用过程中,负离子发生器的发射头附近的墙壁或地面会出现灰尘积累或变黄的现象,这直接降低了负离子发生器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并公开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发射头接口,负离子发射头通过所述发射头接口连接直流高压电源负极;所述壳体还包括吸附区域,所述吸附区域连接直流高压电源正极;所述吸附区域上覆盖有吸附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负离子发射头具有连接端和发射头本体,其中,所述连接端伸入至所述发射头接口中,所述发射头本体向外倾斜延伸,所述发射头本体的延伸方向与吸附区域的延伸方向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显示屏。

更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头本体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显示屏的宽度。

一种负离子发射头的可选结构为,所述发射头本体包括支撑部和刷毛,所述支撑部由至少两束芯体组件扭绞形成,多股所述刷毛间隔固定在芯体组件之间;所述芯体组件与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芯体组件和刷毛由导体材料制成。

另一种负离子发射头的可选结构为,所述发射头本体包括支撑部和刷毛,所述刷毛环绕在所述支撑部外侧并呈螺旋分布;所述刷毛由导体材料制成,所述支撑部与连接部一体成型。

另一种负离子发射头的可选结构为,所述发射头本体包括多股刷毛,多股刷毛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多股刷毛呈伞状分布;所述刷毛由导体材料制成。

为便于操作,所述发射头本体还包括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为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套管,多股刷毛从所述套管中穿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为延缓负离子基团的衰减,所述刷毛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连接部设置,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连接部设置,所述第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的直径。

为便于对负离子发射头进行更换,所述发射头接口沿远离壳体的方向向上延伸,发射头接口外壁上设置有绝缘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吸附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可以在保证大量负离子长时间作用的同时,使得带电颗粒准确沉降在吸附滤网上,避免负离子发生器造成墙壁或家具表面的灰尘沉积,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具有吸附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具有吸附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的俯视图;

图3为第一种负离子发射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种负离子发射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三种负离子发射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具有吸附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具有吸附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10包括壳体101。壳体101上设置有发射头接口102。用于产生负离子的负离子发射头103通过发射头接口102连接直流高压电源负极(直流高压电源设置在壳体101中,图中未示出)。壳体101上还设置有吸附区域104。吸附区域104连接直流高压电源正极。通电后,连接直流高压电源负极的负离子发射头103发生电晕放电,负离子发射头103附近的气体被电离。大量带负电的气体离子,向与直流高压电源正极连接的吸附区域104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与空气中的颗粒相碰,使得颗粒带负电。带负电的颗粒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也向吸附区域104移动,并最终在覆盖在吸附区域104表面的吸附滤网105上沉积。避免在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过程中出现污染墙壁或家具表面的问题。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负离子发射头的负离子发射量进行调整,比如在有人吸烟的房间中,就需要更多的负离子发射量,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因此,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具有吸附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中,优选设置负离子发射头10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换。具体来说,设置负离子发射头103可拆卸地安装在发射头接口102中。为了便于进行更换操作,发射头接口102设置在壳体101靠后的位置。发射头接口102沿远离壳体101的方向向上延伸,发射头接口102外壁上设置有绝缘材料。负离子发射头103具有连接端和发射头本体103-1。连接端伸入至发射头接口102中与直流高压电源负极连接。发射头本体103-1向外延伸。设置发射头本体103-1的延伸方向与吸附区域104的延伸方向相同,这样,分布在负离子发射头附近的负离子基团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多地沉积在吸附区域104的吸附滤网105上,达到更好的吸附效果。吸附区域104优选设置在壳体101的上表面上并向下倾斜,发射头本体103-1优选向上倾斜,以使得二者之间的间距增大,使得负离子和空气中的颗粒可以充分接触,并沉积在吸附滤网105上。吸附滤网105可以是塑料材质的滤网、金属材质的滤网或海绵。

优选的,在壳体上还设置有显示屏106,用于显示当前使用状态下的负离子浓度。负离子浓度可以通过现有技术的浓度检测电路进行检测,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重点,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沿壳体101上表面的延伸方向,显示屏106和吸附区域104依次分布。也就是说,吸附区域104设置在显示屏106的下方。而对应的,设计发射头本体103-1的长度(如图1所示W2)小于等于显示屏的宽度(如图1所示W1)。这样,负离子可以充分的与空气中的颗粒发生接触,带电颗粒以类似抛物线的移动路径落在吸附区域的吸附滤网105上,吸附效率显著得到提升。

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具有吸附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中,可以配备多种负离子发射头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其中,发射头本体103-1可以设计成不同形态。具体来说,如图1和图5所示为第一种负离子发射头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发射头本体103-1包括支撑部103-32和刷毛103-31。其中,支撑部103-32至少由两束芯体组件103-33扭绞形成。多股刷毛103-31间隔固定在芯体组件103-33之间。芯体组件103-33与连接部103-34一体成型。芯体组件103-33和刷毛103-31均由导体材料制成。

在图2的具有吸附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的俯视图中示出的为第二种负离子发射头的具体结构。发射头本体103-1包括支撑部103-12和刷毛103-11,刷毛103-11环绕在支撑部103-12的外侧并呈螺旋分布。刷毛103-11由导体材料制成,支撑部103-12与连接部一体成型设置。

前述两种负离子发射头,均通过密布的刷毛在支撑部附近形成大量的负离子基团,负离子基团的移动距离远,抗衰减能力强,负离子发射头附近的负离子浓度高,具有良好的空气净化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为第三种负离子发射头的具体结构。发射头本体具有多股刷毛103-21。多股刷毛103-21与连接部103-24连接。多股刷毛103-21呈伞状分布。刷毛103-21由导体材料制成。在第三种负离子发射头的设计中,优选将刷毛103-21的长度设计为连接部103-24的整数倍。刷毛103-21的直径较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保持负离子发射头的延伸方向的前提进行下弯折,以使得刷毛伸入至狭长的空间中,满足特殊使用需求。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调节时的安全性,发射头本体还可以设置调节部103-22。调节部103-22优选为一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套管。多股刷毛从套管中穿过,并通过胶质材料固定。

在上述三种结构中,刷毛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靠近连接部设置。第二端远离连接部设置。第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二端的直径。这样,在第一端和第二端附近产生的负离子量不同,驱使负离子发生移动,形成负离子基团,可以有效地延缓其衰减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吸附功能的负离子发生器,可以在保证大量负离子长时间作用的同时,使得带电颗粒准确沉降在吸附滤网上,避免负离子发生器造成墙壁或家具表面的灰尘沉积,提高用户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